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怎么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怎么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在局部检查时会出现局部滤泡的症状,而化脓性扁桃体炎会在扁桃体部位出现黄白色的片状物。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该病有传染性,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体多数为溶血性链球菌,症状也有高热和咽痛。查体可发现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你孩子这种情况比较像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以口服中药、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可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西药抗病毒,配合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病程有自限性。
嗓子经常疼痛到底怎么回事?
咽部疾病引起的咽痛主要有:
急性细菌性咽部疾病: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舌扁桃体炎、增殖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多由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引起。
特种疾病引起的咽痛:如咽结核、咽狼疮、咽部慢性结核性溃疡、硬结病、溃疡膜性咽峡炎等。
邻近器官疾病所致的咽痛主要有:
牙源性咽痛:阻生牙及冠周炎、口底化脓性蜂窝织炎、舌炎、舌根溃疡、舌根脓肿。
喉源性咽痛:急性会厌炎及脓肿、喉软骨膜炎、喉部创伤、环杓关节炎、晚期口腔溃疡性结核。
鼻源性咽痛: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腔恶性肿瘤。
颈源性咽痛:颈动脉炎性咽痛、颈突综合征、颈椎病、甲状腺炎。
食管源性咽痛:食管上段异物、食管炎。
全身疾病引起的咽痛主要有:
急性上呼吸道炎性咽痛:较为多见,常见的有感冒、腺病毒感染、急性腺病毒性。
呼吸道炎、咽结膜热、c病毒性疱疹性咽炎、疱疹性口腔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急性传染性疾病:发生咽白喉、猩红热、伤寒、水痘、麻疹、斑疹伤寒、黑热病、回归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症时,患者大多有咽痛。
血液病性咽痛:急性白血病伴坏死性咽炎、淋巴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咽峡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患者也可出现咽痛。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疾病,都是可能会引起嗓子疼痛的,所以当我们出现嗓子疼痛的时候,也是不能忽视的。嗓子疼痛不能当成一种小病,而忽视了治疗。因为嗓子疼痛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所以也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及时的进行治疗才能尽快恢复。
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得了扁桃体炎
(一)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二)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三)检查:急性病客,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并且有触痛。白细胞明显增多。根据局部检查可见到不同类型扁桃体炎有不同表现。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亦称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含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及腭弓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隐窝型表现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而不遗留出血创面;滤泡型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实质之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形成蛋白色小隆起。
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扁桃体炎一般都具有典型之临床表现,故不难诊断。血、尿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咽拭子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对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其重要意义。须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溃疡膜性咽峡炎、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鉴别。
疱疹性咽峡炎好转症状
在患有疱疹性咽峡炎时,由于病毒的感染,患者的口腔内部会出现白色疱疹,并在24小时之内破溃形成溃疡,咽部的扁桃体等部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咽部的不适感,在疾病快要好转时,咽部的溃疡处逐渐愈合,因此不适感也得到一定的缓解。
在疱疹性咽峡炎好转时,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加上药物对病毒的治疗作用,口腔内部的白色疱疹逐渐愈合。
由于患病时咽部出现不适,会对正常的食欲造成影响,在患者逐渐康复的过程中,会渐渐恢复正常的食欲。
在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后,患者会突然发生高热,体温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38~39℃,在病情得到好转时,体温会在3~6天内逐渐下降,最后恢复正常。
喉咙痛 提示三种咽喉疾病
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也有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
表现特点
(1)全身症状: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幼儿可因高热而出现抽搐。
(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可见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治疗:
(1)首选有效抗生素本病主要是细菌感染,多为链球菌感染,抗菌消炎可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或先锋霉素等。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涂片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2)对症选用解热镇痛药扁桃体炎并发高热头痛及全身酸痛时可选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既解热又镇痛,有利于抗菌药发挥高效能。
(3)慎用激素目前有些医生喜欢使用激素降温,显示疗效,其实不可取。在没有采用有效抗菌药物之前,不可盲目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那样只会造成病情得到控制的假象,掩盖病情。
(4)局部用药可选用3%双氧水、l%氧化锌溶液、l%~2%碘甘油、10%鞣酸甘油等涂布扁桃体表面,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患者应适当隔离,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流质食物。
疱疹性咽峡炎
5岁的毛毛半个月前突然发烧,不爱吃饭,家长以为孩子是得了扁桃体炎,就按照扁桃体炎治疗,用了多种抗生素,却越治越重。最后来到市医院,医生诊断毛毛患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停用抗生素,采用对症治疗,孩子症状很快得以缓解。
表现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小儿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为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咽喉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或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治疗
本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因此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只有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时,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才可配合使用抗细菌类药物。西药可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病毒唑)等抗病毒。中医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辨证选用新加香薷饮、甘露消毒丹、银翘马勃散、退热合剂、双黄连、大青叶、板蓝根等。合并心肌损害者,应适当卧床休息,使用护心药(如美心力、维生素C、辅酶Q10)。
本病发热时可用羚羊角粉清火退热,预防惊风。也可用物理疗法降温。当体温超过38.5℃时可以用托恩、美林(布洛芬)等退热药;体温超过39.5℃,有呕吐、惊厥时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由EB病毒引起。得这种病的人会一下子高烧到39~40℃,并持续1~3周。这种病经口腔密切接触而传染。近年发现低龄儿童发病有增加的趋势,3岁以下小儿占40%,男孩多于女孩。本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于2周左右痊愈。
表现特点:
(1)起病急,发高烧为主要症状,体温可达39~40℃,持续1~3周。
(2)喉咙痛,体检可见咽扁桃体充血肿大,甚至化脓。
(3)双侧颈部前后淋巴结肿大,但无压痛,互不粘连。
(4)脾脏肿大多见并有压痛,约20%患儿伴有肝肿大。
(5)不到10%的患儿有皮疹,为麻疹样皮疹或荨麻疹,小部分患儿伴有眼皮浮肿。
临床上凡遇有持续性、较难控制的发烧、咽喉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者,应考虑“传单”的可能性。
治疗
(1)、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和更昔洛韦(但病毒唑无效),同时给予输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可抑制病毒的复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抗病毒能力。
抗生素用于并发细菌感染时,首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用甲硝唑(灭滴灵0.6~1.2克/日);或氯林可霉素(0.45~0.9克/日)5~7天也有一定效果。
(2)、激素辅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用法为:强的松第1天80毫克,随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疗程1周。
(3)、阻止传播目前本病尚无有效预防措施。急性期患者,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杯应用漂白粉或煮沸消毒。因病毒血症可长达数月,故病后至少6个月不能参加献血。
扁桃体炎有哪些检查方法
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50岁以上少见。根据病理可分为急性卡他性,急性隐窝性及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等三型,但就诊断和治疗而言,可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两种。
(1)体格检查
1、急性病容,面色潮红,有口臭,舌苔厚,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并且有触痛。
2、咽部检查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
3、血液学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及检查所见,诊断较易。须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溃疡膜性咽峡炎、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鉴别。
疱疹性咽峡炎前期症状 白色疱疹
在疱疹性咽峡炎发病2日左右会出现少数,直径小于1-2mm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少数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疱疹性咽峡炎身上会起红点吗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吞咽困难,精神萎靡和惊厥等。
身体的主要体征可表现为:口腔粘膜有少数灰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位于扁桃体,但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也可出现类似症状。
所以,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的小孩身上是不会起红点的。
哪些喉咙疾病会导致咽喉痛
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也有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特点
(1)全身症状: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幼儿可因高热而出现抽搐。
(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可见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疱疹性咽喉炎
5岁的毛毛半个月前突然发烧,不爱吃饭,家长以为孩子是得了扁桃体炎,就按照扁桃体炎治疗,用了多种抗生素,却越治越重。最后来到我院,医生诊断毛毛患小儿疱疹性咽喉炎,停用抗生素,采用对症治疗,孩子症状很快得以缓解。
表现特点:
疱疹性咽喉炎是由小儿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炎,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为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咽喉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或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由EB病毒引起。得这种病的人会一下子高烧到39~40℃,并持续1~3周。这种病经口腔密切接触而传染。近年发现低龄儿童发病有增加的趋势,3岁以下小儿占40%,男孩多于女孩。本病愈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于2周左右痊愈。
临床表现特点:
(1)起病急,发高烧为主要症状,体温可达39~40℃,持续1~3周。
(2)喉咙痛,体检可见咽扁桃体充血肿大,甚至化脓。
(3)双侧颈部前后淋巴结肿大,但无压痛,互不粘连。
(4)脾脏肿大多见并有压痛,约20%患儿伴有肝肿大。
何为上呼吸道感染呢
一、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初期出现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肠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三、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一般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一般病程大约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或者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图片ID:44862974,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四、咽结膜热
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一般都是比较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
宝宝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宝宝疱疹性咽峡炎大部分都是从高烧开始,患儿的体温在24~48小时内会到达高峰,体温可升至39~41℃。头痛、咽部不舒服、肌肉酸痛等都属于宝宝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孩子还可能会出现呕吐或者不吃饭;还有一些患者会高烧至惊厥。
而年龄稍微大一些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则会出现严重的咽痛、吞咽动作困难、四肢的肌肉酸痛、不想吃饭,全身无力等。病情发展至4~5天后,宝宝的咽部会出现一些灰色的小丘疹,在24小时内会迅速变为水疱和溃疡,而且溃疡附近还会出现1~5mm的红晕。宝宝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还包括扁桃体前柱、软腭边缘和腭垂出现破损。病情发展1~5天后溃疡就会恢复了,而且三天后可以退烧。
以上就是对宝宝疱疹性咽峡炎症状的介绍。希望大家对宝宝疱疹性咽峡炎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预防这种疾病。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督促宝宝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病毒入侵的机会。每一个宝宝都是父母的希望,所以要保护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