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治感冒灸哪些地方

艾灸治感冒灸哪些地方

治疗原则:温阳实卫,祛风散寒,避秽解毒。

施灸穴位:

主穴:风池,列缺,合谷穴。

配穴:头痛加百会,太阳;咳嗽加尺泽,太渊。

施灸方法:

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皮肤2-3cm,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穴每日1-2次,每处灸10-15分钟,5-7天为一个疗程。

隔姜灸:用生姜片将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每穴5-7壮,7天1个疗程。

小孩感冒艾灸什么穴位

孩子感冒后通常伴随高烧、咳嗽、鼻塞、头痛,很多时候吃药打针不见效果,有时输液六七天才有好转,面对孩子的痛苦,家长们常常有无能为力之感。艾灸对于儿童感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很多情况下一两天就能消除感冒的症状,家长掌握艾灸的方法有助于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痛苦。

儿童感冒后,家长可以使用温灸盒帮助孩子进行温灸,穴位只取两处,一处在神阙,就是肚脐,一处在大椎,在孩子的后脖子突出大骨节下。点燃温灸盒中的艾绒后,一个温灸盒放在孩子肚脐处,另一个温灸盒放在孩子大椎穴处,使用松紧带固定后,不影响孩子的活动,一般一次温灸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一次温灸后,可以接着进行第二次温灸。一般情况下,经过两次温灸,孩子会出汗退烧,如果高温不退,可以再进行温灸,一天可进行三到四次,时间可连续达到二到三小时。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感冒后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等有副作用的药物,艾灸是通过打通经络来调节身体系统平衡,激发孩子自我恢复能力,所以没有任何副作用,家长朋友掌握后,既可以在孩子感冒时及时治疗疾病,又可以在平时为孩子增强抵抗力,确实是家长们的好帮手。

感冒刮痧还是艾灸 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

大椎穴、风池穴、合谷穴、印堂穴、太阳穴。

步骤1:隔姜灸大椎穴,每日1次,每次4壮。

步骤2:艾条温和灸风池穴,灸10分钟。

步骤3:艾条温和灸印堂穴,灸10分钟。

步骤4:艾条雀啄灸合谷穴,灸10~15分钟。

步骤5:艾条温和灸太阳穴,灸10分钟。

艾灸感冒灸哪里

艾灸感冒取穴

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左右各1个。

合谷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左右各1个。

大椎穴: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左右各1个。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丰富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各1个。

感冒艾灸的方法

将艾条点燃,依次对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穴施灸,注意火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感冒艾灸特效穴解析

风池是治疗感冒的特效穴位。

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盛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疏散于头颈各部,故可治疗感冒头痛等症。

受凉舌苔厚白艾灸哪里

舌苔白厚艾灸穴位:

风门

定位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

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适合受凉后舌苔厚白用于艾灸。

艾灸方法

艾炷灸风门穴3-7壮;或艾条灸风门穴5-15分钟。

列缺

定位

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处是穴。

功效主治

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的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项痛,掌中热,腕痛无力,小便热,阴茎痛,尿血,遗精,瘾疹,惊痫,可用于受凉舌苔厚白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炷灸列缺穴3~5壮,艾条灸列缺穴5~10分钟。

合谷

定位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瘾疹,丹毒,疔疮,臂痛,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适合作为受凉后舌苔厚白的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柱灸合谷穴3-5壮;或艾条灸合谷穴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

风池

定位

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

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是受凉后舌苔厚白的适宜选穴。

艾灸方法

艾条灸风池穴5-10分钟。

风府

定位

属督脉。督脉、阳维之会。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功效主治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流行性感冒等,可用于受凉舌苔厚白的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条灸风府穴5-10分钟。

艾灸的基本方法

艾灸的基本用具

艾炷:由艾绒制成,呈圆锥状。在艾灸疗法中,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相应大小的艾炷。通常来说,较大的艾柱用来灸大面积的身体部位,如背部、腹部。较小的艾炷用来灸四肢或头面部。另外儿童宜用较小的艾炷。

使用艾炷灸时,将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

艾条:由艾绒卷材的棒状灸具。判断艾条的好坏主要依据艾绒的纯度。一般艾条的包装上会表明艾绒的等级,如艾绒等级为1:6,表明制成1千克艾绒,所需艾叶为6千克。等级越高,纯度越高,品质也越好。

使用艾条灸时,点燃艾条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烤。

艾灸的辅助器具及使用步骤

艾灸盒:艾灸盒是艾灸的首选辅助器具,通常为木制或竹制。

艾灸盒的使用步骤:

①点燃艾条,让艾条充分燃烧。

②将点燃的艾条插入艾灸盒盖上的卡子里。插入长度要小于艾灸盒的高度,又要和盒子保持一定距离。

③将艾灸盒盖按照正确的方向改好,艾条要靠近艾灸盒底部且不触及铁丝网。

④用艾灸盒上的绑带绑在需要施灸的身体部位。在艾灸过程中可通过艾灸盒上的孔眼随时观察艾条的燃烧状态,及时舔掉艾灰,并调整艾条的位置。

艾灸罐:艾灸罐可以在全身不同的部位使用,使用起来很方便。

艾灸罐的使用步骤:

①将艾灸罐打开,取出最里面的内罐,并准备一段长短合适的艾条。

②将艾条的一端插入内罐中心的铜柱留下一个小孔,点燃艾条有孔的一端,将点燃的一端插入内罐中心的铜柱上。

③盖上艾灸罐的盖子,装上艾灸罐的手柄就可以手持艾灸罐施灸。

④也可以用绑带将艾灸罐缚在身上施灸,这种方法需要在施灸部位覆盖毛巾等隔热,避免烫伤。

艾炷的常用艾灸方法

无瘢痕灸:施灸时不烧伤皮肤、不让其化脓、不留瘢痕的灸法。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更换新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一般以灸至局部皮肤轻度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

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称为瘢痕灸,又称为化脓灸。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出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施灸。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部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天换敷贴一次。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治疗。

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拨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然后将姜片至于要施灸的部位,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微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抬离皮肤片刻,再放下继续施灸,之艾炷燃尽再更换艾炷,每次每穴3~5壮,灸至皮肤潮红为止。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作用,故此灸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等。

隔盐灸:又叫神阙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至脐部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至患者感觉灼痛,即可更换艾炷。也可在食盐上放置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

隔盐灸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虚脱等。

艾条的常用艾灸方法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

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为度。

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大椎穴

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用艾灸温和灸颈后大椎穴20分钟,配穴可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

大椎穴位置:当低头时,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转动时,随头选择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

风门穴:在大椎穴往下数两个脊椎处,棘突旁开1.5寸。风门穴是风邪进出的门户,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的时候艾灸合谷穴能够有效缓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

艾灸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左边鼻塞则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边鼻塞,则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钟即可。

风池穴

人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的时候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个部位即是风池穴,左右各有一个,这个穴位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颈部酸痛等症状。

风府穴

顺着后脑勺向下摸到凹陷处,这个部位就是风府穴,这个穴位是人体督脉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时候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项强直等症。

风寒头痛怎么办 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头痛

艾条火力温和,穿透力强,风寒感冒初起,若能及时灸之,则片刻阳气蒸腾、卫气运转、寒气立时消散,则疾病即愈。病程中灸之,能迅速解除恶寒、鼻塞、流清涕、头痛等症状。艾灸穴位具体如下,注意艾灸时以穴位处潮红温热为佳。

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灸之可解表散寒治感冒引起的头项疼痛。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3.大椎穴: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艾灸此处可以振奋人体阳气,祛邪外出。

艾灸治感冒灸哪些地方 风热型感冒艾灸

主证:鼻塞,流涕,咳嗽,头痛,伴随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便秘。

治疗原则:辛凉解表。

施灸穴位:

主穴:风池,大椎,曲池,鱼际。

配穴:咽痛加少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风热 之效,每穴灸5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吹火使之较快燃烧,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连续灸3-5壮,各穴依次施灸。

3.任意选用上面一种方法,或交替使用,7-10天为1个疗程。

艾灸能治疗哪些病 艾灸治疗感冒

风热感冒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干舌燥,咳嗽痰稠,鼻塞无鼻涕,微微出汗和大便干燥等。

风寒感冒表现: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打喷嚏等。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正坐姿势,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醒脑益气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等感冒症状。

风门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3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或以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功效,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症状。

列缺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只手食指搭在另一只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列缺穴,艾灸该穴位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喉咙痛等症。

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故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通络镇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口眼歪斜,齿痛,手腕及手臂疼痛等症。

艾条悬灸:取风池穴,将艾条放在穴位上,头发拨向两边,小心施灸5-7壮,此方法适合外感风寒。

艾条温和灸:取上述穴位,先灸头背部,再灸四肢,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分别施灸,灸3-5分钟,每日一到两次,此种方法适风热感冒。

相关推荐

风寒感冒了艾什么穴位

1、艾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鼻塞、咳嗽。 2、合谷穴 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则右合谷,右鼻塞则左合谷。每次5分钟即可。 3、艾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缓解头痛,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4、风府穴 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

哪里治感冒 风寒型感冒

主证:鼻塞,咳嗽,喷嚏,头痛,伴随恶寒,发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症。 治疗原则:温阳实卫,祛风散寒,避秽解毒。 施穴位: 主穴:风池,列缺,合谷穴。 配穴:头痛加百会,太阳;咳嗽加尺泽,太渊。 施方法: 温和: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皮肤2-3cm,进行熏,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穴每日1-2次,每处10-15分钟,5-7天为一个疗程。 隔姜:用生姜片将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与施

风热感冒要怎么做

一、由于前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以及最近的气温起伏较大,近期医院收治的感冒患者增加,其中“空调病”患者约占了六成。医生说,进入夏季以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出现感冒、发烧、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这跟患者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有关。空调感冒在中医看来,夏天外界气温高是热毒外侵,人体毛孔气机开放,忽然到了空调环境后,寒冷的空气袭过人体,寒湿顺着毛孔、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热毒不能外泄,寒湿夹杂其间,人体从而发生头疼、鼻塞、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这属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夹杂混合的感冒类型。 二、在感冒

经期艾肚脐眼可以吗

1、因人而异看是否经期可以艾肚脐眼 经期是否艾,我感觉就要因人而异了,这些治疗都不能给一个死套路。疗疾病是具有双向调整的功能,比如治疗妇科病,如果你有功血用疗他可以调整使功血正常,如果你经量太少,用艾还可以调整经量逐渐增多。至于经期是否可以艾,专家的观点也各有不同,我以前也是赞成经期艾的,可是有很多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只好告诉她们,经期过后再艾,这样也免去了很多麻烦。我个人认为经期艾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如果你经量比较大,那么你经期就停一停,免得你自己因经期艾了,使经量更多或

感冒了能够艾

由于前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以及最近的气温起伏较大,近期医院收治的感冒患者增加,其中“空调病”患者约占了六成。医生说,进入夏季以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出现感冒、发烧、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这跟患者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有关。空调感冒在中医看来,夏天外界气温高是热毒外侵,人体毛孔气机开放,忽然到了空调环境后,寒冷的空气袭过人体,寒湿顺着毛孔、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热毒不能外泄,寒湿夹杂其间,人体从而发生头疼、鼻塞、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这属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夹杂混合的感冒类型。 在感冒早期,使

感冒的位置图 感冒的方法

将艾条点燃,依次对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穴施,注意火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后多久同房比较好

建议24小时之后再同房。 艾作为一种中医养生方式,适当进行可以防治疾病,一般艾之后不宜立即同房,最好在艾后24小时以后再同房,过早同房女性身体体内环境过热,不利于精子存活,同时不适合避孕。 其次艾之后不仅不适宜同房,在艾后也不宜过早洗澡,否则容易导致寒气入侵体内,导致人体受凉受凉,出现感冒等不适症状发生。

一天中最佳时间 艾的注意事项

1、空腹或餐后不宜立即艾,空腹艾的话可能会使人体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而过饱艾的话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2、艾前后可以喝一杯温开水,温度适当高于人体的温度,可以及时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不能喝冷开水,容易使寒凉之气入侵,不利于疾病治疗。 3、艾的时候需要注意紧闭门窗,不能通风,以防在艾过程中风寒入侵体内造成感冒,艾后也要休息一会儿,穿好衣服再走出门外。 4、艾后不能马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后的人体处于毛孔扩张的状态,此时洗澡的话会使毛孔关闭,不利于脏物的排出,也有可能会造成感冒

小儿遗尿艾哪里

肾气不足型遗尿艾方法 症见:睡梦中经常遗尿,小便清长,多则一夜数次,面白少华,神疲乏力,肢冷畏寒,或智力较同龄儿稍差,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 治则:温补肾阳。 艾取穴:主穴取关元,膀胱俞,肾俞,三阴交,中极。睡眠深沉加百会,神门;小便数遗加大敦。 施方法: 1.艾条温和: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每次每穴5-7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隔盐:取枣核大小艾炷施,每日1次,每次5-7壮,每日一次。 10次为1个疗程

感冒哪里图片 艾感冒哪里

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左右各1个。 合谷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左右各1个。 大椎穴: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左右各1个。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丰富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各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