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民俗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民俗
《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过“冬至节”的习俗始于汉代,在冬至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关闭,商旅停业,亲朋相互赠予美食,相互拜访。
到了魏晋时,冬至这天要向父母长辈跪拜行礼,后来过冬至节的习俗发展为祭祖贺冬。
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流行在冬至的时候祭祖,如台湾地区在冬至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祭祖之同宗同族的宗亲们一起开怀畅饮,相互联络感情,又称“食租”。
2014冬至是几月几日
冬至是我国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可以说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时间一般都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2014冬至是几月几日?
2014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 07:03:01,农历2014年十一月(大)初一。http://jieqi.911cha.com/
2015年冬至时间:2015年12月22日 12:47:55,农历2015年十一月(大)十二。
距下个冬至到来还有 12天20小时25分13秒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英文翻译:the Winter Solstice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和立冬的区别 含义不同
“立”,始建也。有开始的意思,民谚说“秋收冬藏”,立冬节气后,要开始准备过冬食物,秋天收获的农作物都要晒干了收藏起来。
“至”到也。有到来的意思,冬至节气是数九寒天的开始,这一天开始降雪增多、冰冻情况加剧,开始昼短夜长的冬季气象。
冬至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冬至
冬至亦称“冬节”、“长至节”、“贺冬节”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当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
早在周代,即以冬至为祭神日,以后各代也都视冬至为大节。
民间冬至节也极为热闹,许多节日习俗与元旦相仿,故又称“亚岁”。冬至前一夜,家人都要围坐在一起,相互劝酒畅饮,叫饮“节酒”。大约从宋代开始,民间还有了“数九”的习俗,即自冬至始九天为一个时间周期,循环排列,九九八十一天后则春风送暖,寒气全消。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如何养生
冬至养生,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饮食上要以温热为主,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加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和足部的保暖。经常四肢冰冷的女性,可在每天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脚冰冷的现象。
冬至时阴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此时进补,身体的吸收率也很高,对身体十分有好处。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时往意补养阳气,对来年春天阳气的升发极为有益。所以冬至时应适当补养,多吃补阳气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节欲保精、调和心神,不要过分劳心,晚上少熬夜。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此时应顺应这一变化,注重养“藏”。平时要早睡晚起、劳逸结合,避免操劳过度,学会控制情绪,勿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的阳气。
中医认为,秋冬宜养阴。而北方冬季天气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冬至养生要注意滋益阴精。平时,要注意多吃滋阴类的食物,少吃干燥、辛辣等伤的食物。
另外,卧室要保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预防感冒、肺燥核嗽、咽喉干痛等不适。
冬至和立冬的区别
意思不同
立冬节气
“立”有开始的意思,冬有终了的意思。俗话说秋收冬藏,到了立冬节气后秋收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了,立冬后,冬天正式开始。
冬至节气
“至”即到的意思。冬至节气后,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养生常识
1、阴虚者最适合在冬天调理,常见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等。中医认为,酸甘化阴,苦能清热,酸苦涌泄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所以养阴应该吃些酸苦的食物,如山楂、酸梨、苦丁茶、菊花茶等。
2、冬天容易火旺,其表现为嗓子干疼等,吃酸味和苦味的食物还能泻火,养阴最好吃点动物性食物,如甲鱼、海参、烤鸭、乌鸡等,滋阴效果比较好。
冬至和立冬的区别是什么
一、节气日期不同
1、立冬节气
立冬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1月8日左右到来,此时位于秋冬之交,又称是“交子之时”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公转到到达黄经225°,标志着冬季气候的开始。
2、冬至节气
冬至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到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此时太阳公转到到达黄经270°,开始全年中最为寒冷的数九时期。
二、节气含义不同
1、立冬节气
“立”,始建也。有开始的意思,民谚说“秋收冬藏”,立冬节气后,要开始准备过冬食物,秋天收获的农作物都要晒干了收藏起来。
2、冬至节气
“至”到也。有到来的意思,冬至节气是数九寒天的开始,这一天开始降雪增多、冰冻情况加剧,开始昼短夜长的冬季气象。
三、太阳公转位置不同
1、立冬节气
立冬节气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25°位置,立冬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从季节上讲,这天开始正式进入冬季,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尽相同,北方已经是霜露天气,而南方还是小阳春气象。
2、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时,太阳公转到黄经270°位置,冬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后就会向北移动,随着太阳的运动会慢慢将气候由冬季气候转向春季气候,这个过程会经过小寒、大寒节气,之后气象也会重新变得温暖起来。
冬至是冬天结束了吗
不是。
冬至的意思是寒冬将至,意思是到了冬至节气后,温度要开始变冷了,冬至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到了冬至节气后,冬季气候已经完全取代秋季气候,从天气上已经进入到寒冷的冬天里了,所以,冬至不是冬天结束的意思,而是寒冷的冬天正式到来的意思,冬天的结束要等到立春到来,到了立春节气后,温度才会逐渐的开始变得暖和起来,然后进入到温度的春季气候中去。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什么节
冬季节气。
冬至又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