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穴位按摩 祛寒保暖

穴位按摩 祛寒保暖

手部——按揉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2、3掌骨之间,握拳时,中指尖处即是。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用右手拇指按于左手劳宫穴上,顺时针方向按揉劳宫穴9圈,再逆时针方向按揉9圈。然后左右手互换,同法按摩右侧劳宫穴,均以掌心产生酸胀感为宜。

耳部——搓揉耳朵 双手食指贴耳廓内,用食指和大拇指自上而下捏揉耳轮直至耳垂,并同时将耳垂向下拽拉,连续操作18次,以耳部产生温热感为宜。

颈部——按揉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条大筋之间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取正立位,举臂抬肩,双手放在耳后,四指指尖向上,轻轻扶住头的两侧,用大拇指的指腹按压风池穴,顺时针方向按揉9圈,再逆时针方向按揉9圈,以风池穴处产生酸胀感为宜。

腹部——摩揉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四横指)。取正立位,两手相叠,一手掌心放在关元穴处,以顺时针方向摩揉9圈,再逆时针方向按揉9圈,以关元穴处产生温热感为宜。

腰部——擦揉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腰背部,第2腰椎下旁开1.5寸,与脐平齐。取正立位,两手对搓至掌心发热,先将两手放到肾俞穴,再上下做擦摩动作,一上一下为1次,连续操作18次,以肾俞穴处产生温热感为宜。

冬天必知泡脚秘方

中药泡脚

可用肉桂50g、吴茱萸100g、生姜150g、葱头50g、花椒50g(用纱布包好),水煮10分钟,待水温下降至40℃左右,用足浴盆浸泡30分钟,每日一次。也可以每日泡浴或用中药泡浴半个小时,驱寒效果也很不错。

注意:有高血压、心脏病、温度感觉障碍等人群勿用此法。

穴位按摩

冬日手脚冰凉,可以试试自我按摩、热熨穴位或叩击经络的方法,以助快速驱寒。

1)搓擦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心部,双手对搓,擦到手心微热。

2)搓擦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底部(见右下图),用手掌快速搓擦涌泉穴,直到有热感为佳。

3)按压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深层有一股动脉。按压气冲穴,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部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4)搓擦命门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故名命门(见左下图)。命门之火衰微,则寒邪易侵袭人体,出现畏寒、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此穴为壮阳、补肾、散寒的常用穴位。可用手掌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每次3分钟。

5)热熨神阙穴:神阙穴在肚脐中,脐乃“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阳气,具有温通阳气、散寒通络的作用。可将双手掌相对搓擦至发热,相叠掌心对准并贴在神阙穴,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

6)热熨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它是人体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并且能大补元阳,故名关元。关元穴具有温肾、散寒、益气的作用。操作方法同热熨神阙穴。

敲打经络

平时有空时,手握小拳敲打四肢经络,如手臂外侧即手三阳经、手臂内侧即手三阴经、下肢外侧即足三阳经、下肢内侧即足三阴经,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的作用,让阳气温煦四肢,驱散寒邪。

艾灸疗法

艾草性纯阳,可以驱寒邪、通经络、补元阳、调正气,所以对治疗外感寒邪、阳虚内寒都有奇效。艾灸常用保健穴位:百会穴、大椎穴、命门穴、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可以疏风散寒、行气活血、温补元阳。

食疗祛寒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沿用了2000多年的中医名方,由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记载于医学经典《金匮要略》,有“驱寒第一方”的美誉。

备好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和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八角和桂皮少许,黄酒及调料,加入清水适量,炖煮两小时即可。

当归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性质偏温,有活血养血补血的功效;生姜、八角、桂皮既是厨房不可缺少的调料,也是作用广泛的中药,可以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羊肉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食物,性质温热,能温中补虚。上述配方可以有效温补气血、补虚祛寒。

坚持运动

手脚冰凉的人不妨经常做一些运动,如慢跑、跳绳、打太极拳、爬楼梯、原地跳跃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可以促进四肢气血循环,从而让全身热起来。但不建议做一些高强度的运动,大量出汗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适量饮酒

可以饮适量的米酒或红酒,也可以请专科医生开方,针对个人体质用中药泡酒,每天少量饮药酒来帮助祛寒。

下肢保暖

有的人穿得很臃肿,却不觉得暖和。其实保暖衣物的穿戴也有讲究的。出门风比较大时,记得戴上保暖帽、围巾、手套,要特别注意腿脚部的保暖,着厚袜或穿保暖鞋。下肢保暖做好了全身就不感觉寒冷。着衣要贴身,但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因为衣服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

这些穴位是祛除老年斑要穴

针对老年斑的穴位:束骨穴、肝俞穴、肾俞穴。

穴位按摩方法:

1、两手拇指指腹放置于两脚的束骨穴(足外侧,足小趾跖关节的后上方凹陷处),逐渐用力向下按压,并在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后稍加揉动。每5秒钟按1次,共按10次。同法按揉肝俞穴(第9胸椎棘突下,背部正中线旁开1.5寸)、肝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背部正中线旁开1.5寸)、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背部正中线旁开1.5寸)。束骨具有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功效。肝俞可以疏肝理气;脾俞健脾化痰,益气和中;肾俞补肾壮阳。经常按摩这四个穴位,可以有效淡化已经形成的老年斑,防止新的老年斑形成。

2、以右手掌根着力,在后背正中线上做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快速来回摩擦,共做5-10遍。接着以脊柱为中线,两手掌从上至下分别向左右两旁推擦10次。背为阳,脊柱正中又是人体督脉的循行部位,督脉为人体阳气之海,总督全身之阳气。按摩背部,有助于激发和调理脏腑经络之气,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老年斑的形成。

穴位按摩祛老年斑要长期坚持,才有很好的效果,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哪些穴位可以祛斑

穴位治疗法做法简单又简介适合脸上有斑女性最好的祛斑方法但是要每天坚持才会有效果。用食指及无名指按眼肚的位置,手指转向掩双眼轻按等方法每次的时间只需要六秒钟。

穴位按摩祛斑:祖国中医的魅力不仅停留在博大精深的中药疗法,同时按摩手法也是中医独有传神之处。随着美容界的发展,这种穴位按摩法也逐渐由治疗疾病转变到美容治疗上。让美丽由更多更深的角度来得到向往的容颜,其中穴位按摩祛斑就是一种常见的美容手法。

一:肾虚型雀斑按摩手法

1、摊开手掌或准备小毛刷,沿着足少阴肾经,借用掌力或毛刷从上至下轻轻按摩该部5遍;

2、找准三阴穴(在脚的内踝上四指宽的位置),用指端按摩20次左右;

3、从上至下于脊背中线推摸5次,同时按摩命门穴处(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大椎,力度可稍大些

二:内分泌型雀斑按摩手法

1、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是人体较重要的一项经络,可参看上述图解。从足根部外侧开始向上按摩,再从上至下按摩刺激5遍,在重点穴位,如三焦俞、脾俞、肾俞、心俞、肝俞停留数秒按摩之;

2、再借用食指力度按压足小趾爪甲外束骨穴,按摩频率约1次/秒,按压10次即可;

3、 找准腰背部中线处督脉位置,推拿按摩的方式从上至下按摩5遍;

穴位祛斑法是目前爱美女性选择最多的方法,而且可以疏通经络,排毒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还可以改善面部的色素沉淀角色的问题。只要坚持手法正确就能达到你想要的理想效果。

按摩穴位暖宫

1、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手屈指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双手掌心相对,互相搓擦,直到手心微热止。

2、阳池穴:

阳池穴位于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可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侧阳池穴,再交换,按压时力度要柔和,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3、气冲穴:

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按揉气冲穴,两侧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4、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先将双手搓至发热,然后双手搓双侧肾俞穴15分钟,然后轻轻拍打双侧肾俞穴100余次。

5、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人体下肢膝关节外侧下四指宽处,即膝眼直下3寸,中医认为该穴为“强壮要穴”。先搓揉双手直至发热,然后双手掌搓揉双侧足三里15分钟左右,然后拍打100下左右,早晚各1次。

怕冷怎么按摩

由于最近强冷空气的入侵,很多城市都出现一夜入冬的景象,第二天我们都会看到很多人换上了厚厚的衣服来为自己保暖。尤其中老年人要注意对关节处的保暖措施。还有易手脚冰凉的人也是怕冷体质,因此我们推荐大家这个时候可以对自己进行一些中医穴位的按摩可达到保暖驱寒的作用。

中医认为,冬季手脚冰凉跟人体的气血不通畅有关,这个时候适当做些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症状,活血保暖。足三里、合谷穴和大椎穴虽然都是小穴位,却有着很好的保暖功能。如果能每天坚持按摩足三里、合谷等穴位还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穴位按摩祛痘

日常正确洗脸和按摩助你远离痤疮

往往脸上长有痤疮的人大都是油性肌肤,而油性皮肤需要常常清洁,我们洗脸的时候也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另外,长有痤疮的人还可以选择按摩的方式来治疗痘痘,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以23℃左右的温水将脸拍湿,取适量洗面乳在手掌中搓揉,待出现泡沫后,轻轻地涂抹于脸上,以中指和无名指轻柔地按摩,再尽快以冷水将泡沫冲洗干净。

日常正确洗脸

2、洗面乳最好只在早晚使用,白天用中性香皂即可。

3、不要用热水洗脸,更不要用热气蒸脸,否则会使皮脂腺大量分泌皮脂,加重痤疮病情。

4、洗脸后,让脸部自然干燥,不要急着抹化妆水、乳液等护肤品,否则会堵塞毛囊、汗腺、皮脂腺,易使痤疮加重或复发。痤疮患者的脸部皮肤通常为油性皮肤,需要经常清洗,洗脸时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

痤疮患者的按摩法主要按摩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按摩足阳明胃经,能调节胃肠功能,而按摩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减少性激素的产生,配合按摩对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按摩方法如下

(1)用双手手掌在背部脊柱两侧进行推按,自上而下,反复操作3~5次,并点按肺俞穴和胃俞穴各21次。

痤疮患者的按摩法

(2)沿下肢外侧,用手掌自上而下反复按揉3~5次,并用手指点按足三里穴21次,以出现酸胀感为宜。

(3)在小腿内侧用手掌自上而下按揉3~5次,要求动作轻快,然后点按三阴交穴、涌泉穴各21次。

(4)沿足部足阳明胃经,用手掌自上而下推按10次,并在足三里穴按揉半分钟,以感觉发胀为宜。

(5)用手指从手腕至指端,沿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按5~10次。

(6)沿足太阳膀胱经,用手自上而下摩擦,并按揉该经络上的肺俞、胃俞、小肠俞、三焦俞。

(7)用手在足少阴肾经通行的范围由下而上轻快地摩擦

按摩五大穴位暖身御寒

1、涌泉穴

缓解手脚冰冷的按摩方法,最重要的一个穴位是脚底的涌泉穴,它是肾经的起点穴位,在按摩的时候可用手心摩擦脚心,可引火归元,擦到发热,一般5至10分钟即可。一般手脚冰凉的人,睡眠也不会太好,因为气血运行不太畅顺。如有这样的情况,可在每天洗澡后、睡前半小时摩擦涌泉穴,治疗失眠的效果也不错。

2、劳宫穴

手上的劳宫是心包经的穴位,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在手心上抵住的位置就是劳宫穴。具体方法是,找到劳宫穴后,一只手握拳,用拳头的掌指关节擦另一只手手心位置的劳宫,至微微发热。

3、肾俞穴

肾俞穴,可以用手擦到发热,也可以用温灸盒艾灸,治疗5~10分钟。这个穴位是肾的俞穴,有补肾的作用,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4、气冲穴

气冲位于大腿根内侧,在肚脐下5寸、旁开2寸的位置,在腹股沟稍上方的腹股沟动脉上。在按摩时,先按揉气冲穴1分钟,然后随动脉的跳动一松一按,持续两分钟,有利于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脚。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又叫长寿穴、鸡汤穴,每天按一按、灸一灸或者揉一揉,就像每天喝一碗老母鸡汤,很补身子,一年四季、老少皆宜。手心罩在膝盖上,中指往下放,按住胫骨前缘的最高点,再往外移出1寸,就是足三里穴。这是胃经的合穴,能生发胃气,对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足三里可每天揉按2~5分钟,也可用指腹点按,点按时四指握住小腿后侧肌肉,拇指在前点按即可。

穴位按摩暖宫祕诀

1、三阴交:脚踝内侧往上约4横指处。

2、太衝: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凹陷。

3、关元:肚脐正下方约4横指处。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可改善痛经、月经不顺、调节内分泌,排瘀血等。

方法:每穴个按3-5分钟,每日2次。

按摩这穴位一招让宫寒回暖

1、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手屈指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双手掌心相对,互相搓擦,直到手心微热止。

2、阳池穴

阳池穴位于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可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侧阳池穴,再交换,按压时力度要柔和,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3、气冲穴

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按揉气冲穴,两侧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4、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先将双手搓至发热,然后双手搓双侧肾俞穴15分钟,然后轻轻拍打双侧肾俞穴100余次。

5、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人体下肢膝关节外侧下四指宽处,即膝眼直下3寸,中医认为该穴为“强壮要穴”。先搓揉双手直至发热,然后双手掌搓揉双侧足三里15分钟左右,然后拍打100下左右,早晚各1次。

相关推荐

教你有效缓解痛经方法

1、喝桂圆红枣汤 桂圆和红枣对于血寒型的痛经有补阳气的作用,此时喝一些能起到缓解痛经的效果。一定要喝热的,否则效果减弱。 2、保暖 保暖是痛经时最简单也是不错的方法,别看这个方法看似没有技术含量。其实腹部保暖后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绷紧的肌肉,能很好的缓解疼痛感。 3、按摩中极穴 人体重要穴位之一,具有治疗月经不调、经痛、崩漏的功效,位于肚脐下四寸处。痛经的时候在这两个穴位稍加按摩,每个穴位按压两至三分钟,有酸胀感就可以换地方按。 4、按摩关元穴 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补培元气的功效,可治带下、经痛、月经不调

按摩身体哪些部位可调理胃寒

1、腹部——天枢穴 对于天枢穴,很多人还不是很熟悉,从中医角度出发,天枢穴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主穴,一切胃部的经气都在此处凝结,所以常按摩天枢穴自然可促进胃经的气血升发,使得胃部不断产生温热之感。 位置:在肚脐两边1.5寸的位置,一边一个,大约两个手指头处。 注意:每次按摩天枢穴不宜在吃饱饭后,另外按摩以腹部有温热的感觉为宜。 2、足部——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如果你因为脾胃虚寒而经常腹泻、不消化,那么多按摩足三里穴便是极好的选择。 位置:把裤腿提到膝盖上方,就是外膝眼直沿向下,大约四个手

调理内分泌失调泡脚方

玫瑰荆芥郁金浴行气活血、解郁清心;车前子生姜片浴散寒解表、促进血液循环;桂枝黄耆活力浴强壮补虚、增抵抗力;茴香生地肉桂浴温经通脉、活血暖体。 茴香生地肉桂浴: 材料:小茴香50克、生地50克、肉桂10克。 养生功效:小茴香中医调理养生可以理气散寒、温肾暖肝,生地养阴生津,肉桂温经通脉、活血暖体。 按摩位置:太溪穴——脚踝骨内侧斜下约1公分凹陷处。可促循环、暖体。 女性中医保健按法:以指腹揉按带酸胀感,5~10下为1回合、休息1~2分钟再按,回合不限。 玫瑰荆芥郁金浴: 材料:玫瑰、荆芥、郁金各50克。 养

老人养生注意这些原则

注意保暖,爱护关节 深秋季节,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加上老年人的膝关节老化,局部的抗寒能力差,如果居住环境又潮湿,很容易患上“老寒腿”,而且每年都可能复发。 防治措施:居住的环境要避免阴冷、潮湿;室内应保持干燥、温暖,床不要摆放在通风口处;耐寒能力差的老年人,冬季应特别注意脚部、腿部和膝部的保暖,平时可穿护膝保暖,坚持每天晚上热水泡脚;体育锻炼避免活动过多、过量而损害关节。老年人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做体操等运动;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如虾皮、芝麻酱、海带等;每天按摩血海、阳陵泉、内外膝眼、鹤顶等穴位可预防和减

面部按摩祛痘有哪些穴位

1.脸部穴位按摩顺序:太阳穴——下关穴——颊车穴——四白穴:按摩脸部的穴位可以化结散瘀,促进脸部的血液循环,有效促进痘痘的消除。用拇指或食指在穴位处点、按、揉即可,按摩至脸部微微发热,也可以涂抹茶油辅助。 2.曲池:适合于痘痘颜色鲜红,有痒痛感,且易口渴喜欢喝水的人群,中医上属于“肺经风热”,点按曲池有助于祛肺经风热。 3.太冲:按摩太冲有疏肝解郁之效,尤其适合很多女性长痘患者,长期情志不舒导致长痘。也可以自太冲推至行间穴进行按摩。 4.足三里:适合肠胃湿热长痘的人群,多见嗳腐吞酸、不喜欢喝水,长期便秘人

萝卜炖羊排的功效与作用 祛寒保暖

羊肉性温,味甘,具有祛寒保暖的功效,在冬季食用羊肉,能够增加机体的热量,并且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因此适宜体质虚寒等人群食用。 常见的祛寒保暖食物:辣椒、核桃、生姜、红枣等。

吹空调小腿酸痛怎么办

1.做好腿部保暖 吹空调小腿酸痛了,那么就不要再继续让空调风对着腿吹了,可以穿上长裤或者长裙,也可以在空调房中在腿部盖上小毛毯,做好腿部保暖工作。 2.按摩缓解 (1)按摩承山穴 承山穴这个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小腿后侧正中间,腓肠肌肌腹下。用力伸直小腿或抬起脚跟时,小腿肚上会出现一个类似“人”字型的凹陷,凹陷的尖角处就是它。 经常按压此穴,可舒筋活络、壮筋补虚,对缓解腰背疼痛、腿疼转筋、小腿痉挛等效果良好。在缓解肌肉紧张的同时,消除疲劳感。 此外,经常按摩此穴还能舒畅同一条经络上的经气,散寒祛湿

怎样按摩保养子宫

对于女性来说,子宫是孕育新生命最为重要的部位,同时子宫的健康也是维持女性美丽容颜的保障。那么,女人应该如何进行子宫的保养呢?其实,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便是最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在身上便隐藏了一些重要的养子宫穴位。经常对其进行按摩会使得子宫很难衰老。 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子宫的健康直接影响到女性生育情况。但是往往被人们忽略,从现在开始好好保养它吧。 保养好了子宫还可以延缓衰老。应该怎样按摩保养子宫? 怎样按摩保养子宫 一、女人经常按摩这些部位能保护子宫 1、腰部的命门穴 中医

防治哮喘先保暖

既然哮喘与风寒有关,防治哮喘首先就应注意防寒保暖。对于哮喘患者,防寒保暖重点部位在背部,因为肩背部有一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是“风”出入胸腔的“门户”。此穴的位置,刚好对应两肺叶,对肺的影响非常大。哮喘患者千万不要让背部受寒,除天热时不穿露背的衣服外,平时也要适当按摩按摩的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按摩方法选择掌推、点、按均可。 按摩风池防感冒除了保护好背部之外,也要特别预防感冒。在临床中,绝大多数哮喘是因为感冒引起的。在这里教给大家一种预防感冒的穴位按摩法——风池穴按

祛痘按摩哪些穴位

1、额头痘 集中额头,且呈现细密点点型的小痘痘,原因与运动量少,心肺功能不足等有关,要养成温和的运动习惯,避免烟酒。按摩穴道可增加免疫功能、清热润燥,并改善肌肤出油长痘。 (1)曲池穴:手肘弯曲,位于肘关节外侧出现的横纹顶端,手指按压会有酸麻感。 (2)鱼际穴:4指向内弯曲,大拇指根部有块肌肉明显突起,穴位在突起肌肉的中间。 2、眉心痘 长在眉心的痘痘通常很大颗,与心脏活动力减弱有关,例如作息不规律、日夜颠倒、用脑过度、长期熬夜、心事烦躁等,最好晚上10点前就寝,12点前睡着,让肝脏获得休息;按摩穴道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