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家庭急救的知识
脑中风家庭急救的知识
脑卒中发病多在35-36岁,以在家中发病占多数。常在用力、激动或一般性活动中急性发病,也有的病人早晨醒来手脚即不能动或不能说话。最早表现常常是突感头痛,伴呕吐、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不醒,有的病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流口水,喝水呛咳,说话不清楚等。还有一些病人可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在家中如遇到上述情形,亲属或者同事千万不要惊慌。因为此时处理是否及时、正确,与病情愈后密切相关。
较常见的错误处理有:
惊慌失措—缺乏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一遇到紧急情况,或惊叫,或悲哭,茫然不知所措。
野蛮搬运—有的病人家属为“抓紧”时间,抱起病人或背扛起病人就往医院跑,殊不知,这样的运送方式往往会加重病情。
错误应付—只顾及喊人回来帮忙或忙着把病人搬上床,还有的人盲目给病人喂水或饮料。
舍近求远—脑卒中病人早期处理一刻千金,必须分秒必争,有的家属只顾到有名气的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
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对减少合并症,维持生命体征,防止病情加重,争取时间,进一步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1、初步判断为脑血管意外以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解开病人领口扭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3、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4、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者医院神经专科,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5、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如用手电筒观察病人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如有可能应测量血压,如超过150毫米汞柱(收缩压),可以给病人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10毫克。)
6、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若自行运送,在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时: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头部和肩部,使头部不要受震动或过分扭曲,另一人托住病的背部及臀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部及双腿,三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床或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勿抱、拖、背、扛病人。
7、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安宫牛黄丸或其他药物。
你必须知道的家庭急救知识
烫伤
烫伤分为三级:一级烫伤会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二级烫伤会看到明显水泡;三级烫伤会导致皮肤破溃变黑。
急救办法:A.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烫伤部位约10分钟,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并减少一步损害。若烫伤面积大,伤者应整体浸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
B.没起泡的小烫伤,最好的外用药是烫伤膏或烧伤湿润膏,其次是矾冰溶液及炉甘石洗液,第三是万花油。
C.将消毒纱布或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消毒凡士林油纱覆盖创面。
亮警报:冰敷的方式治疗烫伤,会损伤已经破损的皮肤导致伤口恶化。
如果水泡已经破损出水,别抹万花油!万花油对破损皮肤刺激较大,油剂药物擦后还会阻碍渗液的流出,不利于炎症消退。
酒精中毒
好不容易有个7天长假,各类“酒仙”“酒圣”终于可以抛开工作开怀畅饮。要知道,每年黄金周,医院急诊室里都少不了因酒精中毒到医院“度假”的兄弟。
饮酒过量,一般可自行缓解,极少数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急救措施:A.对轻度中毒者,首先要制止TA再继续饮酒;其次可找些梨子、马蹄、西瓜之类的水果给TA解酒;也可以用刺激咽喉的办法催吐醒酒(对于已出现昏睡的患者不适宜用此方法)。注意,用咖啡和浓茶解酒不合适。
B.安排TA侧卧休息,注意保暖,注意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观察呼吸和脉搏的情况,如无特别,一觉醒来即可自行康复。
亮警报:如果患者卧床休息后,还有脉搏加快、呼吸减慢、皮肤湿冷、烦燥的现象,则应马上送医院救治。
严重的急性酒精中毒,会出现烦燥、昏睡、脱水、抽搐、休克、呼吸微弱等症状,应该尽快拨打120并送医院急救。
脑中风怎么治疗
一、脑血栓症状
1、头痛
无论是脑出血或脑梗死,头痛非常常见,亦是一个重要的脑中风症状和信号。
2、呕吐
一般是伴随头痛一起出现的,也非常常见,其特点是多为喷射状呕吐。如遇有呕吐咖啡色(酱油样或棕黑色)液体,表示病情非常为重。
3、眩晕
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脑中风的症状中比较常见的。
4、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
5、口角流涎(流口水)
出现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从口角流出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6、突发的视感障碍
表现为看不见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以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
7、突发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
表现为病人说话不清,吐词困难,喝水或吞咽时呛咳。8、意识障碍:变现为神志模糊不清、呼吸不应、打呼噜,严重的可出现深度昏迷。
二、突发脑中风时,家庭急救措施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紧急联系神经科医生。
(2)在病人倒下的地方就地抢救,若必须移动时千万要小心。
(3)切忌对脑中风病人摇晃、垫高枕头,前后弯动或捻头部等。
在秋冬季老人易中风
尽管中风发病急骤,难以预测,但发病前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信息,预告近期很有可能发生中风。如能识别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甚至不发病。据临床医学统计,约70%的病人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某些先兆征象,但大多因不了解而被疏忽。因此,一旦出现如下征兆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如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等;“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发现上述先兆,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搞好家庭急救和护理
脑中风大多在家中发病。家庭中正确的急救和良好的护理是中风救治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中风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恐惧,就近就医,避免反复运转,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运时,要防止头颈扭曲,减少晃动,头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
中风偏瘫如何急救
中风偏瘫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但在家中发生的较为多见,如果在家中突然发 生中风偏瘫该怎么办?无论发生什么形式的中风,家属都不要惊慌,要认识到在家中的紧急抢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处理得是否及时和得当,关系到以后病情的发展,所以掌握一些初级的家庭急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旦家中有人发生了中风偏瘫,要设法把病人抬到床上,不要把病人扶起,正确的搬运是2~3个人同时抬,一人托住病人的头部和肩部,保持头部不受震动,另一个人托住病人的背部和臀部,还有一个人托住病人的臀部和腿脚部,让病人安静躺下,头部略高并稍向后仰,如果有呕吐则头部应偏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内。然后解开病人的衣领,如有假牙应取出,如有打鼾,可用手托起病人的下颌,用纱布或手帕将病人的舌头包住拉向前方,让病人的通气道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
此时,可以请医生前来急救,也可以待病情稍见稳定后送医院及时抢救,应把病人送到一家最近的医院,避免长途颠簸引起病情加重。从楼上向下搬运病人时,必须保持头在上方、脚在下方,以减少脑部的充血,最好用担架让病人平躺着搬运。切记搬运动作要轻柔,还要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搬运。
中风病人的家庭急救
中风患者在发病后抢救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得当,对预后至关重要。
1、 发现病人中风后,切记惊慌紧张。应先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并尽快与医院或急救中心联系。
2、 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未明确时,不要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也不同。
3、 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托到 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的衣领,如有假牙取出假牙,另外,如果病人呕吐,应先将病人头部偏想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如果病人发生抽搐,可用筷子垫在上下牙之间,以防咬坏舌头;如果病人出现气急或者喉部有痰鸣音,家属可将塑料管的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医院前,应尽量少移动患者,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抬,如果是抬病人上楼梯,应让病人的头部处于高位,脚部处于低位,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病人去医院的途中,家属需用双手托住患者的头部,以避免头部的震动。
5、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要即刻送医院急救;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此时应让病人静卧,同时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6、中风主要症状:突然失语、失明、昏倒、一侧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必知的几个家庭急救常识
一、止血带不宜长时间结扎。用布条、纱布作止血带包扎时,止血带不宜过细过窄,不宜直接扎在皮肤上,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应垫以布料(可用纱布、毛巾或衣袖等)。扎止血带松紧要适当,每隔30至60分钟应松开2至3分钟(并用指压法代替止血),避免止血带以下肢体缺血坏死。
二、小而深的伤口不宜马上包扎,特别是锈钉或木刺扎伤后或是玻璃损伤,伤口缺氧。若马上包扎,会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应到医院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三、昏迷病人高级神经活动受到严重抑制,应严密观察,细心护理。病人苏醒前不宜进水进食,否则会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所以,昏迷病人要绝对禁食,但可用棉签蘸清水湿润一下双唇。
四、皮肤接触农药,不宜用热水及酒精擦洗,否则会促进毒物的吸收。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内衣)、手套、鞋袜等,并用肥皂水或1%、5%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皮肤、头发上的毒物。
中风急救知识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尽快与医院或急救中心联系。
2、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未明确时,不要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各异。
3.蔬菜汤红、白萝卜适量。将洗净的红萝卜、白萝卜削皮后切成不规则的块状,把切好的蔬菜用适量的清水煮15分钟左右,用网筛筛去蔬菜。
家庭急救错误知识
错误1将碰落的牙齿存放在水中
碰落的牙齿被重新塞入牙槽越早,它就越有可能和牙床重新附着,并继续生长。如果牙齿30分钟内被放回牙槽,那么再次顺利生长的机率有70%。如时间延长至30到90分钟,机率则会下降到40%。当孩子撞掉了牙齿,在上医院之前,最重要的是保持牙齿的湿润,但是在就医途中不要将牙齿浸放在水中。水会将牙中的营养成分和钙质吸出,使得牙齿再植变得更加困难。如果有条件的话,在上医院看牙医之前最好将牙浸放在牛奶中,牛奶中的钙会保持牙齿的各种成分完整,不受到破坏。没有牛奶怎么办?就让孩子往杯子里吐唾液来保存牙齿。倘若是个大孩子,已经用不着担心他会把牙齿吞下肚,可以在看医生之前,让他将掉落的牙齿藏在下嘴唇和牙龈之间的凹处。
错误2喂食止泻药
孩子腹泻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好不要让他服用止泻药。因为如果腹泻是由细菌引起的,这是机体自身为排出细菌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方式;服用了止泻药,细菌仍然留在身体内,会导致疾病。这时需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脱水,应该给他补充足够的水分。
错误3孩子噎塞时拍他的后背
孩子噎塞时拍后背实际上反而会迫使异物更深地进入喉咙,使情况变得更糟糕。只要孩子仍在咳嗽、讲话,就表示他仍能呼吸,这时最好让他自己吐出噎塞物,有力的咳嗽比任何外界帮助都有效。
对于小孩子来说的话,可能在日常生活之中总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比如当孩子出现腹泻这样的一种状况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能够给孩子服用止泻药,因为腹泻本来是由细菌引起的,这是身体自身的一种排除细菌的反应。如果服用了止泻药的话,身体之中的细菌仍然还会存留在体内,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因此当孩子出现腹泻的时候大家应该注意的是补充孩子充足的水分,千万不要让孩子脱水。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如果孩子出现噎塞的状况的时候,那么大家千万不能够拍小孩子的后背,因为这样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脑中风患者的家庭急救措施
由于脑血管疾病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且在家中发生居多,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很快恶化,危及生命。在此情况下,给予适当、及时的家庭现场急救,对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及提高预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家庭急救措施如下: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后切忌慌乱紧张,应保持镇静,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这样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让病人平卧,尽快拨打120。
2、在尚未明确诊断是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时,不要急于用药,因为两者用药是完全不同的。
3、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第三,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第四,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5、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尽快拨打120请救护人员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6、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应防止病人过度悲伤和焦虑不安。此时应让病人静卧,并可安慰病人。同时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压进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
7、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脑压。
高血压患者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引发脑中风、心肌梗塞的时间多在上午7点至10点,因为这时内分泌调节会增高,给血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平时如果睡得很晚,建议高血压病人醒了之后不要突然起床,先躺一会,对预防脑中风有好处。
家庭急救:不可随意搬动病人
对脑中风的病人,千万不要随意搬动。如果他摔倒在地,应就近移到容易处置的地方,移动时,由一个人托住头部,使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如果他陷入昏迷,则要让他保持平卧位,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呕吐物误吸;在病人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则要让其平躺,保持室内安静,并且不能经常翻动病人,要注意病人的保暖,家中如有药物应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或其它张开血管的药,等病情稳定后设法送医院治疗。
急救常识的意义
急救常识的意义一:
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提高生存质量的关注,学习并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急救知识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面对近年来自然灾害的肆虐,工业交通事故的频发,电击、溺水、中毒病例的剧增,一个呼唤“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多一份保险——让救护知识走进千家万户”的声音正从医务界响彻全社会。学习一点有关家庭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病例中,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而其中的70%是因来不及到医院就诊而死于家中或现场。在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亿,糖尿病在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达10%;据目前的死亡病例分析表明,有40%的冠心病病人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其死因大多是由于不能得到迅速及时的抢救,而并非是病情开始即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致命程度。
因此,掌握一些家庭急救护理常识,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急救常识的意义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但由于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多数人除了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而别无他法,而部分人不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第二次伤害”。所以急救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急救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也是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15个部委办联合发文《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北京市政府也要求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使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达到1/60,而参加奥运会的志愿者必须经过急救技能的培训。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120”医疗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一般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而对美国旧金山院前急救系统的调查发现,那里的急救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打“911”国内统一的呼叫号码。有学者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急救知识培训的认识不够,缺乏职业的急救教育部门和队伍,教师未受过系统的正规化的训练,教学方法、教材、训练器材不规范。
综上所述,由于急救措施有待规范以及普及不够,我国的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低于全世界的2%,而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州更是已经高达74%.当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都会放置心脏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而且法律规定18岁的青年都要学会急救,急救知识灌输到了公众。”为此,提高公众的急救普及意识有着很大的意义,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急救培训,从而提高我国第一目击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哪些正确的护理
做好家庭急救和护理:脑中风大多在家中发病。家庭中正确的急救和良好的护理是脑中风救治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脑中风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恐惧,就近就医,避免反复运转,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运时,要防止头颈扭曲,减少晃动,头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
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尽管脑中风发病急骤,难以预测,但发病前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信息,预告近期很有可能发生脑中风。如能识别这些信号,积极防治,会大大减少危害性,甚至不发病。据临床医学统计,约70%的脑中风病人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某些先兆征象,但大多因不了解而被疏忽。因此,一旦出现如下征兆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如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等;“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发现上述先兆,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重视防治诱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是引起脑中风的根源。据临床医学统计,约90%以上的脑中风病人患有高血压,尤其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而家庭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有危险性,应积极预防。据美国医学界报道,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可使脑中风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因此,此类疾病患者除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使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以及软化血管药的同时,还要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重视防寒保暖,避免情绪波动,防止过度劳累和剧烈活动,日常膳食宜清淡,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戒除烟酒,身锻炼,防止肥胖。
脑中风的家庭急救小知识
脑中风患者发病后在家里抢救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得当,对患者的预后相当重要。家庭急救中风病人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发现病人发病后切莫慌张,应该保持镇静,否则会加重病人脑缺血的症状。然后让病人平卧,尽快拨打120急救。
2发现中风,不用盲目用药。因为可能是缺血性中风,也可能是出血性中风,用药不当,还会引起副作用。
3搬运病人要注意方法:一定注意不要急于把病人扶起,应该是2-3个人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微抬高。
4要注意给病人松开衣领,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以免有呕吐的话,引起窒息。
5如果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到病人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6对于意识清醒的病人,脑缺血的病人,可以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
脑中风患者的家庭急救方法
1、拨打“120”电话呼救,请急救人员前来急救。
2、摔倒在地的病人,可就近移至宽敞通风的地方便于急救。上半身稍垫高一些,保持安静,检查有无外伤,出血可给予包扎。
3、病人去枕或低枕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切忌用毛巾等物堵住口腔,妨碍呼吸。
4、尽量不要移动病人的头部和上身,如须移动。应由一人托住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4、吸氧,血压显着升高但神志清醒可口服降血压苭物。
5、守候在病人身旁,一旦发现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采取用手掏取等措施使呼吸道畅通,呼吸停止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