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原因
儿童孤独症的原因
儿童孤独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国外不少研究认为,儿童孤独症的发病与遗传、家庭特征、社会心理、生理解剖、生物化学等因素可能有关。
遗传
从家族和挛生子的研究中,发现自闭症人士的挛生兄弟姊妹大约有10%至20%可能有轻微的自闭倾向。
受疾病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风疹,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而导致自闭症。此外,新陈代谢疾病亦会造成脑细胞功能失调,影响脑神经传递信息的功能,因而造成自闭症。 还有,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婴儿大脑发育不全,早产、难产、新生儿脑部受伤,以及在婴儿期患上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都可能会增加罹患自闭症的机会。
孩子不爱说话是自闭症吗
自闭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孤独症的孩子经常有诸多表现:不愿与父母亲热,也没有眼神情感交流,更不愿接受父母的拥抱、抚爱;不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只喜欢独自活动;当别人呼唤他的时候,他漠然不应,无动于衷。根据《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孤独症病患超过1000万,0-14岁儿童病患的数量超过200万。
早期孩子发病一般都有各种征兆,比如你叫他,他很少有反应,以至于有的家长会以为孩子是不是有听力障碍。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他始终不讲话,或是有些孩子讲出来的话家长听不懂。还有就是这些孩子在早期的时候,玩儿的东西比较刻板、重复、单调。还有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他不太会交流,也不愿意参与到群体的环境里去玩儿,基本上都是单独的在玩儿。
不过有些孩子只是喜欢单纯的独处,不爱说话,性格较为孤僻,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语言及行为问题等障碍,这个不是真正的孤独症,只不过性格孤僻些。真正的孤独症孩子要比这个严重得多,家长要注意区分,不要盲目下结论。
儿童孤独症的病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父母的心态、家庭生活状态和社会交际都有可能引发儿童孤独症。一旦确定孩子患上孤独症,一定要尽早治疗。
儿童孤独症尿检可以诊断
目前儿童出现孤独症的原因还是一个迷,很多家长都想了解怎么才能知道孩子是否得了孤独症,专家指出:儿童孤独症尿检可以诊断。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精神障碍。通常观点认为,儿童孤独症由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所致,而现有诊断方法多以观察儿童社交能力、交流反应等为主,诊断精确度差且诊断时间长。科学家新近发现,通过尿检也可判断儿童是否患孤独症。
尽管儿童孤独症及相关紊乱症患儿的比例如今在全球已达到5%。~7%。,但在临床诊断环节依旧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一套完善的化学检验方法。
而最近,英国的一项针对一批孤独症儿童展开尿检后发现,孤独症儿童尿检中可检测出某种菌群留下的特殊化学记号。
研究人员说,孤独症儿童通常伴有肠道疾病,原因是他们内脏中存在一种特殊菌群。这种菌群在患者尿液中留下一种特殊化学记号,可经由光谱分光镜等设备轻松分辨。
这种检验手段的问世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快速诊断儿童孤独症使对症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而传统诊断一般需在儿童3岁以后进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对儿童进行孤独症尿检是一项重大进步,由此可以对患者展开早期治疗。
请问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且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年龄在30个月内,基本临床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儿童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缺乏社交兴趣与反应,和同龄儿玩不到一块儿;缺乏面部表情;对父母没有明显的依恋,呼唤其名也无反应,神情淡漠、行为迟钝。儿童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非常严重,沉默不语,语言发育迟缓或有特殊的语言形式。
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
语言障碍将影响儿童孤独症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尽力去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文字训练:用文字卡来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儿童孤独症患儿除了认识文字外还会将文字与读结合起来。
2、语言理解能力训练:在单词训练阶段即可开始语言理解训练,如利用让儿童孤独症患儿从若干卡片中选择出要求的卡片来进行。
3、呼吸训练:在行为中加人由口吐气的动作,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发声训练。在训练中要反复示范及时给予正性强化,如赞扬,给糖果等。
4、说句子训练:可利用儿童孤独症患儿的一些要求进行,句子开始要简短,之后逐渐延长,最后加入一些表示礼貌和客套的词。
5、单词训练:从模仿说出实际物品的名称开始,物品最好选择儿童孤独症患儿感兴趣的食品或玩具,待能说出实物名称时可过渡到卡片。对一些动词,可通过动作去学习。
6、复述和对答能力的训练:可训练患儿听训练者念句子或文章,然后正确加以模仿和复述,在儿童孤独症患儿能复述20字以上后,可利用画书或日常情景训练他的对答能力。
7、朗读文章及表达能力训练:对于已经入学或认识一些文字的患儿,可让他朗读一些有简单文字说明的画书或配有一定图解的故事,然后请他复述故事并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8、口型和发音训练:让儿童孤独症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可先从让他模仿一些身体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口型发音的模仿。对患儿来经特别训练之前的偶然发音要立即给予鼓励,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
如何发现孩子有儿童孤独症
发现孩子有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在有的患儿在婴儿阶段即表现为与家人不亲密、互动差、发育迟缓,也有的患儿生后 2 ~ 3年发育基本正常,之后逐渐出现孤独症症状。
儿童孤独症男孩明显高于女孩
有时,生活中能见到这样的孩子:和人不亲近,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关心;他沉默寡言,或者自言自语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他不懂玩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只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玩,却对一些不是玩具的物品或物体的局部十分迷恋;他特别喜欢做单调、重复的动作,或把东西按同样的方式摆放,如果阻止他,就表现非常烦躁……这些现象很可能是一种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儿童孤独症,男孩明显高于女孩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又称自闭症、孤独症,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患病的儿童往往会有社交障碍,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喜欢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愿望,也有些患儿虽然会讲话,但缺乏主动语言,常常自言自语、鹦鹉学舌。
患儿喜欢维持某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对外界缺乏感知、理解和探究性并伴有智力低下,但个别孩子对路线、数字、地名、人名、日期等有超常的记忆,有的对声音、光线、味道、疼痛感觉过敏或感觉迟钝。
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因素
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为什么会得孤独症呢?儿童孤独症的三大成因,儿童孤独症是由那些原因引起的呢?下面介绍了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详细介绍:
1、社会发展环境和信息污染
在一系列被称为“现代病”的名单中,孤独症位居前列,信息污染是有关专家认定的使目前孤独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被信息包围、淹没,造成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信息的排斥和对人际交流的厌倦,从而“影射”到了后代身上。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导致家庭没有亲情爱意,也是孤独症的一大诱因。
一些家长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态度粗暴,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孩子本来只有一些孤独倾向,父母却因他表现不如别的孩子,就对他大肆指责,甚至大施拳脚,使倾向演变成真正的孤独症。
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因素
还有一种“蛋壳理论”认为,现代住宅过于封闭,孩子被关在里面,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容易导致孩子患上孤独症。饮食、水源等污染,不仅会影响胎儿,也会导致儿童患上孤独症。
2、家庭气氛紧张让孩子备感冷落
据统计,目前,儿童患孤独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
儿童孤独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患孤独症的儿童多有语言障碍、多动、不合群等。这些孩子上学后多会出现学习障碍,长大后在与人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如今患孤独症的儿童增多,除可能是母亲怀孕时过多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
据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3、与生物体本身有关
欧美科学家经过5年的联合研究,在第2、7、16和19对染色体上发现了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切面。这一发现为彻底解开孤独症之谜,为预防和治疗孤独症带来了新的希望。至今,科学家一直观察不到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活动情况。
但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在神经病理学方面,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边缘系统可能与孤独症有密切关系。
边缘系统中主要是杏仁核和海马回与孤独症有关,杏仁核呈杏仁形状,是控制人类情感和攻击行为的皮层下中枢。社会行为退缩、强迫行为、不了解危险处境、不能从记忆库存中提取信息、不能调节自己以适应新事件或环境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杏仁核还负责对多种感觉的应答反应,例如声音、光线、味道和与感情以及恐惧相关的刺激。已经发现孤独症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是存在障碍,通过外科手术损伤或去除杏仁核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孤独症儿童的攻击行为和情感淡漠行为。
海马回是负责学习和记忆的一个中枢。孤独症儿童在遇到新情况时不能运用已往储存的信息可能与海马回有关。损伤海马回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和多动行为。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解了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成因,家长朋友们多注意观察孩子、多和孩子聊天沟通,让自己的孩子远离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怎么办
社会交流障碍
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重复刻板行为
不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
遗传学因素
对有孤独症患者的家族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2%-8%,是一般人群发病率的50-200倍。双生子研究则显示,同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60%,异卵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0。这些证据证明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免疫因素
最近的不少研究发现,免疫功能障碍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生或发展存在着某种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如何,目前还说法不一。主要观点,包括自身免疫因素、病毒感染学说、免疫接种因素
生化因素
人们提出,孤独症发生可能与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的代谢失常有关。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成,要依靠一套复杂的信号传导过程,承担神经细胞或神经---肌肉之间信号传递作用的一类重要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同,传递的信息就不同,神经递质在大脑不同部位的浓度高低、传递快慢、传递多少等,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当前认为与孤独症关系较为密切的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等。这些神经递质的失常通常与基因异常或变异有关。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许多人认为这种疾病是患者后天与外界交流不够造成的,但实际上,许多孤独症患者是因大脑结构发育异常而导致出现社交障碍。目前在英国,孤独症发病率约为1%。
研究称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精神障碍。通常观点认为,儿童孤独症由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所致,而现有诊断方法多以观察儿童社交能力、交流反应等为主,诊断精确度差且诊断时间长。科学家新近发现,通过尿检也可判断儿童是否患孤独症。
尽管儿童孤独症及相关紊乱症患儿的比例如今在全球已达到5%。~7%。,但在临床诊断环节依旧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一套完善的化学检验方法。
而最近,英国的一项针对一批孤独症儿童展开尿检后发现,孤独症儿童尿检中可检测出某种菌群留下的特殊化学记号。研究人员说,孤独症儿童通常伴有肠道疾病,原因是他们内脏中存在一种特殊菌群。这种菌群在患者尿液中留下一种特殊化学记号,可经由光谱分光镜等设备轻松分辨。
这种检验手段的问世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快速诊断儿童孤独症使对症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而传统诊断一般需在儿童3岁以后进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对儿童进行孤独症尿检是一项重大进步,由此可以对患者展开早期治疗。
此外,磁共振成像也可检测孤独症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只要对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就可利用计算机分析出受试者是否患有孤独症,这比传统的心理分析诊断方式要快捷得多,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报道说,研究人员首先对受试者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然后建立大脑灰质结构、形状等方面的三维图像,最后利用计算机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症状。利用这一技术对20名健康人和20名孤独症患者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准确度高达90%。
研究人员说,传统诊断孤独症的方式是心理分析和走访亲朋好友,既费时又费力,因此这项快速检测技术可为孤独症诊疗提供巨大帮助。目前,研究人员只对成人进行了测试,她希望进一步研究后也能应用于儿童,因为越早确诊越有利于治疗和帮助患者。
自闭症的认识误区
(1)认为孤独症就是性格孤僻。
不了解孤独症的人很容易联想到性格孤僻或内向,即把孤独症与心理障碍联系起来,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受到某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孤僻性格的。研究表明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非为单纯心理方面的障碍。
(2)认为孤独症儿童认知能力低下,很难教会。
绝大多数研究和经验显示,到现在为止教育仍然是最有效的一种干预手段。孤独症儿童不仅跟一般儿童一样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最终融入社会。教育是一种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和回归社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3)认为孤独症是由于父母不称职造成的。
孤独症曾经被认为是由所谓“冰箱妈妈 ”造成的。这种理论把儿童孤独症的责任归咎于母亲给子女们的关心和爱太少。这种理论虽然早已被推翻而且没有任何依据,但它似乎仍然时不时地以各种形式出现来宣泄情绪和归咎责任。事实上,孤独症是一种大脑发展障碍,而非父母教养方式所产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