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抑郁症双相
躁狂症抑郁症双相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涉及一次或多次严重的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疾病。这种疾病使人的情绪摇摆于极度高涨(或者易怒,或二者兼有)和悲伤失望之间,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会存在情绪正常的时间。
尽管和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具体基因还没有被发现,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患者有亲戚具有某种形式的抑郁症状。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人们可能遗传获得这种病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可以在环境因素,比如,生活中极度痛苦的事情的激发下发展成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的存在表明一种可以改变人的情绪的生化失衡。这种生化失衡被认为是由不规律的荷尔蒙分泌,或大脑里的某种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问题引起的,这种神经递质在我们的神经细胞之间担任信息使者。
总之,至今为止,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症)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
目前还没有发现可以防止双相抑郁症的方法,所以关注其症状进行早期干预就显得很重要。有些患有双相抑郁症的人会自杀。确认早期症状,早日进行治疗对以后的病情控制很有好处。
如果您身边的人得了双相障碍,您会不会容易察觉到帮助他需要时间、耐心以及理解,有些时候您也许想自己能治愈他,然而您办不到。您的努力只是他治疗的一部分;学习一切您能学到的关于双相障碍的知识非常重要,您对疾病的了解会使事情变得很不一样,您能给他特别的帮助与支持,您能很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躁郁症是天才病吗
如果说躁郁症是天才病,那么患躁郁症的都是天才?但其实,躁郁症并非只钟爱“天才”。
躁郁症是文艺界的流行“天才病”,拜伦、梵高等文化巨人都与此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不可否认,躁郁症的毁灭性毋庸置疑,作为躁狂症与抑郁症的综合体,其自杀率在精神类疾病中位居前列。
事实上患有躁郁症的人群很多,特别不少人把躁郁症容易和躁狂症、抑郁症混淆,再加上名人患病率的知晓率比较高,所以才被误认为有才华的才容易得这种病。
并非“天妒英才”。
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典型区别
概述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两种病相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常有反复发作。分裂性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本病可有诱发应激因素,急性起病。
病因
一级亲属对照研究资料表明,本病在遗传学上是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之间,而单相重症抑郁则无明显的遗传上的特异性。
症状
①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相,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②病程呈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③ 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可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④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特点:可见分裂性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多次反复发作时交替出现情感性或精神分裂症症状,并可伴有意识模糊。一次发作最短半个月,最长4.5~5年。间隔1个月至4~6年不等。国外将本病分为分裂躁狂和分裂抑郁两型。
治疗
一般认为本病预后较好。研究病程预后时分别与分裂症和躁狂症或抑郁症相比较,总的表明其预后介于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之间。
治疗用锂盐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在急性期,除锂盐外,往往需合并抗精神病药物。
盘点躁狂抑郁症2大特征
抑郁躁狂症咋听这个名字的朋友都会跟躁狂症联系起来,其实他们两个还真的有相似之处。下面就有请专家为我们深度剖析一下躁狂抑郁症吧。
凤凰中医频道专家介绍,躁狂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抑郁症类型,躁狂抑郁症是抑郁症中症状严重,危害较大的一种。躁狂抑郁症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有情绪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症状。这种抑郁症极大的危害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很多人对躁狂抑郁症都不是那么,到底什么是躁狂抑郁症呢?躁狂抑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是情感障碍或心境障碍的类型之一,正成为美国社会的严重的医学问题和健康焦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人患躁狂抑郁症?
据美国的最新数据显示每年躁狂抑郁症影响230万以上美国成人(≥18岁)。如果起病于12岁以前,则常与注意缺陷/活动过多障碍混淆。注意缺陷/活动过多障碍是一种以嚴重和持久困难导致注意不能或“注意分散”、冲动、多动等为特征的综合症。
青春期的朋友要注意了:躁狂抑郁症通常起病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男女同等受累(尽管女性更可能发生抑郁而少躁狂症状)。一些病例中,躁狂抑郁症发病有家族性倾向,被认为是遗传的。研究者们正继续大量研究,旨在确定本病的病变基因。
它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呢?以下是躁狂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但是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时常伴有罪感、无助感和/或无望感增加
*食欲减退或增加,由于进食增多或减少致体重和/或食欲变化
*觉少,睡眠变化
*抑郁寡欢,社交退缩
*通过专业的标准治疗仍不能缓解的躯体症状(如慢性疼痛、头痛)
*长时间的忧愁、焦虑、或心境空虚
*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
*一度的绝望,过度的哭泣
*神经极度紧张,不安和焦躁
*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和作决定的能力下降
*神经疲惫,精力不足
*有过轻生的想法或尝试
通过以上的介绍,你是否对躁狂症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提醒广大的躁狂症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压住自己的脾气,保持乐观的心态,多跟朋友沟通交流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大家会有所帮助,在此,祝愿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能够早日的康复。
狂躁症遗传吗
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狂躁症的四大常见危害
1、偏头痛:狂躁性抑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机率显着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和躁狂症Ⅱ型更为多见。
2、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狂躁性抑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相应地,躁狂症人群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3、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躁狂症患者较无病患者发生多种致死性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高。其中包括心律失常病、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和外周血管疾病患病率。
4、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狂躁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狂躁性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当患者出现多性性硬化时,其躁狂症可能先于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出现。
什么是双相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有人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病状主要为情感的不正常。躁狂抑郁症常伴有行为及思维的障碍。其情感改变的特点为过度的情感高涨或过度的低落,其思维和行为随之相应地改变,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易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常常易感染别人,即在旁的人常易被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所感动。该病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这类病人在一生中可以反复多次发作,两次发作之间谓之间歇期。此时病人的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其反复发病的形式可以每次都为躁狂,也可每次都为抑郁,也可有躁狂抑郁两种形式不规则的交替发作。这种病人大多数多次反复发作,少数一生只发作一次。有些病人从年轻到老年可有10多次发作,但虽然多次发病,病后其精神状态却很少变为衰退。
多数患者处于抑郁期比兴奋期长
大多数双相抑郁症患者处于抑郁期的时间比处于兴奋期的时间要长。双相抑郁症患者的心情在两极间变化并不遵循一定的模式,躁狂之后也不一定就会抑郁。也可能在出现躁狂症状之前经历多次抑郁。心情变化可能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完成。
双相抑郁症多发于青壮年
此病大多于青壮年开始,在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其发病率较精神分裂症低,每次的病程一般为2~6个月。在患病期间不但影响病人的劳动力而且给其亲人的精神及生活带来了负担,经常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病程时间也越长,遇上年老体弱时也常易迁延为慢性。例如我们遇见过一位男性熨衣工人,从19岁第一次发病后到60岁时共发病19次,几乎平均每两年患一次病,每次约3个月到半年,每次发作形式均为躁狂,仅有一次为不典型的轻性抑郁。间歇期工作得很好,常被评为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后追踪他60岁以后因年老体弱,发病后逐渐转为慢性,多年未见缓解。该病目前病因未明,故应着重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
双相抑郁症分型介绍
双相ⅰ型:交替出现完全躁狂和严重抑郁
• 常以抑郁形式起病,在病程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躁狂或兴奋阶段;
• 抑郁期既可紧邻躁狂期前后,也可与躁狂期相隔数月或数年。
双相ⅱ型:抑郁和轻躁狂交替发作
• 轻躁狂期:患者心境明亮,睡眠需要减退,精神运动性活动超过患者的通常水平;转换常受昼夜节律因素的影响,可季节性复发。嗜睡和进食过度是典型表现;
• 抑郁阶段可出现失眠及食欲不佳;
• 轻躁狂对部分患者而言有适应性,因为患者会感到精力充沛、自信、社会功能超常发挥。许多患者往往在抑郁发作的末期感到情绪高涨。(挥霍无度,冲动性滥交以及滥用兴奋剂等)。
双相ⅲ型:严重抑郁发作且有双相障碍家族史
• 常表现出轻微的轻躁狂倾向;
• 这种特质称作情感增盛(hyperthymic)(亦即紧迫,野心勃勃,追逐名利)。
躁狂症是什么病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在心境障碍病程长期观察发现,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非常少见,并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个性、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类似。因此,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和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已将其列为双相障碍的一种。
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躁狂症和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Goodwind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II型合并为3%,若加上环性心境则超过4%。香港特区(1993)男性1.5%、女性1.6%。因此,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躁狂症的概述
躁狂症(Mania)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躁狂症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躁狂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20岁左右的青春期,躁狂症的发病通常急骤起病,病程短,而且预后良好,基本都能恢复到原先的正常状态。在心境障碍病程长期观察发现,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非常少见,并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个性、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类似。
抑郁症有哪些类型
抑郁症可分为轻度抑郁症、重性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双相障碍、 老年抑郁症等。
【轻度抑郁症】
它不像重性抑郁症那样有明显发作。相反,这些症状趋于轻微且持续多年。由于这些症状轻微,通常不影响日常生活,所以这种抑郁症可能在你的亲友或自身被发现。虽然如此,轻度抑郁症患者常感到力不从心。
【重性抑郁症】
是一种与体内被称为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相关的疾病。它可以由精神创伤诱发,它也可以无缘无故地形成。抑郁症患者通常感觉疲劳不堪。他们有持续性的无用感,自责,或悲伤的感情。他们精神不足,对以往热衷的事情失去兴趣。他们可能有自杀的念头。抑郁症不会简单地发作然后销声匿迹。若放任自流,它能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常年不必要的痛苦。
【季节性抑郁症】
可能与因日光减少导致大脑中神经递质平衡的变化有关。季节性抑郁症经常从晚秋开始发作直到春天为止。仅在最近才得到验证的几种研究建议用光线照射疗法可能成功治疗季节性抑郁症。
【双相障碍(或躁郁症)】
是一种患者的情绪无缘无故地在抑郁和亢奋间变化的疾病。双相障碍发病率要比其它种类的抑郁症低得多。为了有助于诊断,医生寻找抑郁症的症兆和症状并且判断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双相障碍中约3/4(女性)或2/3(男性)以抑郁发作开始,呈发作性病程。而GOODWIN(1984)总结早期研究发现约34% ~79%的病人首次发作为躁狂. 多数病人具有抑郁和躁狂的双相发作,只有10% ~20%的病人仅出现躁狂发作。未经治疗的的躁狂发作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因此抗躁狂治疗应至少持续3个月。双相障碍的预后较抑郁症更差。首次发作后约40% ~50%在2年内复发。
【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在老年人当中是普遍存在的,但常不被认识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从表面上看1950年到上世纪末1990年40年间,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46.6岁提高到64.7岁. 患者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率都将相应增加,在大于60岁或65岁的情感障碍患者中,心境恶劣,抑郁是常见的症状。
由于老年人躯体,经济状态,社会关系及跨文化的因素,使诊断问题比青壮年患者更为复杂,治疗问题也由于其常伴有躯体疾病,老年人的生理生化改变也比年轻人复杂. 根据1992年一项由美国健康学会资助的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症状在65岁和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15%。然而,老年抑郁症患者不会特别抱怨抑郁情绪。相反,其它症状可能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