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不调怎么艾灸图

月经不调怎么艾灸图

调和气血靠艾灸——灸关元、血海、三阴交穴

月经不调是女性月经病的统称,它通常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其中包括经期提前、经期延后、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经期延长、崩漏、闭经、经量过多、经色紫黑等诸多病症。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因经期感受寒湿、过食辛辣寒凉食物、郁怒忧思等因素引起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一穴见效:关元

【隔姜灸关元】

取穴原理:经血从胞宫而出,胞宫位于下腹部,受冲、任二脉所管,所以可取任脉关元穴,调整阴血源头。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选择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小孔。把姜放在关元穴上,将艾炷放置姜上,点燃艾炷,每次灸5~10分钟,每日1次。

小小妙招见奇效

黑木耳红枣茶:调理气血

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可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型月经过多。

隔姜灸关元

配穴辅助:血海、三阴交【回旋灸血海】

取穴原理: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调,血海有调经统血、健脾化湿的功效。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和坐位。点燃艾条,对准气海、血海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回旋施灸,每次每穴灸15~20分钟。

回旋灸血海

【温和灸三阴交】

取穴原理:三阴交是妇科病的首选穴,有健脾益胃、调肝补肾、调理经带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

艾灸方法:取坐位。点燃艾条,对准三阴交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温和施灸,每次灸3~15分钟。

月经不调艾灸怎么调理 月经先期艾灸治疗

主要症状: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行经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黏,且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干,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肋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质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但如果提前仅3-5天,或偶尔提前一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做病论。

艾灸疗法:患者仰卧,取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用艾条温和灸,患者以感觉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或用艾炷隔讲究,每穴灸3-5壮。气虚者加灸中皖,神厥,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俯卧加灸心俞,脾俞穴;肝郁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 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灸法同上。

艾灸作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如何艾灸调理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艾灸操作手法

于月经来潮前3-5日开始进行灸疗(若行经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开始施灸),直至月经干净为止。

胸腹部穴位以艾条灸,温灸器灸疗为主;下肢用艾条灸和温针灸,隔日1次,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月经不调艾灸什么穴位 血虚型月经不调艾灸穴位

艾灸治疗选穴:

膻中: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子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涌泉: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方法: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多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艾灸时间: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主治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月经不调艾灸部位图 月经不调日常养护注意

1.艾灸对功能性月经不调有较好的疗效,如果是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应针对原发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2.注意生活调养和经期卫生,调节韩文,畅达情志;经期适当休息,忌接触冷水,少吃生冷及辛辣食物。

月经不调艾灸哪些穴位月经不调灸哪里 气郁型月经不调艾灸穴位

艾灸取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命门: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太冲: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方法:关元、命门、可以用多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

艾灸时间:关元、命门各20分钟、肩井、太冲各10分钟。

主治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月经不调艾灸部位图 月经不调灸疗法则

灸疗法适用于虚寒者月经不调,虚者益气养血,补肾调经;寒者温经散寒,调理冲任。

月经不调艾灸部位图 月经不调穴位辨析

关元,气海均为任脉要穴,位于下腹部丹田之处,主一身之元气,调冲任血脉,理胞宫气血;关元还与足三阴经交会,调理肝脾肾;气海为元气之海,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盛则足以统摄经血;脾俞,肾俞直接调补脾肾;血海属脾经,足三里属胃经,与气血的生化,运行密切相关,灸能益气养血,且对全身脏腑,经脉气血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三阴交是脾经第一要穴,有理脾调经之功,又为三阴交之会穴,兼调肝肾之气血,脾肝肾三经气血充盛,气机通畅,则冲任调达,月经复常。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运用经络原理,从以下穴位中取3~4穴,进行温和灸,可以调经止痛,疏经活络。

三阴交穴、血海穴、肾俞穴、涌泉穴、气海穴、归来穴、太溪穴、肝俞穴、脾俞穴

月经不调艾灸治疗方法 月经后期艾灸治疗

主要症状:月经后期又称:经迟。指的是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若进行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喜暖畏寒,面白肢冷,苔薄白,脉沉紧,为血分实寒;若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腰酸乏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血分虚寒;若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失眠,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虚细,为血虚;若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胸肋乳房发胀,脉弦涩,为气滞。

艾灸疗法:患者仰卧,取气海,关元,子宫,气穴,血海,三阴交穴,用艾条温和灸,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然后俯卧,取膈俞,肝俞,肾俞穴,灸法同上。血分实寒者,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神阙,地机,太溪穴,俯卧位加灸命门穴;血虚者,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气滞者,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灸法同上。

艾灸作用:疏肝解郁,益气活血。

相关推荐

​艾灸怎么治月经不调

1.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月经先后无定期艾灸治疗

主要症状: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指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其中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经行不畅或有血块,胸肋,乳房,小腹胀痛,精神郁闷,喜叹息者为肝郁,量少色淡,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多为肾虚。 艾灸疗法:患者仰卧,取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施灸。肾虚者于仰卧位加灸太溪,水泉穴,于俯卧位加灸命门,肾俞穴;肝郁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蠡沟,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穴,用艾条温和灸,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 艾灸作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经期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月经先期又称“经早”,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如仅超前3-5天,或偶尔朝前1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作病论;若经行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粘,并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感,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致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

艾灸灸肚子有什么好处 缓解痛经

艾灸中艾草味苦性温,具有一定活血止痛的作用,对于月经不调以及月经疼痛者来说,用艾灸灸在肚子,可以帮助调理机体功能、祛瘀止痛、缓解子宫肌反射痉挛、痉挛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艾灸疗法穴位有哪些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疾病,但是艾灸的穴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我们每个人身体不同的穴位分管着不同的经络,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比如说艾灸的时候可以选用关元穴来治疗女性宫寒,再比如说肚脐上面的神阙穴能够治疗因为气血阴阳失调而导致的不同疾病。下面就来介绍艾灸疗法的有关穴位。 应用范围: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

艾灸可以保养卵巢吗

艾灸可以保养卵巢吗艾灸可以保养卵巢。 卵巢保养取穴遵循两个原则,即在任脉上取穴和就近取穴原则。任脉为阴脉之海,可以调节女性生殖功能,现代研究发现,在任脉的穴位(神阙穴,水分穴)温灸可以调节卵巢功能,调节雌性激素的分泌,还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月经。 艾灸保养卵巢怎么取穴神阙穴 神阙穴为任脉经腧穴,居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二者均经过肚脐,艾灸该穴位有温阳固脱,理气化滞的功效,有助于恢复卵巢功能,辅助治疗盆腔炎。 水分穴 艾灸水分穴有助于调和气血,行气利水,提升泌尿生殖系统的免疫力

月经不来催经应艾灸哪里

具体如下: 正常情况下来说,女性月经不调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艾灸进行治疗的,中医理论上可以通过子宫、内关、温泉等部位进行艾灸;其中关元、子宫的艾灸不能低于30分钟;内宫、内关、源泉艾灸1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月经不调,其次还可以选择归来穴、山阴穴进行艾灸。

女人必看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好

女性的健康是不能忽视了,很多时候,都要好好的调理的。大多数的月经不调常常表现为每个的生理期都不稳定,或者月经量时多时少。月经不调很经常出现,因为很容易被女性朋友们忽略。严重的月经不调没有及时治疗,对女性的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的。因此,女人们要及时调理月经不调。那么女人月经不调怎么调理呢,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个月经不调的调理方法。 1、中药治疗 目前很多女性月经不调都会选择中医,因为中医较为注重内调养,而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对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很显著。 一般月经不调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这样选择中医就更是很

经期艾灸可以吗

经期艾灸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因人而异。 艾灸的作用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有的人经期血量多,此时艾灸容易促进活血化瘀,导致经血更多;而如果经量何绍的人,经期可以靠艾灸加大经量,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 艾灸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 血虚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时关元穴,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穴各10分钟。 肾虚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

月经不调艾灸有用吗 艾灸盒啥时候用好

对于女性而言,艾灸盒最好是不要在经期使用,若是需要在经期使用的话,建议也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盲目在经期使用,以免影响月经。 除了经期的话,其余的时候都是可以使用艾灸盒的,对于除经期之外的时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 艾灸盒还有一点就是不要在晚上使用,因为艾灸盒具有一定的活血、散寒祛湿的作用,在晚上使用的话,容易影响到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