养生健康

小儿夏季热如何调理 扁豆花粥

小儿夏季热如何调理 扁豆花粥

材料:白扁豆花10-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粳米洗净,加水800毫升左右,先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扁豆花,改用慢火,至米化粥稠为度,每日1-2次,温热服食。

功效:可以清热化湿,健脾和胃,适用于夏季热暑湿困脾,发热时高时低,烦渴不甚,纳呆便溏的小儿服食。

独脚金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

独脚金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可用于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等症。与两瓜皮、金丝草同用,治疗小儿夏季热效果亦佳。独脚金可治黄疸性肝炎。独脚金有出色的解毒作用,对人类的黄疸性肝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宝宝夏季热慎用抗生素

夏季热的患儿绝大多数体温在38.5℃左右,很少超过39℃以上者,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也不会烧坏脑子。如果孩子持续超过39.5℃或40℃以上高热,并伴有惊叫、嗜睡,甚至惊厥、昏迷时,应及时去医院儿科就诊治疗。

有些家长见孩子发热,就要医生用抗生素,认为越新越贵越好。殊不知,小儿夏季热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而是因体温调节和排汗功能不完善,机体散热差造成的。所以说抗生素不治夏季热,用了也不会见效,有时还可引发不良反应,影响孩子健康。

因此,家长不要给患儿乱用抗生素。

由于孩子长期发热,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因此,对待小儿夏季热,不要随意给孩子滥用药物,关键在于加强护理。居室通风凉爽,室温在30℃左右;每天为孩子洗澡,才开始水温与体温相当,泡一会儿后稍低体温,渐渐地使水温降至37℃,再渐渐降到35℃左右;给孩子勤换衣服和尿布,衣着以柔软、宽松、透气的纯棉衣服为宜;饮食要清淡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在吃的乳类、蛋类、肉类、新鲜瓜果蔬菜等食物中,要天天变化花样做出孩子爱吃的可口饭菜,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每天可喝些西瓜汁,有很好的降热作用。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生津

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症。

暑热症症状 什么是暑热症

“暑热症”医学上称它为小儿夏季热,它主要在炎热的夏天时发生,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

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时间持续1~3个月之久,一直到天气逐渐凉爽了才自然告退。但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宝宝,因天气炎热时间长,所以即使不是在夏季,每年从4~10月份都可能发病。

小儿“夏季热” 无需药物治疗

“夏季热”的发热呈迁延性,持续1-3个月,体温多在38℃以下的低烧,38.5℃以上的高烧比较少见。到了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药而愈。目前尚未发现“夏季热”有传染性和免疫性。患此病后,下一年仍可复发;有的患儿可持续2-4年,但症状多比上一年度轻,病程亦较短。

治疗:控制室温和物理降温。小儿“夏季热”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是控制室温,若能保持恒温则更佳,一般建议将室温调整在24℃左右,少数患者需要置于20℃的冷气房内,体温才缓缓下降。当退烧以后,病儿的食欲渐恢复,睡眠也转好,不再哭闹或不安。

此外,还要注意居室通风凉爽,保持空气清新。给小儿穿柔软、宽大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也可进行物理降温,如采用温水浴。因为温水浴能使小儿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加速散热,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水温可控制在34℃~36℃,每次洗20分钟,每天洗2~3次。

饮食宜清淡,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水果、新鲜蔬菜等。此外,可吃些具有解毒、消暑、止渴和利尿作用的食物、饮料,如西瓜、冬瓜、绿豆汤、乌梅水、金银花露等,以利于排尿降温。

小儿“夏季热”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物,但也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对于“夏季热”的治疗,也并不需要借助药物,退烧药只需备用,当体温过高时才给予。需强调的是,大多小儿“夏季热”患者,忌使用抗生素降温,抗生素对此无效,反而会引起菌群失调。

另外,虽然“夏季热”患儿需要在冷气房间里,但是直接吹电风扇和长时间使用空调都不宜。因其抵抗力差,如果吹电风扇过大和长时间使用空调,反而会导致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火炭母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痒

火炭母有凉血止痒的的功效,用于皮炎、湿疹、脓疱疮、霉菌性阴道炎、白带等病症,可均用本品煎水外洗。《广东中草药》:凉血解毒。治小儿夏季热。

白扁豆花粥可以健脾化湿除眼袋吗

白扁豆花粥可以健脾化湿除眼袋吗?现在的女性都很爱美,但是吃什么比较好呢?需要注意哪些饮食就不会出现眼袋呢?请看白扁豆花粥可以健脾化湿除眼袋吗?

眼袋是许多爱美女性的一大头痛问题。许多人在受到眼袋困扰时,会直接将问题抛给手术刀,总以为一刀下去就能将眼袋斩杀于无形。其实,许多眼袋的产生是后天造成的,如果你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即使动了手术,眼袋也可能再次出来。

从中医上来看,后天形成的眼袋主要是脾肾虚弱造成的。脾主肌肉,脾虚了,眼睑上的肌肉就缺乏营养,变得松弛,久而久之,眼睑就因为无弹性而下垂。而且脾是 运化水湿的,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就会在体内停留,而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处正好是产生眼袋的地方,身体里有水湿,首先会堆积在眼部,眼睛部位的皮肤是最 薄弱的,水液堆积后,下眼睑以下的地方就会因充满水液而浮肿,这样就形成了眼袋。

对于因脾虚产生的眼袋,在治疗上,健脾化湿是关键。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山药、赤小豆、芡实、茯苓、莲子、薏米、豇豆等食物,如果您想通过花卉来调理, 可以选择茉莉花、葛花、白扁豆花等,这些花都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和胃的功效,既可以用来熬粥,也可以泡茶,而且它们的功效也不是单一的,像茉莉花不仅能化 湿,还能清肝明目、清新口气;葛花素有“千杯不醉葛藤花”的美誉,常用来解酒;白扁豆花还有治女性白带过多的功效。

我给大家推荐一款以白扁豆花为主的食谱——— 白扁豆花粥,它的健脾化湿作用最为明显。去正规的中药房购买白扁豆花10~15克,洗净后,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煎上15分钟,去渣后将汁液倒入碗中。粳米 50克,淘洗干净后,入锅中熬粥,粥开后,倒入白扁豆花汁,文火煮至粥熟即可。也可先将白扁豆花晒干研粉,粥快熟时,调入粥中食用。

这款粥虽然材料简单,但功效不小,不仅能去眼袋,还能治疗女性白带过多。因为白扁豆花有健脾和胃化湿的功效,只有脾胃强壮了,运化才有力量,身体内的水湿 也就能很快被运化出去,水湿减少,眼袋也就逐渐消失了。

小儿夏季热的临床特征 长期发热

小儿夏季热最为突出的必有症状就是长期迁延性发热,且发热类型不定,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者不规则发热。小儿体温常在38-40度之间,当外界气温发生变化时,小儿的体温往往会随着发生波动、气候越热,体温则越高,直到气候转凉后,体温就会下降。一般发热病程多在1-3个月作用。

白扁豆花的食用方法

扁豆花馄饨

材料:扁豆花、猪肉、面粉、胡椒、调味品

做法:将新鲜盛开的白扁豆花摘下洗干净,然后放入开水中烫一遍,留下药液。猪肉剁成肉泥,胡椒放入油锅中煎炸一下,再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和猪肉一起搅拌成为馄饨馅。将扁豆花水和面粉一起一起做成面皮。最后面皮和馅料包好,最后煮熟服用。

功效: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扁豆花馄饨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适合一些脾虚湿气重所导致的水肿患者服用。

白扁豆花煎鸭蛋

材料:白扁豆花、鸭蛋、食盐、食用油

做法:将新鲜的白扁豆花洗干净之后加入鸭蛋,再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均匀,将准备好的材料放入油锅中,煎熟之后就可以服用了。建议每天早晚服用,连续服用两三天就足够了。

功效:这道食谱非常的适合老年女性患有阴道炎的情况,具有健脾止带的作用。

白扁豆花粥

材料:粳米、白扁豆花、食盐

做法:将白扁豆花的花骨朵采摘下来,然后洗干净晒干备用。将粳米和适量的清水一起煮成粥,再加上扁豆花小火慢炖。除了直接加入扁豆花之外,也可以将干燥的白扁豆花晒干弄成粉末加入粥中服用。建议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长期坚持。

功效:这种方法制作的白扁豆花粥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适合一些脾虚湿盛患者所出现的拉肚子情况,可以有效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小儿“夏季热”如何调理

中医理论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暑热熏蒸,暑热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热不能泄,因而发热不退;暑气内蕴,耗伤胃内阴津,而致口渴喜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汗与小便同属津液所化,异物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阴津更伤,结果患儿便口渴喜饮。如此形成发热、无汗、多饮、多尿的主要症状。且气候愈热,体温愈高,即使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只有在气候凉爽或雨后,体温才有所下降。

到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治而愈。虽然“夏季热”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因“夏季热”长期发热,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及时防治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容易产生并发症。对小儿“夏季热”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可选用以下食疗方,既经济,效果也不错。

荷叶冬瓜粥取新鲜的荷叶两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备用。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块状,加入荷叶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适用于发热不退、口渴、尿少的患儿。

蚕茧山药粥取蚕茧10只,红枣10只,山药30克,糯米30克,白糖适量。先将蚕茧煎汤500毫升,滤液去渣,再将红枣去核,加入山药、粳米煮成稀粥,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于低热、神疲乏力、胃纳减退、大便溏薄患儿。

益气清暑粥取西洋参1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30克。先将北沙参、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再将西洋参研成粉末,与粳米加入药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调味,早晚服用。适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口渴、无汗或少汗的患儿。

三鲜饮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加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适用于发热不退、心烦、口渴、尿少的患儿。

绿豆红枣汤绿豆250克,红枣15枚,共煎汤,煎好后加糖少许温服,适用于发热而微汗者。

调胃藕荷粥鲜藕一节,切成细粒;粳米50克,加水煮为稀粥。待藕粒酥熟后覆盖鲜荷叶1/4张,再煮沸,揭去荷叶,加白糖调味服食。适用于“夏季热”伴食欲不振之患儿。

西瓜番茄汁将西瓜、番茄一起绞汁,适用于口渴、心烦、食欲不振及小便赤黄等症。

荷叶粥鲜荷叶1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再加粳米100克及白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适用于暑湿泄泻、发热者。

相关推荐

食疗法养护胃肠动力不足

1.山药莲子粥 山药10克,莲子10克,薏米30克,大枣 10枚,大米100克。同煮粥食用,适用于脾肾虚弱之便溏腹泻。 2.扁豆薏米粥 薏米50克,白扁豆30克,大米50克。煮粥食用,特别适用于夏季湿阻腹泻。 3.茯苓粥 茯苓15克,粳米200克,冰糖适量。将茯苓、粳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烂,调入冰糖略煮 即成。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4.菊花粥 菊花15克,粳米100克。菊花洗净,粳米淘洗干净。菊花、粳米放锅中,加适量清水,加盖,旺火煮沸,文火熬至成粥即可。该粥散风热、

小儿夏季热的食疗方法 石膏粥

材料:生石膏10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将石膏捣碎后入砂锅中,加岁300毫升,煎煮至200毫升后过滤去渣取汁,再入粳米,加水500毫升。同煮为粥,于每日早晨、下午时服食。 功效:可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适用于夏季热暑伤肺胃,发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多饮,咽喉肿痛的小儿服食。

夏天湿气重吃什么好 清热祛湿粥

材料:红豆、白扁豆、薏米仁、木棉花、芡实以及灯芯花和赤茯苓 做法:将灯芯花、木棉花和赤茯苓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最后取出药汁。在药汁之中加入白扁豆、红豆以及薏米仁和芡实,一起熬煮成粥服用。 效果: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清热祛湿的作用,特别是在夏季炎热所导致的小便不利以及肠胃不适、胸闷气短的情况。

中药西瓜皮的附方

小儿夏季热。西瓜翠衣、金银花各15g,太子参9g,扁豆花、薄荷(后下)各6g, 鲜荷叶半张。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第2步治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鲜荷叶边二钱,鲜银花二钱,西瓜翠衣二钱,鲜扁豆花一枝,丝瓜皮二钱,鲜竹叶心二钱。上以水二杯,煮取一杯,每日二次。(《温病条辨》清络饮) 第3步治高血压。西瓜翠衣10-12g,草决明子10g。煎汤代茶。(《食物中药与便方》) 第4步治气臌、水臌。大西瓜一枚,阳春砂仁四两,独头蒜四十九枚。先将西瓜蒂边开一孔,用瓢挖出瓜瓤

6种豆帮你健脾祛湿度过酷夏

绿豆,清热解暑 绿豆味道甘甜、性寒,能清热解暑、消肿通气。绿豆皮中含有大量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皂甙等;绿豆中还有生物碱、豆固醇以及大量膳食纤维等。 因此,绿豆尤其适合夏天食用,可以煮汤或熬粥,做成绿豆沙冰镇也可以;绿豆荷叶粥还可消热疮、去红肿、止痱子。 红豆,补钾消肿 研究表明,红豆富含膳食纤维、钾、镁、磷、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能补充夏季流汗丢失的钾,心肾功能不好的人尤其适合吃红豆。中医认为,红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的功效,有利于夏季消水肿。而红豆的亲戚——赤小豆,利

空心菜的药用作用

1.治维生素B2缺乏症:鲜空心菜100克,葱白30克。将空心菜洗净与葱白一起煮汤,食盐调味,常服。 2.治糖尿病:鲜空心菜梗60克,玉米须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治痢疾:空心菜根100克,水煎服,每日2次。 4.治肺热咳血鼻出血:鲜空心菜连根,白萝卜适量,同捣烂,绞汁1杯,用蜂蜜调服。 5.治小儿夏季热、口渴、尿黄:鲜空心菜100克,马蹄6个(切)共煮汤,每日服3次,连续6天。 6.治断肠草中毒、急性砷中毒:鲜空心菜500克,用凉开水洗净,切碎捣烂,置于消毒纱布绞汁,服用。

夏天六款养生粥消暑降火

麦冬粥 专家称,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润肺止咳,益胃清心等作用,还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维生素A等成分。可用于夏日小孩解热、清炎、镇咳、强心,与米同煮,明显增强其益胃养阴、清热除烦之功效。 材料及做法:麦冬10克,大枣2颗,冰糖5克,白粳米150克,水500毫升。将麦冬洗净,放在沙锅内,加水上火煎出汁,取汁待用。锅内加水,烧沸,加入洗过的粳米煮粥,煮至半熟悉,加入麦冬汁和冰糖,再煮开成粥,即可。 适用人群:婴幼儿夏热时用甚宜 荷叶绿豆粥 【材料】荷叶2张,绿豆30克,粳米 100克,冰糖适量。 【制

高烧不退怎么办 小儿高烧食疗法

材料:仙人掌200克,白糖20克。 制法及使用方法:将仙人掌去刺去皮厚切片,用砂罐大火熬20分钟,过滤后加入白糖调匀。在晚上睡觉前给小儿喂服20毫升的汁液,一般在服用2小时后即可降低体温。 功效及主治:可以仙人掌汁液可以清热解毒,降温定惊,对于外感发热或者是内伤各型发热均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小儿高热不退、抽搐、咽喉肿痛等症状。 材料:新鲜玉米芯150克。 制法及使用方法:将新鲜玉米芯用适量清水煎煮三次,过滤后取汁。每天三次,每次服用50毫升。 功效及主治:玉米芯汁液可甘淡清热除

孕妇如何预防中暑

1.生活作息要规律 夏季养生要随时间变化而改变作息,中医尤其提倡夏季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这样可以充分吸收夏季的“阳气”,调理身体。准妈妈在夏季晨起后,可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这有利于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增强对热的耐受力;午饭后,适当午睡。 2.避免高温出行 要尽量避免在11~15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曝晒或高温、湿度、气流静止的环境下活动或工作。 3.注意饮食 准妈妈在夏季可以多吃些水果消暑,但不宜吃糖分较高的,否则会出现糖代谢紊乱,诱发糖尿病,给自己和腹中的胎儿造成危险。因此,准

五款食疗方降暑清热

1.海带春瓜豆瓣汤消暑利尿 方剂:浸发海带100克,春瓜500克,去皮蚕豆瓣100克,香油及盐适量。 制作法:将海带和蚕豆瓣一起下锅,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后添加500克清水,加盖烧煮,待蚕豆煮熟时,再把春瓜和盐一并放入,继续烧至春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锅。 功效:消暑利尿。治中暑头昏、头痛、烦渴。 2.红糖绿豆沙解暑祛热毒 方剂:绿豆100克,红糖25克。 制作法:将绿豆煮烂,用勺在锅中捣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治小儿暑热生疮疔。夏季炎热时小儿常食用有解暑清热,除烦解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