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按揉3个穴位能长寿
每天按揉3个穴位能长寿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四横指),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处,是全身的强壮穴之一。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方强调“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外台秘要》一书也提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
生活中经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至穴位局部酸胀发热,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起到扶正培元,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另外,此穴位有很强的健运脾胃的功能,常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有效调理胃肠功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关元穴。
关元穴为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位于肚脐直下3寸,即脐下四横指处,是古今医家皆推崇的中医养生保健要穴。
在《扁鹊心书》中就曾记载,南宋绍兴年间,一名唤王超的江洋大盗,年过九十仍精神饱满,肌肤红润,其晚年被抓捕时监刑官问他是修炼什么奇术吗?王超答道,没有别的,就是每年在春夏之交,在关元穴艾灸千壮,久而久之便不惧寒暑,多日不吃饭也不觉饥饿,肚脐下总像有团火那样温暖。这则传说的记载说明长期灸关元穴可以增强体质,保健益寿。
生活中我们经常按揉或艾灸关元穴,能够起到补益元气,祛寒回阳,调理冲任等作用,对于正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气喘气短等各种虚损性症状以及男女生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补益和调节功效。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中央上2寸处(约三横指),善治内脏疾病,是心脏保健的要穴。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在五脏中居最重要的位置,心功能强大了,身体自然强壮。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内关穴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会元针灸学》就记载:“内关者,阴维脉所发,是心包经之络脉通于任脉,关于内脏,血脉之连络,故名内关”。
大家日常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达到补益气血、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每天按揉内关穴1-2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缓解胸闷心悸、心绞痛,改善心动过缓或过速及失眠等症状均有良好效果。
按摩3个穴位能治疗高血压
按摩3个穴位能治疗高血压
百会穴
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能够调整微血管的舒缩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达到降压作用。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能够调畅阳明经气血运行,发挥其平肝潜阳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咽喉肿痛、上肢疼痛、麻木、发热、流行性感冒等。现代研究表明,按摩曲池穴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产生降压作用。取该穴位时,患者应正坐、曲肘,肘横纹外端的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合谷穴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医学入门》称:“合谷主中风,搏风,筋急疼痛,诸般头痛、水肿。”按摩合谷穴能够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镇静安神,对痛症、神志疾病、热证等有较好疗效。
高血压需要吃药治疗吗
目前对于正常血压的定义是120/80mmHg,而血压高过140/90mmHg时则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理论上只要经过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就必须接受药物治疗。而是否吃药和是否需要持续吃药也是需要在血压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判断。特别是没有明确原因也无法根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一定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会有药物效果不佳的感觉,其实是因为原发性高血压是无法完全治愈的,药物仅仅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而并非真正能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不能停药的,很多因为基因或者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如冠心病或糖尿病也是相似的道理。
有效降压还需要坚持治疗。然而,有不少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一降下来就骤然停药,而希望通过保健品、降压器械或者完全服用中药来降压。这些做法其实对高血压的病情的稳定没有任何帮助。
还有的患者感觉不难受就不服药,把高血压当作感冒来对付,要不就是看别人吃什么药,自己就吃什么药,随意更换药物或加减用量,这些都是高血压治疗的误区。服用什么降压药,用多大剂量,以及服用药物之后的疗效及副作用一定要与专科医生沟通,由医生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服用,首先要对血压进行定时有序的测量,然后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并长期达标。
产后按摩腹部对身体好吗
每天中午9——11点,脾经气血最多的时候,消化最旺盛的时候,分别按揉肚子上的中脘、滑肉门、天枢、带脉、关元5个穴位。其中,中脘和关元是单个的穴位,滑肉门、天枢、带脉都是成对的穴位。每次每个穴位揉3—5分钟。或者在晚上9——11点,三焦经开经的时候,人体所有的脉道大开,气血流通和毒素及脂肪的代谢加速。此时,按揉这几个穴位,效果也非常好。同样是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
穴位按揉完毕以后,及时喝一杯白开水,加速脂肪的代谢。喝完白开水后,想象自己是条美女蛇,并且像蛇一样轻轻扭动腰身20分钟左右。每天早上起床刷完牙后,要空腹喝一杯白开水,洗涤肠子里的脂肪和毒素。也要像蛇一样扭动腰身20分钟左右。
另外,配合每天、每餐饭前吃两根生黄瓜(胃寒腹泻的人不宜生吃黄瓜,宜吃蒜蓉姜汁拌黄瓜),隔三差五的吃盘炒黑木耳,每天喝一杯无糖黄豆浆。这些你都做到了,保证一个星期,赘肉就能减下去。拥有可爱的小蛮腰和平滑的小肚子,你又可以在夏天做百变女郎,亮出自己最美的风情了。
按摩哪些穴位降血糖
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穴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血海穴
屈膝,手掌掌心朝下,指尖指向大腿,按在髌骨上,拇指按在大腿内侧处,即髌底内侧端上约2寸的地方就是血海穴。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胰反射区
在足内侧的大脚趾骨根部,用温水、药物或手法进行刺激,就会通过反射渠道传到胰腺里,慢慢使它的功能复苏。你可以每天把这揉一揉、掐一掐,注意动作要轻柔一点,不要用力太大了,每次大概1~3分钟。
以上就是可以起到降血糖的3个穴位了,除了按摩推拿以外,高血糖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要配合药物治疗,注意饮食,这样才能更好的降血糖。
最常用的3个长寿穴位
内关穴
取穴:内关穴的取穴是这样的: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按摩方法: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防病养生效果。
按摩作用: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合谷穴
取穴:合谷穴的取穴是这样的: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按摩方法: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养生作用。
按摩作用: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足三里
取穴:足三里穴的取穴是这样的: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
按摩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一样,但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这3个穴位是强身养生要穴,人们可以长期进行穴位按摩锻炼。坚持按摩这些长寿穴位,可以调节全身的气血通畅,对防病治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要注意的是,在按摩的过程中要注意力道和方法,切不可过于用力或用力过小,那样对身体保健的作用不会太大。建议向有关专家或医生进行咨询,以找到科学健康的穴位按摩方式。
气虚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气虚的人群可以艾灸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内庭、太溪、涌泉、中极、关元、气海、脾俞、肾俞等穴位,艾灸这些穴位能够补肾益气、调理脾胃,在缓解气虚的同时,还能够调理身体状态,改善食欲,令身体更健康。
一般建议每次选五到六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二十分钟左右,每天或者是隔天操作一次即可。
如何按摩穴位来调理脸色暗黄
行间穴位置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
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按摩方法
按摩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在行间穴的位置,轻轻按揉3 分钟左右,稍微用力,以感觉压痛为度。
如果是懒得用手按,也可以光脚,用一只脚的拇趾去踩另一只脚的行间穴位置,这样时不时踩一下,也能够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经常抽烟喝酒或者患有肝病的人可以点燃艾柱来刺激行间穴,每天把点燃的艾柱挂在行间穴上方,停留10 分钟左右,每天热灸1次。
这种方法对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冬天脸上湿疹反反复复怎么办 艾灸治疗
温和灸湿疹部位、足三里、涌泉、合谷每天一次(每处约10-20分钟)。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按压时有酸胀麻感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被成为长寿第一穴,具有疏风化湿,通经活络作用。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上的大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艾灸这个穴位有明显的补肾阳作用。肾阳充足则气化作用正常,水液从膀胱排出,不会羁留人体。
合谷穴位于侧拳,在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艾灸这个穴位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所以有很多的人在艾灸完这3个穴位之后马上就觉得不痒了。
按摩哪个穴位能长个子
孩子长不长个子跟他的体质是有关系的,按摩的话其实只是一种辅助的作用,对孩子骨骼的发育还是要靠营养的吸收,特别是多吃一些含钙比较多的东西。平时最关键的就是要多运动运动,蹦蹦跳跳,拉拉腿对孩子长个子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按照中医学上用按摩的方法对孩子长个也有有帮助的,比如没事给孩子揉揉肚子,可以调节脾胃,也可以给孩子捏捏脊梁,可以调节孩子的消化对孩子的成长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按摩3个穴位能治疗高血压
百会穴
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能够调整微血管的舒缩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达到降压作用。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曲池穴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能够调畅阳明经气血运行,发挥其平肝潜阳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咽喉肿痛、上肢疼痛、麻木、发热、流行性感冒等。现代研究表明,按摩曲池穴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产生降压作用。取该穴位时,患者应正坐、曲肘,肘横纹外端的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合谷穴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医学入门》称:“合谷主中风,搏风,筋急疼痛,诸般头痛、水肿。”按摩合谷穴能够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镇静安神,对痛症、神志疾病、热证等有较好疗效。
刺激哪个穴位能长高
一般都认为按摩脚底的穴位可以长高,我认为一来你也没时间老找个人给你足底按摩,再者一般男性最多25周岁后就不长了,市场上有许多增高鞋,穿在脚上可以刺激脚部穴位,实际上收效甚微。
奉劝青少年男女朋友,要想长高应该合理饮食,不挑食,重要的是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早睡早起,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是夜里十点以后,不要老是沉迷网游、漫画!多运动、多喝高钙牛奶,相信只要坚持去做,肯定会有很大收获!(可能收获的不只是身高!!!)
按摩3个穴位能降火
1、合谷穴
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很多人不知道按摩合谷穴能降火。中医认为,当我们出现口干、牙疼、鼻子流血或者是眼睛红肿、便秘等情况的时候就代表着我们体内有火气,此时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来降火,缓解病症。
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按压另一只手的合谷穴,按压1分钟或者穴位出现酸疼的感觉即可,然后换边重复动作。
2、内庭穴
内庭穴位于脚部中指的上方,这个穴位主治口臭、皮肤干燥、咽喉肿痛、腹胀等上火症状,这些病症是由于脾脏有热而引起的。
建议每天晚上用食指或者中指轻轻按压此穴,长期坚持能看到明显的降火效果。
3、太冲穴
太冲穴也是与内庭穴靠得比较近,也是位于足背。中医认为,太冲穴可以缓解肝火过旺带来的不适,例如头晕、易怒或者是睡眠质量下降、身体闷热等情况都可以按一按太冲穴。
专家提醒,在按摩太冲穴之前如果可以先泡脚15分钟那么效果会更好,热水泡脚之后用毛巾擦干脚部,然后用手指按压此穴1-2分钟即可。
春季上火的原因有哪些
1、生活不规律
无论是哪个季节,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人比起其他人更容易上火,这是因为不规律的作息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再加上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都比较大,此时就会让火气变大,诱发身体不适。
2、饮食没及时调理
冬季进补吃得都比较油腻,在进入春季之后若是没有及时调整饮食习惯那么就容易上火。专家表示,春季人们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温补的牛羊肉也要少吃,多吃点清淡的汤粥、新鲜的果蔬,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降火。
3、春捂太久了
都说“春捂秋冻”能让身体更健康,但如果春捂太长时间就会导致体内的火气过旺,建议人们在气温持续稳定在15度以上之后就可以脱下厚外套,换上轻薄一点的春装,顺应天时养生才能更好的保健身体。
以上就是有关春季上火如何降火的相关资料了,当体内火气太旺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宣泄出来,避免火气堆积引起其他并发症。
按摩哪3个穴位能防燥滋阴
1、极泉穴
在腋窝处隐藏一个重要的养生防燥穴位——极泉穴,此穴位是与心脏相关的神经相对应的重要穴位。
从中医的理论出发,当人体肝火较旺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为气机失衡的主要体现,而通过对极泉穴进行按摩则能有效的起到调节肝脏气血,降低肝火的作用。
在对极泉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按捏在腋窝处,然后轻缓按捏3至5分钟左右便可。
2、迎香穴
在鼻翼处大约0.5寸的位置是迎香穴所在的重要穴位,经常对其进行按摩能有效起到清热散风、祛燥润肺的功效。
不仅如此,经常对迎香穴进行按摩对于鼻塞等症状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另外,每次对迎香穴进行按摩的时候以穴位处有酸胀、发热的感觉为宜。
3、内关穴
在手腕部横纹的位置上方2寸的位置是内关穴,并且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经常对内关穴进行按摩能起到极好的宁心安神的作用。另外这也能很好的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轻松降低人体的虚、实之火。
女人脸色发黄按揉行间穴
行间穴位置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
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按摩方法
按摩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在行间穴的位置,轻轻按揉3 分钟左右,稍微用力,以感觉压痛为度。如果是懒得用手按,也可以光脚,用一只脚的拇趾去踩另一只脚的行间穴位置,这样时不时踩一下,也能够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经常抽烟喝酒或者患有肝病的人可以点燃艾柱来刺激行间穴,每天把点燃的艾柱挂在行间穴上方,停留10 分钟左右,每天热灸1 次。这种方法对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脸色发黄的原因及脸色发黄按摩行间穴的方法,过早进入“黄脸婆”阶段的女性可以多按按这个穴位,另外,要少生气、抑郁,保持开朗,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