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柳的加工工艺
蟹柳的加工工艺
工艺类型
蟹棒食品加工主要有两种工艺,其成品的形态及肉质有所不同,但味道基本一致。一种是将鱼糜先涂成薄片,经蒸煮、火烤、轧条纹后再卷成卷状,成品展开后可将鱼肉顺着条纹撕成细条状而制得蟹棒;另一种是将鱼糜直接充填成圆柱形,然后经蒸煮而成,这一种产品在成型前的配料中加入预先制作好的人工蟹肉纤维。目前国内外市场均以第一种蟹棒产品居多。[1]
工艺流程
鱼糜解冻(或切削)→斩拌、配料、搅拌→充填涂片→蒸煮→火烤→冷却→轧条文→成卷→涂色→薄膜包装→切段→蒸煮→冷却→脱薄膜→切小段→定量→真空包装→冷冻→蟹棒成品。[1]
马步鱼加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原料鱼 冰海水 分选 分选 选级 剖片 清洗 控水 选级 摆盘 速冻 包装
二、工艺操作流程
1、原料:原料必须是新鲜、外观透明的,鱼体坚硬,鱼最略带红斑,鱼体没有机械伤,鱼肚无任何破损异物。
2、冰海水处理:原料鱼放入冰海水里处理。
3、分选:把加工的鱼选出准备加工。
4、选级:选出各种规格鱼。
5、剖片:把头背开必须保证内部完整,不能有任何破损,鱼肉光滑,鱼体完整。
6、洗清:用刀去掉内脏,洗清黑模,保证肉完整,再用清洗。
7、控水:洗清后鱼片装入带网得筐中,控水20分钟左右。(不能有血水)。
8、选级:控好水的鱼片选出各种规格,不能半规格。
9、摆盘:每盘8kg,每层加塑料纸,注意不能有头发、杂质。
10、速冻:摆盘后的鱼片尽可能再最短时间内速冻。盘内加入适量的水,但是一定要水量。
11、包装:每箱几块,每块必须有塑料袋和垫板。
三、注意事项:
1、原料鱼储存不能超过2天(48小时),必须存放在海水加冰的柜子里。
2、成品必需按要求包装,每天生产必须有生产批号,箱内有规格号。
3、常见马步鱼规格:11-13厘米。13-15厘米。15-17厘米。17-19厘米。
等级介绍:一级品,大小一样,色泽一样,无破损。二级品,大小均匀,鱼肚有小破损。三级品,大小不一,有破损,色泽发黄。
腊鱼的加工工艺
腌腊鱼是以宰杀后的鲜鱼为原料,加入盐和香辛料等调味品,腌制后经自然或人工干制而成,是传统水产加工保藏食品之一,其营养丰富,保质期长,具有多种独特的风味。由于腌腊鱼制作方式的多样性,仅我国就有各类规格的腌腊鱼达100多种,主要来自福建、海南、山东、浙江、湖北等地区。
腌腊鱼的加工大部分都为传统的腌制工艺,其腌制方法主要包括干腌法、湿腌法和混合腌制法,腌制时间为几小时到两个月。为了降低腌腊鱼的含盐量、缩短腌制时间,改善其口感,己开发出一些新的腌制方法,如:加压腌制法,以食醋作为酸浸介质的酸浸腌制法,用其他氯化物(KCI,MgC12和CaC12)部分代替NaCI的腌制方法,油浸腌腊鱼和油炸腌鱼制品等。
在腌腊鱼的传统干燥方法中,日光干制和热风干制是最主要和最经济的干燥方法。日光干燥法存在卫生条件差,不可预测性大和生产的连续性差等弊端;而热风干燥由于干燥时间长,干燥温度高,会降低腌腊鱼产品品质(复水性低、表面硬化开裂、过度收缩和颜色变化等)。为了能最大程度的保持物质原有的理化性质,干燥质量好,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和冷冻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技术已经应用到水产品加工中。另外,超高压技术也应用到了低盐浓度的腌腊鱼产品保藏中。[2]
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饮食习惯的不同,腌腊鱼的生产工艺也[3] 有所差异,其风味也就不同,[3] 因此,加工条件会影响腌腊鱼的品质。腌制条件和干燥条件对腌腊鱼的品质具有明显的影响,低盐和高温环境会促进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从而加快腌腊鱼品质变化[4] 。为了提高腌腊鱼的口感、风味和品质,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己应用到腌腊鱼制品的生产中。高压有利于抑制腌腊鱼中微生物的生长和脂肪的氧化,经过超高压处理的腌腊鱼产品的品质较稳定。
腊鱼的加工工艺
腌腊鱼的加工大部分都为传统的腌制工艺,其腌制方法主要包括干腌法、湿腌法和混合腌制法,腌制时间为几小时到两个月。为了降低腌腊鱼的含盐量、缩短腌制时间,改善其口感,己开发出一些新的腌制方法,如:加压腌制法,以食醋作为酸浸介质的酸浸腌制法,用其他氯化物(KCI,MgC12和CaC12)部分代替NaCI的腌制方法,油浸腌腊鱼和油炸腌鱼制品等。
在腌腊鱼的传统干燥方法中,日光干制和热风干制是最主要和最经济的干燥方法。日光干燥法存在卫生条件差,不可预测性大和生产的连续性差等弊端;而热风干燥由于干燥时间长,干燥温度高,会降低腌腊鱼产品品质(复水性低、表面硬化开裂、过度收缩和颜色变化等)。为了能最大程度的保持物质原有的理化性质,干燥质量好,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和冷冻与微波真空联合干燥技术已经应用到水产品加工中。另外,超高压技术也应用到了低盐浓度的腌腊鱼产品保藏中。[2]
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饮食习惯的不同,腌腊鱼的生产工艺也[3] 有所差异,其风味也就不同,[3] 因此,加工条件会影响腌腊鱼的品质。腌制条件和干燥条件对腌腊鱼的品质具有明显的影响,低盐和高温环境会促进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从而加快腌腊鱼品质变化[4] 。为了提高腌腊鱼的口感、风味和品质,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己应用到腌腊鱼制品的生产中。高压有利于抑制腌腊鱼中微生物的生长和脂肪的氧化,经过超高压处理的腌腊鱼产品的品质较稳定。
干无花果的加工工艺
为了取得色泽浅黄无褐变的成品其加工工艺如下:
1、原料及成熟度:采用个大,肉厚,刚熟而不过熟的无花果。这样制得的成品质量较好而得率也较高。
2、预处理(脱皮):用碱液脱皮,配制4%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到90℃,用不锈钢锅(避免用铁、铝锅)把无花果没入其中并在90℃下保持1分钟,捞起后在水槽中用大量清水并使其不断搡搓滚动,并加入稀酸中和。操作过程中要带上手套,避免碱液对皮肤的腐蚀。脱了皮的无花果沥干水待用。 3、护色:脱皮后无花果用0.1%亚硫酸氢钠浸果6-8小时。
4、烘制:不宜用自然干燥法,初期可用较高温度如75-80℃让其短期内大量蒸发水分,接近中后期温度要降低到60-65℃,在16-18小时内烘制到合适的含水量14-15%。
5、回软:在室温下1-2天加以覆盖。
6、包装:采用塑料袋密封包装。
无花果肉内含较高糖份,干制后糖份浓缩但芳香味不够浓厚,这是缺点之一。只要密封包装注意保管产品保质期一年以上。
蟹柳介绍
蟹柳是一种用鱼肉糜做的加工食品,虽然名称叫“蟹柳”,其实成份是鱼肉,源自日本,正式名称叫鱼肉糕,鱼肉糕的红白两种颜色是日本人用于喜庆之事非常吉利的组合。
“柳”本来是中华饮食的名词,用来指成形的肉块或肉片,可以看到清晰的纹路,剔除骨头以后光剩下肉的一种做成了长条状的半成品食品。蟹柳因为做的形状是长条的,而且红白相间的成色状似蟹肉,所以通俗上习惯性的被称为“蟹柳”。
蟹棒的制作过程:
蟹棒是经过原料,辅料的验收、配料、斩拌、成型、着色、细切成型、真空包装、蒸煮杀菌、低温速冻、成品包装、金属探测器探测、冷库冷藏等工艺精制而成。
如何挑选蟹柳:
真正好的蟹柳,主要成分是鱼肉,但市售的蟹柳好多都是添加了大量淀粉,鱼肉含量很少,甚至有不法商贩完全用淀粉+香精+色素制作蟹柳,很难分辨。因此建议大家尽量少吃这类加工制品,偶尔食用时,请选择有品质的商家和品牌。
蟹柳的储存方法:直接冰箱冷冻即可。
加应子的加工工艺
原料→盐渍→晒干→回软→复晒→配制甘草糖液→果坯处理→糖渍→干燥→包装。
操作技术要点:
1.选择原料:选择果大、肉厚、七八分熟的李子果做原料。
2.盐渍与晒干:将李子果清洗干净,沥去表水,称重后取果重l/7的食盐。按一层果一层盐的方法,将李子果和食盐装入缸里腌渍60天左右。臃渍时应装满缸,并用石头压实。盐渍后捞出李子坯,置阳光下晒干,注意勤翻晒。
3.回软与复晒:将晒干的李子坯放入木箱,置于明凉、通风干燥的地方存放20天左右;使李子坯各部分的水分均匀一致。将经过回软的李子坯再取出复晒,以制得干李子坯。
4.配制甘草糖液:按李子坯100份、白砂糖14份、甘草3份、糖精0.2份苯甲酸钠适量备料。取甘草重10倍的水和甘草同煮成甘草液。并将其过滤,澄清,取其中的一半与10份白砂糖混合,加热溶解成甘草糖液。
5.果坯处理:将李子坯倒入清水里浸泡30分钟,洗去泥沙,捞出沥干,放入沸水中烫煮10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然后置于阳光下曝晒,晒至李子坯内的水分有80%蒸发掉时,即可将李子坯放入辗压机内压偏,也可用木锤锤扁,以达到将李子核打碎,而其皮淘无损坏。
6.糖渍:将压扁的李子坯倒入甘草糖液里浸渍。为了使李子坯能均匀地吸收甘草糖液,要注意经常搅拌,浸渍48小时即可捞出。晒制与包装:将糖渍的李子坯置阳光下曝晒至干燥,即成为加应子成品。用食品袋按每袋0.5公斤或l公斤称重,密封包装即可
猪耳的加工工艺
预煮:将腌好的猪耳用水冲洗干净放于锅内,用水煮沸后倒去沸水,用清水将猪耳冲洗干净;煮制:将预煮好的猪耳放入料汤中,先用大火煮制30分钟,然后加入黄酒和糖,再用文火煮制1小时。在放入味精前,先除去多余的料汤,味精放入后,即收汤起锅;装盒:用刚消过毒的不锈钢或铝制模盒装盒。装盒前先在模盒内装好衬袋,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拆盒包装时污染的机会。装盒时将一片片猪耳朵竖立起来排放,排得愈紧愈好,当模盒填塞好后加盖压紧,装盒即告完成;消毒:由于装盒时都是手工操作,产品仍有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应进行煮沸消毒。先将装好猪耳的模盒放于锅内,再放入开水至淹没模盒为止,然后煮沸30分钟,亦可用蒸气消毒30分钟;冷却:冷却的目的主要是使产品温度迅速下降,减少微生物污染,延长货架期,同时,使产品形成胶胨状。冷却最终温度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