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各年龄段幼儿记忆能力

各年龄段幼儿记忆能力

心理学家统计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平均记忆水平,这对评价一个幼儿记忆的发展程度是个可参考的标准。如果您的孩子没有达到他们所在的年龄段水平,那说明他的记忆力是较差的。

3~4岁的幼儿,能回忆出仅看过一次的10~15个物体(或图片)中的4个。

3~4岁的幼儿识记词的能力很差,只能识记一次给他们的不超过两个的词。这个时期的幼儿容易记忆诗歌、故事、童话这类材料,主要以多次重复方式记忆。

5岁的幼儿,已有有意识记的能力。他们能接受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进行目的记忆。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也能提出记忆的目的。

5岁幼儿记忆能力比3~4岁幼儿的记忆能力又有了提高,平均能回忆出一次呈现给他们的10~15个物体中的5个和10~15个词中的4个彼此不相联系的词。这一年龄的幼儿在再现故事时,已会力图表达它的细节。

6~7岁的幼儿的记忆力又有明显提高,能回忆出一次呈现的10~15个物体或图片中的7个,或10~15个词中的5~6个词。这个期间的幼儿还会应用一些记忆方法,会把某些物体归为某类,建立识记材料间的逻辑联系。

幼儿对于熟悉与不熟悉的物体表现出的记忆效果也不一样:

幼儿年龄(岁) 再现10个熟悉物体的平均数(个) 再现10个不熟悉物体的平均数(个)

3-4 3.9 1.7

4-5 4.4 2.4

5-6 5.1 3.6

6-7 5.6 3.8

记忆在智力中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因此,记忆档案中家长也可以记录下幼儿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把它们与记忆力的发展进行一番比较,这样就能够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智力发展趋势。

2岁是幼儿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记忆与成人记忆一样,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幼儿积累知识经验的基本手段,是构成幼儿智力的主要因素。若失去记忆,幼儿的一切智力活动都无法进行。

幼儿智力的主要认知因素的发展,如感知、想像和思维等都离不开记忆。例如,感知是认知的开始,记忆也是从感知开始才有信息输入、储存、加工和提取。由此也可以把记忆分为认记、保持和再认、再现等过程。但是感知的发展离不开记忆,幼儿感知觉有许多特点,例如,知觉的整体性、恒常性等都是靠记忆的作用才形成的,知觉经验积累也是靠记忆实现的。不仅如此,记忆还是想像和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幼儿的想像和思维都是以记忆表象为操作对象,没有记忆表象,想像和思维就无法进行,而幼儿的记忆表象越丰富,则幼儿的想像和思维就越发展。因此,记忆的发展能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而且也是想像和思维发展的基础,记忆的发展也能促进想像和思维的发展。

幼儿记忆与幼儿的其他心理过程一样,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例如,记忆的范围,记忆的保持时间等都有其发展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这些都是记忆方面的发展特点,在进行智力开发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超过量的发展界限,但对智力开发影响最大的不是这些量的发展特征,而是记忆在质的方面的发展特征,这主要表现在:记忆的态度的发展,是无意识记忆还是有意识记忆;记忆方法的发展,是靠机械记忆还是靠意义记忆;记忆内容的发展,是形象记忆还是抽象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就是有意记忆:相反,没有明确目的和意图,无需意志努力的记忆就是无意记忆。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基本上都是无意识的记忆结果。这与幼儿活动的有意性发展水平低有直接关系。幼儿的活动往往没有预定的目的任务,记忆的内容主要是那些形象生活、能够满足需要,感兴趣的以及激起幼儿强烈情绪经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积累的知识经验也逐步增加,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言语对幼儿行为的调节作用也逐步增强,随之,幼儿的有意记忆也发展起来。

2岁以后,由于表象与语言的初步发生与发展,幼儿对事物的认识逐渐深入、全面,出现了对事物的形态、大小、空间和时间关系的复杂知觉。同时,幼儿在感知事物时,开始出现了思维水平的概括,对事物能更深入地认识。具体而言,这一时期幼稚的感知认识能力的发展表现如下:

①皮肤觉进一步发展。2—3岁的宝宝可以基本辨别各种物体软、硬、冷、热等的属性。

②注意有所发展。2岁以后,宝宝注意的领域更加宽广,注意的事物比以前增多。宝宝从注意身边的各种事物,发展为开始注意自己的内部状态,同时注意的时间也有所延长。

③记忆有所发展。2岁以后,宝宝的记忆时间有所延长,可以记住一二个月以前的事情。同时出现了较多的延长模仿行为,可以对以前看到的行为在新的条件、时间下重新表现出来;记忆内容也有所增多,如此时宝宝可以背~些儿歌等。

④想像初步发展。2—3岁是宝宝想像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宝宝的想像主要体现在游戏中,会玩一些想像的游戏,如过家家、喂布娃娃吃饭等。

⑤思维水平有所提高。这一时期宝宝仍然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但心理活动开始内化,即宝宝开始利用头脑中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而不再只是单纯地依靠外在行为。但此时宝宝还没有形成一般化的概念,还不能掌握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同时在进行思维时,一般只能考虑事物的一种特征,不能同时照顾两种特征。一般来说,这时宝宝多依据自己的经验来考虑和解决问题,还不能站在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属于“自我中心式”的思维。

幼儿记忆的特点

1.记得少、忘得快。幼儿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如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但如果不复习很快就忘了。

2.记忆缺乏目的性。幼儿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幼儿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重复大人说的话的简单方法,来记住这件事。

3.记忆方法呆板。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的联系,抛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的识记。而幼儿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幼儿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幼儿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但是幼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4.记忆不精确。幼儿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大多幼儿表现为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而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其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

幼儿心理特征与年龄关系

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而时间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

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即有不同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开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时,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2、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中的无意性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特别是表现在幼儿的注意、记忆和想像等心理活动之中。幼儿的记忆也是以无意性为主。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或专门地去记住一些东西,而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

3、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幼儿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也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比较好。

幼儿记忆力的特点

1、记得少、忘得快

幼儿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如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但如果不复习很快就忘了。

2、记忆缺乏目的性

幼儿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幼儿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重复大人说的话的简单方法,来记住这件事。

幼儿记忆的特点

1、记得少、忘得快。

幼儿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如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但如果不复习很快就忘了。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记忆缺乏目的性。

幼儿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幼儿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重复大人说的话的简单方法,来记住这件事。

3、记忆方法呆板。

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的联系,抛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的识记。而幼儿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幼儿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幼儿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但是幼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4、记忆不精确。

幼儿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大多幼儿表现为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而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其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

有关幼儿记忆力的误解

哪个年龄段的人脑是记忆的黄金期?有关专家指出,3岁-6岁的孩子记东西要比成年人快得多。

3岁-6岁的孩子正处于智力的开发阶段,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广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3岁-6岁儿童的记忆力确实要好于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地多学点东西,但是不能盲目追求数量。他说:“人的大脑一辈子都是处于不断被开发的状态,只不过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开发内容。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开发适合他们这个阶段学的东西,家长们应该多注意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来开发他们的潜。”

有关记忆力认识的误解

记忆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其他许多能力发展、成熟的前提条件,人的记忆能力伴随着人的一生,与人的生活、学习、创造息息相关。

人出生几周就具备了最初级的记忆能力,婴儿经过几次哺乳之后就能快速的找到奶头,几个月后的婴儿可以通过回忆母亲的体味,能判断出是不是自己的母亲。三个月大的婴儿能够肘头,努力探寻陌生的世界,于是父母的声音、铃声的刺激、颜色的刺激、抚摸身体对皮肤的刺激都是在刺激着大脑,都是最有益的大脑训练操。随着大脑的发展、经验的增多、语言的发展,人的记忆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然而人们的记忆能力,尤其是优秀的记忆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及时的训练结果。

误解一:人的记忆力好坏是天生的,与训练无关。

这种误解是因为人们缺乏对记忆知识的了解,夸大了遗传对记忆能力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都证明:95%以上的人的遗传因素是差不多的,记忆能力主要是后天教育与训练的结果。在调查中占人口1%-2.5%的遗传因素超过常任的儿童,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优秀的遗传因素也会下降,其记忆能力也会哺乳正常幼儿的水平。经过调查,在一些乡村,发现了一些3-6岁的幼儿遗传因素很好,智力方面尤其是记忆能力都有超人的表现,可是两、三年后在此去调查发现这些儿童各个方面的能力与其他大多数儿童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几乎是文盲,无法给孩子后天的教育。相反,一些发展正常的幼儿,在父母的精心教育下,几年后各方面都有了超常的发展,于是培养出了许多“数学神童”、“小作家”、“小艺术家”。

误解二:幼儿的记忆力很好,没有训练的必要。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我们只注意到了幼儿的无疑是记忆能记住许多的事情,甚至成人没有记忆得住事情,幼儿也能记下来,这样一来,成人便觉得幼儿的记忆能力比自己强,不需要进行训练。而实际上幼儿期的综合记忆能力还是很差的,3-4岁的幼儿综合记忆能力只有成人的十分之一,5-7岁的幼儿综合记忆能力也只有成人的四至三分之一。

造成“幼儿记忆能力很强,不必专门训练”的误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各种材料的记忆难度不明了。考核记忆能力包括记忆速度、记忆容量、遗忘速度和需要重复次数。当幼儿进入学习生活之后,需要记忆的知识面和量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这就要求幼儿能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才能使学习得心应手。

误解三:任何年龄段训练效果都一样,不要训练的太早。

人的大脑细胞是在胚胎期间最先发育的器官,在出生后5-6年里基本完成,能及时抓住这一阶段进行记忆力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龄段,记忆能力与智力的关系也不同。在幼儿期,记忆能力占了人类智力的主要部分,也可以说,如果一个幼儿的记忆能力发展正常,就可以评定他智力发展正常。记忆力超常的儿童,智力的发展也自然是超常的。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5-8岁训练结果最为理想,提高比例均在100%以上。15岁以后的训练平均提高水平就明显下降,训练结果如同3-4岁幼儿水平。

让不同年龄组的人回忆幼年时期的经历发现:

8-9岁小学生能力回忆到3岁左右;17岁青少年能回忆到3-4岁左右;成人组一般能回忆到4-5岁左右;60岁左右的老年人能回忆到6-7岁左右;80岁以上的老人最容易回忆起6-7岁左右的事情。

试验证明:3岁-9岁人的大脑经过训练后记忆能力平均提高水平最快,年龄与训练结果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智力成长曲线表明:13-14岁以前人的智力绝对分数是直线上升,之后智力发展速度逐渐减慢,约在26岁左右停止增长,26-36岁保持平衡,以后有所下降。也就是说人的整个智力约80%在4-8岁完成,20%在8-17岁左右完成。

这就决定着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早期教育的重点是完成儿童智力教育,最主要的是完成智力结构中的记忆力训练,年龄越大就越失去了开发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记忆力的特点

1、记得少、忘得快

幼儿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如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但如果不复习很快就忘了。

2、记忆缺乏目的性

幼儿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幼儿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重复大人说的话的简单方法,来记住这件事。

3、记忆方法呆板

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的联系,抛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的识记。而幼儿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幼儿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幼儿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但是幼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4、记忆不精确

幼儿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大多幼儿表现为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而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其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

孩子记忆的特点

1、记得少,忘得快

儿童记忆的范围和记忆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和延长的。1岁左右的儿童记忆的范围很小,起初只能认妈妈、亲人,然后才能再认周围的事物。他们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例如将他们和一起生活的亲人分开一个月,再相见时就不认识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堂课上能学会一首儿歌或一个故事,不久就忘了。

2、记忆缺乏目的性

上学前儿童的记忆很难服从一个有目的活动,他们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只对形象鲜明的对象,引起兴趣的事物或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能记住。要年幼儿童将记忆专门作为有目的活动是困难的。5、6岁的儿童有意识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如大人委托他做某件事,他会运用简单的记忆方法,如重复大人说的话来记住这件事。进入小学后,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识记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3、记忆方法呆板

成人的记忆一般是通过对要记忆事物的理解,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屏弃事物非主要部分,进行意义识记,而儿童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不会进行这种分析,较多地对事物表面进行机械识记。例如成人和儿童同时遇到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成人记住的是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而儿童记住的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颜色等等。但是学前儿童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识记,对他们能理解的事物也会进行一些意义识记。

4、记忆不精确

儿童记忆的精确性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年幼儿童记忆不精确表现在记忆不完整、相互混淆、歪曲事实和易受暗示等方面。例如幼儿听了一个故事,他只记住感兴趣的某个细节,整个故事的情节却记不住,或者把另外故事的情节也混在一起。又如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前几天来过,他被母亲一问就认为今天来过了。这是由于记忆不精确加上以臆想来补充记忆而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

怎么进行儿童记忆力开发

1、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却因为“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述很多见闻。父母从小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给孩子玩各种颜色、有声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与孩子讲话,给孩子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会在他们的耳闻目染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记忆力。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更容易记住新的东西。

2、给孩子布置识记任务。为了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记能力,对2-3岁的孩子就可以布置有意识记的任务,最简单的可以从要孩子取一样东西或传一句话做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布置识记的任务可趋复杂,如要求记住游戏规则,复述一个故事或讲出参观见闻等。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成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很容易记住,相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则会强迫自己化力气去记住它。而年幼儿童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很难记住。因此要幼儿学某种知识和技能,不能靠强迫命令,而是要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2-3岁能认识很多字,有的年纪很小就成了名家,都是因为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能孜孜不倦去学的结果。

4、指导孩子增强记忆力的方法。记忆力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和提高的。父母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自信心,有的父母常骂孩子:“你什么都记不住,一点记性也没有,对你说了也白说”等话,是很伤自尊心。父母要了解孩子记忆的不足之处,记不牢或记不正确的原因,耐心帮助孩子,要多给予鼓励。父母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段,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幼儿记忆保留时间短,机械记忆是记忆的主要方法。要他们记住某种内容就要不断重复,可教他们背诵一些儿歌、诗歌、绕口令,记住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入学前的儿童已会有意识地记忆,可以教他们运用顺序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识记方法。入学后,要背诵课文,可用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等方法。

儿童记忆力开发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父母还给自己的孩子买帮助记忆力的补品,其实儿童的记忆力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要太操之过急的去帮助孩子开发记忆力,只要是按照以上的科学方法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帮助儿童开发记忆力了。

宝宝补铁的好处 保持大脑正常发育

铁对制造大脑内神经传输物质有帮助,对所有年龄段人的正常脑功能至关重要,如果宝宝体内含铁不足的话,孩子的注意力、记忆能力和智能都会下降。所以,一旦发现宝宝缺铁时要及时补足。

相关推荐

美赞臣奶粉价格表

美赞臣1段安婴儿A+婴儿奶粉900g罐装;参考价格:252元;适合年龄:0-6个月宝宝;段数:1段奶粉 美赞臣1段安婴儿A+婴儿奶粉400g盒装;参考价格:118元;适合年龄:0-6个月宝宝;段数:1段奶粉 美赞臣1段安婴儿A+婴儿奶粉1200g盒装;参考价格:301元;适合年龄:0-6个月宝宝;段数:1段奶粉 美赞臣1段安婴儿A+婴儿奶粉1800g盒装;参考价格:455元;适合年龄:0-6个月宝宝;段数:1段奶粉 特点: 安婴儿A+含充足的,合适比例的DHA和ARA,帮助婴儿智力发育。 ·安婴儿A+含有

家长对上早教班的误区

早教班是很多家长的共同选择,但是很多家长对于早教的认识却是错误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培养不同的能力,而且还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针对性的培养,可见家长对上早教班的误区是很多的。 家长对上早教班的误区 早教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其中“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

如何开发孩子的右脑

不同年龄段宝宝开发右脑 科学证明,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开发右脑的方法并不相同。 两岁以前:以感官训练为主 宝宝两岁以前,还是处于婴儿期,这个时候宝宝主要是接爱感知经验,包括大脑的视觉经验、听觉经验、触觉经验、嗅觉经验、味觉经验以及本体感经验等。这一阶段,宝宝往大脑里存储的感知经验越多,右脑的开发程度就越大,以后可提取的信息与经验也就越多。 两岁以后:丰富孩子的思维和创新源泉 从两岁开始,已经进入开发右脑的关键阶段,妈妈应该侧重于丰富孩子的思维和创新的源泉,着重于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宝宝联想、想象、记忆

老年痴呆的症状表现

许多人都有这种忧虑,说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实际上,一个人的记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并不断地增强,而后,又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减退。 从记忆的发育过程来看,幼儿记忆是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刚刚萌发。记忆种再认能力的保持时间,乳儿期只能保持几天;从3岁开始,再认能力逐日增强,已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数个月的事了。所以,人们较难回忆3岁以前的事,3岁以后的事情才开始以深浅不同的印象被保存下来。 可是,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又逐渐减退。有人对700多名正常人作了记忆测试后发现,30岁以后记忆力便开始下

怎么提高小孩记忆

妈妈要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妈妈要针对宝宝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宝宝记忆保持时间短,记忆的主要方法是机械性的识记,要他记住某种内容就要不断重复,可教他背诵一些儿歌、诗歌或记住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入学前的宝宝已会运用意义识记,可以教他运用顺序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入学后的宝宝要记住一篇课文,可用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等方法。

父母不要将男孩打扮成女孩

有些孩子经常被父母当成异性来打扮,所以,容易对孩子造成性别认同混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给六岁以内的幼儿异性打扮,就会使幼儿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潜意识地存在异性化的心理。 研究发现,六岁以内的幼儿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异常迅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记忆力等都已经开始形成,大脑的构造与功能日趋完善。此阶段幼儿对周围事物因好奇而发生极大兴趣,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望,这个时期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和日后个性的形成都将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如果在这时期让幼儿异性打扮,就会使幼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

宝宝多大适合游泳

宝宝多大适合游泳?儿科专家傅宏娜认为,如果宝宝没有皮肤的问题,肚脐断端干燥没有炎症,出生后不久即能游泳,但据调查宝宝在6~12月大时是最佳的开始游泳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仍然对子宫的液体环境有记忆,而且对水的感觉更自然和舒服,但宝宝真正能掌握各种游泳技能的年龄是4岁。 学游泳4大注意事项 1.时间控制得宜 婴幼儿并不适合长时间游泳,请依孩子的身体状况,调整游泳时间,每次约半小时。 2.避免肚脐感染 新生儿最怕肚脐感染,因为肚脐最脆弱,所以水质要干净。 3.水温维持恒温 婴幼儿最怕低温,因此水温必须恒定;

培养幼儿记忆力的4个诀窍

一、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如:学习数的组成、加减法,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利用教具演示、讲解,幼儿就能理解知识,加之幼儿动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识。又如:音乐课学习歌曲,运用图片或实物等教具向幼儿解释歌词,就会帮助幼儿记住歌曲内容,并达到教学目的。其它各科知识也是如此,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具,就会使幼儿轻松的记忆知识。 二、

应该怎么去增强儿童记忆力的呢

家长和老师要指导孩子记忆的方法,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家长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年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短,记忆的主要方法是机械识记,要他们记住某种内容就要不断重复,可教他们背诵一些儿歌、诗歌,记住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入学前的儿童已会运用意义识记,可以教他们运用顺序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入学后要记住一篇课文,可用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等方法。 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

小游戏锻炼幼儿记忆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种幼儿常见的物品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和幼儿依次把物体指认一次,然后让幼儿看上几十秒钟,最后遮起要求幼儿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物品的名称。逐渐可以把物品增加到8个,最多不超过10个,要保证幼儿通过几次锻炼能成功说出,保持幼儿的兴趣。 2、辨颜色 让幼儿先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爸爸妈妈也可以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参与到游戏中来,把这个变成亲子游戏,还可以激发幼儿对这个游戏更大的兴趣。 3、找物品 拿出八个不同的玩具或者常用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