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乳腺癌病因是什么呢

乳腺癌病因是什么呢

(一)已知的几种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

1 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 口服避孕药。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 饮酒。

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Li(1988)报道,美国患有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年青人,而他们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这是乳腺癌综合征。研究证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即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倾向越大。随着遗传性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阐述。遗传性乳腺癌的特点有:①发病年龄轻;②易双侧发病;③在绝经前患乳腺癌病人,其亲属亦易在绝经前发病。

(2)基因突变:癌基因可有两种协同的阶段但又有区别,即:启动阶段和促发阶段。目前对癌基因及其产物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已得出结论为:有数种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形成;正常细胞第1次引入癌基因不一定发生肿瘤,可能涉及多次才发生癌;癌基因不仅在启动阶段参与细胞突变,而且在乳腺癌形成后仍起作用;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增生—癌变过程中,可能有不同基因参与。

①放射线照射可引起基因损伤,使染色体突变,导致乳腺癌发生。

②内分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发阶段,而正常女性内分泌激素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直接关系。

雌激素、黄体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均有关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胆固醇及其氧化产物,即胆固醇环氧化物可诱发乳腺上皮细胞增生,且胆固醇环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种致突变、致癌、有细胞毒性的化合物。

③外源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治疗用雌激素、雄激素等,都可引起体内上述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产生相应的效应。

④饮食成分和某些代谢产物如脂肪与乳腺癌的关系:由动、植物油引起的高脂血症的小鼠乳腺肿瘤发生率增加。在致癌剂对小鼠的致癌作用的始动阶段,增加脂肪量不起作用,但在促发作用阶段,脂肪喂量增加,肿瘤增长迅速加快。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及时清除致癌物质和致癌物诱发的突变细胞,是乳腺癌发生的宿主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是大多数肿瘤包括乳腺癌易发生于中老年的原因之一。

(4)神经功能状况:乳腺癌病人不少在发病前有过精神创伤,表明高级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能为致癌剂的诱发突变提供有利条件。

乳腺癌潜伏期要多久

关于乳腺癌潜伏期多久的问题,40~49岁乳腺癌的潜伏期大约是1.7年,50~59岁为3.3年,60~69岁为3.8年。在理想条件下,提前时间应与潜伏期一致,而在实际工作中确是难以实现的。而有时乳腺肿瘤的潜藏期可长达6至10年,因为疾病进展和症状的隐秘性,在乳腺X线能够检测到乳腺肿瘤之前,很多患者的肿瘤细胞可能已经在体内存在了6至10年时间。而现实是,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肿瘤中晚期。

乳腺癌有哪些治疗方法?

1、清热解毒法: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最为常用的治疗就是清热解毒疗法,许多中药本身就具有抗癌作用。在中、晚期乳腺癌病人中,一般多伴有毒热内蕴或邪热瘀毒的症状,此时本大法可与其他方法结合治疗,多获良效。

2、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也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方法,凤凰中医专家认为,乳腺癌是一种肿瘤性疾病,而肿瘤大多与瘀血有关,瘀血是乳腺癌的病理病因之一。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不但能改善乳腺癌病人的“高凝状态”,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病人自身免疫活性细胞抑制之下,而且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肿瘤的转移,有利于癌症的控制和癌灶的清除。

3、扶正祛邪法:中医认为每一种疾病的出现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不过导致疾病的因素有很多,据中医理论,当人体气亏虚时,体内的邪气就会凝聚在一起,合成治病因子,从而身体患病,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并使肿瘤得以浸润、扩散和转移,所以扶正祛邪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之一。

4、化痰祛湿法:中医专家指出,乳腺癌的出现和痰湿凝聚也是有关系的,因此,化痰祛湿法在肿瘤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可减轻症状,对有些肿瘤亦可得以控制。

盘点乳腺癌真凶

那么引起乳腺癌的真凶是哪些?

病因学调查研究表明乳腺癌与年龄、遗传因素、月经婚育史、膳食结构、过度诊断、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1、年龄、性别和婚育史:年龄的增长是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不同乳腺癌的发生率不同,Jemal等在2008年的癌症统计中报告12.28%的乳腺癌患病是由于年龄大造成的,而绝经前妇女的发病率仅为4%。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男性的100倍,临床上月经初潮早于12岁,停经迟于55岁者的发病率较高;第一胎足月生产年龄迟于35岁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初产在20岁以前者;未婚未育者的发病率高于已婚、已育者。

2、激素:雌激素是重要的致肿瘤激素,在乳腺癌形成过程中它可以影响细胞生长和增殖。女性健康组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病率的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绝经后雌激素治疗应用的显著减少。一个最常见的乳腺癌病因学因素是外源性激素的暴露,包括口服避孕药(Ocs;尤其是在绝经前的病例中)和激素替代治疗(HRT;尤其是绝经后的病例中)。

3、遗传因素:突变基因的携带者每年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1.4%~4%,最典型的为BRCA1和BRCA2的突变。携带有突变的BRCA1和BRCA2妇女终生的乳腺癌发生风险分别为36%~87%和45%一84%。

4、肥胖与饮食:有研究认为高脂饮食和肥胖,酒精的摄入,和先前的辐射等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许多与肥胖、饮食和酒精摄人相关的数据是有争议的,提示仅有弱的或中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不像年龄和激素暴露那样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5、环境: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2007年建议书(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03号出版物)提出了新的辐射危害值和组织权重因数(Wt),与第60号出版物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性腺和对其余组织的处理。乳腺的Wt由0.05变为0.12,成为射线最敏感的组织之一。

乳腺癌的预防

1、以预防为主,重点放在控制乳腺癌危险人群中的易感因素上,在目前尚未完全搞清楚乳腺癌病因之前,根据已查到和掌握的患病因素,力求采取手段切断它的来源,并积极有效地控制良性肿瘤的转变和癌变病变的治疗,阻止这些易感疾病不变成癌。

2、积极推行三级预防,提倡做到“三早”,立足点放在早期发现上,抓住早期诊断,一旦确诊立即治疗。

3、采取根治性治疗,不管乳腺癌到了哪一期,都要治疗方法全面,手段有效彻底,强调综合治疗,这才是对付乳腺癌的上策。

乳腺癌有什么病因呢

一、遗传易感性

遗传家族史表明,存在家族史女性发病率远远高于无家族史女性。特别是病发年龄较小及双侧乳腺癌患者,遗传因子导致其乳腺癌疾病易感体质和病变内因。

二、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失调为导致乳腺癌病因之一。乳房受到异常内分泌素的长时间刺激,致使乳腺组织出现癌变,其中造成乳腺发生恶变最密切的内分泌素为黄体素及雌激素。

三、病毒因素

经过对大量动物进行实验证明,病毒颗粒能够通过哺乳造成传染,形成乳腺细胞癌变。医学药物学家推测病毒可引起乳腺癌出现,但还未找到充足的流行病学依据,需加强研究证明。

四、其它因素

乳房受到外伤刺激和放射线损伤及其他乳腺疾病,降低人们身体抗癌免疫功能,阻碍抗癌因子对癌变的免疫功能,均为导致乳腺癌病因。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很多疾病都与日常生活饮食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乳腺癌也是不例外的,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甲状腺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终致癌变。

想要了解乳腺癌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麻烦,知道它为什么会发病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专家表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任何疾病的发生都跟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乳腺癌也不例外。专家提示,乳腺癌的发生与人们的不当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和遗传因素是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女性要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导致乳腺癌的因素,以下给大家介绍乳腺癌的五大发病原因:

乳腺癌的发病病因之一: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病因之二: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乳腺癌的发病病因之三:婚育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乳腺癌的发病病因之四: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乳腺癌的病因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引发乳腺癌的原因有

乳腺癌的出现,让很多人都觉得害怕,因为乳腺癌是一种比较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患上此病的男女都有,虽然说女性比较多,但患上此病的男性也是不少的。下面就让专家来好好介绍一下引起乳腺癌的病因。

引发乳腺癌的原因有:

1、遗传因素。乳腺癌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一级家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以上。与乳腺癌有关的两个遗传基因,一个叫BRCA1,另一个是BCRA2,如果这两个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这种人群到40岁左右,70%左右会得乳腺癌。

2、环境因素。乳腺癌的环境因素,包括移民至乳腺癌高发国家,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酒、高动物脂肪饮食等,以及暴露于高剂量放射线等都可能是乳腺癌的病因。

3、生育因素。为什么会得乳腺癌大家有探究过吗?月经初潮年龄早小于12岁、绝经年龄晚大于55岁,以及初次生育的年龄超过30岁或者未曾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高于其他人,这些都是引起乳腺癌的因素。而生育后哺乳,则可降低患乳腺癌风险。

4、其他因素。包括绝经后肥胖,患有其他乳房疾病如乳腺不典型增生等,也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

在生活中,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来讲,一定要定期的做检查,另外就是月经初期提早、绝经延迟的妇女以及肥胖都需要及时关注疾病的出现。在乳腺癌病人治疗后的长期生活过程中,应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坚守饮食有节制不过量的原则。

常见乳腺癌病发高危因素

1、乳腺癌病发性别因素:女性乳腺癌病发几率比男性高的多得多,对于男性朋友们来说,几率比较小。这是首要影响病症出现的因素,也是乳腺癌病发受雌激素影响的最重要表现。

2、乳腺癌病发年龄因素:年纪不断增大,乳腺癌的发病率随之慢慢升高,35岁以上女性为此类病症出现的高危人群,发生的几率甚至超过女性朋友。

3、乳腺癌病发生殖因素:主要包括女性月经、生育及是否哺乳三方面,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年龄比较小、闭经时间晚为重要的乳腺癌病发高危因素,未婚未育和高龄产子等都可加大病症出现可能。

4、乳腺癌病发性激素因素:主要指内源性及外源性雌激素,内源性雌激素为病患身体系统分泌的雌激素,外源性雌激素则为包含雌激素的避孕药物等,为乳腺癌病发高危因素之一。

5、乳腺癌病发营养饮食因素:脂肪酸比较高的高脂肪食品,过多摄取可对身体内分泌环境造成影响,刺激丘脑的下部垂体,增加雌性激素的分泌,致使乳腺上皮细胞增生。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乳腺癌的病因一: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病因二:

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乳腺癌的病因三:

婚育。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乳腺癌的病因四:

电离辐射。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乳腺癌的病因五: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乳腺癌的病因六: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领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大多职业女性由于工作关系,长时间紧箍着乳罩,难得给乳腺“松绑”;还有些职业女性迫于工作的压力或追求事业的成功,过着单身贵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家,不要孩子。

早期乳腺癌病因

1.月经和婚姻 月经初潮年龄早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认为初潮年龄在12岁以前者,比13岁以后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可增加4倍以上,通常认为初潮年龄迟一年,则乳腺癌的危险性可减少约20%,初潮年龄则与儿童的营养,饮食有密切关系,营养得到改善,月经初潮年龄将逐渐随之提前,这可能与乳腺癌发病率上升有关,另外月经周期长短反映了人一生中所经历激素水平的变化次数,月经周期短,变化次数多,乳腺受雌激素刺激的次数也多,则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绝经年龄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有人统计45岁绝经者比55岁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减少50%,绝经前,乳腺癌的危险性大,而绝经后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小,绝经后仅是绝经前患乳腺癌的1/6,人工绝经后乳腺的乳腺癌的发病率降低,更年期长和月经不规则时间长的妇女,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大。

经研究得知,初潮年龄小,绝经年龄晚,行经年数长为各自独立的乳腺癌危险因素。未婚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事实表明,未婚女性,结婚晚和婚后持续时间短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均高。

2.生产和哺乳 产次是否是直接影响乳腺癌的因素,其结果尚不完全一致,多产次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Lilinfed认为产次在4次以上的乳腺癌的发病率极低,高产次对乳腺癌有保护作用,可能为胎盘有大量雌三醇(E3)产生,对妇女有保护作用。

有人认为哺乳月数多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考虑与产次的混杂造成的,近年来有人研究认为哺乳是独立作用的保护因素,尤其对绝经前妇女,但多产需有多哺乳的机会,不哺乳不能视为乳腺癌重要的保护因素。

3.良性乳腺疾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否属于癌前期病变,目前尚有争议,有人认为这种疾病在结婚后或结婚后怀孕时可自行消失,即使复发绝经后也可自愈,20世纪80年代认为乳腺良性病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可升高达3~6倍,以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纤维瘤最重要,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人比无乳腺囊性增生病者乳腺癌的发病率高3~4倍,病理检查证实约20%~30%的乳腺癌病人并发乳腺囊性增生病,文献报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2%~4%,另有报道乳腺囊性增生病人,乳腺癌的发病率可增加2~3倍,这种危险性可持续到确诊乳腺囊性增生病30年以后。

乳腺囊性增生病本身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乳腺癌的因素相一致,如未生育,绝经期年龄晚,高社会阶层等,然而不同的是,人工绝经增加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危险性,初潮年龄,初产年龄与乳腺囊性增生病无关,但与乳腺癌发病有关,今后应根据统一的组织学分类,分级,年龄及绝经前后等因素进行病理学与流行病学的合作研究,加以证实。

乳腺纤维瘤一直被认为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近年来研究提示趋向于是易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4.内源性因素

(1)乳腺癌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内分泌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分泌雌酮(E1),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三种成分,主要作用于乳腺导管,当卵巢分泌激素过多,长期作用于敏感的乳腺组织时,可导致乳腺细胞的增殖和癌变,动物实验发现,用激素喂养的小白鼠,可以发生乳腺癌,用E1,E2及某些条件下应用E3可增加大白鼠的乳腺肿瘤的发病率,乳腺癌病人血浆总激素水平较正常妇女增加15%,绝经后妇女E2水平可高30%,Moore(1985)报道绝经前乳腺癌病人游离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天津肿瘤研究所国爱英报道,乳腺癌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分别与健康妇女检查血清中激素做对照,结果E1,E2均高于对照组。

(2)检查乳腺癌病人血中睾酮及DHEAS,尿中的睾酮和二氢雄脂酮,其雄激素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

(3)甲状腺功能低下或有甲状腺疾病的乳腺癌病人预后不良,对病情稳定的乳腺癌病人施行甲状腺手术可引起癌变突然播散。

5.外源性因素

(1)Greenberg的资料标明45岁以下妇女,在第一次生产后服用避孕药,随着服用避孕药时间的延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Pike等研究发现,25岁以下服用避孕药物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也有人研究发现服用口服避孕药物的妇女,并没有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由于各种研究结果不一致,说明妇女服用避孕药的开始年龄与以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1982~1988年WH0进行协作研究,发现避孕药物与乳腺癌有一定关系,生育期服用比不育期服用,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增高,低社会阶层比高社会阶层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增高,观察第一次服用后间隔若干年未用者,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而持续服用者或近期服用,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在35岁以前妇女服用,则乳腺癌的危险性将增加,WHO还将不同类型的避孕药与组织类型不同乳腺癌的关系进行分析。

(2)无卵巢者服用雌激素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卵巢者短期服用雌激素与乳腺癌无关,服用5年以上者,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有卵巢者每月服用剂量与月服用累计剂量与乳腺癌的关系认识尚不一致。

(3)Hunter(1991)检查硒的含量,吸烟者较不吸烟者低,月经初潮小于13岁者较大于13岁者低,杨金巧(1996)分析乳腺癌病人头发中锰和铬的含量比正常人高,Schwarts(1974)报道乳腺癌组织中含钾量比正常组织高数倍,这些元素是乳腺癌的原因还是病变的结果,还须进一步探讨。

6.生活习惯 高脂肪膳食可提高乳腺癌的诱发率,高脂肪膳食对乳腺癌危险性的影响原因可能是:

①长期高脂肪膳食可影响肠道细菌状态发生改变,肠道细菌通过代谢可将来自胆汁的类固醇物质转化为致癌的雌激素;

②高脂肪膳食可使催乳素分泌增加,进而使体内的雌激素分泌增加;

③脂肪可使体重增加甚至肥胖,体重越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越高;

④营养过度可使月经初潮提前,绝经日期后延,绝经后雌激素来源于脂肪组织,总之高脂肪膳食可使月经初潮提前,肥胖等均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Longnecker(1988)研究饮酒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升高1.5~2.0倍,生物学研究认为,乙醇能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其代谢产物对乳腺有刺激作用,但至今未确定由乙醇引起乳腺癌的危险性到底有多大,最近发现曾用雌激素的妇女确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7.病毒感染 动物实验表明,小鼠的乳腺癌可以由病毒引起,小鼠乳腺正常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绝大多数含有乳腺瘤病毒的若干前病毒复体,其中一些复体演变成病毒体而继续使某些小鼠发生乳腺癌,患乳腺癌的母鼠可以通过乳汁传播病毒,这种含有病毒的乳汁因子,可诱发乳腺癌,目前,在乳腺癌病人和正常人乳汁中均可找到病毒颗粒,其形态与小鼠乳汁因子相似,乳腺癌中病毒颗粒阳性率达39%,正常人为5%,因此推断病毒在人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8.遗传因素 有统计学证实,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其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3~5倍,临床上经常见到母女俩或姐妹俩同时或先后患乳腺癌,且发病年龄在第二代人提前10~20年,母亲有乳腺癌,其女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者的40~50倍,显而易见,乳腺癌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在小鼠实验时已证实母亲乳汁传播而诱发乳腺癌具有遗传性,人乳腺癌的遗传证据逐渐增多,基因连锁分析发现染色体长短臂交换位点可能与乳腺癌的敏感基因有关;基因分离分析发现乳腺癌基因型传递方式与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一样。

然而大部分乳腺癌病人并无家族史,多数双胞胎并不同时患病,说明基因并非发病的惟一原因。

9.体形 Deward等报道体型瘦的绝经期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随年龄而上升,但有的国家肥胖开始的年龄与乳腺癌有关,年龄在50岁以下肥胖时多与乳腺癌无关,而60岁以上体重每增加10kg,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80%,长期体育锻炼,防止体重增加而肥胖,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10.放射线作用 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及暴露于医学X线人群资料,都显示高剂量放射线能升高乳腺癌的危险性,美国制钟表工人因表盘上的夜光照射用的镭所发出的放射线,致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升高,乳腺癌的危险性大小,取决于接受放射线的年龄和照射剂量,一般10~30岁为有丝分裂活跃阶段,对放射线照射效应最敏感,30岁以后危险性较小;第一次妊娠暴露于放射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在此期前或后都要高;未生育妇女,乳腺暴露于放射线而产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比生育妇女高,总之,妇女在月经期和妊娠期对放射线敏感。

关于乳腺暴露于放射线的潜伏期,估计最短5年,一般10~15年,年轻人潜伏期较老年人长,低剂量放射线用来普查乳腺,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甚小。

11.受教育年限 受教育年限越长,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越高,天津肿瘤研究所调查受过大学教育者患乳腺癌比未受大学教育者高3.6倍,受教育年限长的人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高是一个综合因素,这些人往往结婚晚,生育晚,产次少,口服避孕药,经济水平高,营养状态好等,对乳腺癌的发生都有促进作用。

12.精神作用 当神经在焦虑,紧张或压抑的强烈刺激下,作用于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免疫功能抑制,则可抑制抵抗癌瘤的免疫,如果大脑皮质因强烈刺激反复存在,使机体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最终将影响机体抗癌机制的功能,经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与情绪障碍有关。

乳腺癌的诱发病因

相信提到乳腺癌大家都知道这种疾病的危害有多大,也都很想远离这种疾病,要想很好的远离乳腺癌就要知道乳腺癌的诱发病因,到底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都能诱使乳腺癌病发呢?下面是医学上关于乳腺癌诱发病因的一些解释: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55岁;未婚,未育,晚育,

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需要解释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

了解到乳腺癌的病因后,那么女性就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很好的预防乳腺癌的病发的,希望上诉的分析可以帮助一些女性更好地了解乳腺癌方面的知识。

乳腺癌病人吃什么好?

乳腺癌病人吃什么好?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有13500新发乳腺癌病例。生活水平了提高,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乳腺癌的发病与人们的日常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科学、及时和合理的综合治疗,增进食欲,强化营养吸收对乳腺癌病人的康复也有重要作用。

1植物蛋白——豆类 :食物中豆类蛋白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可降低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喜爱豆类食品的亚洲人,乳腺癌发病率仅为欧洲人的1/3~1/2。

2环一磷酸腺苷——大枣 :含有大量环一磷酸腺苷和丰富的维生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胡萝卜素——蔬菜 :菜花、茴香、菠菜、冬瓜、小白菜、胡萝卜和西红柿等蔬菜含有的大量胡萝卜素具有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作用,可明显降低绝经前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

4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 :花生油、玉米油等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保护绝经前妇女免受乳腺癌侵袭。

5羟基类化合物——绿茶 :含有羟基类化合物,对肿瘤有药物预防作用。

此外,在日常饮食中,还必须减少脂肪与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吃肉多的妇女发胖的可能性更大。调查显示: 中年妇女过多摄取脂肪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增加,尤其是在绝经后。以60岁左右的妇女为甚,每增加10Kg体重,乳腺癌的危险性将增加80%。同时,女性应该少饮酒,原因是酒精可能提高绝经前妇女性甾体激素水平,从而诱发乳腺癌。

乳腺癌病因

乳腺癌病因一: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乳腺癌病因二: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乳腺癌病因三:婚育。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乳腺癌病因四: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乳腺癌病因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相关推荐

乳腺癌病因什么

乳腺癌病因有关的因素较多,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1、 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初产年龄。 2、 家族史。 3、 乳腺的良性疾病。 4、 饮食因素及肥胖。 5、 内分泌因素及激素。 6、 电离辐射。 7、 不良生活习惯。 8、 病毒感染等。

造成胰腺癌的原因

1、胰腺癌虽然在治疗上没有很大的进展,但却日益呈现在年轻化的趋势。 2、胰腺癌病因吸烟可能会增加胰腺癌的患病率,胰腺癌的发病因素,因为尼古丁可以影响胰腺分泌,进而发生胰管上皮的病变,吸入烟雾后,可活跃新陈代谢致使胰腺癌变。有资料表明,在吸烟饮酒者中,胰腺癌发病率为非吸烟饮酒者的2~2.5倍,且发病年龄提早10~15年。 3、化学药物。胰腺癌的发病因素,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化学药物可以经过血运或经过胰液致使胰腺癌的发生。在与某些化学物品接触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中,胰腺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 4、胰腺癌病因饮食因

乳腺癌病因

1.先天因素,不能逃避的遗传。家族中有遗传史,自身患有乳腺癌为一般女性的9倍之多。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不过这不必然发生的。只患病率比一般人可能性要高。 2.在青年期以及更年期中,月经初潮过早和绝经时间较晚都有可能患有乳腺癌。据资料显示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这两个都容易患有乳腺癌比较危险的因素。 3.婚育情况,未生育或初产年龄大于35岁、产后未

骨转移能活多久

许多癌症晚期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细胞转移,骨转移最为常见的。不同癌症的骨转移有不一样的症状和生存期。1、乳腺癌骨转移还能活多久:有报告说乳腺癌病人骨转移的发生率(87%)远远高于肺转移(27%)及肝转移(27%)(Bri J Cancer 1987)。乳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脊柱,肋骨,骨盆及长骨近端。 乳腺癌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几率较高,除了乳腺癌骨转移之外,某些乳腺癌激素治疗方案导致病人骨丢失以及女性病人正处于骨质疏松好发期也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及减少乳腺癌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几率需要从多个角度来

乳腺癌吃什么中药好治疗的四大方法

1.以毒攻毒法 历代医学家治疗癌症大多以攻毒为主,利用其开结拔毒的功效,逐步消灭残余的癌细胞,但临床上必须慎重掌握,适可而止。 2.清热解毒法 在清热解毒药中,有许多中药具有抗癌作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法则之一。在中、晚期乳腺癌病人中,一般多伴有毒热内蕴或邪热瘀毒的症状,此时本大法可与其他方法结合治疗,多获良效。 3.活血化瘀法 中医专家认为,肿瘤与瘀血有关,瘀血乳腺癌的病理病因之一。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不但能改善乳腺癌病人的ldquo;高凝状态rdquo;,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病人自身免

患有乳腺癌遗传吗

乳腺癌否有遗传性?在临床上的确遗传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的。 近年来,有人研究发现,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其乳腺癌发生率比普通人约高出3倍。另外,又有人发现,乳腺癌病人的女性亲属发生乳腺癌的要比一般入增高,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l0年。但,需要强调的乳腺癌并不直接遗传的,而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遗传对乳腺癌的易感性(即乳腺癌的易患因素),而不乳腺癌本身。 乳腺癌会遗传吗?这也就说,乳腺癌一种不可避免的遗传性疾病,乳腺癌病人的亲属不一

怎样预防乳腺癌效果最好

众所周知,乳腺癌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多年来,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对乳腺癌来说,若想提高治愈率,单靠改进治疗方法,收效难以令人满意的,就乳腺癌来讲,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在治疗方法上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种种改进,但乳腺癌病死率未见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仍由于就诊较晚,在所治疗的乳腺癌病人中,中晚期乳腺癌病例占多数所致,这就要求我们提倡检出早期癌以减少晚期乳腺癌的出现,将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生活节奏紊乱等可引起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法

1、以毒攻毒法:这种方法最常见的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法,被历代医学家在治疗癌症中所采用。利用其开结拔毒的功效,逐步消灭残余的癌细胞,但临床上必须慎重掌握,适可而止。 2、活血化瘀法:中医专家认为,肿瘤与瘀血有关,瘀血乳腺癌的病理病因之一。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不但能改善乳腺癌病人的“高凝状态”,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物及病人自身免疫活性细胞抑制之下,而且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肿瘤的转移,有利于癌症的控制和癌灶的清除。 3、扶正祛邪法: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气亏虚时,体内的邪气就会凝聚在一起,合成治病因子,从而身体患

乳腺癌肝转移怎么办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生活压力的增大,女性面对的生活压力也不小,这导致很多女性的健康出现问题。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治愈率高不高,成为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非常关注的问题。 乳腺癌的治愈率高不高和乳腺癌的分期有密切相关的联系。 乳腺癌一般分为三期,早期、中期和晚期。一般来说,早期的乳腺癌,如果通过正规医院的正确治疗,治愈率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为早期的乳腺癌病情不严重,癌细胞没有扩散,病症不明显,一般肿瘤都在2cm以下。中期的乳腺癌,病情略重,肿瘤大小一般在2cm到5cm之

乳腺癌症状 腋淋巴结肿大

作为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除非隐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