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冷敷还是热敷 痛风急性期不能使用什么药物
痛风冷敷还是热敷 痛风急性期不能使用什么药物
痛风是超饱和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中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根本没有效果。
如果在痛风急性期使用抗生素,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你使血尿酸升高加重痛风。这是因为抗生素和尿酸都需要经过肾脏排泄,前阵对后者的排泄有干扰作用,从而导致尿酸升高,加重病情。
降尿酸药物对痛风炎症没有消炎阵痛的作用,对控制关节炎急性发作、缓解关节疼痛无效。并且降尿酸药物在降低尿酸水平的同时,促使关节内痛风时表面溶解,释放不溶性尿酸盐结晶,从而加重关节炎症或引起转移性痛风。
建议:使用消炎镇痛药即可,但不宜长期服用。
痛风不严重还需要降尿酸吗
痛风患者不痛也要降尿酸
急性痛风发作快,恰当治疗后缓解得也快,再加上30岁~40岁的年龄正是不少人的事业搏杀期,导致不少人“痛的时候就治,不痛的时候就不管”。但这种“看似有效率的治疗策略”,实际上是痛风治疗的误区。
这是因为,痛风急性期和缓解期的治疗重点不同,用药也完全不一样。对于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治疗目的是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医生此时一般不会让病人服用降尿酸药物,倒是一些患者平时不注意,到发作了才吃几粒降尿酸药,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控制症状,反而会使关节疼得更厉害,因为短时间内尿酸水平大幅度波动会诱发、加剧痛风的急性发作。
而对于疼痛“暂歇”的患者,治疗的重点就转到了降尿酸。如果以为痛风发作时治疗就等于治了高尿酸,那就错了,只在痛风急性发作时看病,其实根本没有起到降尿酸的效果,这样一来,尿酸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会导致痛风发作从每年一次到一年几次,疼痛越演越烈,急性痛风会转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引起关节软骨和骨质被侵蚀破坏。
降尿酸遵循缓慢渐进的原则。预防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控制。对发现高尿酸血症或有家族病史者应通过调节饮食,严格戒酒及使用降尿酸药物,保证血尿酸正常。
痛风关节疼怎么办进行缓解
一、药物止痛
对于止痛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痛风急性发作时的止痛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通常发作时用药越早,效果越好。对于初次服用这些药物的病友,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二、局部冷敷
痛风发作时,可使用冰袋或者冰矿泉水冷敷疼痛关节处20~30分钟。冷敷能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
注意,千万别热敷或用热水泡脚,温度上升会使炎症反应、水肿加重,更加疼痛。
局部冷敷能暂时减轻疼痛,同时有痛风的朋友反映,冷敷后有更痛的情况。因此,大家最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要不要冷敷。
三、多喝水
多喝水才能产生更多的尿液,带走更多的尿酸,同时预防尿路结石。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平均约1.5L,而对于痛风的朋友应保证每天2L以上的饮水量。
低热量、偏碱性的饮品是很适合痛风病友的,比如苏打水。当然,不喜欢苏打水的朋友也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
四、抬高下肢
痛风发作时,疼痛部位通常都会存在水肿的情况,因此可利用「水往低处走」的原理,抬高下肢减轻水肿。比如,睡觉时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下床活动时缩短站立时间。
五、转移注意力
有的朋友在痛风发作时,就躺着不动了,大家都懂这种痛。但如果躺床上不动,一心只想着关节疼,完全沉浸其中的话,疼痛会明显。
所以痛风发作时,试着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看看电影、多说说话,转移一下注意力。
六、控制饮食
控制饮食需要做到两点,一是禁酒,二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酒精、高嘌呤的摄入都会升高尿酸,影响痛风的控制。
痛风尿酸降下来了为什么脚还会痛 痛风患者使用降尿酸药的三个误区
尿酸高只是痛风的发病基础,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并不会马上出现痛风的症状,只有5%-12%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因此,对于高尿酸无痛风症状患者不一定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因为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会有严重的副作用。
建议:一般认为,每年有两次以上的痛风发作,或有痛风石、肾结石、肾损害表现,或经饮食控制、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血尿酸仍显著升高的患者,才需要药物来控制。
如果痛风处于急性发作期时使用降尿酸药物,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至于关节内外尿酸差较大,反而加重关节疼痛的症状。
正确做法:在急性期给予一般性处理,例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大量饮水等,痛风的间歇期再系统地应用降尿酸药。
痛风急性发作期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和功能障碍,这些症状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容易产生误诊,使用抗生素。
而痛风本身属于自限性疾病,即使无任何治疗也可能在发作3-10日内逐渐自然缓解,这种情况就容易被误认为是抗生素的疗效。
事实上,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还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
痛风热敷还是冷敷
急性痛风发作时热敷和冷敷都不适合。
痛风首先热敷肯定是不行的。痛风所导致的炎症与平常外伤炎症可不同。痛风是由于体内血尿酸过多,尿酸以微小结晶形式沉积在关节滑囊、肌腱、软骨和关节周围其他软组织中,大量白细胞吞噬后受到破坏,释放溶酶,破坏周围组织细胞,从而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由于热敷使局部血流量增加,会加重病变部位的充血、水肿,因此,痛风急性发作时热敷,非但不能止痛,有时反使疼痛加剧。
另外,冷敷同样也不妥。痛风发作时,冷敷虽可暂时减轻局部疼痛,但低温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不利于痛风炎症的吸收与消散。而且,局部低温更容易导致尿酸形成结晶在关节沉积,使局部炎症加重。
痛风发作时怎么办
痛风发作时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卧床休息,使患肢抬高,并立即应用秋水仙碱或芬必得等药物。另外,要想消肿,患者应该多多喝水,尽量排除尿酸,并且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吃容易升高血尿酸的饮食,比如说: 动物内脏、啤酒、白酒、海鲜。
痛风冷敷还是热敷
痛风急性期既不能冷敷也不能热敷
冷敷对于软组织急性损伤可使局部消肿、渗出减少、疼痛减轻。但痛风性关节炎局部冷敷不利炎症吸收,反而使局部尿酸溶解度下降,尿酸等析出沉积在皮下和关节附近,加重关节炎症,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不能冷痛风冷敷还是热敷敷。
热敷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使慢性炎症或急性炎症后期炎症吸收,降低肌肉和韧带的紧张度、松弛肌肉。但在急性炎症时有加重局部的红、肿、热的作用,故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不能用热敷,只有待局部炎症减轻后方可使用。
痛风可以热敷还是冷敷
痛风的冷敷和热敷需要分期来看。在痛风的急性期,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困难,局部关节温度是升高的,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冷敷,缓解局部关节红肿疼痛症状,促使关节的快速康复。
在痛风缓解期以降尿酸及稳定尿酸为主,这个时候可以使用热敷,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溶解,从而消除痛风发作的基础。
痛风病患者用药指南
痛风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功能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并在关节腔内沉积形成尿酸结晶,引起关节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导致痛风结石、关节畸形等。急性痛风关节炎缓解后,仍然需要重视预防以防再次发作。由于痛风的预防性药物服用时间一般比较长,因此对此类药的选择和使用就十分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别嘌呤醇和丙磺舒是痛风缓解期和慢性期的主要药物。别嘌呤醇可阻断黄嘌呤转化为尿酸,丙磺舒可促进尿酸排泄增加,两者都能改变潜在的痛风发作趋势,适用于缓解期和慢性期的控制,并可联合应用,以减小剂量,减轻不良反应。但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都不能在痛风急性发作的3周之内使用,否则可加重痛风发作,或使已减轻的关节肿痛症状复发。在痛风急性发作后的4~8周若需使用别嘌呤醇,必须与小剂量吲哚美辛或秋水仙碱联合应用,以防止引发痛风复发。
2.口服别嘌呤醇或/和丙磺舒时,必须要多喝水,以促进药物排泄。另外,这两种药使用时间不可太短,需要达到1~1.5年左右,直至尿酸平稳为止。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使用时要减少一半剂量,并注意对肝肾功能的定期监测。
痛风用什么水泡脚最好
痛风急性期是不能泡脚的,痛风急性期关节红肿、疼痛,这个时候泡脚会加重痛风症状。痛风缓解期可以配合泡脚,能够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尿酸盐结晶的溶解。泡脚药物一般选用红花、艾叶、桂枝、麻黄等温通辛散之品,水温不宜过高,以免诱发痛风发作。
痛风冷敷还是热敷 痛风如何缓解最好
足疗能够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疏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
痛风疼痛的患者可以多泡脚来缓解疼痛,但不能解决痛风引起的并发症。
热浴疗法就是用热水、冷水、蒸汽等各种形式的水来保健或防治疾病。具体方法:
患者脱衣服,将手和足部放在相应水槽中,浴槽有盖,盖上有一小孔,插入水温计。患者坐在椅子上,用被单及毛毯盖好,头上敷贴热毛巾。
开始水温为36-37℃,7-10分钟内,水温上升到44-45℃。让患者出汗,先面部后全身。
操作人员将患者汗液擦干,让患者保持安静。治疗持续10-15分钟,出浴,擦干皮肤,卧床休息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