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裂都是摔跤惹的祸
手腕骨裂都是摔跤惹的祸
雨雪天气常常会发生摔跤,许多朋友为了防止受伤而常用手掌撑地,结果却出现手腕部骨折。所谓的手腕部骨折,即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比其他部位骨骼更脆弱,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尤其老年人和儿童(两者骨骼都比青壮年脆弱)。
根据受伤的机制不同可分为Colles骨折、Smith骨折和Barton骨折。
Colles骨折:又称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多为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占桡骨远端骨折的90.2%。
伤后表现为局部的疼痛肿胀,腕关节活动障碍,可出现典型的畸形表现:侧面看为“银叉”畸形,正面看为“枪刺样”畸形。有时可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
Smith骨折:又称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或反Colles骨折,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占桡骨远端骨折的7.8%,较少见。
表现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部背侧皮下瘀斑,活动受限。有时可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尺骨茎突骨折和三角纤维软骨损伤。与伸直型骨折方向相反。
Barton骨折:又称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倒,手掌着地,暴力经腕骨传导使桡骨关节背侧发生骨折,腕关节也随之向背侧移位,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反之,当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时受伤,可发生桡骨远端掌侧关节面骨折及腕骨向掌侧移位,此类骨折较少见。
大部分表现为与Colles骨折相似的“银叉”畸形及相应表现。
治疗:
紧急处理:避免患侧手腕的活动,使其保持在正常的位置,可用冰敷消肿。
预防:选择防滑的鞋子,尽量避免行走于湿滑的地面;老人出行时可使用手杖,学龄前儿童尽量与家长同行;摔倒时可以扶住旁人或其他物体;
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部分需要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固定后平卧时将患肢垫高,以利于淋巴回流;活动时吊于胸前,避免下垂或随步行摆动而再次移位。
术后2-3天可开始肩、肘关节及手指的活动,活动程度逐渐增加。
术后2-3周可进行握拳、屈腕等功能锻炼。
术后3周后开始屈指、对掌、对指的抗阻力练习。
术后4-6周可开始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及前臂旋前、旋后练习。
手腕骨裂的症状有哪些
手腕骨裂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手腕骨裂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受伤者中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患者是因为跌倒后手掌着地所致。骨裂多发生在桡骨远端近关节50px处,临床上称为柯力氏骨裂。
手腕骨裂的症状肯定首先明显的是有骨裂部位,其次是表现症状,有肿痛、淤血、青紫、红肿、肿块、活动受限制等,另一个就是长期不治或者不愈留下后遗症,出现手腕处僵硬,无法活动等症状。
手腕骨裂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并行钢板等内固定,但手术常常出现一些遗留症,如阴雨天,骨裂部位会有明显反映等。
保守治疗主要采取中药膏贴,通筋络,去瘀血,促进骨痂形成愈合。保守治疗可以做到关节功能锻炼。
治疗只是一方面,患者的康复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当骨裂基本愈合,可以开始进行腕关节屈、伸主动练习,腕关节屈曲抗阻练习。而后,每隔3—4天即增加前臂和腕关节的练习强度和难度。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中,忌用暴力强扳,以免引起新的损伤。在恢复期,患者还应增加一些手部应用性活动训练。手腕骨裂忽视不得,及时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使病情加重
早期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故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
骨头的生长需要:胶原、钙、磷以及维生素C、D,这些都是是成骨要素,所以骨折了以后要重点补充这些物质,尤其是老年人。
滑雪会摔吗 滑雪安全吗
滑雪是相对来说比较危险的运动,受伤的几率大约是2到3人每1000人天,摔跤在滑雪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只要不挑战力所不及的滑雪道,通常是不会危及性命的,顶多也就是摔青,或者摔肿。
单板受伤的几率远远大于双板,双板多发生下肢伤害,单板多发生手腕伤害。晴天时出现受伤的频率最高。对于雪道来说,受伤多发生在坑坎较多的雪道和结冰的雪道上。
手腕骨裂的症状
不过因为手腕骨裂在临床上的症状不是非常的明显,甚至有些手腕骨裂的患者都会将其作为扭伤来进行处理,这给手腕骨裂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可以及时的进行疾病治疗,首先请您了解一下手腕骨裂的症状。
手腕骨裂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手腕骨裂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受伤者中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患者是因为跌倒后手掌着地所致。骨裂多发生在桡骨远端近关节50px处,临床上称为柯力氏骨裂。
手腕骨裂的症状肯定首先明显的是有骨裂部位,其次是表现症状,有肿痛、淤血、青紫、红肿、肿块、活动受限制等,另一个就是长期不治或者不愈留下后遗症,出现手腕处僵硬,无法活动等症状。
手腕骨裂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并行钢板等内固定,但手术常常出现一些遗留症,如阴雨天,骨裂部位会有明显反映等。
保守治疗主要采取中药膏贴,通筋络,去瘀血,促进骨痂形成愈合。保守治疗可以做到关节功能锻炼。
知道了手腕骨裂的症状和它的治疗方法之后,为了尽量预防手腕骨裂的情况发生,中老年朋友在平时一定要注意钙质的补充,避免骨质疏松的情况发生,这对于预防手腕骨裂有一定的好处,在平时的时候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即可。
怎样预防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人,一般很容易骨折。其中手关节骨折,臀部骨折,脊椎骨折是最常见的几种现象。其后果都极为严重。每年有70万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椎骨出现骨折,其中很多人还因此患上了慢性病痛。今年,30万臀部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一半的患者无法自己再次走路。更加令人惊愕的是,50岁以上的老人臀部骨折,其骨折引起的综合征导致高达20%的老年患者在短短一年内死亡。
如果你已经上了年纪,并且患骨质疏松症,摔跤是非常危险的,而且你的摔跤率也更加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身体骨骼功能也在降低,你的视力也会开始恶化。你会更加依赖药物,而这些药物对你的身体平衡有着不良的影响。如晚上上洗手间频繁这样的小事情都会使你摔跤的几率上升。基本上说,一系列老年小疾病同时出现时,摔跤和骨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令人可喜的是,改变一下你的生活方式,你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骨折发生的几率性。以下是小秘诀:
食物中的钙:我们知道奶制品含有钙,其他事物也是含有钙的。
高龄老人骨折应该怎么办
1、老年人应避免摔跤,如不慎摔跤,应注意髋部尤其是腹股沟处是否疼痛,如有上述情况,切忌自行站起,勉强行走,以免发生移位,应及时抬送至医院。
2、如发生了髋部骨折,亦不必过于紧张,应尽量配合医生,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特别是人工关节技术的日臻成熟,基本上可以在1个月内让患者重新走路,恢复肢体80%以上的功能。
3、胸腰椎骨折应将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及时送医院,不可盲目背、拉、拖等自救,因为这样的动作,可能使骨折碎片向后移位,损伤背髓、神经等。
4、胸腰椎骨骨折发生后,需要长期卧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于移位较多的患者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5、对于没有明显外伤但腰痛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经皮椎体成形等微创手术进行恢复。预防骨质疏松、带腰围是预防老年人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
6、腕关节骨折发生后可见腕部疼痛、肿胀、不能活动,此时切不可擅自按摩等,应及时行X线片检查以确定骨折。这类骨折治疗相对简单,通过及时复位固定,多可获得满意效果。
7、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卧床病人更多见。
8、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
9、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丸6克~9克,每日1次或2次,或液体石蜡20毫升~30毫升,每晚1次。
10、卧床病人易发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宜适当多饮水利尿。
解析宝宝摔倒的5种心态
镜头一
刚刚学步的可儿,一不留神就在客厅的地板上摔了一跤,哇哇哭起来。姥姥忙用扫把狠狠打了两下地板,说这地太滑,害得可儿摔跤。可儿停止了哭叫,爬起来继续学步。
点评
宝宝摔了跤,他就哭,你打打桌子,踩踩门坎,他就不哭了。这种办法,还真管用,因为他的注意被转移了。但是这么下去,对于任何事情宝宝都会认为是别人不好,逐步养成喜欢攻击别人和推卸责任的习惯。
镜头二
花园里,娇娇摔倒在草地上,妈妈立即跑上去把她扶起来,又亲又哄,不停地问:摔疼了吗?娇娇开始哇哇大哭起来。这一哭,更把妈妈吓着了,连忙把她搂在怀里哄。一见这种光景,娇娇眼泪哗哗真流,哭得更厉害了。
点评
“摔在宝宝身上,疼在妈妈心头”。妈妈的紧张会让宝宝更加害怕而不由自主地哭,并且强化他的胆怯心理,慢慢使宝宝变得缺乏自信。其实宝宝摔跤没有那么疼,有关心理学材料表明,同样的痛刺激,儿童感觉到的疼痛比成人要少得多,轻得多。宝宝越小,对痛刺激的敏感程度越低。
镜头三
马路边,鹏鹏摔了一个大马趴。虽然鹏鹏爸近在咫尺,却没拉他,而是用命令的语气喊:“自己爬起来!”鹏鹏勇敢地爬了起来。一位路过的大妈狠狠地瞅了鹏鹏爸一眼,愤愤不平地说:“没见过这样狠心的爹,这么小的宝宝,也不拉一把。”
点评
宝宝摔了以后,会观察大人的反应,看到爸爸妈妈什么事没有,他会觉得摔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是自己不小心,没有哭的权利。重视宝宝的抗挫折教育,培养勇敢和坚强的品质,让宝宝明白人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用勇气和自信心克服困难和挫折。
镜头四
天天跑着追皮球,一不小心,重重地摔倒了。妈妈马上说:“不要哭,一点也不疼,天天是勇敢的宝宝。”天天爬起来,看着摔破的膝盖,瘪了瘪嘴,强忍眼泪。
点评
你往往出于培养宝宝意志的目的欺骗宝宝。宝宝摔倒,疼不疼他最有发言权,哭泣是他表达情感的真实方式。宝宝经过几次“一点都不疼”的反复训练,意志并不会坚强,但也许宝宝学会了,怎样做才会得到你的赞赏。慢慢地,他可能就不再注重自己的真实感情的表达,这样无意间为日后的说谎埋下难以治愈的祸根。因此需要注重培养宝宝真实地表达情感,告诉他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
镜头五
游乐场上小朋友们在玩耍,名名也想下地和大家一起玩,但奶奶担心宝宝摔跤,总不放手,一直抱在手上。名名在奶奶怀里扭来扭去,挣扎着。
点评
宝宝不摔跤是好事,但是一定要选择手段。虽然宝宝在成长的阶梯上没有受到生理上的伤害,但心理上会留下痕迹。两岁都没有摔过跤的宝宝,绝对不会是运动健将。当一两岁的宝宝开始说“我做”、“我自己……”时,正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好机会,你应该夸奖宝宝的主动,并创造机会帮他实现自理的愿望,培养他的独立性,使宝宝体会到“我自己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那么宝宝会更积极地做自己的事,这是培养独立做事能力的良好开端。
爱心提示
很多妈妈喜欢给宝宝拴一个学步带,宝宝就不会摔跤,但这样做,宝宝走路会推迟,平衡能力会有障碍。到三四岁时,只要一跑起来,就容易摔,有的甚至摔掉门牙,因为在更早的时候,他没有学会收腹,没有学会下蹲,也没有学会摔倒时自我保护的常用的技能。
怎样预防骨折
预防骨折的重要性:
骨质疏松症的人,一般很容易骨折。其中手关节骨折,臀部骨折,脊椎骨折是最常见的几种现象。其后果都极为严重。每年有70万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椎骨出现骨折,其中很多人还因此患上了慢性病痛。今年,30万臀部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一半的患者无法自己再次走路。更加令人惊愕的是,50岁以上的老人臀部骨折,其骨折引起的综合征导致高达20%的老年患者在短短一年内死亡。
如果你已经上了年纪,并且患骨质疏松症,摔跤是非常危险的,而且你的摔跤率也更加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身体骨骼功能也在降低,你的视力也会开始恶化。你会更加依赖药物,而这些药物对你的身体平衡有着不良的影响。如晚上上洗手间频繁这样的小事情都会使你摔跤的几率上升。基本上说,一系列老年小疾病同时出现时,摔跤和骨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令人可喜的是,改变一下你的生活方式,你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骨折发生的几率性。以下是小秘诀:
食物中的钙:我们知道奶制品含有钙,其他事物也是含有钙的。
预防骨折秘诀1:通过运动改善身体平衡 增强体力很多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朋友担心运动会太危险。总的来说,如果你骑着脚踏车去漫步或外出旅行,那么你摔倒的可能性不是大了吗?坐在舒适的轮椅上应该是预防摔跤最好的方法了吧?
从直觉上看,以上的观点好像有道理,其事实正好相反。运动其实可以降低摔跤的发生几率。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风湿病学家shreyasee amin说:“经常运动有利于保持你的反映敏捷和肌肉强壮。”运动有利益于身体协调,降低摔跤的可能性”。如果你身体健康,那么你的平衡性也就好,这样,相比起那些卧床不起的或身体虚弱的病人,你摔跤的几率低就了很多。
运动除了改善你的身体平衡,增强体力外,还对你的骨骼有直接的作用。骨骼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器官组织。就像肌肉一样,如果你不运动,你的肌肉也会松软无力。保持身体健康,你的骨骼也就更加强有力,在摔倒时也没那么容易出现脱臼。专家一般推荐承重运动(如散步, 增强抵抗力练习(如举重), 以及增强灵活性平衡性如瑜伽或太极等这些综合运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始一系列运动前先征求医生的意见。对于一部分患骨质疏松症病人而言,冲击力大的运动,如慢跑或网球,可能并不安全。因为身体重击可能会引起骨折。即使是一些看上去轻微的运动对一些椎骨比较弱的人而言,也是很危险的。
手腕骨裂后如何恢复
患者一般出现了手腕的骨折,都是需要时间来愈合伤口的,愈合伤口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需要点时间,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这样对于伤口的愈合没有好处,尽量要从饮食和锻炼入手。
2一般及时恢复骨折的情况,建议还是要避免患者在关节上面出现的僵持问题,其实僵硬问题,也是患者骨折后的并发症,需要多注意,排除并发症,应该在恢复的过程中,多活动关节处,或者是手指的活动能力。
3每天恢复,都可以做一些手指的屈曲动作,但是建议要每天都做,不能做一天,这样是没有效果的,一定不能因为关节疼痛,就暂停活动,刚开始可以尽量慢慢的活动,觉得手指和关节可以接受了,开始加大运动量。
注意事项:患者在骨折后的恢复,一定要坚持锻炼,当然锻炼了以后,对于骨折的恢复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不宜太过于紧张,平日里可以多吃补品,多喝鱼汤,对于骨头的愈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手腕骨裂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1、这个手腕骨折后,主要是注意协调好复位制动和关节功能锻炼的协调。因为手腕骨折是属于关节处的骨折,关节是以灵活性为主的,制动不动过久,容易出现关节的粘连,而骨折早期,骨折快容易移动,早期活动可以导致复位的失效。
2、一般手腕的骨折,常见的是桡骨远端的骨折,常见的是科雷氏骨折,这个小孩子和年轻人的骨折相对比较好,不容易出现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的也不多,一般予以手法复位后,用夹板或者是石膏固定一个月左右,复查照片位置没有移动,就可以拆除夹板、石膏,早期活动腕关节,用小夹板固定的,更在固定后就可以活动腕关节,只是相对来说需要经常检查夹板的松紧度,石膏固定也需要检查手指的感觉和末端的血运情况,防止固定过紧,肿胀等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前臂缺血性肌肉挛缩,对于老年人的骨折,很多是粉碎性骨折,对关节面的损伤也比较大,如果是手腕处功能要求不高的可以予以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早期活动腕关节予以磨造关节,如果是要求较高的,可以予以手术复位治疗。
3、同时这个地方的骨折,需要排除三角半月板的损伤,和腕舟骨和月骨骨折,这些容易漏诊,对关节影响比较大,需要早期处理。
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手腕骨折后注意事项有哪些这个问题已经都非常了解了,建议大家在平常运动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安全,对一些相关的保护措施也应该有所了解,本来运动是为了身体健康,结果却因为运动导致身体受伤,那就违背最初的运动目的了,希望大家不要疏忽一些安全的防范知识。
老人和高跟鞋的奇妙关系 可防摔倒
平时走在路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老人摔跤。为了避免老人摔跤造成身体损伤,我们一般是直接搀扶着走或者借助拐杖,因此,拐杖也被称为老人的“第三条腿”。其实老人防摔跤没这么麻烦,穿高跟鞋就可以哦!
高跟鞋是提升女人气质的装备,但是对于中老年人,却是可望而不可及。大多数人都认为,中老年人身体常常会因为身体不平衡而摔倒,穿平底鞋能更好的支撑身体,防止摔跤。其实,高跟鞋也可以做到。
老人跟高跟鞋的奇妙关系
人的肌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衰弱,大脑不能有效控制脚部肌肉,从而使老年人容易摔跤,造成头部损伤或髋骨折,严重者甚至导致抑郁、疼痛、丧失自理能力等症状。所以,老人要具备一些防摔的方法以保证自己的健康。
来自英国皇家利物浦大学医院创伤和骨科手术的主治医生克里斯托弗·沃克尔说道:“高跟鞋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脚后跟高于脚掌,人们就只能靠脚趾走路,这样就必须利用平衡感和运动知觉来促进身体的平衡。所以经常穿高跟鞋可以刺激人的运动知觉,使其在眼睛、耳朵和肌肉上达到平衡。”
老人穿高跟鞋不宜过久
但是,因为高跟鞋也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所以老人穿高跟鞋不宜过多,每次1-2小时即可,而且当老人感冒生病时,身体的平衡感尤其差,所以感冒时不宜穿。
即使穿上高跟鞋能防止摔跤,但是高跟鞋对女性的身体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专家建议,在保证老人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穿高跟鞋,同时还要坚持锻炼。锻炼可以维持人体肌肉力量,保持踝关节的平衡与平稳,从而使老年人摔跤的频率大大降低。
另外,中老年人平时还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如太极拳、交谊舞等,也可锻炼平衡。平时出门随身携带手杖,也可以大大降低摔倒的几率。
都是护垫惹的祸
阴痒是妇科常见病,其特征为外阴及阴道瘙痒不堪,甚则红肿痒痛难忍,坐卧不安,有时可波及肛门周围,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带下,长期引起局部皮肤粗糙、萎缩、阴毛脱落、毛囊处疖肿。在现代医学中称为“外阴瘙痒症”。一般如糖尿病、维生素A、B缺乏症,各种感染、药物过敏、卵巢功能低下等,均可引起阴痒。
临床上以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外阴白斑等为常见。此外,也有因精神因素引起的阴痒。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原因多因湿热蕴积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治疗根据病因不同,以清热渗湿、杀虫止痒或滋阴降火、调补肝肾为治疗原则,采取内服及外洗的方法,往往收效显著。现代医学一般给予控制原发病、消炎、止痒等治疗,常用药物如:灭滴灵、维生素、酮糠唑、咪糠唑、艾洛松等,对于卵巢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补充一些雌激素,往往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卫生护垫成为女性的必备用品,阴痒又平添了另一病因,即接触性皮炎,有过敏体质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时有这样的患者,往往由于没有及时发现病因导致久治不愈。曾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就诊时症见:阴部红肿疼痛瘙痒,反复起疮疖多年,阴唇皮肤粗糙色暗,心烦少寐,口苦而腻,胸闷、腹胀、乏力,便秘,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略数。自诉到处求医,中西医治疗多年效不显,非常痛苦。
问其病史为过敏性体质,季节变化易咳嗽,咽部不适,易起寻麻疹,长期使用卫生护垫。考虑多种治疗无效,说明诱发因素可能持续存在,让其去除卫生护垫,换上纯棉内裤;口服扑尔敏4毫克,每日3次;局部用卤米松软膏涂擦。当日见效,一周后瘙痒红肿消失,患者多年的痛苦得到了解决。自己幡然醒悟,都是卫生护垫惹的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