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老年人饮食有规矩
夏季老年人饮食有规矩
1.陈皮调情绪
很多老年人进入夏季后情绪的波动都比较大,经常会出现烦躁易怒、爱唠叨、夜睡不宁,抑郁悲观、沉默懒言等现象,这些情绪的出现都与炎热的夏季有着直接的关系。
专家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中老年人群在夏季不妨多吃一些陈皮,以此来达到疏肝解郁、保持愉悦乐观、平和宁静的心情的功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陈皮、冬瓜煲鸭肉或鸡肉、猪肉食用,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点鱼肉,这样便能帮助中老年人养心。
2.滋养脾胃
夏季还应该特别注意养胃,中医认为, 夏天的湿邪最易损伤脾气。在夏季的饮食中最好是能保持清淡,对于一些肥腻、刺激性的食物应该尽量避免食用。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对于一些腐烂变质的食物应该尽量避免食用。
同时在夏季很多人都嗜好吃冷饮,这些冷饮都属于寒湿之品,非常容易损伤人的阳气。而且这些冷饮实际也不具有降温作用,过量食用的话还会加重肠胃的负担,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3.防中暑
老年人在夏季经常会发生一些疾病,其中中暑是最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症状是发热无汗、精神萎靡、胸闷头昏、四肢乏力,甚至抽搐、不省人事等。
因此老年人在夏季必须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要尽量曝晒、雨淋,或待在气温过高、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以降低中暑的几率。
老年人春季养生小常识是什么
第一,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老年人冬季如何养生
充足的睡眠。老年人在冬季要有充足的睡眠,最好是"早卧晚起",养精蓄锐。中医认为: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热度。
御寒。冬季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预防寒冷。很多疾病如冠心病等都是因寒冷而诱发。所以老年人冬季穿衣要暖和、宽松、柔软。手、脚膝盖要保暖。
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老年人要选择适当的体育方式,不能剧烈运动。运动可以疏通经络,减少疾病的发生。
饮食调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调节饮食。如果是很怕冷的老人,饮食上要以温热食物为主。如牛羊肉类,姜蒜等。而火气旺身体热量充足的老人可以多吃些清淡食物。
预防顽固性疾病。很多老人年都患有关节炎,风湿病等顽疾。一到冬季患部就发胀疼痛。有此类病的患者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持身体温暖,用心呵护。
药补。通常冬季老年人都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症状。患者可以从中医药补的角度进行调理。重在养,调节身体机能。达到补身养气的目的。
老人夏季防治中暑最重要
一、盛夏炎热季节,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家中要备足清凉饮料。
二、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人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
三、度夏前应请检查一次身体,及时治疗原发性和并发性疾症。平时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四、注意膳食调理。夏季老人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老人春季养生注意几点
1.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2.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3.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4.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5.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老人夏日要定时喝水
夏季老人如何喝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口渴的感觉是会不断迟钝的,中枢调节也滞后了许多,明明身体缺水了,仍然没有口渴的感觉,没有意识要进行补水,这样很容易造成老年人皮肤干燥以及排泄不畅、便秘等现象。夏季里,体内水分通过蒸发,出汗丢失的又比较多,若不能及时喝水,就容易加速身体的衰老进程,易出现脱水。中暑等现象,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就更加危险。
老年人饮水最好是定时定量,清晨空腹先饮1杯,上午可安排两次饮水,如9点左右一次、11点左右一次,下午也可根据活动安排两次饮水,晚上睡前也要适量饮水。每次200毫升左右即可。饮水时可加些食盐、蜂蜜,如清晨起床空腹先喝一杯淡盐水,不仅能够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晚上冲杯蜂蜜水,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能够镇静安神、补血补气,提高睡眠质量。
夏季老人如何饮食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活动减少,又有充足的时间做些大餐来享用,长期这样运动少,摄入多,自然会有脂肪堆积。因此,老年人在夏季里更应该以温软、清淡的食物为主,既要易消化,也要有营养,热量摄入也不会太高。可以多吃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及鱼、虾、瘦肉,豆制品等,最好少吃油条,烤饼、肥肉等味厚、油炸食品。对于发福的老人来说,可常吃些藕粉、绿豆汤、酸梅汤、莲子粥、荷叶粥、冰糖银耳粥、西瓜粥。这些食物不仅可以帮你控制体重,而且大都清热去暑,很适合在夏季里食用。此外,老人在夏季适当地喝些姜汤也很有好处。生姜有某些抗菌素的作用,能够防治肠道疾病,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多吃些醋,也能够抑制、杀灭病菌,对疾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夏季老人食谱推荐
薏仁扁豆粥:薏仁50克,扁豆50克,陈皮3克 ,粳米100克,分早晚两次食用。健脾益胃,清暑止渴。
荷叶茯苓粥:鲜荷叶1张,鲜紫苏10片,茯苓50克 ,鲜淮山100克,薏米30克 ,粳米100克 。荷叶茯苓粥对暑热所致的头胀、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
春季老年人饮食宜清淡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更是调养身心的好时机。近日,市二院营养科主任温彩虹表示,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这个季节更应注意饮食的合理安排。
忌食肥甘厚味饮食
温彩虹表示,肥甘厚味即中医所指的膏粱厚味,一般指非常油腻且过甜的食物。这类食物热能较高,易造成老年人身体肥胖、血脂升高、体重增加。
老年肥胖者因大量脂肪积累,加重机体负担,耗氧量较正常人增加30%-40%;并可能会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甚至引起心肺功能衰竭。肥胖者也极易并发糖尿病、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肥胖伴高脂血症者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可导致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过度油腻的食物对消化吸收功能减低的老年人来说,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
不良嗜好要戒除
温彩虹表示,一些不良嗜好对健康有影响。比如,吸烟使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促进血脂升高;饮酒过量者脑血栓发生率较高,嗜酒更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或失调,并损害肝功能;浓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有兴奋效应,会增加心脏负担。
平衡饮食,合理烹饪
老年人通常喜欢软、烂的食品,有些因此饮食非常单一。温彩虹说,老年人的饮食不宜千篇一律,应该在数量合适、品种齐全的前提下尊重其原有的爱好习惯,也遵循营养学原则。
老年人大多食欲不振、味觉减退、吞咽障碍,消化腺分泌功能减退及胃肠运动减弱等。因此,烹饪食物时要做到质量好、数量少,滋味鲜美促进食欲,质地柔软易于消化和咀嚼。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否则不但消化不良,还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温彩虹建议,老年人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饮食清淡,少吃食盐,烹调时多采用煮汤、清蒸、炖、粥等方法,少煎炒、油炸等,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容易被忽略的是,进餐环境也很重要,合家同桌就餐时,食物品种多,和谐的气氛有助于老年人进餐;餐后,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利于促进消化和吸收。
夏季老年人饮食注意事项
在炎热的夏季,冷饮、冷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食欲,防暑降温,但老年人不宜多食冷食。因为老年人胃肠黏膜已经发生退行性变化,各种酶及胃酸的分泌量都有所降低,如果经常食用偏冷的食物,就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加剧,进一步降低胃液分泌量,从而导致食欲下降以及消化不良。另外在低温状态下,还会使老年人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率不齐和心绞痛。
老年人还应该纠正因食欲不好而引起的偏食习惯。中医认为,食有五味,偏食一味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五味调和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有利身体健康。老年人舌部的味蕾会发生部分萎缩、退化,味觉神经变得比较迟钝,因此很多老年人喜欢吃些味道浓烈的食物,以达到刺激食欲的目的,这其实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很不利。
营养专家认为,老年人为少患疾病,在饮食上应坚持以下六大原则:
一、热能
总热能不宜过高,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若以30岁的热能供给为标准,40岁应减少3%,50岁应减少6%,60岁应减少9%,70岁应减少20%。有报道认为,老年人将膳食中热能减少1/3,适当提高营养素的质量,可使寿命延长1/3。热能要适应活动量的需要,其中提供热能的主食不宜吃太多,油脂也要控制,少吃动物脂肪。
二、蛋白质
选择奶、蛋、鱼肉等动物蛋白,每日总量不宜过高,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1-1.5克为宜,过高会加重肾脏负担,同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要少吃。
三、维生素及无机盐
要注意钙、铁、维生素A、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的摄入,缺乏时可用药物补充。
四、糖类
糖类占总热能的65%左右,每餐不要吃得过饱,以7~8成饱为好。注意五谷杂粮的摄人,少吃多餐,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食物要易于消化,避免生冷食物。
五、脂肪
占总热能的20%-25%,动、植物脂肪比例应为1:2。不宜多吃盐,盐的摄入量宜控制在4克~5克/日,饮食宜清淡。
六、少饮酒,适量饮茶
青菜、水果可多吃,保证膳食纤维的摄人充足。晚餐不要吃得过饱,睡前不宜吃大量食物,可饮200毫升牛奶。
老年人夏季如何保健
老年人夏季如何保健之饮食清淡
饮食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及时的进行生活的护理,饮食的调节对我们的健康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注意卫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差,所以饮食宜清淡,尽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新鲜食品,尽量避免或减少吃隔夜食品,饮食也要定时定量,有规律,不能过饱与过饥,餐间可吃些新鲜干净的瓜果。夏季是胃肠病的高发季节,同样也是瓜果上市较多的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老年人夏季如何保健之静心养气
夏季本就是比较燥热的,因此,在生活中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养心的护理。夏天老人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养心”。一是“戒燥戒怒”,老人要尽可能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气温过高时,最好减少外出,避开中高强度的运动。二是饮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既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老年人憋不住尿是怎么回事
夏季老年人饮食注意事项 酱制品
包括酱油、大酱和各种酱菜,它们普遍含盐量极高,如将这类食品经常摆到老年人的餐桌,会使老年人不自觉地多摄过量的盐类,从而加重心血管和肾脏的负担,对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夏季老年人饮食注意事项 熏烤类
食物在熏烤过程中,可产生某些致癌物质。老年人本来就比一般人容易患癌症,如果经常吃熏烤类食品,则会增加患癌特别是胃癌的危险性。熏烤类食物的致癌作用,主要是燃料(松柏枝叶、锯末、碳火、煤火、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污染食物所致。因多环芳烃是一种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能改用远红外线烤箱烤食品,会增加安全性。
老年人的春季养生保健
第一,要谨防感冒。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老年人饮食有“三低”
一、低盐
盐是人体内氯和钠的主要来源,但常吃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水分潴留、心脏排血量增加,易引起肾病和高血压。
老年人运动量不足,出汗较少,耗盐量低,故食盐量宜少,每天不得超过8克。患高血压、肾炎、肝脏病、心力衰竭等病时,饮食更要偏淡,食盐量每日以2克~4克为宜。
二、低糖
老年人常食高糖食品,弊大于利,因为老年人消耗的能量不多,血糖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经常吃甜食和糖果,容易造成龋齿,引起缺钙,身体易发胖,还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
三、低脂
油吃多了有害身体,高脂饮食,特别是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与发生心血管疾病、胆囊炎、胰腺炎的关系密切。
一般人平均每天动物食品摄食量达到150克时,就应控制食油量在20克左右为宜。老年人活动减少,消耗的脂肪也少,更宜少吃,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如果饮食是以素菜为主,可适量增加一点脂肪。
老年人注意5要点
一、要谨防感冒。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二、注意饮食调养。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三、睡眠要充足。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四、要调适心情。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五、老人防中风。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