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腹水饮食养生知识
结核性腹膜炎腹水饮食养生知识
结核性腹膜炎的抗结核治疗常用的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链霉素用药1~2个月后改为每周2次以不引起毒性反应为前提适当延长其疗程
建议饮食要注重清淡味道爽口.新鲜蔬菜如青菜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修复.黄豆制品含优质蛋白能补充由于炎症时机体损耗的组织蛋白还可适当增添少量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菜肴要避免过咸尽量以蒸煮为主不要油炸煎烩.
腹膜间皮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腹膜间皮瘤应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转移性肿瘤、其他原发于腹膜和网膜的肿瘤相鉴别。
1.结核性腹膜炎 恶性腹膜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而予抗结核治疗的病例屡有报道,后因抗结核治疗无效而行剖腹探查方确诊。一般来说,结核性腹膜炎以中青年居多,临床上除有腹痛、腹胀、腹水及腹部包块外,发热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PPD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沉)增快,支持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腹水以渗出液为多,单核细胞为主,腹水PCR检查以及涂片、培养如发现结核杆菌对鉴别诊断有意义。腹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活性增高,可能是结核性腹膜炎。测定腹水乳酸脱氢酶(LDH)对鉴别有一定帮助,腹水中与血清中LDH值的比值大于1提示为恶性腹水,临床上对高度怀疑结核性腹膜炎的病例可在严密观察下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对抗结核治疗无效或两者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应争取尽早行腹腔镜检查或手术探查,病理上发现干酪样肉芽肿,则易与腹膜间皮瘤鉴别。
2.腹膜转移性肿瘤 腹膜转移性肿瘤常来自胃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等。其中腹膜假性黏液瘤常是由于卵巢黏液囊腺瘤破裂、腹膜种植引起(也可由阑尾或胰腺囊肿破裂引起),表现为肿胀、腹水、腹腔内肿块,其腹水呈胶冻状黏液。当原发癌的临床表现隐匿时,腹膜转移性肿瘤很难与腹膜间皮瘤鉴别。腹水细胞学检查如果方法得当可提高阳性率且假阳性少,如腹水找到癌细胞,腹膜转移癌可确诊,并借助于消化内镜、消化道造影、腹盆腔超声和CT、扫描、血AFP以及其他相关肿瘤糖抗原的检测,甚至腹腔镜检查以仔细寻找原发肿瘤。有时,即使上述检查未发现原发性肿瘤,临床上也不能完全排除腹、盆腔内病变为转移性肿瘤的可能,在病理检查时,仍应注意将间皮瘤与转移性腺癌和卵巢来源的上皮性肿瘤区别开来,在鉴别有困难时,应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甚至电镜检查。
3.其他原发于腹膜的恶性肿瘤 腹膜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又称非典型输卵管内膜异位症,原发性乳头状腹膜肿瘤及低度恶性腹膜浆液性小乳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腹膜的病变。常发生在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受累,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下,主要症状有腹部或盆腔部疼痛,慢性盆腔炎症状,甚至有肠粘连或闭经现象。病理上可与腹膜间皮瘤作出鉴别诊断,本病预后好。
其他原发于腹膜的肿瘤有腺癌、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十分罕见。临床上很难将其与腹膜间皮瘤区别开来,大多是在尸检时发现。
腹水症状
对腹水的体格检查除有移动性浊音外常有原发病的体征。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腹水查体时可见有发绀周围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前区震颤、肝脾肿大、心律失常心瓣膜杂音等体征。肝脏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黄无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部、颈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有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体征。肾脏疾病引起的腹水可有面色苍白,周围水肿等体征。面色潮红、发热、腹部压痛,腹壁有柔韧感可考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有消瘦、恶病质淋巴结肿大或腹部有肿块多为恶性肿瘤。
漏出性腹水
(1)肝源性:常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营养不良性:已较少见。长期营养不良者血浆白蛋白常降低,可引起水肿及漏出性腹水。
(3)肾源性: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4)心源性:见于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等。
(5)胃肠源性:主要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导致的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的疾病如肠结核、胃肠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先天性肠淋巴管发育不良、儿童及成人乳糜泻等。
(6)静脉阻塞性:常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下腔静脉阻塞或受压、门静脉炎、门静脉阻塞、血栓形成或受压等。
(7)黏液水肿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症等所致的黏液性水肿。
渗出性腹水
(1)腹膜炎症: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包括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真菌性腹膜炎、嗜酸性细胞浸润性腹膜炎等
(2)胰源性: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发育不良等。
(3)胆汁性:多见于胆囊穿孔、胆管破裂,胆囊、胆管手术或胆管穿刺损伤等。
(4)乳糜性:引起乳糜性腹水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腹腔内或腹膜感染(结核、丝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先天性腹腔内或肠淋巴管发育异常、淋巴管扩张或局部性受压腹部外伤或腹腔内医源性损伤及少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肾病综合征等。
血性腹水
虽然引起血性腹水的原因很多,但一定要有血管或毛细血管的破裂或血管渗透压增高或有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存在,血液才能渗入或漏入腹腔
(1)肝脏疾病: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癌晚期(主要是凝血机制障碍血液从肝包膜表面渗出),肝细胞癌癌结节破裂、妊娠期自发性肝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巨大肝血管瘤破裂及肝外伤性破裂等。
(2)腹膜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原发性腹膜间皮瘤、腹膜或网膜血供障碍等。
(3)腹腔内其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外伤性或创伤性脾破裂、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伴空、回肠静脉曲张破裂、腹腔内淋巴瘤脾原发性淋巴瘤、胃癌与结肠癌浆膜受累、慢性肾炎、尿毒症。
(4)盆腔内病变:宫外孕、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卵巢癌或卵巢黏液囊性癌。
结核性腹膜炎传染吗
很多人对结核性腹膜炎有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认为结核性腹膜炎跟肺结核是一样具有传染性的,这是因为大家对结核性腹膜炎这种病不了解。那么小编就通过以下内容来告诉大家结核性腹膜炎传染吗?
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腹膜慢性、弥漫性炎症引起的。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患者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或者血性散播而来的,属于一种肺外结核,跟肺结核不一样,是不具备传染性的,所以大家不必太过于紧张。很多时候会由于心理作用,在接触患者之后会觉得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的,如果大家真的有明显的症状,当然可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了。
肺 器官 透视_14453253_xxl
现在临床上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观察患者有没有以下几种症状:
1.血象和血沉,有部分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如果发现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增高患者红细胞的沉降率多数增快,那么就要怀疑是否是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者。
2.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患者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是很有帮助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栗粒型或者重症病人则会出现阴性的情况。
3.腹水检查,腹腔积液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一明显症状,通过对患者的腹水抽取检查,如果发现患者的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时,应该警惕是结核性腹膜炎。
这三种是我们现在医学上比较常用到的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方法,结核性腹膜炎是不具备传染性的,如果大家在接触过患者之后任然觉得不放心,也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的,现在诊断技术比较高,医生可以很快的诊断出你到底有没有患上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性质
从疾病治疗的角度上看,无论是结核性腹膜炎或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水,除非患者腹水的量很大,已经挤压了胸廓造成呼吸困难,都不应该轻易采用抽取腹水的治疗手段,主要原因如下:1,腹水的成分实际上与血清相似,大量抽取腹水对身体的影响和从血管内直接抽掉血清差不多,这样做必然导致体内蛋白质严重丢失和体质下降;2,抽取腹水并不能对引起腹水的病因起到特别的治疗作用,因此腹水被抽取之后,过不了多久腹水还会继续渗出,甚至可能超过原有的腹水数量。
如果你的问题是“结核性腹膜炎”并被确诊过,那你现在就有必要再回医院去进行复查,看看原来的结核病是否得到了彻底控制。假设检查结果证实结核病出现了复发,就需要立即进行抗结核的治疗。而你只是因为“腹部变大、变得软绵绵”怀疑自己有腹水,绝对没有到医院去抽取腹水的必要。
结核性腹膜炎腹水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人型与牛型结核菌株皆是专性寄生物,分别以人与牛为天然宿主。两者对人、猴和豚鼠有同等强度的致病力。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临床表现
本病多数起病较缓,但急性发病者亦为数不鲜。主要症状为倦怠,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轻型病例开始呈隐蔽状态。
1.全身表现
发热与盗汗最为常见,热型以低热和中等热居多,部分患者呈驰张热。渗出型、干酪型病例或合并有严重的腹外结核的患者可呈稽留热,盗汗严重,重者有贫血、消瘦、水肿、口角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在育龄妇女中,停经不育者较常见。
2.腹痛
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部。当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应考虑腹腔结核病灶溃破后引起的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少有穿孔。
3.腹胀与腹水
多数患者有腹胀感,可由结核病中毒症状或腹膜炎伴有的肠功能紊乱引起。患者可出现腹水,以小量、中等量为多见。腹水量较多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4.腹壁柔韧感
柔韧感是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一般较轻微,少数压痛明显并有反跳痛,后者多见于干酪型。
5.腹部包块
粘连型及干酪型患者的腹部常可触及包块,多位于中下腹部。包块大小不一,边缘不齐,有时呈横形块状物或有结节感,多有轻微触痛。
6.其他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粘连型患者便秘较为常见,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肝肿大可由营养不良所致脂肪肝或肝结核引起。如并发肠梗阻,可见蠕动波,肠鸣音亢进。
腹水和肝硬化之间的关系
腹水和肝硬化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腹水的患者来说想要治疗的话,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腹水,今天专家主要是阐述由于肝硬化导致的腹水,为此我们总结了干肝硬化的相关的知识如下:
(1)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初起,且进展较快时,可有腹部胀痛,触诊有压痛,需与结核性腹膜炎鉴别,后者有结核中毒症状,腹部可有柔韧感,压痛及反跳痛,症状及体征持续不退,腹水性质为渗出液,极少数可为血性腹水。
(2)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的癌瘤可转移至腹膜而产生腹水,年龄在40岁以上,起病快发展迅速,腹水可呈血性,腹水中可找到癌细胞。
(3)卵巢癌:特别是假黏液性囊性癌,常以慢性腹水为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缓慢,腹水呈漏出液,有时造成诊断困难,妇科及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4)缩窄性心包炎:可有大量腹水,易误诊为肝硬化,但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明显,有奇脉,心音强,脉压小等表现可资鉴别。
(5)巨大肾盂积水及卵巢囊肿:较少见,无移动性浊音,无肝病表现,前者肾盂造影,后者妇科检查可助诊断。
肝硬化的患者还会出现出血的现状,我们想要护理好肝硬化的患者首先应该知道患者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疾病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我们在护理肝硬化患者的时候,才会从疾病的根本出发护理好患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的护理好肝硬化的患者。
肝腹水用药是怎样的
腹水的治疗方案应依原发病而定。如结核性腹膜炎时应给予抗结核治疗;对腹腔脏器穿孔引起的化脓性腹膜炎应予外科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和饮食治疗。腹水预示疾病的严重性。不论何种病因所致的腹水,都不能忽视基础治疗。卧床休息对心、肝、肾功能的恢复都极为重要,有利于腹水的消退。卧床休息一方面可增加肝血流量,降低肝代谢负荷,促进腹水经隔膜的淋巴间隙重吸收;另一方面,能使肾血流量增加,改善肾灌注,消除水钠潴留。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腹腔结核感染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直接蔓延或其他原发结核感染灶内的结核菌随淋巴、血行播散而来。
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改变可为三型,即渗出型、粘连型及干酪型。以粘连型为最多见,渗出型次之,干酪型最少。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或二、三种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由于原发病灶和病理类型不同,起病缓急不一,机体反应性的差异,临床表现也错综复杂。起病时,主要症状为倦怠,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轻型病例开始呈隐袭状态。约70%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无自觉症状,在腹部其他病因手术时才偶被发现。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易被误诊。
结核脓肿溃破后可出现肠穿孔、腹壁瘘、粪瘘、阴道瘘等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病应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加强营养,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者应卧床休息。若伴有腹腔内混合其他细菌感染时应酌情给予抗生素治疗等。对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尽可能选择抗结核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疗程也应适当地延长、分阶段进行。在抗结核治疗中加用激素可缩短病人的中毒期,减少中毒症状。少数结核性腹膜炎病人虽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其伴发的肠梗阻、肠穿孔、肠瘘、粘连及干酪样坏死病灶等未见好转,可考虑剖腹探查,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在抗结核化疗应用前,结核性腹膜炎病死率达60%。腹水型者较好,粘连型者次之,干酪型者最差。自使用化疗后,结核性腹膜炎已可治愈。如有严重的合并症则预后较差。女性患者常因输卵管粘连而不孕。
什么是肝癌腹水
正常状态下,人体腹腔内有少量液体,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腹水仅是一种病征,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其性状特点通常分为漏出性和渗出性两大类。漏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渗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
肝癌腹水产生除了是由于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侵犯外,对于部分伴有肝硬化的患者,也是导致腹水产生的原因。因此对于肝癌腹水的预防除了要积极抑制和预防癌细胞转移侵犯外,还应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及时修复肝损伤,是防止肝癌腹水发生,或者提高肝癌腹水治疗效果的关键部分。
腹水的症状有哪些
对腹水的体格检查除有移动性浊音外常有原发病的体征。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腹水查体时可见有发绀、周围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前区震颤、肝脾肿大、心律失常、心瓣膜杂音等体征。肝脏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黄无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部、颈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有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体征。肾脏疾病引起的腹水可有面色苍白,周围水肿等体征。面色潮红、发热、腹部压痛,腹壁有柔韧感可考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有消瘦、恶病质、淋巴结肿大或腹部有肿块多为恶性肿瘤。
腹水的诊断一般较容易,腹腔内积液超出500ml,叩诊可检出腹部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可有液波震颤;少于500ml的腹水可借超声和腹腔穿刺检出,超声示肝肾交界部位有暗区。CT的灵敏度不如超声。引起漏出性腹水、渗出性腹水(包括乳糜性腹水、血性腹水)的常见病因或疾病可归纳如下,以供诊断时参考或借鉴。
1.漏出性腹水
(1)肝源性:常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营养不良性:已较少见。长期营养不良者血浆白蛋白常降低,可引起水肿及漏出性腹水。
(3)肾源性: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4)心源性:见于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等。
(5)胃肠源性:主要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导致的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的疾病,如肠结核、胃肠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先天性肠淋巴管发育不良、儿童及成人乳糜泻等。
(6)静脉阻塞性:常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下腔静脉阻塞或受压、门静脉炎、门静脉阻塞、血栓形成或受压等。
(7)黏液水肿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症等所致的黏液性水肿。
2.渗出性腹水
(1)腹膜炎症: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包括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真菌性腹膜炎、嗜酸性细胞浸润性腹膜炎等。
(2)胰源性: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发育不良等。
(3)胆汁性:多见于胆囊穿孔、胆管破裂,胆囊、胆管手术或胆管穿刺损伤等。
(4)乳糜性:引起乳糜性腹水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腹腔内或腹膜感染(结核、丝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先天性腹腔内或肠淋巴管发育异常、淋巴管扩张或局部性受压、腹部外伤或腹腔内医源性损伤及少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肾病综合征等。
3.血性腹水 虽然引起血性腹水的原因很多,但一定要有血管或毛细血管的破裂或血管渗透压增高或有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存在,血液才能渗入或漏入腹腔。
(1)肝脏疾病: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癌晚期(主要是凝血机制障碍、血液从肝包膜表面渗出),肝细胞癌癌结节破裂、妊娠期自发性肝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巨大肝血管瘤破裂及肝外伤性破裂等。
(2)腹膜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原发性腹膜间皮瘤、腹膜或网膜血供障碍等。
(3)腹腔内其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外伤性或创伤性脾破裂、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伴空、回肠静脉曲张破裂、腹腔内淋巴瘤、脾原发性淋巴瘤、胃癌与结肠癌浆膜受累、慢性肾炎、尿毒症。
(4)盆腔内病变:宫外孕、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卵巢癌或卵巢黏液囊性癌。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由于原发病灶和病理类型不同,起病缓急不一,机体反应性的差异,临床表现也错综复杂。多数病人起病缓慢、隐匿,少数急性起病,且症状轻重不等。起病时,主要症状为倦怠,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轻型病例开始呈隐袭状态。约70%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无自觉症状,在腹部其他病因手术时才偶被发现。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易被误诊。
1 按病理类型分
1.1 (1)渗出型(腹水型)
渗出型主要表现为腹膜炎和腹水征,但其腹膜刺激症状较化脓性腹膜炎轻,腹部持续隐痛或胀痛,可阵发加剧,腹壁有柔韧感。腹水量多少不一,少数可呈包裹性肿物(多见于脐部及下腹部)。
1.2 (2)粘连型
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病期较长,呈慢性消耗体质,腹腔渗液量少或无。腹腔内脏器广泛粘连,固定于腹后壁或腹前壁,常出现不同程度肠梗阻症状。腹部压痛及肌紧张可不明显。叩诊腹部有较固定的实音区,1/4病例可在不同部位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
1.3 (3)干酪溃疡型
干酪溃疡型的结核中毒症状特别明显,有高热,甚至出现恶病质。常有不同程度肠梗阻表现,腹部不对称胀满或呈扁平状,可见肠型。触诊腹壁呈板状,有柔韧感,触痛、压痛较明显,可伴有轻度反跳痛,并可扪及大小不等、不规则包块伴压痛。结核脓肿溃破后可出现肠穿孔、腹壁瘘、粪瘘、阴道瘘等表现。
2 按临床表现分
2.1 (1)全身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时发热与盗汗最为常见,约占67-95%,热型以低热与中等热居多,通常体温在38℃左右。在渗出型或干酪型病人常有弛张热,体温可高达40℃,伴有明显的毒血症状,可呈稽留热,盗汗严重。大部分病人有食欲不振、乏力、全身不适、盗汗、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在育龄妇女中,停经不育者较常见。
2.2 (2)腹痛
腹痛是结核性腹膜炎常见症状之一,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慢性腹痛比急性腹痛多见,前者常固定在某一部位,后者往往是全腹性。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少数可有多发性剧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部。当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应考虑是否因肠系膜淋巴结或腹腔其它结核干酪样坏死病灶溃破后,引起的急性腹膜炎,也可由肠结核急性肠穿孔等原因所致。
2.3 (3)腹胀与腹水
多数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感,伴渗出型病人腹部膨隆明显,但压痛不明显。腹部皮肤可有光泽和妊娠样条纹。可因结核病中毒症状或腹膜炎伴有的肠功能紊乱引起。约有三分之一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可出现腹水,以小量、中等量为多见。腹水量超出1000ml时可发现移动性浊音,少量腹水需借助B超检查。还可表现为下肢水肿,膈上移,呼吸变浅而促,呈现胸式呼吸,如同时有肠粘连可无移动性浊音,有些病人还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2.4 (4)腹壁柔韧感
约半数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有典型的腹部“柔韧感”体征,常描述为揉面感,或橡皮样抵抗力。柔韧感是由于腹膜受到轻度刺激或慢性炎症所造成的,可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的各型,但一般认为是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绝大多数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一般较轻微,少数压痛明显并有反跳痛,后者多见于干酪型。该体征虽无特异性,但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2.5 (5)腹部肿块
粘连型及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腹部常可触及肿块,多位于中下腹部。肿块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或干酪样坏死脓性物积聚而成,其大小不一,边缘不齐,有时呈横形块状物或有结节感,多有轻微触痛。
2.6 (6)其它
部分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有腹泻,通常是由于腹膜炎症刺激所致,也可因肠曲间瘘管形成所引起。粪便多呈稀软、糊状,无黏液,一般每天2~4次。此外尚有排便不规律,粘连型患者,便秘较为常见,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肝肿大并不少见,可由营养不良所致脂肪肝或肝结核引起。
肠梗阻病人可发生呕吐,并可出现肠型和肠蠕动波,同时有肠鸣音增强。
卵巢囊肿应该怎样鉴别
1、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一般直径小于5cm,壁薄,多在1~2个月自然消退。
2、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有可能与子宫肌瘤囊性变或浆膜下子宫肌瘤混淆。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3、早孕子宫增大变软,有停经史,hCG值升高可确诊。B超见有胚囊或胎心博动。
4、慢性尿潴留多有排尿困难或尿不净病史,包块位于下腹正中,边界不清,导尿后包块即消失,亦可用B超检查鉴别。
5、附件炎性包块有慢性盆腔炎与不育史,包块位置较低,有触痛,与子宫有粘连。
6、腹水与结核性腹膜炎(包裹性积液)与巨大卵巢囊肿鉴别。
巨大卵巢囊肿、腹水、结核性腹膜炎(包裹性积液)鉴别诊断
卵巢囊肿 腹水 结核性腹膜炎
腹水病有几种类型
漏出性腹水
(1)肝源性:常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营养不良性:已较少见。长期营养不良者血浆白蛋白常降低,可引起水肿及漏出性腹水。
(3)肾源性: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4)心源性:见于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等。
(5)胃肠源性:主要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导致的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的疾病如肠结核、胃肠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先天性肠淋巴管发育不良、儿童及成人乳糜泻等。
(6)静脉阻塞性:常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下腔静脉阻塞或受压、门静脉炎、门静脉阻塞、血栓形成或受压等。
(7)黏液水肿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症等所致的黏液性水肿。
渗出性腹水
(1)腹膜炎症: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包括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真菌性腹膜炎、嗜酸性细胞浸润性腹膜炎等
(2)胰源性: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发育不良等。
(3)胆汁性:多见于胆囊穿孔、胆管破裂,胆囊、胆管手术或胆管穿刺损伤等。
(4)乳糜性:引起乳糜性腹水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腹腔内或腹膜感染(结核、丝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先天性腹腔内或肠淋巴管发育异常、淋巴管扩张或局部性受压腹部外伤或腹腔内医源性损伤及少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肾病综合征等。
血性腹水
虽然引起血性腹水的原因很多,但一定要有血管或毛细血管的破裂或血管渗透压增高或有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存在,血液才能渗入或漏入腹腔
(1)肝脏疾病: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癌晚期(主要是凝血机制障碍血液从肝包膜表面渗出),肝细胞癌癌结节破裂、妊娠期自发性肝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巨大肝血管瘤破裂及肝外伤性破裂等。
(2)腹膜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原发性腹膜间皮瘤、腹膜或网膜血供障碍等。
(3)腹腔内其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外伤性或创伤性脾破裂、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伴空、回肠静脉曲张破裂、腹腔内淋巴瘤脾原发性淋巴瘤、胃癌与结肠癌浆膜受累、慢性肾炎、尿毒症。
(4)盆腔内病变:宫外孕、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卵巢癌或卵巢黏液囊性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