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爬山之后体重重了6斤 饮食不规律

爬山之后体重重了6斤 饮食不规律

很多人多会有这样的观念,认为爬山一定会减肥,在爬完山之后就会进行食用补充,再加上爬山过程中已经被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因此有的人开始大量的进食食物,吃一些高热量的东西,饮食不规律,导致人体不能及时将这些食物代谢完全,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婴儿体重的生长规律

先了解宝宝出生时的体重,吃奶的量。我们的处理方式:告诉妈妈医师把宝宝体重增加的情况分成三类:增加得很快、增加的很慢、中度的增加。

计算体重公式:出生体重+ 6 x 0.7+(月龄-6)x 0.5

但这三种均是因人而异,婴儿体重增加得很慢,并不一定表示他有什么问题,出生时的体重约3公斤左右,到5个月-6个月大时约6公斤左右,约出生时的2倍,但出生时如较大的

新生儿体重

宝宝,则在5个月-6个月大时他的体重增加不易到2倍。一般宝宝出生至二个月平均每月约增加0.5公斤,10-12个月每月约增加0.3公斤,2岁后每月约增加0.2公斤左右,这些资料可供妈妈作参考。小儿的体重、身长的增长不是呈直线上升的,有时快有时慢,这是生理现象。

儿童保健专家提议,在小儿出生后的2、4、6、9、12个月应各称一次体重;1-3岁,每隔半年称1次;3-7岁每年称1次。将每次结果标在生长图上,描成体重曲线,然后对小儿体重曲线的形态和趋势进行客观的评价。如果孩子的体重曲线与标准体重曲线平行,表示生长速度正常;如果体重曲线平坦或向下,则表示生长缓慢,应该积极寻找原因。

参考数据:

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500-3999克左右。

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

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

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

新生儿生长规律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

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2-7岁体重=年龄×2+8000克

为什么爬山后体重增加

爬山的时候消耗脂肪减肥的同时,还会提高骨骼密度,增加肌肉质量和体积,加强肌肉的功能,从而提高肌肉在身体成分中的比例,如果减少了脂肪却增加了肌肉的话,因为肌肉的比重是比脂肪高的,相同重量的肌肉和脂肪的体积比在1:3,就会出现爬山后不减反增的情况了,这种情况在刚开始爬山减肥的初期最为明显。

爬山的运动强度不够或是太大都可能无法达到减肥的效果,运动强度不够,爬了十几二十分钟的山后就休息了,是起不到消耗体内脂肪的效果,而肌肉和其他物质却会增加,自然体重就会变重。而强度太大,每天都高强度的爬几个小时,使得身体过度劳累,也无法燃脂减肥。

爬山相对跑步、游泳等运动来,脂肪消耗是比较慢的,如果平时的饮食不合理,导致摄入量大于消耗量,像爬山时吃了不少东西,爬完山后暴饮暴食、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现象,也会导致体重增加。

日常的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即使保证了爬山的强度,可能也会影响爬山的锻炼效果,导致体重增加。

减肥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效果的,如果坚持了一段时间的爬山运动之后,突然停止继续运动,而每天摄入的热量还是一样的话,很快会有反弹或是体重增加情况。

因为爬山过程中会流失大量水分,所以不少人在爬完山之后,会大量的喝水,也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一些。

爬山之后体重重了6斤 作息不规律

人体的体质不仅与饮食和运动相关,还有人体作息规律密不可分,良好的作息有利于减肥,但要是作息不好经常熬夜,那么不仅会影响人体爬山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会导致人体体重增加。

体重增长标准基本规律

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2kg-4.3kg左右。

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0.18kg-0.2kg,4-6个月时每周增长0.15kg-0.18kg,6-9个月时每周增长0.09kg-0.12kg,9-12个月时每周增长0.06kg-0.09kg。

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

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kg-3kg。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kg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折叠 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

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6kg

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5kg

2-7岁体重(kg)=年龄×2+8kg

贴心小提示

给宝宝测量体重时要先排去大小便。

要减去衣服和尿布的重量。

在一岁以内应该每月测量一次体重。

同龄男宝要比女宝重一些。

4到6岁宝宝的身高体重有什么规律

4—6岁儿童体重增长规律

作为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在这年龄阶段增长的速度与1岁以内相比显得慢了不少,平均每年约增加2千克。无怪乎家长发现小儿的胃口似乎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有的家长甚至还会担忧孩子是否有病而使体重的增长减慢,然而这却是4—6岁小儿体重增长的正常规律。

家长如要粗略地知道怎样衡量不同年龄的小儿体重,这里可介绍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如下:

1—10岁体重(千克)=实足年龄(岁)* 2+7(或8)

按照这一公式,4—6岁小儿的正常体重大约在15—20千克左右。4岁小儿的体重是17、10千克(城市),女孩则16、54千克。然而,同一年龄的小儿,体重的个体差异却可以比较大(见下表),这往往与营养、疾病等各种因素有关。此外,体重的增长一年四季也不一样,夏天因小儿消耗大,进食少,体重增加不多,而冬春季节则体重增加要多一些,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我国儿童的生长水平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例如从1975年和1985年儿童各年龄体重的均值来看,1985的体重比1975年有所增加,预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今后儿童的体重将更有所增加。

4—6岁小儿体重正常范围(10省城市儿童)

年龄(岁)男(千克)女(千克)

4 12、 68—18、54 12、 38—18、17

5 14、 05—20、73 13、56—20、49

6—7 15、65—23、99 14、95—23、73

4—6岁儿童身高增长规律

小儿体格生长的另一指标为身高。和体质量增长一样,小儿的身高增长也是有规律的。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长度。身高在体格生长指标中也容易测量,同样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但和体质量不同的是,身高的增长是线性的,不会忽高忽低,只会是快一点、慢一点而已。

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质量增长的规律基本一样,也有两个高峰。第一高峰是出生后的第一年,特别是前3个月,第二高峰是青春期。一般来说,身高的增长到2岁就较为稳定,以后每年约增高5~7 cm。身高的增长受遗传、宫内发育的影响比较明显,短期的营养缺乏和一般的疾病不会对身高的增长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点和体质量的增长是有区别的。

4—6岁小儿身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的增长一样,是一个相对稳速增长的阶段,每年约增长6—7厘米。但是在这一年龄阶段,身高的增长速度相对大于体重的增加速度(体重每年仅增加约2千克),所以从外表看来,小儿似乎不象过去那样胖乎乎的,而显得比较瘦长了些。

大约估计2—10岁小儿的身高,可以从下面的简单公式推算:

2—10岁小儿身高(厘米)=(实足年龄*7+70)

因此,家长如要知道4—6岁小儿的身高,不妨用以上的公式粗略地推算一下。4岁小儿的身高比刚出生的婴儿增加了2倍,比1岁时增加约30%。

身高有男女差别,4—6岁儿童,男孩顷女孩高出约1厘米。此外,身高也有个体差异,同一年龄的小儿,身高具有一定的正常范围(见表)。

身高除受营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外,更受遗传的影响。近年来身高也有着逐渐增高的趋势。我国于1975年和1985对6岁以下小儿身高的测量资料,结果表明,近10年各年龄儿童的身高约增加1—2厘米。所以,我国衡量儿童身高的参考值也根据每10年测查的结果进行修正,预计今后儿童的身高比目前的标准更有提高。

儿童体重增加有规律吗

儿童体重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如新生儿出生后可有一过性的体重下降, 先降后升,降低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8%,大多在出生后3~4天降至 最低点,此后回升,至7~10日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儿 童体重增加为非等速,出生后至12月龄体重约等于出生体重的3倍,这是出 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2岁时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增长减慢,稳速增长,年增长约为2千克;青春期开始体 重又猛增,年增长4~5千克,持续2~3年,系第二个生长高峰。

爬楼梯是最笨的减肥方法

九姑娘答:

要我说啊...

体重增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你习惯了有规律地做某种运动,一旦停止运动就有可能引起体重增加。

爬楼梯是一项比较耗体能的运动,比走路等其他运动消耗的能量要多得多。

住6楼,每天多消耗57大卡

爬上一层楼,大概需要10秒钟,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估且把上下楼梯的时间看作相等的。如果一天内上下楼5次的话,也就相当于上下楼所花的时间各是5分钟。

那么一天爬楼梯所消耗的能量也只是(7+4.4)x5=57大卡。如果有拿重物的话,这个数据会稍微加大。

60天加起来就是3420大卡。一斤脂肪相当于3500大卡,所以,刚好够1斤脂肪。(以此类推,住六楼,光靠爬楼梯一年就是6斤肉哦)

PS:不同体重的人做同样的运动消耗的热量是不同的。体重越轻,所需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少。

住1楼,秒胖 5 斤?

我倒是觉得和爬楼梯的关系没有那么大~

最可能的是吃的比以前多,只是你没有发觉而已。比如压力突然增加,然后拿食物当作缓解压力的方式,或者改变了吃饭的地方,导致热量变多。

婴幼儿体重增长的规律

许多家长在婴幼儿生长的过程中,都是看宝宝的体重是否增长来判断孩子的健康。其实,体重增长是衡量婴幼儿营养状态和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过轻、 过重都不是健康的指标。

新生儿出生后可有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在出生后3—4日降至 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但是下降的体重不应 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 8%,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婴幼儿体重增加速 度在头一年比较快,上半年平均每月体重增加800克,下半年平均每月增 加250克,总的趋势在2岁前体重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2岁至青春期前 为稳速生长。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为:

出生后头半年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800(克)

7—l2个月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6×800+(月龄—6)×250(克)

l~10岁体重(千克)=年龄(岁)×2+7(或8)

习惯上常以出生体重为基数,4—5个月时的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 一周岁时约为3倍,2周岁时约为4倍。

如果体重不按常规计算方法增加或减少,除患病因素外,大都由于护 理不周,营养质量不高造成的,应及时纠正。发育迟缓者,偶尔与父母的 体质瘦小有关。

体重的变化规律

周一重 周五轻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每天会气温会有变化,每年还有四季的转变。其实我们人体的体重变化也有着类似的规律。

近日欧洲一项新研究揭秘了人体一周体重变化规律,该研究指出,一周工作模式和饮食模式会影响每天体重波动,工作日体重可能会减轻,但周末体重又会增加。简而言之,周一胖,周五瘦。

欧洲食品信息委员会研究人员通过对三组人员为其一周测试,发现体重一周7天的规律波动现象更多是受环境和行为因素的影响,而非生物学原因。比如,一周中每天的睡眠模式、身体活动情况,甚至饮食习惯都可能不尽相同。社交环境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饮食方式、饮食量及饮食结构。当人们和亲朋好友一道进餐的时候,人越多吃得就越多。与平时工作日相比,周末每餐份量也更大,摄入热量更多,这样,人自然会发胖。

不同季节 体重不同

根据《欧洲临床营养学期刊》相关记载表明,我们人体在秋天的时候热量摄取量会达到峰值,相反春天的热量摄取值是低的。

研究对象的体重在一年的研究中以1磅的幅度在上下波动,但是冬季他们的体重重,这时他们参与的体育锻炼数量也少。研究对象在春季的体育活动水平高。专家认为,人的身体状况在冬天变化大,部分原因是,这是一个假日季节,人们吃高热量的食物比较多。

孕妇体重增长过快怎么办 饮食规律均衡

孕妇体重增长过快怎么办呢?都说女性在怀孕期间很容易有饥饿感,会通过食物进行饱腹,但每天食用量过多会导致体重增长加快。因此,每天保持早餐、午餐和晚餐以及两顿小餐就可以。规律的饮食习惯会让你每天摄取的营养喝食物量足够,以免饮食过量导致增重过快过多。

胆囊息肉规律饮食很重要

怎样才能有个健康合理的饮食、拒绝不良的健康饮食、给我们的身体正能量,患有胆囊息肉的人有很多东西是不能食用的,你注意到了,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胆囊息肉的规律饮食?从早餐做起,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

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当胆囊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胆囊息肉患者平时可以多食用一些鲜水果,低脂肪、的瓜果蔬菜。低胆固醇食品有;豆芽、海带鲜豆腐,鸡肉、木耳、香菇、鱼肉等等。

可以多食用像豆类食干及其制品,胆囊息肉患者不能食用动物油、胆囊息肉可以多食用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等都是可以的,反之我们,应该少吃辣,激素,啤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如啤酒等。

胆囊息肉患者日常生活上应该喝600-800毫升的水,平时喝水,我们可以放点:沙棘、银杏、水杯中当茶饮用,规律饮食,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储入胆囊内。

老年人饮食规律

1、少食多餐

老年人进餐应定时、定量,防止“饥一顿、饱一顿”或暴饮暴食。高龄老人应少吃多餐,以防止肥胖症的发生。

2、软食为主

有些老年人牙齿松动或脱落,消化功能减退,故应以易咀嚼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牛奶、豆浆、稠稀饭、馄饨等。要少吃油炸食品和干硬食品,如油饼、火烧等。

3、多素菜、少油腻

新鲜蔬菜中含有老年人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油腻食物不仅不易于消化,而且所含脂肪高。为防止老年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最好不食油腻食物。

4、多淡食、少过咸

老年人吃菜不要过咸,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还能防止高血压等症。

5、饮食尽量多样化

老年人不应偏食,否则将会因某种营养缺乏而导致患病。

6、饮食要热

老年人胃口多喜暖怕凉,故应食热食,不可过多食用冷、凉的食物。

7、适量饮茶、切勿吸烟

适当饮茶能增强血管弹性和渗透性,还能防止高血压。但茶不宜过浓,以防失眠。老年人往往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还须忌烟。

相关推荐

七大饮食规律降血脂

1、早餐一碗燕麦粥。 每天早餐只吃1碗燕麦粥,持续8个星期就可使血中“坏胆固醇”浓度降低10%,“好胆固醇”上升。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纤维,能在肠胃道中阻止胆固醇及脂肪的吸收。 2、午餐半碗豆。 豆类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食物,每天中午只要吃半碗豆类,就可以在8个星期内使“坏胆固醇”浓度降低20%。 3、晚餐三瓣大蒜。 每天吃3瓣大蒜,持续8个星期也能使血中“坏胆固醇”浓度下降10%。而且不论是生吃或熟吃,效果都不错。 4、每周一碗姜汤。 姜中的成分“生姜醇”及“姜烯酚”是降胆固醇的有效

膝关节寿命只有60年是真的吗

膝关节磨损不可修复 传统概念中,爬山、上下楼梯是一个很好的有氧运动,能够帮助我们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同时,还能够锻炼我们的心肺功能。但事实却是,不少名院骨科专家提醒:爬楼爬山是“最笨的运动”。现在,医院看骨科门诊的人,大多50岁以上,都是膝盖的毛病,一问才知道,很多人前不久才爬过山!所以专家提醒:50岁后爬山锻炼反而伤身。 爬楼梯或爬山属于负重运动,腰部以下的关节都要承受自己身体的重量,尤其膝盖受力多。当身体爬阶向上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4倍左右。以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为例:平路行走时,两

孕妇该怎么避免孕期超重

1、在保证一天所需热量的前提下,避免在加餐、零食中摄入过多的热量。番茄、黄瓜、芹菜等低热量、营养丰富的食物都可以替代那些高热量的食物,作为孕妈咪的零食。 2、经常进行运动。即使每天只是散步慢走15分钟,都能够从中得到不少的益处。散步、简单的瑜伽等都是适合孕妈咪做的运动。每天吃饭后,出门散步半小时,不仅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同时也能让身体得到锻炼。 3、饮食规律均衡。保持吃早餐、午餐、晚餐和两顿小食的规律饮食。每天摄取1800-2400的卡路里就足够了。不规律饮食习惯很容易引起增重过多。 4、设立一个饮食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家长不仅要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更要遵循教育规律,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对孩子的一些特点该如何看待呢?近日,锦州市第十中学张洪东校长在古塔区士英小学所作的关于“如何做个合格家长的几点建议”的讲座中谈道: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和强项,并能因势利导,发扬光大。 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就像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有的孩子好静,有的好动,有的爱学,有的爱玩,有的内敛,有的活泼,这些都是孩子的特点。正是有这些不同的特点,大千世界才多

健康减肥的指标

健康减肥有12个指标: 1)每周减重一般不超过2斤(也可因人适应能力而异),最多不超过4-6斤; 2)在体重和体脂下降的同时, 身体围度(WHRBMI指数等)也下降了; 3)保证摄入的 热量能提供每天身体的最低能量需求; 4)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满足身体及运动的营养需求; 5)适量的运动 ,既不过少(没有效果),也不过多(对身体造成负担); 6)良好的睡眠(不是 大睡 特睡),保证最科学的运动营养双重干预减肥方法的执行; 7)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放松的心情; 8)要有健康的饮食规律,少吃油炸食品,多

中药可以减肥注意什么

减肥属于以减少人体过度的脂肪、体重为目的的行为方式。是指某类体重超标的肥胖人 群用各种 方法 如:跳舞、瑜伽等,变回曲线体型。设法纠正肥胖者异常反 应造成的不当行为,即用行为科学分析肥胖者摄食行为的特征和运动类型,以此为基础,合理修正导致肥胖的行动。 对减肥最有效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它能够帮助燃烧脂肪,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想减肥的朋友们记得多做些户外健身运动 。对减肥最有效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尤其是消耗能量较多的运动,例如慢跑、爬山、快步走、球类运动、游泳等,每次运动最好一次持续做完,中间不要停止。 家里的

黄芪可以治痔疮吗 痔疮患者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1.饮食要有规律。要讲究科学饮食,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多食。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吃对身体没有益处和会加重病情的食物。痔疮患者主食应以粗粮为主,多食含纤维素的蔬菜,以保持大便的松软,排出通畅。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习惯不好有可能会导致便秘,加重痔疮病情。结肠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定时排便可以养成排便的良好习惯。 3.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深呼吸运动、爬山等活动,可以使胃肠活动加强,有利于推动肠道的蠕动,利于排便,对于治疗痔疮有一定帮助。

爬山对膝盖有损伤吗

爬山岁膝盖有损伤。 爬山的时候,膝盖承受了比平时走路多好几倍的重量。 举个例子: 一个60公斤重的人, 当他走路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大约是体重的2倍,也就是120斤左右; 此外,爬山下坡时除了自身体重以外,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这样的冲击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负担。

新生儿体重增长标准 新生儿体重增长规律

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500-3999克左右。 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周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周增长90-120克,9-12个月时每周增长60-90克。 按体重增长倍数来算,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约是3倍,2岁时大约是4倍,3岁时大约是4.6倍。 在出生第二年,宝宝体重平均增长2500-3000克。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生完孩子后肚子为什么还是很大

一般说来,怀孕体重会增长16-28斤,这和孕妇的身高、遗传和孕期营养还有怀孕前的体重都有关系。那么这些增长的体重分布在哪里呢?胎儿,7斤;羊水,1.8斤;胎盘,1.3斤。 这些数据表明,如果你怀孕以前,身高1.60米,体重50公斤,怀孕后体重增加了28斤,那么生完孩子后,宝宝和羊水、胎盘之类的一共也只带走了10.1斤,还剩下18斤的重量长在你的身上。 子宫会逐渐恢复变小 但是这18斤肉并不是只长在肚子上的。怀孕之后,身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子宫变大。怀孕前子宫只有梨子大,重1两,但是等到足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