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内关的作用 针刺内关功能主治

针刺内关的作用 针刺内关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和胃,宁神镇惊。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病,痫病,热病,抑郁症。

配穴: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心绞痛,心悸,胸痛,腹痛,胃痛,哮喘呕吐,膈肌痉挛,癫痫,癔症,失眠,咽喉肿痛以及各种手术疼痛的治疗。

心跳过快怎么办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由起搏和传导系统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发动的,所以叫窦性心律。正常成人的心跳每分钟 60 ─ 100次,如果超过100次,就是心跳过快,医学上叫作心动过速。

①突然用力咳嗽。②大口进食或饮水。③尽量使头后仰或身体前弯。④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作深呼气动作。⑤用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另外,针刺内关、通里、神门等穴亦有效。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应请医生治疗。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及药物中毒。发作时心率为150-200次/分钟,常有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头昏、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血压多数下降,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一旦演变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可发生猝死。因此,发作时应立即让患者休息,吸氧,口服安定5毫克,并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治疗。

针刺内关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针灸大成》云:“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阴,针五分,灸三状。”针刺该穴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调理三焦,疏肝降逆,活血解痉的作用。是临床常用治疗内脏疾病的要穴,为心,神志,消化道疾患首选。

针刺内关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和胃,宁神镇惊。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病,痫病,热病,抑郁症。

配穴: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心绞痛,心悸,胸痛,腹痛,胃痛,哮喘呕吐,膈肌痉挛,癫痫,癔症,失眠,咽喉肿痛以及各种手术疼痛的治疗。

内关针刺方法

取穴法: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前臂下1/6与上5/6交界处,即腕关节掌侧第1横纹上方2寸,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进针方向:从掌面向背面直刺与前臂掌侧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第2,3,4指。

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急救方法

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一般是指阵发性心动过速。有房性和室性两种,需要通过心电图的特征给予鉴别。发生心动过速时,可按以下方法急救:

1.刺激法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

2.屏气法深吸气后屏气,然后再厉力呼气,以此增加腹压。

3.变体位身体前弯或平卧,以腿高举悬空。

4.按摩颈动脉窦病人仰卧,头偏向左侧,颈后垫一软枕,他人以手指按压病人的颈动脉窦(在颈动脉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绿水平位,血管搏动最明显处)-,上下旋转反复按摩,动作要轻柔,每次10秒~15秒,注意心率改变。无效时可休息片刻,改作另一侧颈动脉窦。

5.压迫眼球病人平卧位,闭眼向下看,他人用拇指在一侧框下适度用力压迫眼球上部,不可压迫角膜,略有疼痛,每次压迫10秒~30秒,心率一旦减慢,就要停止按压。 6.针刺治疗针刺内关、通里、三阴交穴,中强刺激。也可用耳针,取心区、神门、内分泌,埋压2~4小时。 7.药物治疗由医生合理选择药物。

内关针刺怎么刺

取穴法: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前臂下1/6与上5/6交界处,即腕关节掌侧第1横纹上方2寸,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进针方向:从掌面向背面直刺与前臂掌侧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第2,3,4指。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心俞,膈俞,巨阙,通里,阴郄,针刺泻法,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疗心脉痹阻之胸痹,心痹。

2.配心俞,厥阴俞,关元,神门,合谷,针刺补法,灸关元, 温阳救逆,益气复脉,治疗心阳虚之心痛,胸闷,心悸等。

3.配心俞,复溜,太冲,针刺补泻兼施,育阴潜阳,活血通络,治疗阴虚阳亢之心悸,心痛等。

4.配百会,水沟,丰隆,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熄风化痰,醒脑开窍,治疗风痰阻络之中风闭证,晕厥。

5.配水沟,大椎,劳宫,丰隆,太冲,针刺泻法,泄热涤痰,清心安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癫狂。

6.配膻中,神门,大陵,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豁痰宁心,治疗痰浊蒙窍之癫痫。

7.配神门,中脘,丰隆,厉兑,针刺泻法,和胃安神,治疗胃腑不和之失眠。

8.配中脘,阴陵泉,丰隆,公孙,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治疗痰浊中阻之眩晕,呕吐等。

9.配中脘,足三里,行间,公孙,针刺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治疗胃失降和之胃痛,嗳气,呕吐等。

10.配膻中,膈俞,合谷,足三里,针刺泻法,宽胸利膈,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11.配肝俞,期门,膻中,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胸胁疼痛。

12.配膻中,乳根,少泽,太冲,针刺泻法,疏肝通乳,治疗肝郁气滞之乳少。

上吐下泻怎么办 针灸治疗

上吐下泻者还可配合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有止呕、止泻及止痛的功效。

注意:针灸需要由专业医师操作。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针灸大成》云:“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阴,针五分,灸三状。”针刺该穴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调理三焦,疏肝降逆,活血解痉的作用。是临床常用治疗内脏疾病的要穴,为心,神志,消化道疾患首选。

恶心的紧急护理

饭后恶心时,首先,可吃点苏打饼干或酸的蜜饯,或选择冷的或温的食物来取代热的食物。避免太咸的、太油腻的和太甜的食物。其次,要远离令自己不适的味道、视觉和声音,摄取新鲜的空气。第三,缓慢的散步也可以减缓恶心感,或是在恶心的时候选择睡上一觉。但要注重的是:假如恶心时间较久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时,应及早看医生

1.卧床休息,头应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2.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

3.口服镇吐药如胃复安5~10mg,每日3次或解痉剂如阿托品0.5~1.0mg,每日3次,或654-2,5~10mg,每日3次,另外可加服镇静药物如安定2.5~5mg,每日3次口服。

4.指压双腕内关穴可有一定止吐作用.

5.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

脑膜炎患者如何治疗

1、针刺法。呕吐时,针刺内关、气海、足三里;高热时,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烦躁抽搐时针刺内关、大椎、神门、十宣;呼吸衰竭针刺人中、会阴或膻中;昏迷刺人中、涌泉、十宣、太冲。

2、雾化法。野菊花500克,先将野菊花用清水洗净,按 1:2的比例煎煮半小时,浓缩至50克,即成 50%煎液,采用雾化吸入法,成人每次一毫升,儿童减半,每日一次,7日为一个疗程。

3、吹鼻法。麝香0.3克,冰片30克,明矾60克,三药共研末,蘸药末用鼻吸微量或吹入鼻腔中,每日数次,病愈停止使用。用于脑膜炎引起的头痛昏迷、呕吐等。

4、敷贴法。吴茱萸9~15克,烧酒少许。将吴茱萸研末,用烧酒调和成膏,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与双手劳宫穴,用布包好,每日敷1~2次,每次1~2小时,7日为一疗程。

5、灌肠法。黄柏、甘草各适量,将两药煎剂取汁,保留灌肠,每日2~3次,直到病情治愈为止。主要是用于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呕吐剧烈者。

本文中所讲述到的方法都可以帮助治疗脑膜炎,而且只要按照疗程就可以彻底痊愈。不过小编提醒各位患者,千万不要盲目的选择疗法,一定要在发病之后及时到医院做检查,这样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出最为适宜的方法开始治疗。

癔症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癔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对症下药:

肝气郁滞型治以疏肝理气解郁,越鞠丸配逍遥散加减;

气滞痰阻型治以行气化痰解郁,半夏厚朴汤;

痰热内扰型治以理气化痰清热,温胆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以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归脾汤加减。

对于有木僵状态,昏睡状态,朦胧状态,痉挛发作症状的病人,可以针刺内关,合谷,人中等穴位,可以用较强的刺激,或者通电加强刺激。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医的穴位按摩对于癔症的治疗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容易操作。

几个常有穴位为:位于颈脖子和脖子下方左右的“眼点”,以及肩膀中央的“肩井”,第八第九胸椎的“足三里”。可以指压以上诸穴,按压时最好一边保持呼吸,一边强压6秒钟,反复多次。

出现休克怎么办

  1、尽可能少搬动或扰动病人,松懈病人衣扣,让病人平卧,头侧向一方(如心源性休克伴心力衰竭者,则应取半卧位),有严重休克的,头部放低,脚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肺水肿者可稍微提高床头;注意保暖,但勿过热,有时可给热饮料如浓茶或姜汤一杯;有条件的可吸氧。针刺人中、十宣穴,或加刺内关、足三里。密切观察心率、呼吸、神志改变,并作详细记录。

  2、出血,应立即止血。

  3、即送医院抢救。

   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休克,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除休克的一般抢救外,可立即注射(皮下或肌肉)0.1%肾上腺素,成人一次用量为1毫升,儿童为 0.5毫升,必要时可静脉或心内注射,若休克症状不见缓解,可每半小时重复注射一次,直至脱离危险为止。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下关针刺手法 针刺下关的作用主治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足阳明与足少阳之会穴,故能疏泄阳明,少阳气机,而起到疏风调气,活络止痛,开关通络,开窍益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牙痛,口眼歪斜,牙关开阖不利,下颌脱臼。

相关推荐

心率过快怎么办

窦性心动过速颇为常见。 顾名思义,此种心动过速是由窦房结发动的。发作时,成人心跳频率每分钟在100 ̄150次之间,幼儿每分钟可达200次。其特点是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恶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大量吸烟等。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亦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发热、贫血、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此时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服下列药物,如心得安,每次10毫克,一日3次

癫痫病发作时如何紧急救治

1、就一般而言,癫痫病在大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突然眩晕,胸闷、心悸等,预示即将发作。病人很快寻找安全地方坐下或卧倒,如路边,土地松软处,避开可能有伤害的障碍物,防止发作时发生意外。 2、迅速将病人衣领解开以利呼吸,有假牙者应取出。最好用牙垫或厚纱布缠绕在压舌板上,小心塞在上下臼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及两郏部。及时清楚口腔内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保护四肢大关节以防碰伤,不能用力按压以防造成骨折或关节脱位。 4、有条件者给予吸气,肌肉或静脉注射安定,如能将安定与苯妥英钠同时静注效果更好。针刺内关,人中,

中医治疗食道瘤怎么样

一、推拿疗法: 推拿作为食管癌的辅助治疗手段。一般认为推拿背部俞穴可以减轻胸背部的癌性疼痛;揉按合谷、足三里、涌泉可以扶正固本,启膈降逆。 二、拔火罐: 穴位:膈俞、肿俞、胃俞或以痛为俞取穴。 方法:将火罐对准穴位,用闪火法迅速罩在穴位上,每次拔罐2~6个,留罐10~15分钟,间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歇1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 三、针灸治疗食管癌: 主穴:天鼎、天突、膻中、上脘、内关、足三里、膈俞、合谷。 配穴:病灶在颈段者加扶突、气舍、风门等;在中段者加气户、俞府、乘满、肺俞、心俞等,在下段者加期门

怀孕心跳加速的解决方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病人。其特点为忽然发作、忽然终止,多持续数分钟乃至数小时,并伴有心慌、气短、头昏、惧怕、乏力、心前区压迫感或窒息感,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晕厥等。心率每分钟160-250次,节律规则。发作时应立即休息,消除患者顾虑。 采用下列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常能迅速使发作停止: 忽然用力咳嗽。 大口进食或饮水。 尽量使头后仰或身体前弯。 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作深呼气动作。 用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另外,针刺内关、通里、神门等

心跳过快的自救绝招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由起搏和传导系统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发动的,所以叫窦性心律。正常成人的心跳每分钟 60─100次,假如超过100次,就是心跳过快,医学上叫作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颇为常见。顾名思义,此种心动过速是由窦房结发动的。发作时,成人心跳频率每分钟在100 ̄150次之间,幼儿每分钟可达200次。其特点是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过度疲惫、恶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大量吸烟等。一般无需非凡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

手癣辩证施治

1.风湿蕴肤 症状:手掌或指间可见针帽大小的水疱,瘙痒,破裂后水液外渗,干后脱皮,有环状鳞屑,或指间潮湿、糜烂,自觉瘙痒难忍,舌红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药:消风散 2.肌肤湿热 症状:水疱聚集,瘙痒难忍,有灼痛感,破裂流水,微热汗出,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祛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 3.血虚风燥 症状:病程迁延日久,或失治误治,皮纹深厚粗糙,皲裂痒痛,宛如鹅掌,舌燥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血润燥,补脾杀虫,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或养血润肤饮加白鲜皮,地肤子,土茯

肋间神经痛怎么办

1、可以用药物、理疗、针灸、推拿等。推拿临床上治疗由胸椎损伤或退变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疗效较好。这类患者往往有胸椎关节的位置异常,通过胸椎复位手法纠正后,疼痛就能明显缓解。胸椎部位的疾病要即时治疗,以免继发肋间神经痛。坐位工作者要注意姿势,避免劳累。 2、令患者仰卧,先取配穴进行针刺,以捻转进针法刺内关,待有感应后用提插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向上臂放射。同时,患者行深呼吸,深刺阳陵泉,直透至阴陵泉。待有感应后,用捻转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上通下达。留针30分钟~5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然后于阿是穴,即疼痛最

秋冬养生常按10大穴位

风池穴:主治头痛 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 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曲池穴:主治发热 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

孕期心跳过快的自救方法介绍

窦性心动过速颇为常见。顾名思义,此种心动过速是由窦房结发动的。发作时,成人心跳频率每分钟在100 ̄150次之间,幼儿每分钟可达200次。其特点是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过度疲惫、恶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大量吸烟等。一般无需非凡治疗,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亦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发热、贫血、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此时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服下列药物,如心得安,每次10毫克,一日3次,

针灸外关的作用与好处 外关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由上述皮神经分布。 3.小指伸肌和指伸肌:两肌并列,前者位于尺侧,后者位于桡侧,针刺时先后或从二者之间透两肌,若进针偏向桡侧,仅刺入指伸肌。两肌均由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肌肉的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骨间后神经及同名动,静脉位于针的尺侧:针稍偏向尺侧,可刺激骨间后神经,产生向腕后及手背放射的触电感,骨间后动,静脉为同名神经的伴行血管。 5.拇长伸肌及食指伸肌:两肌并列,前者位于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