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癌和印戒细胞癌区别
粘液癌和印戒细胞癌区别
印戒细胞癌又称粘液细胞癌。它是一种含有大量粘液的癌细胞,由于细胞中充满了粘液,把细胞核挤向了细胞的一侧,使其外形酷似一枚戒指,故其得名。
粘液癌又称胶样癌,镜下:初时粘液聚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胞呈印戒状,故一般称之为印戒细胞,当印戒细胞为主要万分呈广泛浸润时则称印戒细胞癌。
所以两者是有共同性的。
什么是乳腺粘液癌
发病情况及分型
乳腺粘液腺癌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1.4%~5.2%。发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女性;生长慢.转移迟,预后好。Ceschicktei和Baltimore在1938年首次将乳腺原发粘液腺癌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一般报道单纯型和混合型乳腺癌所占的比例为1:1和5:2之间。单纯型—般较混合型小,呈局限性生长。
病理
1.肉眼所见
肿瘤大小可为1.5~20cm,多在1.5~4.0cm;外形不规则,肿瘤边界较清楚,多呈膨胀性生长,无真正包膜。质地较软。切面呈灰黄色,湿润而发亮,半透明,呈浅灰色胶冻状。
2.镜下所见
粘液腺癌病理表现为大量细胞外粘液中漂浮有实性团状、条索状、腺管状、筛状等结构瘤组织灶。癌细胞大小相似,异型性明显,分裂象易见,混合型还有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粘液腺癌的生长方式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局限型的特点为:瘤组织由纤维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粘液湖”,瘤细胞排列成腺样结构漂浮于粘液湖内,细胞大小一致。弥漫型的特点为:粘液癌分泌的粘蛋白位于细胞内,核被挤于一侧,癌细胞呈“印戒”状,称为印戒细胞癌。印戒细胞呈弥漫或不明显的巢状分布,弥漫浸润于纤维组织内。粘液是癌细胞变性崩解产物,为酸性或中性粘液。粘液湖被纤维组织分隔,肿瘤周边也有纤维组织间隔,这可能是阻止癌细胞扩散的一个因素。
3.免疫组化:雌孕激素受体实验由于乳腺粘液腺癌含有大量细胞外粘液,癌细胞数量少,故在生化检测雌激素受体时往往出现假阴性结果,用免疫组化检测可见细胞内有阳性颗粒。81.8%~90.0%的纯粘液腺癌ER表达阳性,而混合型粘液腙癌的ER阳性表达率为25%左右。单纯型粘液腺癌ER处于高表达状态,与其良好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学者对比了c_erbB-2在乳腺纯粘液腺癌和混合型癌中的表达.发现有36.4%的纯粘液腺癌和75%的混合型粘液腺癌表达阳性。
胃癌的分类
胃癌的分类可根据不同的分型方法进行,如根据病理分型可将胃癌分为早期癌和进展期胃癌;按照组织学分类,胃癌则可分为乳头状腺部、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膜腺癌、硬癌、未分癌及混合型癌。胃癌具有高发率和高死亡率,因此治疗必须及时有效。根据胃癌的分类指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病理分类与分型
(1)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浅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表浅凹陷型)、凹陷型、混合型中晚期胃癌:Borrman I型(息肉型)、Borrman II型(局限溃疡型)、Borrman Ⅲ型(浸润溃疡型)、Borrman Ⅳ型(弥漫浸润型) 。
(2)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
组织学分型本分型
全国胃癌协作组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与日本胃癌研究会的分类方法结合中国的情况,把早期胃癌的组织学类型规定为:乳头状腺部、管状腺癌(高分化及中等分化)、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膜腺癌、硬癌、未分癌及混合型癌。
(1)普通类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2)特殊类型:腺鳞癌、鳞癌、类癌、未分化癌、胃溃疡癌变。
(3) Lauren's 分型:根据细胞形态与组织化学,把组织学类型分为肠型、弥漫型两型。研究表明:肠型分化程度较高,多见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而弥漫型恰恰相反。
中医分类
1、肝胃不和型:肝胃不和型多见于胃癌早期,由于情感刺激或饮食不当,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出现胸胁胃脘胀痛,呃逆嗳气,心烦口若等症。
2、气滞血瘀型:肝胃不和,逆气阻滞,气行不畅,则引起血淤,积久成块。症见胃痛固定,面赤烦渴,舌质暗红,有淤点淤斑,脉弦或涩。治疗以參丹散结胶囊效果为佳。
3、湿热阴虚型:由于热邪化火伤气,煎灼胃阴,热毒蕴之,发为癌瘤,表现为胃脘疼痛,食减胀满,口干唇燥,大便秘结,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4、此外根据中医理论,胃癌分类还包括脾肾阳虚型和痰湿结聚型等。根据不同的分型,中医采用辨证分型,整体治疗,扶正祛邪,治疗胃癌有很好的疗效。
癌胚抗原偏高应该怎么办
癌胚抗原的意义就在于其能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可用于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癌胚抗原(CEA)偏高时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防癌体检;
2.动态监测癌胚抗原;
3.请肿瘤专科医师体检并全面分析相关化验结果
胃癌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酸性蛋白。癌旁正常粘膜CEA含量很少或为阴性。胃癌的CEA阳性率85.58%。其中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粘液细胞癌)为100%。及癌细胞内胞质内的蛋白合成及转运的细胞器(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器及其分泌小泡)中,提示癌细胞合成CEA增加,电镜下见CEA同时分布于癌细胞膜,因此进入腺腔的CEA也增加,由于CEA位于围绕细胞膜的糖包膜易于释入周围体液中,故体液及胃液中CEA浓度高于血清。
癌细胞质内CEA含量较多的原因与癌细胞CEA合成增加及CEA排出 受阻有关。当癌细胞变性坏死时,细胞内膜结构受损破裂,CEA可出现在胞质的基质内。
免疫电镜观察,见粘液细胞癌CEA分布在整个细胞膜和胞浆的膜结构中,CEA抗原决定基为糖蛋白,而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均与细胞膜糖蛋白的糖基化改变有关。另外粘液细胞癌还能分泌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破坏 癌细胞钙桥,溶解癌巢周围软组织。因此胃印戒细胞癌侵袭力强,转移率高。
直肠腺癌的组织学特点
1、管状腺癌
管状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癌细胞呈腺管或腺泡状排列,根据其分化程度还可详细分为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
2、乳头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癌细胞排列组成粗细不等的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为少量血管间质。
3、黏液腺癌
黏液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瘤体由分泌黏液的癌细胞构成,癌组织内有大量黏液。该型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
4、印戒细胞癌
印戒细胞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癌灶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细胞核染色较深,偏于细胞浆的一侧,似戒指样。该型恶性程度较黏液腺癌高,预后极差。
5、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的组织学特点是癌细胞弥漫呈片状或团状,不形成腺管结构,细胞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排列无序。此型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
印戒细胞癌的疾病治疗
消化道印戒细胞癌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对放化疗不敏感。临床资料显示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在临床上并无特殊的症状,大部分患者有类似胃炎或溃疡的表现,如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吞咽梗阻等,少数人也可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而且胃印戒细胞癌还是病情进展迅速的一类肿瘤,这就使得患者发现时,多数已是胃印戒细胞癌的晚期。这时再行手术治疗已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且该病对放化疗不敏感,一般不采用放化疗治疗,
中医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中西医结合,从根本上作用,相辅相成。
胰腺癌病理类型有哪些
胰腺癌在现代社会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现代人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不规律很是诱发胰腺癌的重要因素,它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尤其以头部位多见,如何会患胰腺癌呢,胰腺癌的种类有哪些呢?多发于哪些部位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胰腺癌病理分型为:
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 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③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於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④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⑤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3、腺泡细胞癌:
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於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4、小腺体癌:
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
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6、小细胞癌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癌胚抗原是什么
癌胚抗原是什么?许多人都不知道癌胚抗原是什么,癌胚抗原(CEA)是一种酸性蛋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癌胚抗原是什么。癌胚抗原的意义就在于其能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可用于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癌胚抗原是由正常的胚胎组织生成的,人体内癌胚抗原的含量会随着时间地推移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癌胚抗原简称CEA,是一种广谱性肿瘤标志物,由于最早在红肠癌和胎凶肠组织中发现而得名。癌胚抗原主要分布于人体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及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内,少量分布于正常人的血清中,可以反映人体多种肿瘤的位置。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正常值 ≤5ng/ml。 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腺胰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μg/L,CEA超过20 ng/ml时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肿瘤。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
胃癌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酸性蛋白。癌旁正常粘膜CEA含量很少或为阴性。胃癌的CEA阳性率85.58%。其中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粘液细胞癌)为 100%。电镜下见CEA同时分布于癌细胞膜,及癌细胞内胞质内的蛋白合成及转运的细胞器(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器及其分泌小泡)中,提示癌细胞合成 CEA增加,因此进入腺腔的CEA也增加,由于CEA位于围绕细胞膜的糖包膜易于释入周围体液中,故体液及胃液中CEA浓度高于血清。癌细胞质内CEA含量较多的原因与癌细胞CEA合成增加及CEA排出受阻有关。当癌细胞变性坏死时,细胞内膜结构受损破裂,CEA可出现在胞质的基质内。免疫电镜观察,见粘液细胞癌CEA分布在整个细胞膜和胞浆的膜结构中,CEA抗原决定基为糖蛋白,而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均与细胞膜糖蛋白的糖基化改变有关。另外粘液细胞癌还能分泌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破坏癌细胞钙桥,溶解癌巢周围软组织。因此胃印戒细胞癌侵袭力强,转移率高。
胰腺癌病理类型有哪些
胰腺癌病理分型为:
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 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③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於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④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⑤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3、腺泡细胞癌:
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於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4、小腺体癌:
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
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6、小细胞癌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一、大体所见:
胰腺癌发生在胰头者占70%~80%,体、尾部占20%~30%,遍及全胰腺者少数。肿瘤多向胰腺表面隆起,形成硬实结节或粗大结节、灰白色,肿瘤界限往往不清。癌肿大小不等,体积小的腺癌可埋于胰实质内,但其周围的胰腺组织往往陷于硬化,有时胰腺可变形。胰腺癌有时与慢性胰腺炎很难鉴别,以至将慢性胰腺炎误为胰腺癌而行根治术。胰头癌常侵及十二指肠壁,则与壶腹部的正常关系模糊不清,但十二指肠黏膜一般尚正常。癌肿的切面呈灰白色、质硬,少数呈胶胨状、乳头状或囊状,较软,若有出血坏死则亦可变软。癌肿位于胰头部居多,占70%~80%。
二、光镜所见:
胰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以导管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90%。其组织学分类尚无统一方案,以下分类可作为参考:①导管细胞癌腺癌,有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囊腺癌、鳞状上皮癌、腺鳞癌、黏液癌等;②腺泡细胞癌;③胰岛细胞癌;④其他有未分化癌胰母细胞瘤、癌肉瘤等。以上各种类型,有时可在同一癌组织中出现构成混合型胰腺癌。通常胰腺癌即指导管细胞癌,其肿块质硬,界限不清。
胰腺癌病理类型有哪些
1、导管腺癌: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 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③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於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④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⑤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3、腺泡细胞癌:
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於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4、小腺体癌:
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
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6、小细胞癌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胃底贲门腺癌
胃底癌的癌肿的肿块直径大于2cm的占小多数,小于2cm的比较少见。根据细胞类型,胃底癌腺癌的类型又可分为:低分化腺癌、腺癌、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总的来说,胃底癌患者中隆起溃疡型发生率最高,多为低分化腺癌,直径大于2cm病灶多见,较少受到Hp的感染。
早期胃底癌的治疗推荐采用手术治疗;进展期病变的治疗方法多样,如放、化疗,中医中药的治疗等。手术根治胃底癌包括病灶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切除,局部淋巴结(如左右、胃大小弯侧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清扫,由于胃底癌的位置,根据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常决定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一般辅以中医药治疗。
癌胚抗原的分析方法
癌胚抗原的意义就在于其能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可用于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癌胚抗原(CEA)偏高时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防癌体检;
2.动态监测癌胚抗原;
3.请肿瘤专科医师体检并全面分析相关化验结果;
胃癌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酸性蛋白。癌旁正常粘膜CEA含量很少或为阴性。胃癌的CEA阳性率85.58%。其中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粘液细胞癌)为100%。及癌细胞内胞质内的蛋白合成及转运的细胞器(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器及其分泌小泡)中,提示癌细胞合成CEA增加,电镜下见CEA同时分布于癌细胞膜,因此进入腺腔的CEA也增加,由于CEA位于围绕细胞膜的糖包膜易于释入周围体液中,故体液及胃液中CEA浓度高于血清。癌细胞质内CEA含量较多的原因与癌细胞CEA合成增加及CEA排出 受阻有关。当癌细胞变性坏死时,细胞内膜结构受损破裂,CEA可出现在胞质的基质内。免疫电镜观察,见粘液细胞癌CEA分布在整个细胞膜和胞浆的膜结构中,CEA抗原决定基为糖蛋白,而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均与细胞膜糖蛋白的糖基化改变有关。另外粘液细胞癌还能分泌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破坏 癌细胞钙桥,溶解癌巢周围软组织。因此胃印戒细胞癌侵袭力强,转移率高。
胰腺癌的病理分型
1.导管腺癌
导管腺癌占胰腺癌的80%~90%,主要由分化不同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的腺体构成,伴有丰富的纤维间质。高分化导管腺癌主要由分化较好的导管样结构构成,内衬高柱状上皮细胞,有的为粘液样上皮,有的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此癌性腺管有时与慢性胰腺炎时残留和增生的导管很难鉴别。中分化者由不同分化程度的导管样结构组成,有的与高分化腺癌相似,有的可出现实性癌巢。低分化者则仅见少许不规则腺腔样结构,大部分为实性癌巢,细胞异形性很大,可从未分化小细胞到瘤巨细胞,甚至多核瘤巨细胞,有时可见到梭形细胞;在有腺腔样分化的少区域,可有少量粘液,肿瘤的间质含有丰富的ⅰ和ⅳ型胶原。
2.特殊类型的导管起源的癌
①多形性癌:亦称巨细胞癌,可能为导管癌的一种亚型。由奇形怪状的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梭形细胞构成,有时可类似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或绒癌样细胞。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状或呈肉瘤样排列。
②腺鳞癌:偶见於胰腺,可能为胰管上皮鳞化恶变的结果。肿瘤由腺癌和鳞癌成分。纯粹的鳞癌在胰腺相当罕见。
③粘液癌:切面可呈胶冻状,极相似於结肠的胶样癌。光镜下,肿瘤含有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细胞可悬浮其中或散在于粘液池的边缘。
④粘液表皮样癌和印戒细胞癌:在胰腺中偶可见到。
⑤纤毛细胞癌:形态与一般导管癌相同,其特点是有些细胞有纤毛。
3.腺泡细胞癌
仅占1%,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圆形或矮柱形。核圆、常位於基底部。瘤细胞排成腺泡状或条索状,胞浆强嗜酸性颗粒状。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瘤细胞的腺泡细胞特征,如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酶原颗粒。腺泡细胞癌主要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肝、肺或脾。
4.小腺体癌
为少见类型的胰腺癌。胰头部较为多见。镜下,肿瘤由很多小腺体结构及实性癌巢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细胞可为立方或柱状,核较为一致,常见小灶性坏死,在小腺体的腔缘可见少量粘液。近来研究表明,此型胰腺癌可能为腺泡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复合性肿瘤。
5.大嗜酸性颗粒细胞性癌
此型肿瘤罕见,其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性胞浆,核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小巢状。其间有纤维间隔分隔。电镜瘤细胞胞浆内充满肥大的线粒体。
6.小细胞癌
胰腺的小细胞癌形态上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约占胰腺癌的1%~3%。由一致的小圆细胞或燕麦样细胞构成,胞浆很少,核分裂很多,常有出血坏死,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此型预后很差。多在2月内死亡。其起源尚不清楚。
印戒细胞癌的简介和临床表现
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又称粘液细胞癌。它是一种含有大量粘液的癌细胞,由于细胞中充满了粘液,把细胞核挤向了细胞的一侧,使其外形酷似一枚戒指,故其得名。印戒细胞癌在临床上倾向于弥漫浸润,且常伴有明显的纤维化(硬化),如果发现较迟,常易浸润全胃,使整个胃壁硬化,而呈“皮革胃”。一旦发展到了“皮革胃”阶段,常属胃癌中、晚期,预后当然就差了。如果印戒细胞穿破胃壁,直接蔓延到腹膜或邻近器官,手术清扫也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