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方法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方法
3.1 饮水型氟病区的预防措施
这类型病区的根本预防措施在于降低饮水中的氟含量,使居民喝上氟含量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水。其途径有二:一是选用新的氟含量适宜的水源(低氟水源),二是采取饮水除氟使水氟含量降到适于饮用的范围。
(1)改换低氟水源。根据水源应选用新的含氟量低的水源,一般首先考虑地面水(江水、河水),其含氟量较低。其次,可打低氟深井,深层地下水氟含量较低,但必须进行水质各项卫生指标检测,以保证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
(2)饮水除氟。饮水除氟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将水中过量的氟除去,降到适于饮用水的范围。在一些无低氟水源可供饮用的病区,应开展饮水除氟。饮水除氟的方法较多,可根据当地水质条件选用。可以采用混凝沉淀和滤层吸附法除氟,具体的有关混凝沉淀和滤层吸附法除氟方法,要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
3.2 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的预防措施
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形成的特点是:当地有含氟量高的生活用煤或拌烧含氟量高的粘土,有在室内明火烧煤做饭和取暖的习惯;收获的粮食(特别是玉米)潮湿,直接用煤火烘干。因此,本病区的预防措施,原则上应消除或减少氟对室内空气和粮食的污染。采取的措施应该是:改良炉灶,设排烟装置,彻底改变在室内明火烧煤的习惯;改善粮食贮存和干燥的方法,停止在有煤火的室内直接烘烤粮食,蔬菜的办法。具体措施可以考虑:
(1)炉灶密闭,并设盖和烟囱。
(2)室内设计,厨房与居室应能完全隔离开来。改变取暖方式,废弃直接烤火的习惯。
(3)粮食烘干方法,应用明火直接烘烤改为通过管道间接烘干。
(4)燃料,改变燃料结构,减少氟的产生。
(5)注意室内卫生,加强换气,防止室内灰尘第二次污染。
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诊断生化指标探讨
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目前国内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及X线检查。后两者均是本病的晚期病理表现,X线检查虽然是唯一的客观诊断指标,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较高费用。故本病实验室检验诊断指标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检验诊断指标 中唯有尿氟作为群体接触氟水平的指标,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变异较大对一个案病例的诊断尚有一定缺陷。为此,本文在不同类型病区人群中随机选部分病人采集血、尿样本,以探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群早期生化改变特点;试图探索早期诊断地方性氟中毒生化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地方性氟中毒诊断标准确诊病人600例及非病区健康人450名。
1.2观察项目及方法
采集病人的空腹血液、晨尿或24小时尿测定血氟、钙、磷、镁、氯、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抗O、类风湿因子、T3、T4、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白细胞及分类,指甲氟、毛发氟;尿氟、钙、磷、蛋白、酮体、潜血、PH、尿胆原、尿胆素、比重肌酐等。
血、尿、指甲、毛发氟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血尿生化及酶类采用意大利科尼616和日本RABA生化自动分析仪检验,血镁、氯采用美国405火焰光度计测定,尿液化学分析采用日本产MA4210尿液自动分析仪测定,T3、T4、用PEG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整个检验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的血、尿常规检验结果分析表明,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分别达10.2%和17.8%,且轻、中、重型病人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人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P小于0.01),随病情加重发生贫血的人数增多,由此估计,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人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达13%~23%(95%可信区间)。尿常规异常发生率12.2%均是轻微改变。
病人血清氟、尿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血清钙降低,磷升高,Ga/P比值下降,且随病情加重血钙上升,磷下降(P小于0.01)。重症患者尿钙排除量增加高于正常值达37%。碱性磷酸酶随病情加重而升高(P小于0.05),重症病人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值达23%。病人的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正常,球蛋白明显升高,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由于肝脏受损而引起肝功改变的达18.6%(95%可信限为14%~24%),改变较轻微。
3 讨论
3.1血、尿常规检验指标的诊断意义
大量摄入氟能引起贫血,血红蛋白降低,推测可能是由于氟抑制了原卟啉合成所致,Roholm认为贫血是由于伴随的营养失调所致。我们观察了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红细胞低于正常值下限的达10.2%血红蛋白达17.8%,由此可估计所有的氟病人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的患者可达13.4%~23.0%,且发现中重型病人发生贫血的人数较轻型多,红细胞低于正常达20.2%,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达23.0%,随病情的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增高(P小于0.01)。由此可见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对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特别是中重型病人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2生化及酶类
我们观察的地方性氟中毒病人平均饮水含氟量8.76mg/L,平均血清含量为0.28mg/L,高于正常值,但不同病情,病人之间无差异。多数资料证实,同一地区氟骨症病人尿氟值与非病人之间无差异,本次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病人尿氟排泄量差异无显著性。
3.3钙及磷
一般认为氟中毒时体内钙磷代谢率紊乱,而出现血钙降低,血磷偏高。富德等人观察结果是血清钙降低磷升高,Ca/P比值下降。我们观察的地方性氟中毒病人血清钙水平低于正常值者高达50%,而血磷明显升高,高于上限值的人数占63%,Ca/P比值降低。且血清钙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表现。由此可见血清钙、磷指标是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的重要生化特征指标,对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文献报道一般患者多有尿钙排出量增高尿磷排出量减少,重度患者多有磷排出增高。Singh的结果表明,尿钙排出不增加,而尿磷排出都表明明显增加,我们的观察结果是重症患者尿钙排出增高,高于正常值者达37%,尿磷无明显变化。
3.4蛋白及代谢调节系统的变化
血浆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和代谢,过量摄入氟可造成实验动物肝脏病理改变,必将影响血浆蛋白的合成和代谢,有报道水氟为1.41~5.0mg/L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0~15岁儿童血浆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低。我们观察发现地方性氟中毒病人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均正常,只有球蛋白明显增高,白球比率降低。由于肝脏是球蛋白分解代谢的场所。所以在氟中毒时肝脏受损将影响其特有功能。而导致r-球蛋白增加。曾有报道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病人血浆T4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对照,说明有轻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是氟对甲状腺的直接或间接损害。本文观察的地方性氟中毒病人T3、T4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尚不能认为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变化。
氟斑牙和四环素牙的区别
氟斑牙同四环素牙有区别的
首先从颜色上氟斑牙是牙齿表面上的有的为白垩色的斑块有的为黄色的条纹状斑块,而四环素牙是由里向外透出来的暗色,氟斑牙的形成有地区性(一起长大的同年龄的伙伴也有这种症状)
而四环素牙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四环素类的药物,或是45岁时自己服用过四环素,所有的美白对牙齿都有一定的破坏性,大多数人两三年后有个回色的问题。如果不是太显眼的话建议还是不要做。
四环素牙是指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着色牙,属于口腔科疾病。病因是在牙的发育矿化期服用四环素族药物,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此症具有地区性,是一种典型的地方病,为慢性氟中毒病早期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氟牙症在世界各国均有报告。我国氟牙症流行区很多,东北、内蒙、宁夏、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山东、贵州、福建等地都有慢性氟中毒区。氟中毒病关系人民健康,严重者同时患氟骨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氟斑牙的原因 氟斑牙怎么治
氟斑牙属于一种慢性氟中毒疾病,一旦形成氟斑牙是比较难彻底去除的,最重要的是预防。比如使用自来水,或者是对水源采取降氟措施。在购买牙膏的时候要注意避免选购含氟量高的牙膏等等。如果已经形成氟斑牙应该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吃鱼会导致宝宝氟斑牙吗
鱼干香脆可口,是不少孩子的零食。很多家长认为鱼很有营养价值,相信鱼片干也差不了多少。殊不知,鱼片干吃多了会引起氟中毒。因为鱼干多是由海鱼加工制成,当中的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但其中氟元素含量同样也多。
据测量,鱼干中的氟元素是牛、羊、猪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而人体每日对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仅为1-1.5毫克。如果每天从食物等摄入氟超过4~6毫克,氟就会在体内积蓄起来,时间一长可引起慢性氟中毒。
慢性氟中毒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发育,使牙齿变得粗糙无光,牙面出现斑点、条纹,呈现黄色,形成氟斑牙。氟斑牙一旦形成,则再也无法恢复。
因此,鱼干偶尔可作为宝宝两餐之间的零食,绝对不可长年累月大量摄入。
氟骨症的预防护理
1.食用清洁水与食品,不食用高氟水及氟污染之食品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氟中毒之危害及其预防方法之认识。在南方,特别是食用含氟量高的温泉水的地方,打深井,食用非高氟水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改进不良的粮食储存与烹饪习惯,避免氟污染食物。
2.三氯化铁(FeCl3·6H20)处理温泉水在室温条件中,三氟化铁400mg可使1桶(10L)10×10-6高氟水之氟离子浓度下降至1×10-6。
3.降低水中氟浓度 用明矾[K2Al(S04)2·H20]1mmol(0.313g)可使室温条件100ml 8×10-6氟水之氟离子浓度降至1×10-6。以上三氟化铁与明矾均是很易获得,价廉且方便,处理后之水无色无臭无味。
4.服硫酸亚铁 铁离子与氟结合成为不容易被吸收的化合物。有利于氟的排出。
5.预防职业性氟中毒 必须严格执行职工劳动保健标准,定期检测环境污染程度,测定工人尿氟量。
牙齿发黄是什么原因 水质因素
有些地区,尤其是山区,水中含氟量高,饮用这类含氟水质会使牙齿会发黄,涉及到全口牙齿。氟有防龋的作用,这种牙齿不易生蛀牙,我们叫它为“氟牙症”或“氟斑牙”,是牙齿发育钙化期,人体摄入过量氟造成的,天然水中含氟量过高,容易导致氟牙症,属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表现。
氟斑牙能洗白吗 洗牙可以预防氟斑牙吗
洗牙是不能够预防氟斑牙的,氟斑牙的产生是因为水源中含氟量高或者是使用含有偏高量氟的牙膏引起的慢性氟中毒,对牙齿形成的损害。洗牙不能够避免这种损害,即便是定期洗牙也不能避免氟斑牙的产生。
浅析地方性氟中毒与其防治工作
地方性氟中毒是中国流行区域较广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严重危害百姓的身心健康,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现有病区百姓2.3亿,其中氟斑牙患者4359万人,氟骨症患者316万人。我国西部地区是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严重且防治难度较大的区域,国家对西部地方的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甚为重视,在2001年启动了西部地区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治改水工程建设。“九五”期间国家设立了“有效除氟剂抗氟剂实验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攻关课题和“氟骨症发病机理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从上述一系列举措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视和彻底防治工作的决心。而近几年了,更是拓展了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研究,将饮茶型地区的氟中毒、慢性氟中毒与氧应激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希冀将我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深人下去。
一、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情况
(一)相关的科学研究
关于氟骨症发病机理研究,安顺清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得出结论:氟对骨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生物活性有直接关联,氟能促进BMP将更多的成纤维细胞进化为成骨细胞,并能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加速钙盐沉积,进而影响破骨细胞功能,不利用功能的发挥。
关于氟中毒与氧化应激的理论研究,陈斌等学者在1989年报道了燃煤污染型病区氟骨症病人血清维生素E水平降低,表明机体抗氧化能力略有降低。后来王安霞,李顺健等相继报道了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中毒病人血中抗氧化酶类SOD、GSH、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浓度升高。说明氟中毒可致机体自由基堆积,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刘秀芳等学者用ESR测定染氟动物骨骼自由基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上升趋势。
(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十五”初期中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水率只是达到32.19%,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户改灶率才达到17.91%,“十一五”前期即2011年全国饮水型病区村改水率达38.67%,提高了9.3%。改灶率提升至25.91%,提高了7%。由于我国西部地区重点地方病防治项目的落实,2012年全年将改水率提高近2%。尽管在西部地区国债资金投入8.5亿元改水降氟降砷,但全国改水进程仍较迟缓,到2002年仅达40.40%。而且报废和停用的工程不断加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地方性氟中毒未来的防治研究工作建议
(一)提高各方面认识,加强政府领导,组织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
我国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维护百姓的生命健康权。让氟病区人民吃上放心水、安全水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尤其是重度灾区的职责。所以地方性氟中毒防治一定要遵循“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配合”的理念,行之有效地做好地方病氟中毒的防治工作。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因此防治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组织部门组织各部门分工合作,职责清晰,将此项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
划中,做好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二)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扩大群众基础
地方性氟中毒作为地方性疾病,成功的经验之谈就是将政府和百姓扭成一股绳。政府的健康教育指导病区百姓认识到地方性氟中毒的原因、危害及有效的防治办法,才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主动参与防治工作,爱惜改水工程,维持正常运转,让其充分发挥效能。
(三)加强氟中毒应急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培养医疗人才,提高他们的理论建设和业务水平,让地方医生具备能够处理防治中的应急问题的水平。组建起中央、地方二级监测信息网络,及时精确地掌握病情及防治情况,为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制定准确的防治规划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
(四)始终不放松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研究工作是地方性氟中毒的治本措施,因此应紧紧围绕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探讨科学研究能否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实践中,补充除氟率高的新型除氟剂和除氟
方法,并且在发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氟骨症有效治疗方法与药物,继续拓展饮茶型氟中毒预防措施的研究。
三、结论
中国医疗工作者对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理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后来者居上。在国家的重视下,相关攻关项目已经展开,其进程颇快。对任何一种疾病而言,真正弄清楚地方病的发病原理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鉴于科技探索的有限性和医疗水平的局限性,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理中的环节有待科学技术的进步、边缘科学的发展和现场防治、流行病学调查实践、认识来逐步解快。
如何预防地方性砷中毒
. 加强通风,改善作业环境
生产工艺要符合劳动卫生要求,有毒物质浓度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滇中铜冶炼厂砷化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就是气候异常,冶炼炉在正压状态下工作,通风不畅,使有毒烟气外溢所致。当时工人已经闻到了砷化氢气体特有的蒜臭味,但因缺乏常识,未引起足够重视。
2. 加强个人防护
上班时要戴好口罩、手套,穿好工作服。在冶炼车间不得吸烟和吃零食,以免毒物直接进入消化系统,引发中毒。下班后要用肥皂彻底洗手,漱口、洗澡,勤洗工作服。必要时佩戴含碘的活性炭口罩或防毒面具。滇中铜冶炼厂的工人防范意识较差,大部分人工作时不戴口罩,吸烟也是家常便饭,这些不良的操作习惯为发生中毒事故埋下了伏笔。
3. 定期体检
从事金属冶炼的职工,至少1年要做1次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慢性中毒、尘肺等职业病时,要立即调换工种。滇中铜冶炼厂的工人在冶炼垃程中,曾4次闻到怪味,少数工人(主要是司炉、倒炉渣工人)有明显的恶心、头晕、胸闷症状,但没有人想到是职业中毒。
4. 职业禁忌
患有口腔溃疡、牙龈炎,牙槽脓肿,肝、肾功能异常,贫血,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精神病,慢性结肠炎等病症者,怀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有内分泌疾病者,不宜从事含砷、铅、汞、铬等有害物质的冶炼及相关工作。
5.注意事项
刚出炉、温度很高的炉渣不能用冷水浇熄,否则含砷、铅、汞的化合物会随?蒸气大量散发,引起急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