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5岁以下儿童易感,早产儿、婴儿期未能母乳喂养者均更易患病,3岁以下幼托机构儿童是高危人群,男孩由于好动,自身卫生情况较女孩差,因此患病高于女孩。

婴幼儿喜欢吸吮手指、咬玩具,这种特性容易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饭前、便后或者没有良好洗手习惯的儿童极易发病。

居住环境卫生差,环境拥挤,空气流通不畅,或有人粪堆积,污水、垃圾滞留均使儿童易感手足口病。

由于病毒喜欢闷热潮湿的环境,因此夏秋季是该病的高发期,在此期间要严格注意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原因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常常在集体内如幼儿园、小学等大规模暴发。为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家长首先需要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CoxA组的16、4、5、7、9、10 型,CoxB组的2、5、13 型,以及EV 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为Cox Al6及EV 71型,有的报导埃可病毒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到进一步证实。

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不仅学龄前儿童容易感染手足口病,成人也有可能得病。手足口病易复发,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感染痊愈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是由于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引起,大部分患儿病情较轻,易治愈。发病时患儿手、足、口部位会有疱疹,有些患儿会出现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由于手足口病多发于春季,传染性强危害大,因此家长在明确病因后,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孩子感染病毒。

生活中会有哪些因素引发了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中常见的是一种叫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肠道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因为这种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饮水,食用水果等经口进入到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所以其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咽部还有口腔。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所以空腔损伤和一些皮肤丘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性病变。但病毒还会可能侵犯人体重要器官。

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手足口病患者还很容易发生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身体偶尔发生非特异性红丘疹等。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免疫能力低下的儿童里,但成年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以及肠道病毒EV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受染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污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

生活中会有哪些因素引发了手足口病呢

我们平时一定要帮助孩子做好个人的卫生工作,如果孩子出去玩回来以后一定要孩子先洗手然后再吃东西,因为手足口病伤害了很多的儿童,让妈妈们也会特别的担心,当前来看会有相当多的因素引起了手足口病的出现,会让患儿陷入到了痛苦当中,因此大家要多去认识手足口病的诱发病因才可以,来看看诱发此病出现的因素会有哪些呢。

肠道病毒中常见的是一种叫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肠道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因为这种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饮水,食用水果等经口进入到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所以其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咽部还有口腔。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所以空腔损伤和一些皮肤丘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性病变。但病毒还会可能侵犯人体重要器官。

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手足口病患者还很容易发生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身体偶尔发生非特异性红丘疹等。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免疫能力低下的儿童里,但成年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以及肠道病毒EV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受染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污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

夏季宝宝出疹子或和手足口病没关系

长疹不是手足口病的“专利”

手足口病一般会引发手掌心、脚掌心、臀部和口腔内部长疱疹,并伴随发热等症状。但是,长疹子并非手足口病的“专利”,发热也不能当成衡量患儿病情轻重的标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手足口病患儿都会有长疹和发热的现象。若发现孩子出现低烧、食欲减退或口腔不适,需要重视,可查看小孩口腔四壁有无红疹、疱疹、破溃等异常情况;同时仔细查看四肢,尤其是手掌、足底等,观察有无皮疹发生,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得过还能再得

在众多家长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家长认为手足口病在得过一次后就有了免疫力,不会再得,因此放松警惕。其实并非如此。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种人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人感染后只获得某种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的感染仍然没有免疫力。所以患一次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可能再次患手足口病。因此,家长千万不能在宝宝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以后就掉以轻心,特别是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更应每天检查孩子的皮肤和口腔,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如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有哪些病因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因此,家长应该明确关于手足口病的病因,便于更好的治疗与预防,下面是关于手足口病的病因介绍:

1、见托儿所或是公共场所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4、小儿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5、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常见的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凶。

得手足口病能出去玩吗

不能出去玩,理由有4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极易传染给别人的疾病,通常家长们只要一发现宝宝有手足口病的症状,就要在第一时间做好隔离工作,防止宝宝接触别的小朋友造成二次病毒感染传播。

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建议在家休养,不要外出游玩,因为此时患者要多休息,外出不利于病情康复,可能延长患者的恢复的病期。

在手足口病高峰期,无论宝宝有没有得手足口病,都建议家长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到人多的地方游玩,避免感染手足口病,另外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二十多种,若外出玩耍,宝宝本身在病期,又感染了其他的病毒,很容易加重病情。

手足口病的高峰期在4—7月份,此时也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最易繁殖的时候,孩子若是患有手足口病,就要做好隔离工作,不能出去玩,避免感染上其他病症,加重不适。

得手足口病能出去玩吗

不能出去玩,理由有4点。

1、会传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极易传染给别人的疾病,通常家长们只要一发现宝宝有手足口病的症状,就要在第一时间做好隔离工作,防止宝宝接触别的小朋友造成二次病毒感染传播。

2、不利于病情康复

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建议在家休养,不要外出游玩,因为此时患者要多休息,外出不利于病情康复,可能延长患者的恢复的病期。

3、可能加重病情

在手足口病高峰期,无论宝宝有没有得手足口病,都建议家长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到人多的地方游玩,避免感染手足口病,另外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二十多种,若外出玩耍,宝宝本身在病期,又感染了其他的病毒,很容易加重病情。

4、可能感染上其他病症

手足口病的高峰期在4—7月份,此时也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最易繁殖的时候,孩子若是患有手足口病,就要做好隔离工作,不能出去玩,避免感染上其他病症,加重不适。

手足口病多发季节,掌握这些不用愁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以下幼儿为主。

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省疾控中心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EV71仍是当前陕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会再得吗

还是有可能会再得手足口病的。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至少有二十多种,所以这次手足口病好了之后,还是有可能马上又再得手足口病。这不是上次手足口病的复发,而是又得了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卫生。

手足口病复发概率高吗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会复发吗

会复发。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胃病毒有20多种,而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却只针对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有效,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无效,因此即使家长们之前给宝宝打了手足口病的疫苗,也还是存在很大的概率会复发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手足口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

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而目前仅研发出了针对预防病毒71型感染的EV 71疫苗。因此健康人群被传染上手足口病的几率非常高,建议做好上述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为什么会复发

手足口病会复发的原因

手足口病是有肠道病毒引起的,而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就有20多种(型)。所以及时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但还是有可能再得由另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对同种病毒感染有免疫力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宝宝在病愈后体内会获得相应的病毒抗体,如果宝宝下次再接触到相同的病毒侵袭,身体就会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也就不那么容易再次发病了。

对不同病毒感染抗病能力差

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多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抗原,所以刺激机体后所产生的抗体也不存在交叉免疫能力,如果病愈后再次受到其他病毒的侵袭,则很容易再次患上手足口病。

小贴士

儿童手足口病并不是终身免疫的。曾经患过手足口病的患者仍然有可能会连续两次甚至是三次患上手足口病,即使当季得过后也仍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因此,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手足口病能喝奶粉吗

手足口病不影响喝奶粉的,而且喝些配方奶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都是需要积极到医院进行治疗为好。手足口病都是不建议吹风的,这样子都是有可能加重病情。

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没有并发症的患儿,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数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极少有后遗症。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得过手足口病还会再得吗

手足口病是有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机会感染。人体每感染一种病毒都会相应的产生该种病毒的抗体,很多成人感染了手足口病病毒即使不发病,以后也基本上不会再得该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反,如果没有感染过该病病毒,则体内是没有该种病毒的抗体的,那感染的几率是相对较大,所以大人小孩都不能掉以轻心的。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得过手足口病就不会再得,因为很多种肠道病毒都有可能引起手足口病,通过感染其他肠道病毒也是有机会再得手足口病得的,也正因为这样,每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可能不一样,难以确定,所以目前也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和特效性的药物,做好预防措施是避免手足口病再次侵扰的主要方法。

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病因到底什么

肠道病毒中常见的一种叫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肠道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因为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饮食,饮水,食用水果等经口进入到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所以其感染部位主要消化道,咽部还口腔。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所以空腔损伤和一些皮肤丘疹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性病变。但病毒还会可能侵犯人体重要器官。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手足口病患者还很容易发生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身体偶尔发生非特异性红丘疹等。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免疫能力低

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用 目前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就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CA16)为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目前,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问题,EV71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往往会导致死亡。因此此次接种此类手足口病成为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爆发流行的根本手段。

手足口病什么注意事项

手足口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 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三五天即可,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

手足口病治疗事项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 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三五天即可,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

手足口病什么季节流行 打了预防针并不能完全预防手足口病

由于手足口病预防针由EV71病毒灭活处理后用于预防该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除了EV71以外的其他手足口病病毒仍可以造成接种者的感染,从而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复发该怎么办

针对手足口病复发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手足口病疫苗必要打吗

必要打,理由3点: 可引起手足口病肠道病毒20多种,但肠道病毒71型(EV71)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另外之所以这对这种病毒研制疫苗,而不针对其它病毒,因为EV71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80%的重症病例和93%的死亡病例的罪魁祸首就它。我们注射了手足口病疫苗,就能最好的预防EV71型病毒。 “手足口疫苗”虽然只能预防EV71的感染,不能够预防其它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但普通的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多半能自愈,让医生和家长们胆战心惊的重症的手足口病。如果大家都能够注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疫苗必要打吗 为什么人认为手足口病疫苗没必要打

因为接种了手足口病疫苗还可能会得手足口病。 目前已知的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多达20种以上,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CA16)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而上市的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只能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因此即使孩子注射了手足口病疫苗也还可能会得手足口病,所以很多家长觉得没必要打。但这错误的观念,毕竟打疫苗才几百块钱,能降低可能引起孩子死亡的几率,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手足口病怎么回事

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手足口病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少数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部位肠道,并在肠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

手足口病传播主要途径什么

手足口病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 人群密切接触 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