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红眼病取哪些穴位
艾灸治疗红眼病取哪些穴位
1、艾灸治疗:取大椎、心俞、肝俞、身柱、膈俞、胆俞穴,灸治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目1次,10次为1个疗程。
2、中药治疗:蒲公英30克、夏枯草30克,野菊花18克。桑叶18克、车前草9克煎水服,每日1剂。也可单用谷精草50~100克煎水当茶次。或菊花、金银花各5克,黄连3克,用冷开水30毫升浸10小时,滤出药水点眼,一天几次,3~4天即见效;如用人奶浸药则效果更好。
3、得了红眼病后,应用生理盐水多次冲洗眼睛,冲洗后可选用一种(0.1%黄连素、0.5%庆大霉素或金霉素、红霉素眼膏)眼药滴、涂眼结膜上,坚持每天数次。
盆腔积液艾灸哪个部位
取穴:
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艾灸方法:
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作用:
灸痛点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及炎症消散;灸三阴交穴,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
取穴:
以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隐白为主。
艾灸方法:
腹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大火力艾灸30分钟-1小时、腿上穴位可以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所有穴位都可以做移动艾灸,可以离穴不离经。
作用:辅助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
中医介绍艾灸能治几种疾病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治胃痛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治面部皱纹多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治牙齿松动
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
治雀斑
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治眼睑下垂
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风湿可以艾灸吗
风湿可以艾灸吗风湿可以通过艾灸治疗的,灸疗也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对风湿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具体的穴位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定,中医将类风湿分为行痹、热痹,痛痹、着痹之分,不同的类型取穴也不同。
关节窜痛、游走不定为行痹,取膈俞、血海,关节酸痛重着为着痹,取足三里、商丘;关节冷痛、遇热痛减为痛痹,取肾俞、关元;关节红肿且胀,热痛为主为热痹,取大椎、曲池。
艾灸对风湿有什么作用艾灸,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身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1)研究表明,艾灸有镇痛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腰腿痛,镇痛效果大多显著。
(2)艾灸能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施灸时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可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营养加强,加快了组织修复。
(3)艾灸对血行有促进作用。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又可对由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炎症、肿胀起到较好的疗效。
(4)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旺盛,加快炎症物质吸收。
(5)艾灸能加强机体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恢复。
艾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条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许多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因此,艾灸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疗效。
风湿艾灸的穴位有哪些阿是穴
位置:阿是穴没有特定位置,一般多位于病变附近。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功效:阿是穴有温经通络、缓解疼痛的功效,对于改善风湿病的痛症效果立竿见影。
大椎穴
位置:低头,颈部下端突起骨的凹陷处。
功效:大椎穴能够提高阳气,补气益血,对于改善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肚脐上4寸的位置。
功效:中脘穴能够调理经络、匡扶正气,对抗风湿邪气。
神阙穴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肚脐的位置。
功效:神阙穴有培元固本、益气回阳的功效,对治疗风湿病有所帮助。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四横指。
功效: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驱除体内寒气。
命门穴
位置:人体的腰部,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功效:命门穴有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的作用,可以改善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膝眼下四横指。
功效:足三里穴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对抗风湿。
注意事项:
风湿病的范围较广,发病在全身,所以可取的穴位较多,这个需要医生来对症治疗。但是,这几个穴位是必灸的,它们提高正气,补气血。只有正气充足,阳气才会慢慢充盈,才能治疗风湿病。
艾灸膝盖痛能治吗
天气渐渐转凉,但是很多的人还是依旧那么的楚楚动人,穿的很少,导致很多的人因为穿着问题出现膝盖凉,慢慢的出现疼痛的现象,膝盖疼痛使得人们行走坐立都很难受,中医推荐艾灸疗法可有效缓解。
膝盖受凉致疼痛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点燃艾草制成的艾炷,在身体需要施治的穴位上熏灸,使艾叶的药气和火力温度透达肌骨经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样看来,艾灸疗法取材很简单,治疗起来也很方便,但它的功效却不简单。古之医家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有温阳补气、舒经通络、化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主要取足三阳经穴位为主。临床可用温和灸法,即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穴处熏灼(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感觉或皮肤红晕即可,一般灸约15~30分钟,每日1次,14天1疗程。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膝部的经脉和经筋。局部感受风寒之邪,遂致气血阻滞而成。根据“穴位所在,主治所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近取及循经取患部穴位。《名医别录》记载:“艾叶,味苦,微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本法简单方便,患者在家可自行操作,值得推广。
艾灸疗法治疗女性不孕
艾灸疗法治疗女性不孕
艾灸治疗不孕症取穴:关元、神阙、中极、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
主穴:关元、神阙、子宫、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疗法治不孕
配穴:中级、归来(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八髎穴
治疗步骤:治疗时,病人首先选取仰卧位,使用随身灸器或艾条,在距离穴位约2公分的空中熏烤以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然后改俯卧位,同法灸治背面的八髎穴。每天进行一次。也可配艾灸器使用,比较安全方便
穴位的选取,一般主穴每天使用。但配穴可每天轮换选取。
选择治疗时间:每日一次,每穴15-20分钟
只要坚持艾灸,治疗妇科疾病或输卵管疾病,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家艾灸的方法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艾灸的方法
2将艾条一端点燃,将燃端放入温灸棒中。
3以手掌试温度高低,确定温度适中,即可开始温灸。
适中的温度艾灸好
4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使穴点经络疏通皮肤光滑、红润。温灸时间:15分钟。
中医是如何利用针灸治疗鸡眼的
穴位注射
(一) 取穴
主穴:分3组。1、内庭、昆仑;2、太冲、太溪;3、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外踝与内踝后连线的中点。
(二) 治法
每次用一组穴,可独用一组,亦可交替轮用。第1组穴,用2%普鲁卡因5毫升加盐酸肾上腺素2滴,每穴注入2.5毫升,每周治1次;第2组穴,以2%普鲁卡因1毫升加盐酸肾上腺素0.2毫克,分注于患侧太冲、太溪,5天注入1次;第3组穴,以0.5~1%普鲁卡因5毫升和盐酸肾上腺素0.1毫升注入阿是穴,每周2次。
艾灸
(一) 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 治法
先用温水(约40℃)浸泡患足30~45分钟,使皮肤软化。然后以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用消毒刀片削去老皮,注意不要削痛、出血。艾灸采用艾炷灸或艾卷灸,任选一法。艾炷灸法:将艾炷(其底座略小于鸡眼)直接于阿是穴,点燃其尖端,烧至局部有灼痛时,用镊子夹掉,再放1炷,连灸5~7壮,每日1次;艾卷灸法:以燃着之艾卷在鸡眼上行雀啄灸,以患者略感灼痛、局部红润为度,每次约灸20分钟,每日1次。上述方法,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中医是如何利用针灸治疗鸡眼的
鸡眼又名肉刺,多由于鞋履狭窄,足底和足趾长期受压、摩擦而形成的一种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物。多生于成年人足底前端或足趾间,数目不定,通常1~2个,大小似豌豆,形类鸡眼,足底部在行走或受压时疼痛。
针灸治疗鸡眼,古代文献未见记载。现代在1956年就有采用直接灸治疗鸡眼的临床报道。而从八十年代至今的十余年,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治疗经验,穴位刺激方法包括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火针等,其中,以穴位封闭和艾灸所观察的样本较大,效果也较好。
穴位注射
(一) 取穴
主穴:分3组。1、内庭、昆仑;2、太冲、太溪;3、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外踝与内踝后连线的中点。
(二) 治法
每次用一组穴,可独用一组,亦可交替轮用。第1组穴,用2%普鲁卡因5毫升加盐酸肾上腺素2滴,每穴注入2.5毫升,每周治1次;第2组穴,以2%普鲁卡因1毫升加盐酸肾上腺素0.2毫克,分注于患侧太冲、太溪,5天注入1次;第3组穴,以0.5~1%普鲁卡因5毫升和盐酸肾上腺素0.1毫升注入阿是穴,每周2次。
艾灸
(一) 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二) 治法
先用温水(约40℃)浸泡患足30~45分钟,使皮肤软化。然后以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用消毒刀片削去老皮,注意不要削痛、出血。艾灸采用艾炷灸或艾卷灸,任选一法。艾炷灸法:将艾炷(其底座略小于鸡眼)直接于阿是穴,点燃其尖端,烧至局部有灼痛时,用镊子夹掉,再放1炷,连灸5~7壮,每日1次;艾卷灸法:以燃着之艾卷在鸡眼上行雀啄灸,以患者略感灼痛、局部红润为度,每次约灸20分钟,每日1次。上述方法,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体针
(一) 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取26~28号1寸毫针,患部常规消毒后,对准鸡眼中心快速进针,如阻力较大,可捻转进针,约进0.6~0.7寸后,可达鸡眼根部,阻力变小,不宜再进。如鸡眼过大,可在鸡眼旁刺1针,或周围上下左右刺4针,成45度刺向中心。均不留针或留针20分钟。出针后,挤出少量血液,酒精棉球按压局部。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停针约15~20日,鸡眼变软或枯萎脱落。
穴位
火针
(一) 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 治法
局部清洗干净,穴区以酒精消毒,以细火针或26号5分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鸡眼中心坚硬如钉处,直刺入根底部,此时针下阻力增加,患者有明显疼痛反应,至针下有空感或冒出少许白色分泌物立即出针。一般1只鸡眼刺1针,在者可连续刺2次。进针速度不可太猛太快,否则不能焦化鸡眼角质和毛细血管,反易引起出血和疼痛。术后局部不须上药或包扎,7天后用温水浸泡剪去硬皮,两周后仍有压痛者,可行第2次治疗。
(三) 疗效评价
共治281例,结果,有效率为86.8~100%。
穴位注射(之二)
(一) 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 治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用碘酒及酒精严格消毒后,以1%普鲁卡因注射液3~5毫升,在鸡眼硬结周围分三点向中心对应行皮下注射,使皮肤明显凸起,3~5分钟后,以5号注射针头从鸡眼正中心垂直刺入。刺入时先感到组织软如豆腐,但到鸡眼根部的纤维组织时有明显抵抗。此时使针尖再慢慢刺入约1毫米,则可注入95%酒精0.1毫升,将针提出1~2毫米再注入0.2毫升,出针后用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二周治疗1次。
隔姜灸
(一) 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 治法
先令患者用湿水浸泡足部,并用刀片略将鸡眼表面角化层部分切除。将鲜生姜切成厚约2毫米的薄片,直径约1.5~2厘米为宜。在姜片中心处用三地穿刺数个小孔,然后贴置鸡眼上。将艾绒制成花生米大小贺锥形艾炷置姜片中心从上端点燃,燃至以不能耐受热度时,更换新炷续灸,连灸3~5壮。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冬季体虚怕冷怎么办 大椎穴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大椎穴位,如果是胖人可以使用双眼艾灸盒艾灸,插两根艾条;瘦人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每次施灸10-20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长脚钉穴位注射法
1、 取穴
主穴:分3组。1、内庭、昆仑;2、太冲、太溪;3、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外踝与内踝后连线的中点。
2、 治法
每次用一组穴,可独用一组,亦可交替轮用。第1组穴,用2%普鲁卡因5毫升加盐酸肾上腺素2滴,每穴注入2.5毫升,每周治1次;第2组穴,以2%普鲁卡因1毫升加盐酸肾上腺素0.2毫克,分注于患侧太冲、太溪,5天注入1 次;第3组穴,以0.5~1%普鲁卡因5毫升和盐酸肾上腺素0.1毫升注入阿是穴,每周2次。
艾灸
3、 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下同)。
5、其他>
4、 治法
先用温水(约40℃)浸泡患足30~45分钟,使皮肤软化。然后以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用消毒刀片削去老皮,注意不要削痛、出血。艾灸采用艾炷灸或艾卷灸,任选一法。艾炷灸法:将艾炷(其底座略小于鸡眼)直接于阿是穴,点燃其尖端,烧至局部有灼痛时,用镊子夹掉,再放1炷,连灸5~7壮,每日1次;艾卷灸法:以燃着之艾卷在鸡眼上行雀啄灸,以患者略感灼痛、局部红润为度,每次约灸20分钟,每日1次。上述方法,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体针
一、 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取 26~28号1寸毫针,患部常规消毒后,对准鸡眼中心快速进针,如阻力较大,可捻转进针,约进0.6~0.7寸后,可达鸡眼根部,阻力变小,不宜再进。如鸡眼过大,可在鸡眼旁刺1针,或周围上下左右刺4针,成45度刺向中心。均不留针或留针20分钟。出针后,挤出少量血液,酒精棉球按压局部。隔日1次,3 次为一疗程。停针约15~20日,鸡眼变软或枯萎脱落。
鸡眼穴位穴位
火针
一、 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 治法
局部清洗干净,穴区以酒精消毒,以细火针或26号5分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鸡眼中心坚硬如钉处,直刺入根底部,此时针下阻力增加,患者有明显疼痛反应,至针下有空感或冒出少许白色分泌物立即出针。一般1只鸡眼刺1针,在者可连续刺2次。进针速度不可太猛太快,否则不能焦化鸡眼角质和毛细血管,反易引起出血和疼痛。术后局部不须上药或包扎,7天后用温水浸泡剪去硬皮,两周后仍有压痛者,可行第2次治疗。
盆腔积液盆腔炎怎么治疗 艾灸治疗
取穴: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艾灸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作用:灸痛点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及炎症消散;灸三阴交穴,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
取穴:以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隐白为主。
艾灸方法:腹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大火力艾灸30分钟-1小时、腿上穴位可以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所有穴位都可以做移动艾灸,可以离穴不离经。
作用:辅助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
艾灸治妇科病的常用穴位
一、艾灸治疗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多数是因为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者难产、多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没有保养好等原因,导致子宫无所维系而致病。临床上用艾灸疗法治疗子宫脱垂疗效不错,操作方法如下:取穴百会、神阙、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位,点燃艾条,在所取穴位上施灸,百会用隔姜灸,每个穴位施灸20min,日1次,治疗10天后,改成隔天一次。一般治疗一个月就会痊愈。
二、艾灸治疗白带异常
白带异常即是妇女阴道的排液不规则,白带内含有阴道上皮脱落的细胞、白细胞、非致病性细菌,异常之后极易引起阴道炎症,导致一些并发症,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一般表现为白带量多,多为黄色、白色、黄绿色,有的带有血,有的臭味严重;并且伴有尿频、尿痛、外阴瘙痒、小腹坠胀疼痛、腰膝酸痛等症。艾灸治疗操作方法如下:取穴神阙、气海、三阴交、隐白、命门穴、足三里、期门。施灸时点燃艾条,距穴位3cm左右,与皮肤表面呈45°角,来回移动施灸,每个穴施灸20min,每日一次。大体上一个月之内可以治愈。
三、艾灸治疗痛经
妇女月经前或者月经来后开始小腹疼痛,艾灸治疗方法是经期来潮的七天前开始施炙,月经期间停灸。取穴期门、章门、气海、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艾条炙每穴20min,一天一次。一般灸3个7天就可能痊愈。
四、艾灸治疗不孕症
不孕症一般为子宫虚寒、肝气郁结者为多,艾灸治疗时一般取穴神阙、关元、中极、血海、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和三阴交。每日一次,每穴灸到20min为宜。只要您坚持,灸着灸着就可能怀孕了。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一定了解了艾灸疗法,对于女性的妇科病效果真的是不错的,很多用西药治好并反复的女性朋友,在选用艾灸治疗法后,大多数都已经痊愈了,中国的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小觑,坚持艾灸治疗法,让自己拥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