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
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
1.相信通过长期、适当、充分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
2.了解哮喘的激发因素,结合每个人具体情况,找出各自的促激发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
3.简单了解哮喘的本质及发病机制;
4.熟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5.学会在家中自行监测病情变化,并进行评定,重点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可记录哮喘日记;
6.学会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办法;
7.了解常用平喘药物的作用、正确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
8.掌握不同吸入装置的正确用法;
9.知道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就诊;
10.与医生共同制定出防止哮喘复发,保持长期稳定的方案。
支气管哮喘手术注意什么?
支气管哮喘是大家经常见到的一种病,它的危险性是很高的。如果在治疗时的不规范,自己不注意都会夺取生命,但是有的人还不明白支气管哮喘在做手术恢复快还是慢呢?我们在遇到每一种病时都应该先了解清楚原因,接下来小编就会给大家解说一下支气管哮喘手术,让大家都能够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被哮喘夺去了生命。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为世界哮喘日,旨在提醒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哮喘的防治水平。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
疾病危害
哮喘患者若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时可能致命。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对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都会发生影响,可导致误工、误学,导致活动、运动受限,使生命质量下降,并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对家人的生活发生负面影响。
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哮喘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其他哮喘触发因素,规范化的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患者教育。
这就是小编分享的支气管哮喘手术,相信很多人已经明白了,在我们患有这种病的同时应该更加比平时注意,不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任何一种病都有可能牵连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所以我们要结合医生的治疗方法让自己的身体逐渐恢复关键还是要看大家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会有利于我们的病情恢复。
治疗哮喘的新方法
保守治疗
苗山平喘方
【材料】苏子、半夏、枇杷叶、太子参等多味苗岭地道药材。
【制作方法】
1、将方内药材全部倒入砂锅里
2、加水2000~3000ml,浸泡5分钟后开始煎煮
3、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煮30分钟即可。
【功效】根据苗族古老验方,精选苗岭天然珍贵的药材,精细配伍成苗药水煎方。注重肺、肾、脾的调理,补肺以增主气之力,补肾以强纳气之功,理脾以长生化,全面调理,以消除肺、肾、脾之空虚,使肺部气道顺畅,脾不生痰,则喘咳、气短可除,顽疾可愈,让患者远离哮喘隐忧。
常见的用于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中药、西药、中西结合。“免疫介入疗法”,在治疗肺病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的疗法只能单纯抗菌或缓解症状,对受损的粘膜组织和免疫系统“无从下手”,只治标不治本。而“免疫介入疗法”通过提取患者自体细胞,经体外分离提取愈喘因子、杀菌因子、修复细胞因子、免疫脱敏因子,用微创介入到患者发病相关穴位,全面调理脾肺肾,从而正确调控细胞因子生成与释放,修复系统损伤,激活肺部细胞再生,减少粘液分泌和血细胞渗出,细胞永久脱敏,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应激反应,修复免疫功能,构筑牢固免疫屏障,从根本上治疗肺病。是呼吸道疾病治疗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医学界治疗哮喘、气管炎、间质性肺炎的重要里程碑!
哮喘管理
通过有效的哮喘管理,通常可以实现并维持哮喘控制(哮喘控制定义见表1)。
成功的哮喘管理目标是:①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③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急性加重;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实现有效的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患者的有效实施二得以实现。医生应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对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制定个体化的书面管理计划,包括自我监测、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周期性评估、在症状和(或)PEF提示哮喘控制水平变化的情况下,针对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其中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
哮喘教育必须成为医患之间所有互助关系中的组成部分。患者教育可增加理解、增强技能、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健康减少卫生保健资源使用。
如何治疗小儿哮喘才好呢?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病,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持续的炎症性疾病,许多细胞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并伴有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明显增高,以气道的高反应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多因性疾病。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可逆性的喘息和咳嗽发作,胸闷、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常是可逆的,但也可变重偶致死亡。故对哮喘的防治应与重视。
平时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多吃一些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要能够合理的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为患者及其家属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提高积极治疗的主动性,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才能保证疗效。对哮喘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以下部分:
1、避免和控制哮喘促(诱)发因素,减少复发。
2、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
3、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
4、定期随访保健。
5、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小孩子一般都是采取药物治疗,必须要及早治疗,不然以后可能会转变成为顽固性的哮喘,这样就麻烦了,而且对于孩子的身心的影响都会很严重。患者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和水果,梨子是可以多吃的,也要坚持每天都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哮喘患者需要做手术吗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被哮喘夺去了生命。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为世界哮喘日,旨在提醒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哮喘的防治水平。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
哮喘患者若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时可能致命。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对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都会发生影响,可导致误工、误学,导致活动、运动受限,使生命质量下降,并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对家人的生活发生负面影响。
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哮喘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其他哮喘触发因素,规范化的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患者教育。
小儿支气管哮喘预防
只要能够合理的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为患者及其家属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提高积极治疗的主动性,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才能保证疗效,对哮喘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以下部分:
1.避免和控制哮喘促(诱)发因素,减少复发。
2.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
3.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
4.定期随访保健。
5.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得了哮喘怎么办
避免诱因
过去认为避免接触诱因是治疗手段之一,新近的观点则认为如果接触诱因之后可以引发哮喘发作,说明患者的哮喘控制不良,需要加强控制发作药(controller)的剂量,而不是让患者避免接触该种诱因。某些特殊的情况另当别论:
1、尽量避免所有类型的β阻滞药,包括选择性β2阻滞药、β阻滞药的外用制剂等。
2、对于职业性哮喘,在症状出现后的头6个月内,如能彻底避免暴露职业性因素,甚至有望完全康复。
患者教育
1、建立合理的预期,令患者明白虽然哮喘无法根治,但是经过长期恰当的治疗,绝大多数人可以获得有效控制。
2、教会患者识别诱因。
3、教会患者哮喘的先兆、症状、自我监测和自救。
4、确保患者正确掌握吸入制剂的用法。
5、帮助患者理解缓解发作药和控制发作药的区别。由于控制发作药无法迅速解除患者的症状,很多不知情的患者对控制药的依从性很差。患者教育可显著提高控制药的依从性。
6、良好的患者教育有助于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药物治疗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发作药”(controller)和“缓解发作药”(reliever)。控制发作药具有抗炎作用,也称“抗炎药”,规律应用后可以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减少乃至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哮喘发展,稳定肺功能。缓解发作药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因此,也称“支气管舒张药”,通常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按需使用。
部分药物既可通过口服或注射达到全身给药,也可以通过吸入达到局部给药。气道给药技术的进步,使得气道局部有很高的药物浓度,而全身作用降低,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明显地降低全身副作用。
哮喘病治疗
当按照专家推荐的治疗方案规范化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效果不理想,应主动配合医生寻找原因,如:是否持续接触哮喘触发因素(过敏原、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是否由于药物装置使用不当、是否合并导致哮喘难治的合并症(鼻-鼻窦炎、胃食管反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是否吸烟或被动吸烟、有无药物因素(口服β受体阻滞剂、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解热镇痛药物等)、是否患有其他具有哮喘样症状的疾病(如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等)。
通过有效的哮喘管理,通常可以实现并维持哮喘控制
成功的哮喘管理目标是:①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③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急性加重;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实现有效的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患者的有效实施二得以实现。医生应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对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制定个体化的书面管理计划,包括自我监测、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周期性评估、在症状和(或)PEF提示哮喘控制水平变化的情况下,针对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其中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
哮喘教育必须成为医患之间所有互助关系中的组成部分。患者教育可增加理解、增强技能、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健康减少卫生保健资源使用。
(一)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
尽管对已确诊的哮喘患者应用药物干预,对控制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非常有效,但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接触危险因素,以预防哮喘发病和症状加重。
许多危险因素可引起哮喘急性加重,被称为“触发因素”,包括变应原、病毒感染、污染物、烟草烟雾、药物。减少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接触,可改善哮喘控制并减少治疗药物需求量。早期确定职业性致敏因素,并防止患者进一步接触,是职业性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评估、治疗和监测
患者的起始治疗及调整是以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为依据,包括评估哮喘控制、治疗以达到控制,以及监测以维持控制这样一个持续循环过程。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T仅通过回答有关哮喘症状和生活质量的5个问题的评分进行综合判定,25分为控制、 20~24分为部分控制、19分以下为未控制,并不需要患者检查肺功能。通过长期连续检测维持哮喘控制,尤其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作为肺功能的补充,既适用于医生、也适用于患者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患者可以在家庭或医院,就诊前或就诊期间完成哮喘控制水平的自我评估。
慢性的哮喘疾病发作的规律性,首先会有很多外界因素引起哮喘患者发作,所以患者可以自身改变的情况下还要自己解决,尤其是饮食上,还有病毒的感染,感冒疾病的引发,要长期以调整和控制是手段治疗,以预防再次发病。
支气管哮喘应该如何预防
哮喘的预防应包括:①消除或避免产生变态反应和哮喘的各种因素;②早期诊断,及早治疗;③积极控制气道炎症及症状,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预防哮喘的发生——一级预防 如上所述,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的哮喘属变应性哮喘。胎儿的免疫反应是以Th2为优势的反应,在妊娠后期,某些因素如母体过多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等均可加强Th2反应,加重Th1/Th2的失衡,若母亲为变应性体质者则更加明显,因而尽可能避免。此外,已有充分证据支持母亲吸烟可增加出生后婴幼儿出现喘鸣及哮喘的几率,而出生后进行4~6个月的母乳饲养,可使婴儿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妊娠期母亲应避免吸烟,这些均是预防哮喘发生的重要环节,有关母体饮食对胎儿的影响,则仍需更多的观察。
2.避免变应原及激发因素——二级预防
(1)避免变应原:特别对于有特异性体质的患者,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如屋尘螨、花粉、动物皮毛,可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等,对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脱离该职业环境。
如前所述,呼吸道病毒是否哮喘的变应原尚有争论,但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于儿童,鼻病毒于成人,避免呼吸道病毒感染亦是重要的预防哮喘措施。
(2)防治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很密切,有人对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近20年随访,发现其中近17%发展为哮喘,远远高于对照组(5%);研究亦表明,有20%~25%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组胺或氨甲胆碱激发),因而认为这部分患者可能属于“亚临床型哮喘”。哮喘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约占28%~50%。近期资料表明,对此类病人在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若能积极控制鼻炎(如口服非镇静H1受体阻滞剂,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及减轻其症状,因而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预防哮喘的发生及减少其发作均是有价值的。
3.早期诊治、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三级预防
(1)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对于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的患者(如表现为单纯咳嗽,发作性胸闷或运动后气促胸闷等)应及早作出诊断。研究表明对于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越早使用气道抗感染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日后肺功能的损害(包括肺功能的恢复及儿童随年龄肺功能的增长)越小,因而对绝大多数患者(除了少数处于“间歇”期外),一经确诊,就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随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规范化,它可能成为变应性哮喘患者三级预防的一个有效措施。
(2)做好哮喘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哮喘是一个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促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加强患者的教育及管理,十分重要。其一,教育患者使其了解哮喘的本质,诱因,发作的信号,用药的种类及方法,特别要强调长期抗炎的预防性治疗。其二,教育患者学会采用微型峰流速仪来监测自己的病情,以便在病情变化时及时用药。
我国在贯彻全球哮喘防治战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特别是建立了“哮喘之家”,“哮喘俱乐部”,加强了医患合作,使哮喘的发作频率,急诊率及住院率,医疗费用均明显降低,今后要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支气管哮喘应该如何预防
1.预防哮喘的发生——一级预防 如上所述,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的哮喘属变应性哮喘。胎儿的免疫反应是以Th2为优势的反应,在妊娠后期,某些因素如母体过多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等均可加强Th2反应,加重Th1/Th2的失衡,若母亲为变应性体质者则更加明显,因而尽可能避免。此外,已有充分证据支持母亲吸烟可增加出生后婴幼儿出现喘鸣及哮喘的几率,而出生后进行4~6个月的母乳饲养,可使婴儿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妊娠期母亲应避免吸烟,这些均是预防哮喘发生的重要环节,有关母体饮食对胎儿的影响,则仍需更多的观察。
2.避免变应原及激发因素——二级预防
(1)避免变应原:特别对于有特异性体质的患者,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如屋尘螨、花粉、动物皮毛,可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等,对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脱离该职业环境。
如前所述,呼吸道病毒是否哮喘的变应原尚有争论,但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于儿童,鼻病毒于成人,避免呼吸道病毒感染亦是重要的预防哮喘措施。
(2)防治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很密切,有人对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近20年随访,发现其中近17%发展为哮喘,远远高于对照组(5%);研究亦表明,有20%~25%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组胺或氨甲胆碱激发),因而认为这部分患者可能属于“亚临床型哮喘”。哮喘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约占28%~50%。近期资料表明,对此类病人在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若能积极控制鼻炎(如口服非镇静H1受体阻滞剂,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及减轻其症状,因而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预防哮喘的发生及减少其发作均是有价值的。
3.早期诊治、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三级预防
(1)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对于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的患者(如表现为单纯咳嗽,发作性胸闷或运动后气促胸闷等)应及早作出诊断。研究表明对于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越早使用气道抗感染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日后肺功能的损害(包括肺功能的恢复及儿童随年龄肺功能的增长)越小,因而对绝大多数患者(除了少数处于“间歇”期外),一经确诊,就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随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规范化,它可能成为变应性哮喘患者三级预防的一个有效措施。
(2)做好哮喘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哮喘是一个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促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加强患者的教育及管理,十分重要。其一,教育患者使其了解哮喘的本质,诱因,发作的信号,用药的种类及方法,特别要强调长期抗炎的预防性治疗。其二,教育患者学会采用微型峰流速仪来监测自己的病情,以便在病情变化时及时用药。
我国在贯彻全球哮喘防治战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特别是建立了“哮喘之家”,“哮喘俱乐部”,加强了医患合作,使哮喘的发作频率,急诊率及住院率,医疗费用均明显降低,今后要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哮喘健康教育的内容
哮喘疾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有时候发病期间自己可能无法照顾自己,这就需要身边的亲人或者护理人员时刻的关注患者,和患者一切学习各种哮喘相关方面的只是,陪伴在患者身边,为患者建立起病情恢复的信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哮喘健康教育的内容,希望对哮喘患者有所帮助。
哮喘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6点:
1了解可以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结合每位病人具体情况,找出各自的诱发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告知病人有条件时,可以查找过敏原,脱敏注射疫苗等。
2了解哮喘的本质和发病机理,知道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熟悉哮喘的先兆表现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3加强病人心理社会状况的评估,评估家属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对病人的关心程度,经济情况等,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了解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试技术,防止负面心理对疾病的影响。
4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用药及不良反应,了解峰流速仪的构造、测定方法,学会自行监测病情变化并进行预测,教育病人在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处理,并鼓励记录哮喘日记。
5调动病人积极性,和病人一起制定哮喘长期健康教育计划,在缓解期让病人加强体育锻炼、耐寒锻炼及耐力训练,以增强体质。
6家庭教育应满足家属心理需要,降低焦虑状态,使他们积极参与治疗与护理活动,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关哮喘病人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上面介绍了哮喘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哮喘患者需要了解的,也是需要家人关注的内容,家人要帮助哮喘患者更好的去学习了解这种疾病,并且关注相关的辅助治疗更好的治愈疾病。
哮喘的教育管理
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医生应为每位初诊哮喘患者制定防治计划,使患者了解或掌握以下内容:
1.相信通过长期、适当、充分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
2.了解哮喘的激发因素,结合每个人具体情况,找出各自的促激发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
3.简单了解哮喘的本质及发病机制;
4.熟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5.学会在家中自行监测病情变化,并进行评定,重点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可记录哮喘日记;
6.学会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办法;
7.了解常用平喘药物的作用、正确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
8.掌握不同吸入装置的正确用法;
9.知道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就诊;
10.与医生共同制定出防止哮喘复发,保持长期稳定的方案。
老人患上哮喘要注意什么
1.老年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因为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常反复发作的疾病,需要长期规律的治疗和患者的密切配合。而研究表明:老年人因记忆力差、经济条件有限、周围无人照料等原因,对哮喘疾病性质的了解很少,坚持系统正规治疗率低,
病情变化也常不能及时就诊和住院。Petheram等统计:住院前哮喘症状恶化已14天以上者老年哮喘占65%,而年轻哮喘仅占29%。因此做好老年哮喘的教育和管理尤为必要。
2.阶梯式治疗和肺功能监测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肺功能监测指标,可将哮喘病情分为轻、中、重度。目前世界各国都倡导按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予以调整,则所谓“阶梯式治疗”。
3.平喘药物的应用 与较多年轻人哮喘仅偶然发作和仅需短期治疗不同,大多数老年哮喘常需较长时间的持续治疗,且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才能控制症状。治疗老年哮喘的基本药物与治疗其他年龄的哮喘一样,只是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