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食管癌临床病理及演变趋势有哪些

食管癌临床病理及演变趋势有哪些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40岁以上的男性中老年人发病较多。早期病人基本上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可逐渐出现异常感觉。开始时因这种感觉并不影响生活起居而不易引起重视。等到影响到生活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食管癌病人年龄性别分布:男与女之比为3.05∶1,平均发病年龄为59.6岁。

食管癌病理类型:食管鳞癌占88.9%;食管腺癌占10.3%;未分化癌占0.8%。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因食管癌而死亡的人数已列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发病情况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食管癌的高发区一般位于较贫困、经济水平低、饮食缺乏营养的地区。

研究显示,高发年龄在45~65岁,尤以50~65岁为最多。食管癌发病存在性别差异,以男性发病率高,可能与男性吸烟率高有关。

对于食管癌发病率的变化,食管腺癌发病率相对稳定;国内对食管癌发病情况的报道总体显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食道癌发病呈稳定或下降,而相对落后地区呈上升趋势。

由于癌症症状是比较隐匿的,所以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癌症缠身。应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与我们的医生进一步沟通交流。

食道癌与食管良性肿瘤有何不同

1、管腔内粘膜型

多发生于粘膜层向腔内生长

2、粘膜下型

多发生于粘膜下层

3、粘膜外壁内型

发生于食管壁内肌层,男性多见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因食管癌而死亡的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食管癌已经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又一健康杀手,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出现了较高的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及时的做好食管癌的预防才是最主要的。食管癌的类型有很多种,临床表现主要有糜烂型、斑块型、小结节型、粗糙型和隐匿型,不同时期的食管癌患者,其症状表现都有所不同。

食管癌与食管良性肿瘤区别对待有利于食管癌的早期治疗,临床上有很多食管良性肿瘤与食管癌的症状很相似,极易被误诊,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临床上对食管良性肿瘤可食管吞钡、X线检查和食管镜与食管癌进行鉴别。

什么是食道癌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食管癌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一般为2~4:1。

[病因病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有关的实验研究,认为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食物霉变有致癌作用。此外,食物灼热或粗硬、饮酒、吸烟等刺激,以及食管慢性炎症、免疫、遗传等因素,也与食管癌发生相关。

[病理分析]

食管分为颈、胸、腹三部。胸部食管又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自胸廓上口至主动脉弓平面;中段自主动脉弓至肺下静脉平面;下段是肺下静脉平面以下,通常将腹段包括在下段内。

中段食管癌较为多见,下段次之,上段较少。多系鳞癌。贲门部腺癌也可向上延伸累及食管下段。按病理形态,临床上食管癌分为髓质型、缩窄型、蕈伞型、溃汤型四种类型,其中髓质型最常见,恶性程度高。癌在粘膜下可向食管全周及上、下扩散,同时也向肌层浸润,并侵入邻近组织。癌转移主要经淋巴途径,晚期可经血行转移至肝、肺、骨骼等。

食管癌的原因

食管癌的病因概要: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某些理化因素的长期刺激和食物中致癌物质,尤其是硝酸盐类物质过多是食管癌的重要病因,同时食物中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的缺乏、酗酒、抽烟、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参与本病发生。食管癌的病理: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形态分型、组织学分型。另外下文还介绍食管癌的扩散和转移方式。

食管癌的详细解释: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实验动物肿瘤,国内已成功地用多种硝酸盐代谢产物诱发了大鼠的食管癌;同时,我国学者通过降低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内食物和饮水中硝酸盐类物质的含量也降低了高发区内食管癌的发病率。真菌霉素的致癌作用早为人们所注意。我国林州食管癌的研究结果证明,当地居民喜食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白地霉菌和高浓度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其中包括亚硝胺,食用酸菜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二、饮食习惯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物的物理性刺激如粗糙或过硬的食物、过热的食物或液体、食物酸菜、饮用浓茶、饮酒、咀嚼槟榔、吸烟等似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三、营养因素和微量元素

饮食中缺乏动物蛋白、脂肪、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可引起必需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B、C、E等)的缺乏,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水及食物中的钼、钴、锰、铁、镍、锌、氟、铝、铜等缺乏,直接或间接的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四、霉菌及其毒素已知食用被串珠镰刀霉、白地霉、圆弧青霉、黄曲霉、交链孢霉等污染的食物,可能与亚硝胺有协同的促癌作用。霉变食物的致癌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实验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以及圆孤青霉、交链孢霉、串珠镰刀霉的代谢产物,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也可能是食管癌的病因。

五、食管损伤、食管疾病及食物的刺激作用

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这可能与食管黏膜上皮长期受炎症、溃疡及酸性、碱性反流物的刺激导致食管上皮增生及癌变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下端鳞状上皮有时可被柱状上皮替代而形成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的癌变危险平均为1%/年,其癌变率比同龄对照组高30~125倍。生活习惯与食管癌的发病也有关,如新加坡华裔居民中操福建方言者有喝烫饮料的习惯,其食管癌的发病率比无此习惯、讲广东方言者要高得多;哈萨克人爱嚼刺激性很强的含烟叶的“那司”,这也与其食管癌的高发有关;酗酒与食管鳞癌的发病有关,烈性酒的危险要大于葡萄酒和啤酒。

六、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这与人群的易感性与环境条件有关。在食管癌高发区,连续3代或3代以上出现食管癌患者的家族屡见不鲜。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的食管癌患者约占1/4—1/2,高发区内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七、食管癌基因

近研究发现癌基因(如C-myc、EGFR、Cycline D、int-2、hst-1等)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Rb、APC、MCC、DCC等)的失活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病理:

食管癌可发生在下咽部到食管-胃接合部之间的食管任伺部位。我国统计资料显示,食管中段最多,52.69%-63.33%,下段次之,24.95%-38.92%,上段最少,2.80%一14.10%。国外资料的结果大致相似。

结肠息肉高危人群

包括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长期生活在息肉多发地区;长期摄入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年龄大于50岁者;有肝硬化、乳腺癌、肠癌、子宫内膜癌、输尿管和肾盂癌等相关疾病者。

肠息肉和肠癌关系特别密切。肠癌高发,肠息肉也是高发的,比如说在美国肠息肉和肠癌都是高发的,非洲国家有可能是肠息肉和肠癌是低发的,但是非洲国家的移民,移民到欧洲国家之后,下一代肠息肉发病就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从年龄分布来讲,肠息肉比肠癌早发十年左右,结肠息肉病的患者,肠息肉的发病率比肠癌早发10—20年,这一时间间隙就是是息肉逐渐演变成癌的过程。40岁以后结肠息肉和肠癌均有高发的趋势。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肠黏膜发生息肉的几率明显增加,息肉的数量也会增多,7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50%会发生肠息肉,而约10%的息肉会癌变,最后演变成大肠癌。

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伴随着腺瘤性息肉体积的逐渐增大,结肠息肉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总癌变率为10~20%。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生长在高位息肉要比在直肠内的息肉易恶变。从病理组织学分析,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占5%,混合型腺瘤癌变率为20%,而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可达50%以上。无蒂息肉癌变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故息肉一经发现,即是小腺瘤,也应及时切除。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食管癌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要是想尽快的治好身体上的食道癌疾病的话,我们对于食道癌自身的主要临床症状必须要关注,毕竟食道癌的早期症状很重要,食道癌发展而进行性加重。

早期症状:吞咽食物硬噎感,偶尔出现而不影响进食。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不适,多伴有咽下痛。食管内异物感,多为吐不出,咽不下的不适感。咽喉部干燥与紧缩感。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

转移性症状和体征:① 颈部肿块;② 声音嘶哑;③ 压迫症状:压迫颈交感神经,压迫气管、支气管,侵犯隔神经,侵犯迷走神经压迫上腔静脉,侵犯胸膜、脊柱,累及臂丛神经等;④ 转移至肝、肺、脑等引起的相应症状。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因食管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

哪些情况下需警惕食管癌

高危年龄组:30岁以下食管癌患者比较少见,仅占0.5%~1%;3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45~65岁的中老年人发病机会最大,占67.3%,是食管癌的高发年龄。

有家族史的遗传易感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存在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即食管癌患者中有家族史的比例明显增加,其血缘关系越近,患食管癌的相对风险越高。

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有显著差异,高、低发区相比相差可达100~200倍。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提示高发区可能存在某种很强的致癌物。已知我国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亚硝胺和真菌毒素。这些致癌物广泛暴露于高发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中,与人们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居住在高发区,暴露于致癌物的人群,以及非高发区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具有较高的患癌风险性,属于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接受预防性检查。

患有食管癌前期病变和癌前疾患的人群: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人群病理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食管上皮增生是食管癌前病变。其中,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变率比食管上皮正常者的发生率高100多倍,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还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经久不愈亦可发生癌变,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学烧伤等。

食管癌手术治疗后的病人:临床病理学研究证明,食管癌常多点发生,其癌灶周围有广泛的上皮细胞增生改变,即癌前期病变。在手术切除的癌旁细胞中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增生病变。手术后复发的病人,往往不是癌灶残留的复发,而是原癌旁上皮增生病因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所以,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王强专家强调,食管癌手术后的病人也属于高危人群,应当接受定期检查。

食管癌放疗

食道癌是可治愈性疾病,同其他癌症一样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放射治疗就是食道癌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种。食管癌要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最主要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通过电离辐射作用对肿瘤进行治疗,其目的在于对确定的肿瘤体积给予精确的辐射剂量,同时减少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损伤程度,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患者高质量的存活,对某些患者放疗则作为高姑息性治疗的重要手段,如缓解症状及减轻痛苦。

食管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病变部位、范围、食管梗阻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况而定。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放疗为首选。凡患者全身状况尚可、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胸段食管癌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长度<7~8cm而无内科禁忌证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疗。其他病人则可进行旨在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姑息性放疗。

放疗源的选择可采取以下原则:

颈段及上胸段食管癌选用4~8MVX线;中胸及下胸段食管癌选用15MV或15MV以上X线照射。根治性放疗每周照射5次,每次1.8~2.0Gy,总剂量为60~70Gy/7~8周。姑息性放疗也尽量给予根治量或接近根治量。 术前放疗主要适用于食管癌已有外侵,临床估计单纯手术切除有困难,但肿瘤在放疗后获得部分退缩可望切除者。术前放疗的剂量为30~70Gy/4~8周,放疗后4~6周再作手术切除。放疗期间每4周化疗一个周期,放疗后,每3周化疗一个周期。最近研究显示:与常规放疗相比,同步根治性放化疗可以使食管癌的 1~2年绝对死亡率下降7%,局部残留/复发率下降12% 。

对姑息性切除后肿瘤有残留、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食管切端有癌浸润、手术切缘过于狭窄、肿瘤基本切除但临床估计可能有亚临床病灶残留者,应进行术后放疗,以提高5年生存率。

术后放疗剂量为50~70Gy。近有学者建议采用食管癌体外三野照射法、超分割分段放疗,以及采用60Co、137Cs、192Yb食管腔内近距离放疗,以减少肺组织及脊髓所受的放射剂量而减轻放射损伤,提高放疗的疗效。照射方法包括外放射和腔内放射,术前放射和术后放射。

放疗会引发以下并发症:

放射性食管炎,多在2月内完全愈合,但50%者会发生食管狭窄;

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

10%的长期生存者可发生放射性骨炎;

放射性脊髓炎见于过量照射脊髓区后半年至数年,重者可出现截瘫。

食道癌放疗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少吃多餐,戒烟戒酒,忌食辛、辣、硬、烫、煎炸及酸性刺激性食物,以防病变部位出血和梗阻。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吃甜食,每次进食后应适量饮水,以冲洗附着于病变部位的食物,增加放疗敏感性。值得强调的是,放疗后的毒副反应可以服用中药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已得到肯定。

中西医分别如何诊断食管癌

食管癌是逐渐是演变而来的,从食管上皮癌前病变发展成癌需数年之久,再由早期癌发展到中晚期癌需1年左右。因为早期食管癌症状并没有明显癌性症状,多是吞咽困难,容易被患者轻视,所以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以手术为主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5%~30%。而早期手术治疗五年生存率能达到80-90%,如何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和改善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即作好二级预防已成为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西医诊断技术的的发展,食管癌的诊断方法也不断发展。同时加入了中医诊断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而且还能为食管癌的合理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指导:现将目前食管癌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归纳如下。

一、中医上食管癌的诊断标准:

食管癌中医诊断属于噎隔范畴噎为噎唆,指吞咽之时梗塞不畅;隔为格拒,指饮食不下,或食人即吐。本组患者均为脾胃气虚型,临床表现可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形寒气短,泛吐清涎,胃纳较差,夜寐尚可,大便塘薄,舌淡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二、西医上食管癌的诊断方法:

⑴症状:早期食管癌有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针刺样疼痛或食管内异物感,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⑵早期无体征,晚期消瘦、脱水。

⑶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见食管粘膜破坏,管腔狭窄,龛影和充盈缺损。

⑷食管脱落细胞检查:早期阳性率可达90%。

⑸食管镜检查:可见管腔狭窄、粘膜破坏。

纤维食管镜已经广泛用于食管癌的诊断。

食管镜检查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相结合,是食管癌理想的诊断方法。早期食管癌多无症状,就诊率低,X2线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漏诊率高,而内镜则因在直视下对平坦型病变经活检和刷检取得组织学及细胞学证据而成为完成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

食管癌的放疗

食道癌是可治愈性疾病,同其他癌症一样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放射治疗就是食道癌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种。食管癌要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最主要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通过电离辐射作用对肿瘤进行治疗,其目的在于对确定的肿瘤体积给予精确的辐射剂量,同时减少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损伤程度,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患者高质量的存活,对某些患者放疗则作为高姑息性治疗的重要手段,如缓解症状及减轻痛苦。 广东省中医院放疗科高蕾

食管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病变部位、范围、食管梗阻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况而定。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放疗为首选。凡患者全身状况尚可、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胸段食管癌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长度<7~8cm而无内科禁忌证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疗。其他病人则可进行旨在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姑息性放疗。

放疗源的选择可采取以下原则:

颈段及上胸段食管癌选用4~8MVX线;中胸及下胸段食管癌选用15MV或15MV以上X线照射。根治性放疗每周照射5次,每次1.8~2.0Gy,总剂量为60~70Gy/7~8周。姑息性放疗也尽量给予根治量或接近根治量。 术前放疗主要适用于食管癌已有外侵,临床估计单纯手术切除有困难,但肿瘤在放疗后获得部分退缩可望切除者。术前放疗的剂量为30~70Gy/4~8周,放疗后4~6周再作手术切除。放疗期间每4周化疗一个周期,放疗后,每3周化疗一个周期。最近研究显示:与常规放疗相比,同步根治性放化疗可以使食管癌的1~2年绝对死亡率下降7%,局部残留/复发率下降12% 。

对姑息性切除后肿瘤有残留、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食管切端有癌浸润、手术切缘过于狭窄、肿瘤基本切除但临床估计可能有亚临床病灶残留者,应进行术后放疗,以提高5年生存率。

术后放疗剂量为50~70Gy。近有学者建议采用食管癌体外三野照射法、超分割分段放疗,以及采用60Co、137Cs、192Yb食管腔内近距离放疗,以减少肺组织及脊髓所受的放射剂量而减轻放射损伤,提高放疗的疗效。照射方法包括外放射和腔内放射,术前放射和术后放射。

放疗会引发以下并发症:

放射性食管炎,多在2月内完全愈合,但50%者会发生食管狭窄;

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

10%的长期生存者可发生放射性骨炎;

放射性脊髓炎见于过量照射脊髓区后半年至数年,重者可出现截瘫。

食道癌放疗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少吃多餐,戒烟戒酒,忌食辛、辣、硬、烫、煎炸及酸性刺激性食物,以防病变部位出血和梗阻。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吃甜食,每次进食后应适量饮水,以冲洗附着于病变部位的食物,增加放疗敏感性。值得强调的是,放疗后的毒副反应可以服用中药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已得到肯定。

放射性纤维化是什么

放射性肺纤维化病是因为对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害,形成了广泛的肺纤维化。

临床上会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疼,时有发烧。病情重者其干咳持续存在,气急明显,活动后增剧。免疫功能下降严重,且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甚则并发右心衰竭。还有尘肺病,是因为吸入无机粉尘而引起的弥漫性肺纤维化。以石棉肺为主。患者都有长期的职业接触史。

肺纤维化是呼吸病四大病种之一,由多种病因(如放射性肺炎、矽肺、光电中毒等物理原因,慢性细支气管炎、结核等感染性因素,原发性肺动脉硬化症、风湿性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以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硬皮病等因素)引起,是肺部疾患所致的最终的一种严重病理状况,其病理演变大多表现为初始的下呼吸道炎症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伴有成纤维母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增殖、细胞因子释放,致细胞外基质蛋白和胶原沉积,最终引起肺结构的损害。

放射性肺纤维化病因复杂、预后极差。肺放射性纤维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预防,即在给予肿瘤高剂量照射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对正常肺组织的照射。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仅为百分之五十。

肛管癌临床表现

肛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的临床表现类似直肠下段癌,主要有下列方面:

1.大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加,常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

2.粪便性状改变,粪条变细或变形,常带有黏液或脓血。

3.肛门疼痛是肛管癌主要特征,初时肛门不适,逐渐加重以致持续疼痛,便后更明显。

.肛门瘙痒伴分泌物,由于肛管癌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患者肛门瘙痒。分泌物伴腥臭味。

5.肛管内肿块,直肠指检或用肛窥器检查可见肛管内溃疡型肿块或息肉样、蕈状肿块,也有呈浸润型肿块伴肛管缩窄。

6.腹股沟淋巴肿大,可及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个,质韧实,或带有疼痛。

食管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哪些

食管癌病变以食管中段居多,下段次之,上段最少。部分胃贲门癌延伸至食管下端,常与食管下段癌在临床上不易区分,又称为食管贲门癌。组织病理学类型:90%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另有少数恶性程度高的未分化癌。

食道癌患者,可以吃鸡蛋和醋吗

食道癌临床症状因病程发展、病理形态、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不尽相同,早期食管癌症状临床上症状常不明显,中期食管癌症状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晚期食管癌的症状多因压迫及并发症引起,并且可以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食管病变段有溃疡、炎症或是肿瘤外侵,则产生胸骨后或背部持续性隐痛。 鸡蛋中除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外,还有维生素a、b2与胆固醇,癌症病人除伴有胆道阻塞、尿毒症、严重肾功能损害或患胰腺肿瘤时不宜多食鸡与鸡蛋外,适量、经常服用鸡与鸡蛋反而会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增加自身抗病能力。

盘点食管癌的检查诊断方法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又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每年因食管癌死亡者约15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病死率的近25%。那么食管癌有哪些检查方法呢?

食管癌的体检及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早期病例,在体格检查上无特殊发现。在中、晚期病例中,常有不同程度的衰弱、消瘦、贫血及脱水现象。重点应检查双侧锁骨上窝深部有无淋巴结肿大,对贲门癌病例还要注意左上腹深部是否有肿块,必须作直肠指检以明确盆腔有无癌植种。

(2)一般实验室检查:病人因长期食物摄入不足,常有贫血、低蛋白及水电解质失调现象,反映在相应的化验检查上。

食管癌的检查

推荐阅读:专家谈食管癌

(3)CT、磁共振、食管腔内超声检查等现代方法对于食管癌的进一步分期和制订治疗方案有较大帮助。

(4)食管镜检查:当上述检查尚未能明确诊断时,可作食管镜检查,它往往可以进一步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对治疗后的病人可排除复发等。

(5)X线检查:此乃一项较简便而实用的方法,诊断率也较高,特别是在肿瘤定位上必不可少。不同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病理类型特点有不同的X线表现,

(6)细胞学诊断:近年来由于细胞取材方面的改进,所以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以高达90~95%,若与其他诊断方法配合应用,更能大大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1.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效障碍所致的疾病

2. 缺铁性假膜性食管炎:

妇科较多,除咽下艰苦外,尚可有小癌肿瘤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临床诊断表现。

3. “梅核气”:

多见于青年妇科,时有咽部球样异物感,进食时消散,常由精力原因引起。本病实际上并无器质性食管病理变化,亦不难与食管癌辩别检查可有粘膜炎症腐烂或溃疡,但无肿瘤证据找到。

4. 食管良性狭窄:

食管良性狭窄多为化学性灼伤的后遗症,可由误吞腐化剂、食管灼伤、异物损伤、食管胃肿瘤手术引起、也有可能是食管炎、慢发性溃疡等引起的瘢痕狭窄所致。

5. 平滑肌瘤为食管良性肿瘤:

平滑肌瘤为食管良性肿瘤可产生食管的任何部位,多见于下段食管,由于它是粘膜外肿瘤,发展缓慢,病程较长,症状较轻,咽下艰苦多为间歇性,有时可无自觉症状。

6. 食管炎及食管上皮癌肿瘤细胞重度增生:

食管上皮癌肿瘤细胞重度增生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理变化。这类肿瘤患者常有类似早期的食管癌的症状,X线临床诊断检查常无异常找到,可以通过食管拉网癌肿瘤细胞学临床诊断检查,内镜染色及内镜超声临床诊断检查履行辩别,但常需求定期复查。

7. 食管四周器官病理变化:

食管外压性变化食管附近的血管先本性异常、心脏增大、主动脉瘤、胸内甲状腺、纵隔肿瘤、纵隔淋巴结肿大、主动脉弓纡曲延伸等,患者虽有吞咽艰苦,但是X线钡餐临床诊断检查可显示食管有光滑的压迹,食管粘膜纹正常完好。仔细临床诊断检查不难与食管癌相辩别。

8. 食管息肉:

食管息肉属于食管良性肿瘤,多发于颈段食管、环咽肌附近。息肉起源于食管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进性生长,常有一是非不一的蒂。通过食管镜临床诊断检查和组织临床诊断检查均可确定诊断。

9. 胃食管反流病: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食管引起的病症 临床诊断表现为反胃、烧心、吞咽性痛疼及吞咽艰苦。反流物经常进进食管可导至粘膜性炎症。内镜临床诊断

相关推荐

慢性胃炎趋向年轻化

调查发现,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近年并出现年轻化的趋势,甚至学龄前儿童亦患上慢性胃炎。 由于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可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饱胀、暧气,少数食欲减退、恶心。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疼痛,可于进食后立即出现。因慢性胃炎的病变在黏膜层,X线钡餐造影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意义不大。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辅以胃分泌检查。 慢性胃炎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方可获得良效或痊愈。一般来说,经过科学的治疗,浅表性胃炎可望恢复,少数可演变

食道癌的症状是怎样的

早期的食管癌患者症状可能会比较轻微,的患者会反酸,这些不是很典型的,没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进行性的吞咽梗阻、吞咽困难,进食梗阻是食管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它可以伴胸骨后的烧灼感,甚至是疼痛。 还晚期的食管癌患者他可以出现食管气管瘘,如果食管气管瘘就会出现呛咳,以及发热这些临床表现。 食管癌患者他因为长期的不能够进食、进食梗阻会引起贫血,还就是营养不良,甚至是一个慢性的上消化道出血,黑便等这些临床症状。

小儿支原体肺炎如何鉴别诊断

①肺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②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bacterial pneumonia)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细菌性肺炎的预后一度显著改善,但自60年代以后病死率居高不降,目前细菌性肺炎出现一些新特点,包括病原谱变迁,特别是医院内肺炎G-杆菌比率显著上升,肺炎链球菌虽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临床表现多趋于不典型。细菌耐药率增高的趋势。 ③百日咳:百日咳(per

食管癌的症状

早期食管癌局限于食管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在发病初期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或无任何症状。的病人可能一些隐伏性的或者非特异性的症状,如胸骨后不适、消化不良或一过性的吞咽不畅,或者由于肿瘤引起食管的局部痉挛,病人可以表现为定期的或周期性的食管梗阻症状。 1.早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症状多不明显,且多间断发生,易被忽视。据黄国俊和吴英恺(1984)对我国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经食管拉网细胞学普查中发现的早期食管癌病人的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或自觉摩擦感,的病人上腹部“胃灼热”感、

食管炎与食道癌的区别 检查方法不同

食管炎;食管炎的检查主要包括:食管压力测定检查、PH值测定、酸滴入试验、食管饮食检查、内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食管癌食管癌的检查主要包括: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DNA倍体以及其它辅助检查。

食管癌应与哪些疾病区别开来

首先是,食管炎,食管炎与食管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病症,但是食管癌期初的病症与食管炎些相似,只不过食管炎会表现食管下部灼热,吞咽时会轻度疼痛,少数还会伴粘膜水肿、痉挛等。可出现类似于食管癌病症的吞咽苦难和胸骨后疼痛病症,但这些病症经过治疗后会逐渐消失,而食管癌则不会,且会加重病症。 其次是,食管肉瘤。食管肉瘤以平滑肌、纤维组织、横纹肌组织来源为多见,瘤体较大,临床症状与食管癌相似,这不过这个是良性瘤体,通过确诊手术治疗后,完全可以治愈。 第三是,食管乳头状瘤,它是一种由食管粘膜局限性增生形成的分叶状或分

食道癌如何诊断

一、X线钡餐造影:该方法除极早期食管癌不易显示外,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充分调好钡剂,令病人分次小口吞咽,多方位仔细观察和气钡双重造影,大多能发现 食管黏膜增粗、迂曲或虚线状中断;或食道边缘发毛;或小的充盈缺损;或小的龛影;或局限性管壁发僵;或钡滞留等较早癌的征像。食道癌患者什么饮食禁忌 二、食内镜超声检查:近年来,食道内超声内镜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可以比较精确测定病变在食道壁内浸润的深度;可以测量出壁外异常肿大淋巴结;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别病变在食管的壁部位。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食管癌诊断方法。 三、纤

吞咽不适可能是食道癌引起的

这些人易患食管癌 食管癌发病率明显地区差异。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病、高死亡的国家之一,每年因食管癌死亡者约15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近四分之一。华北太行山区是我国典型高发区,包括河南林县、河北磁县、山西阳城等十几个县市。 食管癌发病家族聚集现象,食管癌发病还性别和年龄倾向。发病人群以中老年、男性居多。35岁以前的比例很小,35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以55岁以后为高发年龄段,70岁以后降低趋势。 蛛丝马迹,警惕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食管癌病人重要意义,治疗结局因病期的早晚相差

食管癌的病因哪些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2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因食管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增长趋势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关。 主要以下几个因素 1、烟和酒:长期吸烟和饮酒与食管癌的发病关。 2、食管的局部损伤:长期喜进烫的饮食也可能是致癌的因素之一。各种原固引起的经久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前期病变,尤其伴

食管癌那些类型

食管癌在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不同,早期食管癌的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早期食管癌与中晚期食管癌不同,下面为大家介绍食管癌那些类型。 早期食管癌病人症状不明显或症状轻微,只食管癌高发区经细胞学普查才可发现早期病例。病变多数限于黏膜表面,见不到明显肿块,故在肉眼分型时,早期与中晚期食管癌不同。病理特点,主要病变局限于食管壁的浅层,除少数乳头状肿瘤外,均无明显的肿块而表现为黏膜病变,近20年来对早期食管癌切除标本的形态学研究,一般将早期食管癌划分为以下四型: 1、隐伏型:病变处食管黏膜与周围正常食管黏膜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