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铁蛋白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促进铁吸收
乳铁蛋白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促进铁吸收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婴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乳铁蛋白可以提高肠道对铁离子的生物利用率,提高铁的吸收率,增强造血功能,有效预防婴幼儿贫血。
如何给宝宝补铁
宝宝出生后体内的铁可维持6个月
胎儿在子宫内,母体会通过胎盘和血液给胎儿提供充足的铁,这些铁会储存在宝宝身体组织和血红蛋白中,所以足月的宝宝生下来体内就有大量充足的铁,而早产儿因为提早出生,所以体内的铁不足,需要从一出生就开始补铁。宝宝出生后,当旧的红细胞被消耗殆尽,排出体外时,很多铁会转移至新的红细胞内。当血液中的铁都被用光,就会自动使用宝宝身体内储备的铁。若饮食上没有补充铁,这些储备铁在出生6个月后就会消耗完。所以,在宝宝出生后或者头几个月,要开始给他喂富含铁质的奶或者富含铁质的辅食。
如何给婴儿补充铁
1、母乳喂养时间延长。母乳中的铁不仅含量丰富,相比较铁强化配方奶粉或者铁强化麦片,还容易被宝宝吸收利用。
2、不要给宝宝喝牛奶,学步期的宝宝喝牛奶的量也要有限制。牛奶中含铁量非常低,所以1岁前的宝宝最好别喝牛奶,学步期的宝宝也不宜把牛奶当作饮品饮用,每天喝牛奶不要超过710毫升。牛奶除了含铁低意外,还会刺激肠道,引起铁流失,加剧缺铁症状。
3、喝奶粉的宝宝,最好吃铁强化奶粉。如果宝宝是奶粉喂养,最好一开始就喂铁强化奶粉,起码要持续吃1年的时间,或者等到宝宝有了可替代的含铁丰富的饮食来源后方可断掉。
4、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的吸收。有的食物会促进铁的吸收,有的则会一直铁的吸收。吃母乳的宝宝吃奶前后最好别吃固体食物,至少要隔20分钟才行,否则会影响母乳中铁的吸收。而含维生素C的食物则会促进铁的吸收,所以宝宝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果汁以及蔬菜。
温馨提醒:对宝宝最佳的铁质来源于母乳、鱼肉、西梅汁、铁强化奶粉、铁强化麦片、番茄酱、大豆、豆腐、小扁豆等食物。婴儿和儿童每日需铁量是每千克体重摄入0.5毫克的铁,如果宝宝缺铁,则需要补充每千克体重12毫克的铁,至少要坚持几个月,宝宝才不会缺铁!
豇豆哺乳期能吃吗 哺乳期吃豇豆有哪些好处
豇豆的营养元素很丰富,哺乳期的妈妈们给宝宝喂奶会流失营养,吃豇豆可以补充营养元素,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保证乳汁的健康营养,促进宝宝吃母乳后的健康发育。
豇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克豇豆就含有18毫克维生素C,哺乳期吃豇豆,可以补充维生素C,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保护皮肤的健康,避免皮肤因喂奶,流失了水分而变得干燥,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还可促进身体对铁,钙和叶酸的吸收,保护肝脏,增强排毒功能,改善胃口,促进营养摄入的多元化。
豇豆含有丰富的铁质,哺乳期吃豇豆,可以补充铁质,保护皮肤,避免皮肤干燥。
豇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哺乳期吃豇豆,可以补充纤维素,滋润肠胃,促进消化,促进排毒排便,减轻身体水肿现象。
豇豆含有的蛋白质是植物蛋白,属于优质蛋白,哺乳期吃豇豆,补充优质蛋白,促进身体对优质蛋白的吸收消化,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还可以促进宝宝对优质蛋白的吸收消化,促进宝宝的健康发育,有效抵抗病菌对宝宝的入侵。
乳铁蛋白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促进铁吸收
乳铁蛋白能结合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帮助肠道对铁的吸收,预防缺铁性贫血,在补充铁剂时,如果有乳铁蛋白的参与能减少铁对肠道的刺激和减少无机铁离子的摄入量。
宝宝贫血是怎么回事
1、母乳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半岁前,大部分宝宝均以母乳为主食。这时候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生长速度很快,体内储存的铁逐渐消耗渐尽,而母乳含铁量少,此时以母乳为主食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哺乳期的妈妈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若摄入的铁量不足或者自身对铁吸收不好,缺铁的奶水被宝宝吃了会,也极易导致宝宝贫血。
2、牛奶喂养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在宝宝满周岁后,许多妈妈为了防止宝宝缺钙,都会每天督促宝宝喝营养丰富的牛奶,宝宝也不时吃一些奶油蛋糕、酸奶、冰激凌等小零食,但无奈贫血还是会找上宝宝。其实,虽然牛奶和奶制品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但是对于血液中最重要的铁元素来说,牛奶中含铁量极少,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据观察,要保证正常身体发育和运作,2岁以上的宝宝每日需铁量达到12毫克,但若宝宝只以奶类为主食,即使胃中灌满了各式各样的奶制品,还是远远不够身体对铁的需要量。奶制品的过分摄入影响了宝宝对正餐的摄入。因此,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偏食引起,又称“富贵贫血”。
3、铁吸收障碍让宝宝缺铁性贫血:当宝宝可以独立进食种类丰富的辅食后,若还是患上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铁吸收性障碍造成的。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若宝宝本身不易吸收铁元素,平时妈妈又没有注意特别给宝宝补铁,这时候宝宝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乳铁蛋白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乳铁蛋白多大孩子可以吃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给孩子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以上,6个月-2岁之间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可以补充其他食物。
如孩子是混合喂养或奶粉喂养,建议给孩子添加含乳铁蛋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为宝宝的成长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乳铁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对适合多大宝宝吃应该是没有限制的。一般来说,含乳铁蛋白的配方奶粉,0-6岁的宝宝都是可以吃的。
哺乳期能吃苋菜吗
1.哺乳期苋菜。苋菜含丰富的铁,可以合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造血和携带氧气的功能,是哺乳妈妈的最佳食蔬。哺乳期妈妈适量吃些苋菜,还有促进排毒、防治便秘的功效。
2.苋菜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A、钙、铁、纤维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的,具有清热解毒、利大小便等功效,哺乳期的女性适量吃些有帮助排毒、增强体质的好处。
3.增强体质。哺乳期的妈妈刚生完宝宝,身体抵抗力还是比较弱的,而苋菜中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其中含有的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的被人体吸收,所含的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2倍以上,在哺乳期适量食用,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4.补铁。苋菜中的丰富的铁能合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造血和携带氧气的功能,哺乳期妈妈食用后可以起到一定的补血补铁的效果。
5.促进宝宝骨骼生长。苋菜是富含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的,而妈妈的饮食可以通过奶水影响到宝宝,这样对于宝宝的牙齿和骨骼的生长是有好处的。
婴儿缺铁性贫血需要吃什么
铁在人体起到生成血红蛋白的作用,当宝宝从母体带出来的铁质以及母乳的铁含量不足时,铁元素的缺乏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数量和浓度会下降,随着宝宝成长铁的需求量增多,铁的摄入不足从而进一步加重贫血。婴儿缺铁性贫血多数发病的原因是饮食不当,故必须改善饮食,合理喂养。有些轻症病人仅凭改善饮食即可治愈。在改善饮食时,首先应根据小儿的年龄给以合适的食物。
宝宝在1到4个月期间以母乳为主,辅以或牛奶,母亲应注重铁的吸收以保证母乳的铁含量充足,饮食中多吃含铁的食物,如猪肝、木耳、牛肉、瘦肉、菠菜等食物,
4个月后的宝宝可适当添加辅食,含铁米粉、奶粉等,10个月后的宝可增加肉类、蔬菜等食物补铁,如动物肝肾、蛋、菜、肉等,喂食要注意细化捏碎有利于宝宝幼嫩的肠胃吸收,以下为宝宝缺铁性贫血的饮食。
1、含铁丰富的首选肉类食品:动物肝脏和血液铁含量最高,做成肝泥和血豆腐,宝宝爱吃也易于消化吸收,其次是瘦肉和蛋类,肉类食物要经过充分剁碎成肉末,蛋类中的铁主要集中蛋黄,蛋黄不易于消化,每天一个即可。
2、含铁高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有菠菜和油菜,蔬菜可成猪血菠菜汤,水果做成果汁给宝宝喝,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3、奶制品富含铁质和蛋白,但含铁量不高,牛奶不适宜给宝宝喝太多,会阻碍铁吸收。
4、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可以适当的配合营养铁剂来补铁,如每天吃两片体恒健牌铁之缘片,补铁生血还能增加营养,且无副作用,和食补一起可提高铁的吸收。
母乳中都含有哪些蛋白质
母乳中都含有哪些蛋白质
母乳中的蛋白质是不可能人工合成的,也绝对买不到,每一种都对宝宝有好处。牛奶、奶粉和母乳中都含有两种主要的蛋白质:乳清蛋白和酪蛋白。乳清蛋白性质温和,容易消化,也容易被宝宝的肠胃吸收。酪蛋白就是奶中凝结成块的蛋白质,不容易被人体的肠胃吸收。
母乳中大部分都是乳清蛋白,而牛奶和配方奶粉中最多的是酪蛋白。宝宝的肠胃喜欢母乳中的乳清蛋白,因为它们容易吸收,而且消化快,不会产生抗拒。对于牛奶或者配方奶粉中的酪蛋白,宝宝的消化系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消化这种凝结的蛋白质。
除了乳清蛋白之外,母乳中还含有其他一些牛奶或奶粉中没有的蛋白质,比如牛磺酸、乳铁蛋白。牛磺酸能促进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乳铁蛋白是母乳中独有的蛋白质,不仅能像货轮一样把乳汁中的铁运到宝宝的血液里,还能保护宝宝肠胃里的有益细菌。有益的细菌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制造维生素。对有害的细菌,如果不加控制,它们会在宝宝肠道里肆虐,导致发生腹泻等疾病。除了抑制有害细菌外,乳铁蛋白还能防止假丝酵母菌的大量滋生,假丝酵母菌会产生毒素。
母乳中还有一种天然的抗生素,叫溶菌酶,是一种能抵抗有害细菌的特殊蛋白质。母乳中的核苷酶也是一种很有用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会让人体组织长得更强壮,就像钢筋中的强化成分一样。核苷酶还可以促进小肠绒毛的生长,让肠胃系统更健康,还能保护肠内有益的细菌,消除有害的细菌,从而维持宝宝肠道生态平衡。
小编要提醒妈妈的是,宝宝肠道是营养的守卫,能能让好的蛋白质进入血液,把危及身体的蛋白质挡在门外。但是在出生头几个月,肠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门户大开,各种不属于人体的蛋白质都能通过肠道进入体内。宝宝肠胃发育成熟至少要6个月以后,所以这6个月内最好是母乳喂养,直到他的肠胃发育成熟,这也是让潜在的过敏蛋白远离宝宝血液的最安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