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外感时毒型
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脾胃积热型
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脾肾阳虚型
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脾胃虚弱型
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治疗可以选择中药治疗方法,清疡散是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粉末。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型治疗。
一、外感热毒型
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泻火除湿。方药:银花2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桑叶15克,黄芩15克,黄柏12克,桔梗12克,石膏20克,公英30克,地丁20克,生地20克, 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芨12克,天竺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热炎宁、鱼腥草合剂口服。
二、脾肾阳虚型
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6克,肉桂3克,熟地3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苍术15克,当归12克,元参12克,黄精12克,白芨15克,天竺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知柏地黄丸、还少丸口服。
三、脾胃气虚型
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运化水湿。方药:黄芪30克,党参30克,当归15克,山药20克,苍术12克,陈皮10克,柴胡6克,芡实20克,薏苡仁20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白芨15克,天竺黄12克,泽泻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健脾丸、珍珠丸口服。
四、心肾不交型
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交通心肾。方药:莲子心12克,栀子12克,黄连10克,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公英20克,连翘20克,升麻6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吴茱萸3克,桑寄生30克,白芨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杞菊丸、灵芝丸口服。
五、阴血亏虚型
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补血滋阴,清火除烦。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30克,元参15克,淡竹叶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山栀15克,柴胡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胆草12克,白芨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麦味丸、五黄丸口服。
六、阴虚火热型
阴虚火热引起的口腔溃疡可以用滋阴降火汤治疗
药物组成,熟地30克,山萸肉20克,枸杞子15克,桑葚子20克,黄精12克,女贞子10克, 丹皮l2克,黄芪15克,元参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黄柏12克,花粉12克,葛根15克,五味子15克,栀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五味子丸、化毒丸口服。
口腔溃疡中医治疗方法呢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对口腔溃疡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依照不同的症型,分别采取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解毒通脉、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治法,结果表明中医不仅可以控制溃疡的反复发作,而且可以调节免疫功能
中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我建议使用:三重免疫绿色疗法。主要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脉象和全身整体状况辩证论治的一种手法,调节阴阳脏腑平衡,调节人体与自然界的平衡关系,使药物顺利达到病变部位,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对身体起到整体调理治疗的作用。并且这些药物均为纯中药制剂,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弥补了单纯运用西医的不足之处!运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来系统的针对患者,切中病灶,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使患者彻底摆脱痛苦。建议您尽早去专业的口腔粘膜科室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建议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事情和着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中药方法有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口腔溃疡怎么治疗效果好
口腔溃疡属中医 “口疮”、“口疡”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心脾积热、胃火上炎、阴虚火旺、脾虚湿盛引起。也可因外伤,致使血脉淤阻,郁而化热,腐烂而成疮,或外邪乘虚而入,以致黏膜溃烂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口腔黏膜糜烂而成溃疡;还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都有可能出现口腔溃疡。中医治疗此病以清胃火为主,西医治疗以补充 维生素 及消炎为主,虽都有一定疗效,但多数会反复发作。
口腔溃疡怎么治疗效果好:
醋除了有调味功能外,还具有多种营养 保健 功能和医疗价值,有杀菌解毒、降血压、健美 减肥、美容护肤、抗癌、消除疲劳、治疗失眠等功效。用醋治疗口腔溃疡,考虑可能应用了醋消毒抑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
醋治疗口腔溃疡的科学依据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对人体有益无害,患者可以试试。不过,醋也要因人因病而用。空腹时不宜喝醋,有胃肠功能障碍尤其是胃酸偏高的溃疡病患者,要应少喝或不喝醋,正在服用某些西药者(如磺胺类 药物 、卡那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抗菌素药物)不宜喝醋。
口腔溃疡,不妨服些中成药。体质偏热的患者,可用导赤散,每次3克,每日3次;体质偏寒偏弱的患者,可用补中益气丸,每次8粒,每日3次。
专家建议女性朋友在月经期口腔溃疡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按疗程服药,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多饮水。
口腔溃疡中医怎么治
1、冰糖:长“口疮”时,在口里含几块冰糖,对“口疮”有一定疗效。
2、维生素C片:取维生素C 药片适量,用一纸对折,把药片夹其中,用硬物对外挤压成面,把药面涂在"口疮"患处,一两次就有效。
3、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涂患处,连续涂3 天可痊愈。
4、二锅头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锅头酒,用气将酒顶向“口疮”的部位,两三分钟后,咽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 次,第二天疼痛消失,再治一两天“口疮”就会痊愈。
5、花椒香油:用香油炸的花椒油涂于患处可治“口疮”。
6、葱白皮:从葱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层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向里,粘于患处,一日2~3 次,三四天后可愈。
7、蜜糖: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后,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于溃疡面处,含1~2 分钟后再咽下,连用2~3 次,可减轻疼痛。连治两天基本可愈。
8、六味地黄丸:从六味地黄丸上取一小块放在患处,把嘴闭紧约10 分钟,两三次后,"口疮"可减轻。
9、吃栗子:常食栗子,生的更好,可治口腔溃疡。
蜜汁含漱法:
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
蜂蜜疗法:
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硫酸锌疗法:
服用硫酸锌片或12%硫酸锌糖浆,成人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痊愈。
木耳疗法:
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可可疗法:
将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频频含咽,每日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
白菜根疗法:
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菜籽疗法:
取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在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溃疡。
苹果疗法:
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核桃壳疗法:
将30-50克核桃熬水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一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药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六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医治疗慢性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临床辨治体会如下:
一、心脾蕴热证
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方用自拟泻心疗疮汤:黄芩15g,黄连5g,大黄10g,赤白芍各15g,莲子心3g,生甘草5g,虎杖15g,炒栀子10g。
病案举例:何某某,男,32岁,2002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口剧痛不能进食。症见舌尖及上下口唇黏膜有芝麻大小如绿豆大溃疡3个,灼热剧痛,不敢进食,口苦口臭,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检查间舌尖部有0.1×0.5cm溃疡1个,四周红肿,中间基底凹陷,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上下唇内侧各有1个0.1×0.1cm大小溃疡。此因心火与脾胃热邪循经上炎所致,证属心脾积热,熏蒸生疮,治宜清热泻火,宁疮止痛。处方:大黄10g,黄芩15g,黄连5g,生石膏30g,炒山栀10g,防风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5g,玄参20g,生地30g,虎杖20g,元胡15g。每日1剂。上药用清水煎2次,取400ml分4次温服。服药1剂后,大便已通,口疮疼痛减轻,能吃流食。服药7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溃疡表面黄苔转为白苔。上方去黄芩、黄连、大黄,加黄芪、当归、白及,再服7剂而愈。
本例患者常值夜班,平时吸烟嗜酒,日积月累,郁积心火与脾胃之火,火热上炎,熏蒸口舌黏膜而热腐生疮。方用泻心汤、增液汤、泻黄散、赤芍甘草汤加减化裁,一方面用增液汤补液灭火,一方面用苦寒之剂泻火,釜底抽薪,心脾之火自然熄灭,口疮愈合。同时嘱咐患者值夜班时少抽烟、少喝酒,截断火热的来源,同时适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使内热有排泄渠道,口疮愈合后减少复发。
二、虚火上炎证
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滋阴疗疮汤:生熟地各15g,北沙参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20g,知母10g,黄柏10g,麦冬15g,当归10g,生黄芪15g。
病案举例:刘某某,男,50岁。2003年3月15日初诊。其患口腔溃疡2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方治疗不满意。来诊时可见齿龈和舌边各有1个溃疡,如绿豆大小,中间凹陷,覆盖白膜,四周隆起,色淡红,自觉口疮轻度疼痛,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略数。证属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养阴津,清降虚火。处方:生熟地各15g,山药10g,山萸肉10g,泽泻15g,丹皮15g,土茯苓20g,知母、黄柏各10g,当归10g,北沙参20g,麦冬15g,虎杖20g,生黄芪15g。服上方14剂,口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改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
患者口疮生在齿龈和舌边部位,齿为肾所主,舌边属肝胆区域,又因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为虚,故此为肝肾阴虚所致。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伤阴,阴津不足,虚火上扰,熏蒸口腔黏膜而生疮。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方选知柏地黄丸合一贯煎化裁,一方面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滋补肝肾之阴以治其本,另一方面用知母、黄柏、丹皮清虚热,降虚火,又加虎杖20g,清热通便,使火有去路,此为方中用药之妙。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如桴鼓。口疮治愈后再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口疮多为火热之证,当分虚实。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口苦口臭,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解毒止痛;若患者年老体弱,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口疮部位在口腔,除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治疗外,尚需局部用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疮局部。临床常用梅花点舌丹、西黄清醒丸、六神丸等药,令病人少量多次含服,以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黄芪、甘草是治疗口腔愈合的良药。黄芪补气固表,有敛疮生肌收口之效,最适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故不论口疮属实火虚火,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酌情加入生黄芪和生甘草,可减轻口疮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口疮的关键。口疮多为脏腑之火上炎,熏蒸口腔黏膜而病。治疗口疮用生地养阴生津以灭虚火,用虎杖清热泻火以灭实火。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生地黄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显著的泻下通腑作用。口疮患者服药后二便通畅,火热下行,引起口疮的实火与虚火随二便排出,口疮自然会愈合。除药物疏通二便以外,还应嘱咐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二便通畅,少烟少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火热的来源。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口腔溃疡复发的重要措施。
口腔溃疡有哪些症状 生活提示
在众多口腔溃疡中,有少数不属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如结核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等是不会自愈的,需要特殊治疗。所以,一旦发现口腔溃疡经久不愈,不能掉以轻心,千万要注意,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