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和肾功能衰竭化疗效果会好吗
骨髓瘤和肾功能衰竭化疗效果会好吗
1肿瘤化疗是治疗肿瘤的常规方法之一。化疗的最大优势就是能迅速有效的控制肿瘤。不过虽然可以降低肿瘤负荷,但是不能根治肿瘤,而且造成昂贵的药物费用,及巨大的副作用。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科常见的一种肿瘤,现在发病率不断增高。得了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必须立即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千万不要延误病情。
2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有时能够有所好转,如果较严重的话是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的。逆转肾功能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控制骨髓瘤病情,一般在1-2个疗程能有效控制,那么肾功能就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假如患者化疗了4疗程,效果还不理想,这时候估计肾功能好转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一定要控制病情。
3骨髓瘤和肾功能衰竭化疗时,大多数病人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下降,最主要的是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患者不要挑食,均衡饮食,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有助于维持营养平衡,最好是以少量多餐为主,多饮水和饮料,这样可缓解胃部不适,多吃点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新鲜水果和蔬菜之类的食物。
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常识
1、肾脏损害:
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诊断上的重要线索,它可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任何阶段。高黏滞综合征给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很大,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发生率为10%,常表现视力下降、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心衰等。
2、骨折:
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柱骨骨折等。在病程中可反复出现感染、发热。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如皮肤感染、肺部感染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28.6%~40%,包括脊髓压迫、神经根脊髓压迫等。
3、高钙血症:
骨髓瘤合并高钙血症在欧美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30%~60%,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临床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渴性多尿、昏迷。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腹泻、外周神经病、肝脾肿大等。
4、其他危害:
2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肾衰竭、尿毒症以及瘤组织浸润和压迫神经及胸腰椎病理性骨折压迫脊髓情况,其中截瘫、尿潴留、神经痛、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等问题更是最基本的,骨髓瘤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引发高钙症、肝脾肿大,淀粉样变性等情况,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心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出现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对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中药能根治骨髓瘤吗
中医认为肾精亏虚是骨髓瘤合并肾衰的根本病因
多发性骨髓瘤约20%的患者可合并肾功能衰竭。根据临床评价,按以往常规治疗,患者生存期一般不超过2年。西医在治疗肾功能不全蛋白尿方面疗效欠佳;而中医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颇有成效。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泻,多发性骨髓瘤漏泻于尿有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正虚失摄,而肾精亏虚是其根本病因。
长期服用淡竹叶饮利于肾功能的维持与恢复
长期服用淡竹叶饮,可扩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肾小球的滤过机能,促进肾小管对蛋白的重吸收,缓解M样球蛋白及多肽链对肾脏的损害,防止异常蛋白沉积形成管型而阻塞肾小管,故利于肾功能的维持与恢复。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蛋白尿,必须树立整体观念
临证既要重视肾虚失固的主要矛盾,亦不能忽视肾外的其它影响因素。总之要注意辨明引起肾虚失固的各种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治疗,这样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次临证还要注意把握好扶正祛邪的关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能片面强调扶正而忽视祛邪,祛邪以清利湿热、祛风解毒为要,“久漏宜通”,或清而通之、或疏而通之、或补中寓通、或滋中寓清。
什么是骨髓瘤细胞
(一)骨骼病变
骨髓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可导致溶骨性损害,2/3以上患者,以骨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
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
(二)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的症状—高血钙
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可引起血钙和尿钙增高,表现为厌食、恶心、多尿、烦渴、烦躁、心律失常,甚至昏迷。
(三)肾脏损害
由于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于肾小管内、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性、骨髓瘤细胞浸润以及合并肾盂肾炎等因素,50%患者在诊断时已存在“骨髓瘤肾病”,可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症,但多不伴高血压。
骨髓瘤肾病和高血钙,是造成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主要原因,脱水可加剧肾功能损害。
(四)贫血和出血
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增殖,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同时,由于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继发感染、M-蛋白引起高粘血症所致血浆容量增加等多种因素,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血小板生成减少、M-蛋白对血小板与凝血系统功能的干扰、血管壁淀粉样变等均可能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患者多表现为粘膜和皮下出血,晚期可有内脏和颅内出血。
肿瘤病人为什么容易发生感染
1)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肿瘤细胞本身或肿瘤细胞所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的作用以及肿瘤诱发的抑制细胞的作用,常使病人出现免疫抑制。
2)肿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尤其是疗程长,机体得不到恢复时。
3)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造成的骨髓功能衰竭,化疗用药物的骨髓抑制副作用,放射治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通常造成中性粒细胞减少,这是肿瘤病人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同时中性粒细胞减少还容易引起感染的播散。
4)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对免疫功能也有抑制。
5)由于肿瘤消耗和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导致营养不良、血清免疫球蛋白减低而增加感染机会。
6)悲观、抑郁、消极的情绪可使交感神经抑制,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
骨髓瘤早期典型症状有哪些
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背部或胸廓),肾功能衰竭,反复发生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出现的症状。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压缩较常见,后者可能导致脊髓受压迫和截瘫。由于在肾小管广泛管型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而发生肾衰(骨髓瘤肾病)。有些病人以贫血,伴乏力和疲劳为主,少数病人有高粘滞综合征。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不常见。
骨髓瘤早期典型症状如下:
1、骨髓瘤早期典型症状有贫血:
据专家报道大约90%的骨髓瘤患者都会出现大小程度不一样的贫血,其中医学上以贫血症状为主进行诊断治疗的有10.4%患者;其中血红蛋白会降到<50g/L,而肾功不全、反复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还会加重贫血。
2、骨髓瘤早期典型症状有高钙血症:
血钙升高是一种因为身体的骨质遭到破坏而发生的血钙逸向血中、肾小管对钙外的分泌有所下降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与钙相结合造成的结果。高钙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出现头痛、呕吐、发生多尿、便秘等,严重的时候可引起患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威胁生命,需要做紧急处理。
3、骨髓瘤早期典型症状有出血:
10%~25%的骨髓瘤患者会有出血倾向,但是患者的出血程度大都不太严重,大部分患者会表现为黏膜渗血和皮肤紫癜,出现出血部位最多的就是鼻腔、牙龈、皮肤,在晚期患者可能还会有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表现;而引起出血的原因是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其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多还会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缓慢不畅而损害毛细血管,也会造成或加重出血。
骨髓癌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对于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放疗、化疗、骨髓移植等等。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应用化疗治疗取得缓解后,大多数病人都会复发。且一部分病人对原先的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加大剂量并不能使患者再次获得缓解,反而容易对骨髓产生抑制,并发感染,或出现肝功能损害。
一般治疗
①血红蛋白低于60g/L输注红细胞;
②高钙血症:等渗盐水水化强的松:20mg口服3~4次/d;
③高尿酸血症:别嘌呤醇:0.2mg口服3次/d;
④高粘滞血症:血浆交换治疗;
⑤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⑥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反复感染的病人用青霉素丙种球蛋白预防性注射有效。
化疗
MP方案:马法兰2mg口服3次/d;强的松20mg口服3次/d疗程7d6周重复治疗1~2年M2方案:卡氮芥25mg/m2环磷酰胺40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均第1天静注;马法兰同上强的松40 mg/m2口服14天难治性MM化疗方案:VAD方案:长春新碱0.5mg/d阿霉素10mg/d地塞米松40mg/d均第1~417~20天静脉滴注VBAP方案:长春新碱2mg/d卡氮芥60~80mg/d阿霉素40~60mg/d均第1天静脉注射强的松60~100mg/d第1~5天口服。
放疗
用于局限性骨髓瘤局部骨痛及有脊髓压迫症状者;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外周血象改变、免疫抑制、恶心呕吐、乏力、脱发等;
a-干扰素
3~5百万u/d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6月;
骨髓移植
自体骨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及异体骨髓移植均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疾病终末期的病人,贫血进行性加重,出血,肿瘤细胞增长加快,多部位的溶骨性改变,出现肾功能衰竭,此时患者对化疗反映很差,生存期只有几个月。
一般认为有以下情况时应进行手术治疗:
1、脊柱病理骨折,继发不稳定。
2、椎管内肿物。
3、椎体或附件肿块压迫脊髓。
4、肿块巨大,为了减轻肿瘤负荷,使化疗更有效。
手术的目的不是根除肿瘤,而是稳定脊柱,解除脊髓压迫,脊髓功能恢复,使病人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二便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另外,还可以使脊柱能够承重,可以恢复行走、负重等功能,避免骨折出现。
我们的经验表明,化疗配合手术治疗的确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尊严地生活。
骨髓瘤治疗原则
1、 无症状骨髓瘤或D-S分期I期患者可以观察,每3月复查1次。
2、 有症状的MM或无症状但已有骨髓瘤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应早治疗。
3、 年龄≤65岁,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者,避免使用烷化剂和亚硝基脲类药物。
4、 适合临床试验者,应考虑进入临床试验。
此外,骨髓瘤患者春夏季服药三不宜 :
1、不宜过度温热。温热药用来治疗寒症,夏季大量使用常会出现发热、出血、疮疡等病变。即使必须使用,也只能减少剂量,缩短疗程。
2、不宜过度发汗。夏季人体易出汗,此时再服大量发汗药,势必大汗淋漓,导致体内水分失衡,甚至出现休克等危重症候。
3、不宜过度滋补。滋补药不易吸收,只有消化功能完善的人才能使用,否则会出现腹胀、不思饮食等现象。而人在夏季,胃肠功能低,故不宜使用,更忌过度滋补。
多发性骨髓瘤症状有哪些
一、MM瘤细胞浸润表现
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约占70%,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多见、皮肤粘膜出血较多见,严重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肝、脾、淋巴结和肾脏浸润肝、脾轻度、中度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
其他症状部分病人在早期或后期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二、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M蛋白引起的症状
继发感染感染多见于细菌,亦可见真菌、病毒,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可见。
肾功能损害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高粘滞综合征约为2%-5%发生率,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多见于IgM型MM。
淀粉样变发生率为5%-10%,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三、浆细胞性白血病
符合外周血浆细胞数大于20%,肝脾肿大,白细胞数大于15×109/L,则为浆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呢
1、血液学表现诊断时约60%患者有贫血,15%白细胞减少,15%血小板下降。外周血见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白细胞。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中大量生长的肿瘤细胞抑制了红细胞系的生长。其他因素如肾功能异常、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血以及血液中超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稀释作用加重了贫血。
2、恶性淋巴瘤有哪些症状?骨破坏多发性骨髓瘤表现为多发性溶骨性改变占70%,单个溶骨性破坏或广泛性骨质疏松占15%。
最常见的骨破坏部位是颅骨、脊柱、肋骨、骨盆和长骨近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椎体、肋骨、股骨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造成截瘫的主要原因。
3、神经系统病变约15%患者因硬膜外的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脊髓压迫、截瘫,或脊髓神经根压迫产生急性症状。
4、高黏血症 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高黏血症,在IgA型中发生率高,IgG型中较少见,出现神经功能紊乱、视力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5、肾功能异常是多发性骨髓瘤严重的并发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异常都可能发生。诊断时肾功能异常占15%~20%。尿毒症是多发性骨髓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功能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由于轻链堵塞肾小管引起问质性肾炎,即所谓“骨髓瘤肾”。另一主要原因是因高钙血症引起渗透性利尿和低血容量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
6、其他淀粉样变占10%~15%;凝血障碍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管受损,皮肤出血,有瘀斑、瘀点。疾病晚期可因颅内出血而死亡。
别把多发性骨髓瘤当成骨质疏松
年纪大了,肌肉、骨骼的顺应性差了,难免会有腰酸背痛,常见的原因是腰肌劳损或椎间盘突出等,经过适当休息、用药或康复治疗,疾病会好转或痊愈。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认识也越来越深,知道及时进行骨密度测定,以及合理补钙的重要性。但,就有一些病人在骨质疏松门诊就诊数年,毛病却越看越重。
这其实是骨髓瘤惹的祸,可惜的是,当最后考虑到这个可能,患者大多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多发性骨髓瘤其实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会引起反复发作的或持续加重的腰背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不过,大众对这种老年常见血液肿瘤知晓度很低,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以便大家提高警惕。
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于骨髓内的浆细胞发生恶性增殖所致,年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口。照此推算,上海市每年初发病例可达500人~600人。本病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下发病者仅占总发病率的3%,儿童发病极罕见。男女发病之比约为3∶1。
由于骨髓内浆细胞大量增殖一方面影响正常造血和骨骼结构,另一方面异常浆细胞产生大量单株免疫球蛋白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血色素下降引起贫血、乏力。血粘滞度增高造成血流速度缓慢而经常头晕或视物模糊。骨骼破坏而发生头颈、肩背、胸肋、腰髋部疼痛,严重时发生骨折。大量免疫球蛋白的剩余轻链从小便排出形成蛋白尿,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体液免疫功能下降造成反复感染等。
当老年人出现以上症状难以用其它疾病解释时,应考虑到本病。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尿常规检查等,如果怀疑本病,医生会进一步做以下检查:1.头颅、胸廓、骨盆X线摄片,看有无骨质破坏。2.抽血查免疫球蛋白量,必要时进一步对球蛋白定性。3.骨髓检查观察骨髓内浆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学变化,如果数量明显增加或出现较多的原始浆细胞,双核或多核浆细胞,提示浆细胞恶性增殖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肿瘤细胞与造血基质的粘着性很强,骨髓穿刺涂片有时不能抽出或仅能抽出少量骨髓瘤细胞,造成漏诊或疾病程度的判断错误,因此对怀疑骨髓瘤的病人除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外,均应同步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六院血液科骨髓病理室是国内知名骨髓病理中心,对少数长期不能确诊的病人经骨髓活检而明确诊断的事例屡见不鲜。而且因为骨髓活检能更精确地判断肿瘤细胞增生度,对临床分期和选择治疗更具优势。这也是六院每年新收治骨髓瘤病人保持在50例左右的重要原因。
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细胞增殖较慢,病程较长,较急性白血病等恶性程度低。但仍有部分类型恶性程度极高,发展迅速,病人短期内死于肾功能衰竭或严重感染。故目前多主张在确诊后给予积极治疗,以延长病人生存期。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局部放疗、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经过合理治疗多数病人的病情可得到缓解,生存期得以延长。
综上所述,希望中老年朋友能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警惕,确保自身健康,延年益寿。
多发性骨髓瘤症状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
2.贫血和出血
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
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的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以及嗜睡、昏迷、失眠和视力减退的症状。
5.多发性骨髓瘤多见细菌感染
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肾功能损害
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
患者出血该综合征的时候,则会有头晕、眼花以及视力障碍和意识障碍等症状。
有头晕、眼花以及视力障碍和意识障碍等症状
8.淀粉样变
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什么是骨髓瘤
一、骨髓瘤的病因介绍
骨髓瘤是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IgE)或BenceJones蛋白质(游离的单克隆性κ或γ轻链)过度增生。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而且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黑人患者是白人的2倍。
骨髓瘤可能的病因有电离辐射、接触工业或农业毒物,与慢性感染、慢性抗原刺激有关,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以及与IL-6等细胞因子有关。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中,骨髓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增加。本病可发生于慢性骨髓炎、肾盂肾炎、结核病、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上,因为长期慢性感染可表现为淋巴-网状系统增生,自身免疫反应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二、骨髓瘤的详细症状
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岁)发生的多发恶性骨髓内肿瘤。椎体、肋骨、胸骨、颅骨和骨盆为其好发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质极少发生。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初期为间歇性,继为持续性,疼痛十分剧烈。神经可能被压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瘫。
肿瘤一旦发现后,多数患者逐渐发生进行性贫血和恶病质变化。但很少产生转移瘤,肺部极少被累。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以下数种变化:
(1)、约50%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高;
(2)、约50%病例的血清钙增高,有高至18毫克%者;此种病例的甲状旁腺有继发性增生;
(3)、进行性贫血,系因造血机构被肿瘤破坏所致;
(4)、少数晚期病例的周围血液中可能发生假性浆细胞白血病现象。
(5)、75%病例屎中有凝溶蛋白。
(6)、约有70%病例在晚期发生肾病。x线检查时,在被累的骨质中,可以发现多数溶骨性穿凿形缺损,周围无反应性新骨增生,此为骨髓瘤的特点。所以病理性骨折较多。椎体发病时,则产生压缩骨折。四肢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可以引起小量骨膜反应性新骨增生。在颅顶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线征象为分布不规则的多发穿凿形缺损,一见即可识别。但长骨骨干发病时,骨质的破坏有时与此不同,根据x线照片无法与溶骨性骨肉瘤或转移瘤区别。
三、骨髓瘤的症状体征
1、瘤细胞浸润表现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约占70%,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多见、皮肤粘膜出血较多见,严重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浸润:肝、脾轻度、中度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
(4)、其他症状:部分病人在早期或后期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2、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M蛋白引起的症状
(1)、继发感染:感染多见于细菌,亦可见真菌、病毒,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可见。
(2)、肾功能损害: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3)、高粘滞综合征:约为2%-5%发生率,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多见于IgM型MM。
(4)、淀粉样变:发生率为5%-10%,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3、浆细胞性白血病符合外周血浆细胞数大于20%,肝脾肿大,白细胞数大于15×109/L,则为浆细胞白血病。
体征:Ⅱ、Ⅲ期病人见贫血貌,睑结膜苍白,有或无淋巴结肿大,心率增快,肝脾轻、中度肿大,胸骨、肋骨、腰椎骨等部位压痛,或骨局部触及骨肿块,或有病理性骨折,伴出血可见皮肤瘀点瘀斑,伴肺部感染时,常有湿啰音。
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病理性骨折。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以下数种变化:
(1)、约50%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高;
(2)、约50%病例的血清钙增高,有高至18毫克%者;此种病例的甲状旁腺有继发性增生;
(3)、进行性贫血,系因造血机构被肿瘤破坏所致;
(4)、少数晚期病例的周围血液中可能发生假性浆细胞白血病现象。
(5)、75%病例屎中有凝溶蛋白。
(6)、约有70%病例在晚期发生肾病。
四、骨髓瘤的分期
通常根据血红蛋白、血钙、溶骨性病变部位以及M蛋白合成率将多发性骨髓瘤分为Ⅰ期、Ⅱ期、Ⅲ期,每期当中又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分为A、B两期。还有其他一 些实验室检查指标可用来判断患者的预后,也被用于疾病分期。分期对于治疗的选择、疗效的判断及疾病预后的推测有指导价值。
五、骨髓瘤的治疗情况
以化疗和放疗为主,对长管状骨病理骨折地可作髓内钉固定,严重者可作截肢,若因脊柱骨针所引起脊髓压迫,可作椎板切除减压,预后差。
一般采用综合治疗,以放疗和化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
1、放射治疗:骨髓瘤对放射线中度敏感,姑息性治疗和根治性治疗的照射剂量有所不同。
2、化疗:病变较广泛者,宜选用化疗。一般多选用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或环磷酰胺,还有甲基苄肼、双氯已亚硝脲及长春新硷等。
3、手术治疗:若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应行减压术,同时应用化疗。术病预后较差,一般多在1年内死亡。经综合治疗后可延长生命。
4、CLS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第四大新型治疗方法,是对传统治疗方法的有力补充。CLS生物免疫治疗突破了传统治疗肿瘤“不彻底”、“易复发”、“副作用大”的三大瓶颈,治疗效果迅速,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并且CLS生物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方法一起应用会有很强的互补作用。对病人受损的免疫系统能够起到恢复与重建的独特疗效:与手术治疗配合使用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与化疗同用可以延长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骨髓瘤时如何防止反复感染
骨髓瘤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恶性肿瘤,也是浆细胞异常所引起的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等。骨髓瘤常发生在扁骨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和胸骨;长骨中以股骨、肱骨多见,其他部位的四肢骨、手、足短骨均可发病,不过很少。治疗骨髓瘤时容易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针对于这种情况有效的控制。
治疗骨髓瘤以化疗和放疗为主,对长管状骨病理骨折地可作髓内钉固定,严重者可作截肢,若因脊柱骨针所引起脊髓压迫,可作椎板切除减压,预后差。要想治疗骨髓瘤时防止反复感染,做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综合治疗,以放疗和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助治疗的同时,还要采用中医治疗骨髓瘤,因为中医治疗骨髓瘤对人体失调的生理功能具有双向调节、抑杀癌细胞的优势,使肿瘤逐渐缩小消失,防止其扩散和转移;抗癌效果明显,并具有极强的镇痛止吐、增强食欲、提高体力、消除积水等作用。所以能很好的控制骨髓瘤反复感染。
另外,骨髓瘤的放、化疗配合使用,可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并能减轻或消除放、化疗后引起的疼痛、呕吐、失眠、厌食、乏力、脱皮、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毒副反应;将中医中药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瘤,可起到扬长避短,互相补充,提高疗效的作用。适用范围广泛,经大量临床验证,基因修复治疗方法系列可应用于各种中晚期骨髓瘤反复感染的现象。
骨髓瘤的危害有哪些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本质是浆细胞恶性增生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人常常出现贫血、骨痛、高钙血症及肾功能受损等。其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列第二位)。中国年发病率1-4/10万人,中位诊断年龄62岁,85%在50岁以后发病。
如果发现不明原因骨痛、腰背痛、反复感染、蛋白尿(尿“泡沫”增多)、贫血、肾功能损害这些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进行血液学检查,血尿免疫球蛋白检测,全身骨骼X摄片、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何对疾病进行精确的分期,如何获得最好的化疗疗效就显得非常重要。骨髓瘤细胞是高度分化的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低,常规的细胞遗传学检查方法敏感性较差。使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可在30%~50%患者的骨髓瘤细胞里发现染色体异常。而FISH检查可以在至少90%的骨髓瘤患者中发现遗传学异常。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在初诊MM患者中会常规开展FISH检测,帮助医生制定更符合患者个性化治疗的化疗方案。
骨髓癌有哪些危害
多发性骨髓癌会产生哪些危害呢?根据临床经验,上海中大肿瘤医院专家指出,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骨折: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危害还表现在病理性骨折,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柱骨骨折等。在病程中可反复出现感染、发热。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如皮肤感染、肺部感染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28.6%~40%,包括脊髓压迫、神经根脊髓压迫等
高钙血症:骨髓瘤合并高钙血症在欧美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30%~60%,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临床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渴性多尿、昏迷。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腹泻、外周神经病、肝脾肿大等。
肾脏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诊断上的重要线索,它可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任何阶段。高黏滞综合征给多发性骨髓瘤的危害很大,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发生率为10%,常表现视力下降、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心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