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疗效比较

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疗效比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2011年我科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30例,其中资料完整的28例(28耳),按术式分2组,1组17例,2组11例,术前均行颞骨CT检查,术后行病理证实为外耳道胆脂瘤。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12耳在局麻下手术,16耳在全麻下手术,11耳采用耳内切口,以往仅行简单的外耳道清理术,即在显微镜下清理外耳道胆脂瘤上皮及肉芽组织,再用碘仿纱条填塞,并嘱患者定期复查。近3年来,对伴有外耳道口狭窄者,除仔细清除外耳道胆脂瘤上皮及肉芽组织外,同时磨平扩大骨性外耳道口,对于乳突气化好,后壁骨质有缺损时,取颞肌筋膜封闭,对于有皮肤大面积缺损时,半月后行外耳道植皮,并以碘仿纱条填塞,行外耳道成形。

2 讨论

外耳道胆脂瘤临床并不多见,病因不明,有先天性,外伤性,医源性,后发性,阻塞性和感染性,各家说法不一。总之,大都认为是外耳道骨部因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发生慢性脱屑性皮肤炎症,角化鳞状上皮增生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堆积,而又排除受阻而成。所以,外耳道的阻塞或狭窄为其在外耳道深部的存留提供了条件。HOLT根据病变范围,将其分为3期,Ⅰ期局限在外耳道较松散,局部形成小凹陷;Ⅱ期局限在外耳道形成囊状,骨壁破坏严重;Ⅲ胆脂瘤破坏外耳道侵入乳突、上鼓室;Ⅰ期可行外耳道清除术,再局部涂抹氟尿嘧啶软膏预防复发;Ⅱ期需经外耳道或耳后进路清除胆脂瘤,再作外耳道成形术,游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区;Ⅲ期需作乳突手术。单纯性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未能破坏胆脂瘤的形成条件,术后复发率高。

外耳道胆脂瘤表现

外耳道胆脂瘤表现有哪些?在疾病之初期,若无感染,由于胆脂瘤较小并无特殊不适症状。随着团块的不断堆积,胆脂瘤体积不断增加,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1、耳部闷堵感

当外耳道胆脂瘤体积增大堵塞外耳道时会出现耳部闷堵感。

2、听力下降

外耳道管径被阻塞2/3以上时,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有时当局部继发炎症时,导致外耳道皮肤肿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3、耳痛

外耳道胆脂瘤具有破坏性,常常继发感染,可出现剧烈的耳痛。

4、耳漏

如果继发感染可有耳部流脓,脓液具有特殊臭味,或带血的血性分泌物。

5、其他

巨大的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下、后壁,通过破坏处进而侵犯到乳突、鼓窦及上鼓室,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侵犯面神经乳突段引起周围性面瘫、侵犯鼓索神经引起味觉障碍。胆脂瘤进一步增大,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颈侧脓肿、瘘管、眩晕及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症状。

6、体征

检查时可以见到外耳道内有灰白色或者黄色角蛋白碎屑、上皮样物堵塞,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包裹,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可伴有肉芽形成。较大的胆脂瘤清除后可以见到外耳道的骨质暴露,被破坏、吸收,外耳道骨段明显扩大,软骨段一般无明显改变。鼓膜一般是完整的,或充血,内陷,如果被胆脂瘤破坏,则会导致穿孔、萎缩和粘连。

以上就是关于外耳道胆脂瘤表现有哪些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外耳道胆脂瘤表现已经非常清楚了。如果我们出现上述症状的话,有可能就是患上外耳道胆脂瘤了。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外耳道胆脂瘤这种疾病。

胆脂瘤的症状和治疗

1、胆脂瘤的症状

胆脂瘤分为在医学上分为三种,根据胆脂瘤分布的位置不同,把胆脂瘤分为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和胆脂瘤型中耳炎。

1-1、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多数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

1-2、颅中窝表皮样囊肿:三叉神经麻痹症状,如面部感觉减退,咀嚼肌无力等。

1-3、鞍区表皮样囊肿:进行性视力、视野损害,晚期可出现视神经萎缩。

1-4、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癫痫、视盘水肿,有时出现进行性偏瘫。

1-5、脑室内表皮样囊肿:出现波动性或阵发性头痛发作。

1-6、大脑半球表皮样囊肿:癫痫、偏瘫、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增高。

1-7、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表现为颅骨局部增大的头皮下肿物。

1-8、其他部位表皮样囊肿:小脑蚓部表皮样囊肿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躯干性共济失调,走路不稳。脑干旁表皮样囊肿表现为脑干损害及颅内压增高。

2、胆脂瘤的治疗

2-1、宜手术切除:然而因肿瘤与血管粘连紧密,国内外很多专家认为完全切除是不明智的,且应避免,以免致残或死亡,因手术都切不干净,术后肿瘤生长速度加快。

2-2、中医治疗:抗瘤正脑系列的配伍应用医学|教育网整理,适用于未行手术或手术部分切除,术后复发,X-刀、γ-刀,放化疗后患者用药3-6个月可消除症状,使瘤体缩小或消失,术后可消除残瘤,预防复发,临床应用多年来疗效确切。

胆脂瘤的危害有什么

1.外耳道胆脂瘤是阻塞于外耳道骨段的含有胆固醇结晶的脱落上皮团块。又称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其组织学结构同中耳胆脂瘤但常混有耵聆碎屑。病因不明,可能与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的长期刺激(如耵聍栓塞、炎症、异物、真菌感染等)而产生慢性充血,致使局部皮肤生发层中的基底细胞生长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异常增多,若其排除受阻,便堆积于外耳道内,形成团块。久之其中心腐败、分解、变性,产生胆固醇结晶。

2.胆脂瘤不仅发生在中耳和乳突内,还可发生在脑室和颞骨的深部。发生在耳部的常在中耳和乳突内。用肉眼观察,胆脂瘤呈白色,外面包着白皮,里面的内容物像豆腐渣,有臭味。在显微镜下,胆脂瘤无定性物质,为脱落的上皮、胆固醇结晶及其碎屑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胆脂瘤,另一种是后天性胆脂瘤。所谓先天性胆脂瘤,是胚胎期的外胚层组织遗留在颞骨内,逐渐发展而形成的。由于这种残留的组织本身无细菌,故出生后耳内无感染流脓等情况,而直到它逐渐发展、扩大、压迫和侵蚀骨质,最后向外突破,有的形成耳后脓肿、瘘管。

3.胆脂瘤的破坏作用是很大的。胆脂瘤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地向周围膨胀性增长,侵犯中耳的各间隙。胆脂瘤不但对周围骨质产生压迫,而且产生多种具有破骨作用的酶和细胞因子,两者协同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

我们知道,中耳内有三块小听骨组成的听骨链、肌肉、韧带及面神经等结构,中耳的周围,向前与颈内动脉接近,向后与颅内的大血管乙状窦和小脑相邻,向内与耳蜗和位听神经相邻,向上与大脑仅相隔一层薄的骨板,向下与颈内静脉也相隔一层薄骨板。胆脂瘤在这些结构之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相应的重要结构的损害,出现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

外耳道闭锁或狭窄

先天性多为完全性闭锁常伴中耳发育不全。听力障碍见于先天性小耳畸形。后天性者多为烧伤、感染或外伤(包括手术)后瘢痕挛缩所致,轻者可影响听力,重者可发生外耳道胆脂瘤,甚至累及鼓膜中耳和乳窦,X线检查可了解中耳及乳突情况。

[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瘢痕松解挛缩,恢复外耳道形态口径大小及其传导功能。用肉面朝外的中厚皮片包裹橡皮或塑料管植入。皮片成活后继续支撑6个月防止回缩。外耳道口的膜状瘢痕或蹼状瘢痕可用局部交错皮瓣或行"Z"成形术修复。

外耳道胆脂瘤的症状有哪些

外耳道胆脂瘤是一种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所形成的囊状团块。其并非真性肿瘤,故又称为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表皮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有关,如耳外伤、耵聍栓塞、异物、炎症、真菌感染、手术等的长期刺激,而使外耳道皮肤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局部皮肤生发层中的基底细胞生长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异常增多,并且由于外耳道受到不良刺激产生慢性充血,导致狭窄,使得脱落物向外移行排除受阻,便堆积于外耳道内,形成团块。久之团块中心便会腐败、分解、变性,最终产生胆固醇结晶。此外也与局部的引流,湿度密切相关。

在疾病之初期,若无感染,由于胆脂瘤较小并无特殊不适症状。随着团块的不断堆积,胆脂瘤体积不断增加,会出现以下症状:

1、耳部闷堵感

当外耳道胆脂瘤体积增大堵塞外耳道时会出现耳部闷堵感。

2、听力下降

外耳道管径被阻塞2/3以上时,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有时当局部继发炎症时,导致外耳道皮肤肿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3、耳痛

外耳道胆脂瘤具有破坏性,常常继发感染,可出现剧烈的耳痛。

4、耳漏

如果继发感染可有耳部流脓,脓液具有特殊臭味,或带血的血性分泌物。

5、其他

巨大的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下、后壁,通过破坏处进而侵犯到乳突、鼓窦及上鼓室,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侵犯面神经乳突段引起周围性面瘫、侵犯鼓索神经引起味觉障碍。胆脂瘤进一步增大,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颈侧脓肿、瘘管、眩晕及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外耳道胆脂瘤的症状有哪些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本文的相关介绍之后,对什么是外耳道胆脂瘤以及外耳道胆脂瘤的症状有哪些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我们认识外耳道胆脂瘤这种疾病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左中耳胆脂瘤的病因有哪些

胆脂瘤亦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等。目前认为系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的外胚层组织的先天性乏血管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脑部和耳部。根据胆脂瘤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和胆脂瘤型中耳炎等。一般认为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为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胆脂瘤多采取手术切除。

胆脂瘤型中耳炎与慢性显著化脓性中耳炎有密切的关系经常。中耳发炎长期流脓,鼓膜受脓液腐蚀,穿孔,多次外耳道表皮易沿穿孔进入中耳腔及乳突腔。其上皮层角化,反复脱落、积累、压迫周围骨质,使之吸收形成空腔。且细菌繁殖正确产生乳酸,进一步腐蚀周围骨质,导致再世炎症扩散。作为好发部位的左右中耳和乳突,随着胆脂瘤体的增大,压力加大,一旦骨壁穿破,脓液和细菌即可经此而进入颅内,发生看过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等。

病因:

负压内陷学说

咽鼓管功能障碍及复发性中耳炎导致鼓室负压,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内陷,外耳道上皮因炎症反复刺激移行功能丧失,脱落的角化上皮堆积在内陷袋中,形成胆脂瘤。

上皮侵入学说

坏死性中耳炎可造成鼓膜边缘性穿孔及鼓室粘骨膜坏死,鼓膜及外耳道的上皮组织可移行到鼓室修复裸露的鼓室创面,形成胆脂瘤。

基底细胞增生学说

基底细胞可通过柱状增生形式侵入上皮下组织,形成胆脂瘤。

化生学说

慢性炎症刺激中耳黏膜上皮可化生为角化扁平上皮,形成胆脂瘤。

颅内胆脂瘤则主要被认为系胚胎期神经管闭合时混入了外胚层成分,逐渐生长所导致肿瘤形成。

如上所述,在左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成因中,目前主要是有负压内陷学说、上皮侵入学说、基底细胞增生学说和化生学说这四种学说存在的,在一般情况下,左中耳胆脂瘤患者在查找病因的时候,也可从以上学说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的,需要注意的是,左中耳胆脂瘤是需要尽快手术治疗的。

外耳道胆脂瘤有是什么临床表现

1.耳部闷堵感

当外耳道胆脂瘤体积增大堵塞外耳道时会出现耳部闷堵感。

2.听力下降

外耳道管径被阻塞2/3以上时,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有时当局部继发炎症时,导致外耳道皮肤肿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3.耳痛

外耳道胆脂瘤具有破坏性,常常继发感染,可出现剧烈的耳痛。

4.耳漏

如果继发感染可有耳部流脓,脓液具有特殊臭味,或带血的血性分泌物。

5.其他

巨大的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下、后壁,通过破坏处进而侵犯到乳突、鼓窦及上鼓室,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侵犯面神经乳突段引起周围性面瘫、侵犯鼓索神经引起味觉障碍。胆脂瘤进一步增大,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颈侧脓肿、瘘管、眩晕及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症状。

6.体征

检查时可以见到外耳道内有灰白色或者黄色角蛋白碎屑、上皮样物堵塞,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包裹,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可伴有肉芽形成。较大的胆脂瘤清除后可以见到外耳道的骨质暴露,被破坏、吸收,外耳道骨段明显扩大,软骨段一般无明显改变。鼓膜一般是完整的,或充血,内陷,如果被胆脂瘤破坏,则会导致穿孔、萎缩和粘连。

外耳道胆脂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外耳道胆脂瘤是阻塞于外耳道骨段的含有胆固醇结晶的脱落上皮团块又称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其组织学结构同中耳胆脂瘤但常混有耵聆碎屑。

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的长期刺激(如耵聍栓塞炎症异物真菌感染等)而产生慢性充血致使局部皮肤生发层中的基底细胞生长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异常增多若其排除受阻便堆积于外耳道内形成团块久之其中心腐败分解变性产生胆固醇结晶。

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成年人单侧多见可侵犯双耳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胆脂瘤较大时可出现耳内堵塞感耳鸣如继发感染可有耳痛头痛外耳道有分泌物具臭味检查见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色胆脂瘤堵塞其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质包裹较大的胆脂瘤清除后可见外耳道骨质道破坏吸收外耳道骨段明显扩大鼓膜完整可充血内陷巨大的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后壁侵犯乳突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引起周围性面瘫。

外耳道胆脂瘤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外耳道有特征性白色胆制瘤团块即可作出诊断取胆脂瘤送检可确诊注意和原发于中耳和胆脂瘤外耳道癌变及坏死性外耳道炎鉴别必要时作颞骨CT扫描或乳突X线拍片。

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

无合并感染的胆脂瘤较易取出清除方法同耵聍取出术可用%硼酸甘油或%-%碳酸氢纳溶液(合并感染时忌用)滴耳使其软化后再取。

合并感染时应注意控制感染但单纯的控制感染很难迅速奏效只有全部或部分清除胆脂瘤后方能促使炎症吸收。

感染严重取出十分困难可在全麻及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应随诊观察清除残余或再生的胆脂瘤%水杨酸究竟滴耳或可预防复发。

外耳道胆脂瘤侵入乳突者应按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手术治疗。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外耳道胆脂瘤治疗方法,外耳道胆脂瘤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治疗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外耳道胆脂瘤是可以治疗好的,患者们不用过于担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注意护理我们的耳朵,希望患者们可以早日恢复健康。

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有哪些

1、器械去除法

没有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胆脂瘤,可以用耵聍钩沿着外耳道的壁缓慢伸入胆脂瘤内侧将其钩出。由于在外耳道各壁中后上壁的敏感性较差,所以可先从后上壁夹取胆脂瘤。贴近鼓膜的胆脂瘤团块或不能合作的患儿均不宜采用此种方法,以免损伤外耳道及中耳其他重要结构。

2、外耳道冲洗法

胆脂瘤坚硬难以用器械法取出者,可先用3%~5%碳酸氢纳溶液或硼酸甘油等滴耳,每日3~4次,3日后用冲洗器将软化的胆脂瘤一次或分次冲洗干净。冲洗时注意: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鼓膜穿孔者忌用;冲洗液应接近体温,过冷或者过热,都可能会引起迷路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头晕;冲洗时方向必须斜对外耳道后上壁,如果直对鼓膜,可引起鼓膜损伤,直对异物,则有可能将其冲至外耳道深部而更难取出。合并感染者,应先抗炎治疗,可滴入 3%硼酸甘油或4%酚甘油,每日数次,必要时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3~4日待炎症控制后再取。但单纯的炎症控制很难彻底,根据经验最好在控制感染的同时分次逐渐取出胆脂瘤。

3、全麻下内镜下或手术显微镜下取出法

对于感染严重、取出十分困难的患者可考虑用此法。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须随诊观察,若有残余或再生的胆脂瘤随时清理干净。

4、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手术治疗

外耳道胆脂瘤侵入乳突和(或)中耳者应行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手术治疗。手术原则为彻底清除胆脂瘤组织及破坏的死骨,扩大外耳道,恢复听力。彻底清理外耳道底是避免复发的关键。在局麻或全麻下,行耳内或耳后切口,于显微镜下行胆脂瘤取出术,同时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行耳甲腔成形术及鼓室成形术。术后换药至术腔完全上皮化。

5、术后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

此类胆脂瘤一般都可在门诊局麻下通过耳内入路来清除干净。方法为打开囊壁吸出胆脂瘤,建议取干净后在外耳道放置一张硅胶片,持续3周,可以防止粘连及复发。

上面介绍的五种手术方法都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常见方法,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这些外耳道胆脂瘤手术的方法是比较重要的,患者在选择手术的时候,可以和医生能够进行更好地沟通,这样对治疗疾病也是很有好处的。希望上面的介绍,对大家有用。

斜坡胆脂瘤应如何治疗

胆脂瘤亦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等。目前认为系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的外胚层组织的先天性乏血管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脑部和耳部。根据胆脂瘤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和胆脂瘤型中耳炎等。一般认为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为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胆脂瘤多采取手术切除。

胆脂瘤多采取手术切除。颅后窝表皮样囊肿,尤其是颅后窝底、第四脑室者,可取中线枕下入路;中脑者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鞍区者可取翼点入路;中线旁跨越颅中窝和脑桥小脑角的哑铃形者,可取一侧乳突后入路。

若肿瘤体积小而无颅内扩展或感染,仅与周边结构轻微粘连,尤其是第四脑室的表皮样囊肿可望肉眼全切。但相当多的部位的胆脂瘤达到组织病理上的全切都是比较困难的,往往有少量包膜残留,有时候术后磁共振会显示有增强的信号存在。

肿瘤的囊壁为生发组织,应对无粘连的囊壁尽可能广泛切除,为防止肿瘤细胞随脑脊液的扩散,可采取术中肿瘤周围棉条覆盖保护的方式。在仔细清除囊肿内容物后,注意反复冲洗术区,防止术后的无菌性脑膜炎。

对于颅骨板障内胆脂瘤,其恶变率仅有少数报导,往往针对较大、生长较快或有压痛的胆脂瘤采取切除。

表皮样囊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降低本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由上可见,在对斜坡胆脂瘤进行治疗的时候,手术治疗的方式是目前效果最佳的方法选择,但是需要斜坡胆脂瘤患者注意的是,手术治疗虽然可以能够让肿瘤尽快的消除,但是,其也是有可能在术后引发出系列的并发症的,比如脑积水就是其中之一。

相关推荐

老年人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中耳炎特点不同,非化脓性中耳炎如卡他性中耳炎可以有听力下降、堵闷感,自听过强等症状,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可以有耳痛、听力下降、外耳道流脓等症状,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慢性骨疡性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都有长期外耳道流脓症状,听力下降症状,骨疡性和胆脂瘤性中耳炎脓液有臭味,可以引起脑脓肿。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于鼻粘膜水肿、充血导致的咽鼓管不通畅,而使中耳气压失衡(鼓室负压)所致。应该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呋麻液滴鼻,必要时行咽鼓管吹张,早期一般不

耳朵痛流水是什么原因 脓性耳漏

是化脓性炎症的表现,常见于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疖等。此外,少见的化脓性腮腺炎、化脓性颈淋巴结炎等,破溃入外耳道时也可出现脓性耳漏。若脓液不多而具恶臭者,应考虑胆脂瘤的可能。

中耳炎患者避免进入这六大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 目前临床上已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是其主要症状,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们传统的中耳炎概念的。 但分泌性中耳炎则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症状,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造成渗出而引起的,由于渗出液是非细菌性的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所以本病易被漏诊、误诊。 误区二: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现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会有“出水”流脓的症状,如外耳道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

乳突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有: ①损伤性面瘫,因解剖不熟,操作技术不当和先天性面神经解剖异常所致,可造成部分或完全性损伤,80%位于鼓室段, ②损伤水平半规管或刮去镫骨,造成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继发感染可致永久性全聋, ③手术暴露脑膜板或乙状窦板引起脑膜炎等颅内感染, ④损伤颈内静脉球和颈内动脉,造成大出血,偶见于大胆脂瘤破坏和严重骨髓炎病人, ⑤骨桥未完全开放和外耳道后骨壁削低不够,造成外耳道肉芽增生,日后形成瘢痕狭窄甚至闭锁, ⑥最常见的是胆脂瘤,若肉芽及骨炎等病变组织清除不尽,术后将依旧流脓不止。

外耳道胆脂瘤的饮食注意有哪些

1、忌一切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2、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外耳道胆脂瘤食疗方 [食疗膳] 1、蛤蚧鹧鸪:鹧鸪1只,蛤蚧1对,生姜2片,酒少许。将蛤蚧和鹧鸪剥开洗净,去内脏,切成小块,用酒浸洗,然后与生姜置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加入调味即可服用。 2、鹿茸枸杞水鸭汤:水鸭1只,鹿茸5片,枸杞20克,生姜2片。将水鸭去毛与内脏,切块,与鹿茸、枸杞、生姜同炖3小时,加入调味食之。 3、巴戟苁蓉羊肉汤:羊肉60

常见的中耳炎治疗误区

1、没有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 目前临床上已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是其主要症状,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们传统的中耳炎概念的。 但分泌性中耳炎则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症状,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造成渗出而引起的,由于渗出液是非细菌性的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所以本病易被漏诊、误诊。 2、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现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会有“出水”流脓的症状,如外耳道炎有时就表

防治中耳炎切勿走入误区

防治中耳炎的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 专家分析: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 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症状轻微,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故易被漏诊、误诊。值得注意的 是,儿童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平直,鼻

关于中耳炎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专家观点: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 分析: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症状轻微,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故易被漏诊、误诊。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平直,鼻咽腔较小,鼻炎鼻窦炎较多见

中耳炎真的会导致面瘫吗

首先,中耳炎有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有单纯性,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三种。非化脓性和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后两种就严重得多了。 所以对于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两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刚才问道的面瘫了,因为面部神经距离中耳腔是很接近的,如果中耳炎严重就会损伤了面部神经,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所以为了减轻中耳炎带来的损害,可以平时使用棉签沾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外耳道与外耳(一定要轻,慢慢绞)绞出脓水,清洗十分钟左右。但不可再次损伤患处,然

胆脂瘤的疾病分类

根据胆脂瘤分布的位置不同 可以分为颅内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和胆脂瘤型中耳炎。 颅内胆脂瘤是神经外科涉及的重要疾病之一。常用的分类包括: 桥脑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约70%以三叉神经痛起病。少数以面肌抽搐、面部感觉减退、耳鸣、耳聋起病。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为:单纯三叉神经痛型、脑桥小脑角肿瘤型(多以耳鸣、头晕、面肌抽搐及VII、VIII神经受累等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为主要表现)、颅内压增高型。 颅中窝表皮样囊肿: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症状,如面部感觉减退,咀嚼肌无力等,有时亦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及眼球运动障碍等。50%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