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药讲究“四不要”
老人用药讲究“四不要”
1、不要乱用解热止痛药。解热止痛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消除病因。老年人发热或某处疼痛的原因很多,未查明病因,用解热止痛药虽然能缓解一些症状,但可能掩盖病情,给确诊带来困难或延误治疗时机。有些解热止痛药如去痛片、阿司匹林还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2、不要常服泻药。老年人由于消化器官的功能衰退,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如果常用泻药排便,容易导致结肠痉挛,同时还会影响食物中维生素和钙的吸收,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和骨质疏松症等。因此,老年人应多食些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肠蠕动,预防便秘。
3、不要滥用抗生素药物。有的老年病人不管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一发热就盲目服用抗生素药物。老年人体质弱,盲目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使治疗失败,或导致菌群失调,甚至双重感染,加重病情,还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4、不要滥用补药。老年人总想用点补药弥补身体虚损,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滥用补药或补药使用不当,反而有害。有的人用了鹿茸引起鼻、牙龈出血;有的人服用人参发生胸闷、腹胀、不想吃饭;有的人吃了含激素的补药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正如中医说的:大黄治病无功,人参杀人无过。如果要用补药,也要在医生指导下,缺什么补什么,不能乱补。
空腹喝了药胃不舒服怎么办 什么时候喝药比较好
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
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的,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驱虫药也应空腹服用;而治疗外感疾病和头面部疾病的中药,则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为佳。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老人忘记服药补上有讲究
老人忘记吃药怎么办,可以补上吗?
1、请及时正确补服。
漏服药后及时正确补服,能最大程度降低对治疗的影响。
老人忘记吃药,如果时间很短,可以马上补上,下顿的药仍按原来时间服用,比如一天一顿的药,过三四个小时后发现忘吃。一天两顿的药,错过吃药时间一两个小时发现。一天三顿的药,过一个小时发现,都可以及时补上。但如果时间很长,已接近下一顿服药时间,就不要补了,下顿药一定要按时服用。
最精确的时间点是两次用药间隔时间的1/2。
一般而言,如果发现漏服的时间是在两次用药间隔1/2以内,应按原剂量即刻补服,下次服药仍按原时间进行。如果发现漏服时间已超过用药间隔的1/2,则不必补服,按原设定时间服药。
2、不要下次加量服。
有的老人忘记吃药后会采取下顿服两倍剂量的方法来弥补,但是医生证明,这是不行的。
①多数药在漏服后,不能在下次加量补服,特别是那些安全范围小、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地高辛、氨茶碱等。
②很多药加倍服用会引发严重后果,如降压药和降糖药,补服不当可导致低血压或低血糖,诱发脑梗塞等。
③如果自己擅自增加用药量,会使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不良反应。
④有些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擅自加量非常容易中毒。
⑤任何吃进去的药物都要通过肝、肾来代谢,擅自加量会影响肝肾功能。
3、特殊药补服原则。
①氨氯地平等长效降压药一般每天需服用1次,在服药后48小时甚至72小时内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当日发现漏服可立即补服,次日发现则不必补服。
②降糖药的补服方法与种类有关。单独用盐酸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漏服者可当日补服。
③格列喹酮通常要求在餐前30分钟服用,若吃饭前想起,可服药后将进餐时间推后30分钟。
④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美脲等通常要求每天早餐时服用1次,若漏服后在午餐前想起,可根据血糖情况,按原剂量补服。若到午餐后才想起,可视情况减量补服。
⑤激素类药物的补服方法需要根据治疗方案调整。如果按隔日1次的方案,在服药当日或次日发现漏服应即刻补服,并及时调整方案,服药时间顺延。如果按每日1次的用药方案,在发现漏服后应即刻补服,次日发现则不必补服,不可加倍服药。
如何预防老人忘吃药?
老年人普遍记忆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记忆力下降,所以老忘记吃药,需要家人不断提醒才行。与其等到漏服药后再补救,养生之道网建议大家做好预防。
1、选长效药。
老人记忆力减退,用药种类不止一种,想按时服药并不容易。此时可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长效药。
2、设定闹钟。
充分利用电子设备提醒用药。例如,糖尿病患者可在手机上设定胰岛素注射时间,并把注意事项写在备忘录中,这样,闹钟一响,不仅能提醒患者注射胰岛素。
3、用小药盒。
可以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盒,主要分为一周或一月用量两种,即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家人可以协助老人将每天要吃的药物按量分类放好,还可以画个表格,用颜色鲜艳的笔注明日期和药名,以及服药的时间,每吃一次药,老人都在相应的位置打上勾。这样,吃没吃药、吃过几次就一目了然了,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服药较多者可用不同颜色的药盒将药物分类,将需要一起服的药装在同一颜色的药盒中。长期服药者可在药盒外贴上写有药名的标签,避免漏服。维生素、硝酸甘油等容易被氧化的药物,宜用原包装妥善保存,不宜提前拆开装入药盒内,否则容易变质。
便秘用药讲究多
首先,应选用微生态制剂,这类制剂不仅可以清除体内“垃圾”,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保持大便通畅,还能调节机体免功能,且副作用少。常用的有含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丽珠肠乐等。
其次,可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内股缓泻剂。单纯性便秘患者可选用麻仁丸、通泰胶囊和乳果糖。
老年高血压、心衰的便秘患者,除了麻仁丸、乳果糖外,还可选用缓泻剂,如液状石蜡,常用量为10—20毫升,用药后6—8小时见效,宜睡前服用,但不宜长期服用。糖尿病伴便秘的患者可选用西沙比利,其可加速胃、肠蠕动。
便秘者也可选用润滑肠道的各种栓剂,如开塞露、甘油栓等外用肛门栓剂。在便秘时塞一支开塞露,可使大便软化排出。
乙肝用药要讲究安全性
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与乙肝患者进行接触,这严重给乙肝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于消极的乙肝患者而言,如此下去,是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的,如:自我封闭、抑郁等。专家提示,乙肝患者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正确指导,切忌随意用药。
治疗乙肝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大约20%~30%乙肝患者病情加重与不合理用药有关。不少病人因为误治、乱治以及“自治”导致病情加重。
现在不少乙肝老药,例如口服的泛昔洛韦、无环鸟苷等已被证实为无效,现已逐渐淘汰。目前作为治疗乙肝的主打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公认的只有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几种,其他标榜具有抗乙肝病毒性质的药物,目前尚未得到一致认可。
追求有效性
现在不少乙肝老药,例如口服的泛昔洛韦、无环鸟苷等已被证实为无效,现已逐渐淘汰。目前作为治疗乙肝的主打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公认的只有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几种,其他标榜具有抗乙肝病毒性质的药物,目前尚未得到一致认可。
另外,成百上千种所谓“保肝药物”,只有一部分具有改善肝功、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所以患者用药,必须认真选择,千万不能草率鲁莽,万不可轻信广告和其它各种宣传。
讲究安全性
治疗乙肝用药首先要强调安全性,乙肝患者病情易变化,疗程漫长,单一用药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现多采用联合治疗,用药安全是首要的。多年以前曾经使用的多种肝炎用药,后来被证实是不安全的,例如阿糖腺苷、膦甲酸等,都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目前使用的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同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使用不当,选择不当或擅自停药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中药也同样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有些中草药和中药制剂被证实具有明显的肝损作用,例如中草药苍耳子、贯众、雷公藤、天花粉、肉豆蔻、薄荷、川楝子等;中成药有小柴胡汤、复方青黛丸、消核片、克银丸等。因此,要避免滥用和超期、超量服用,对于民间验方、偏方一定要慎用,以防中毒。有药物过敏史或属过敏体质的患者,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害,一定要终止该药物使用,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诊疗。
老年人健康用药讲究4原则
1、同时最多服4种药
很多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病,医生计算用药量不能简单地用“加法”,最好用“减法”。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一般不推荐同时4种以上配伍使用。
2、不可滥用保健品
不要迷信所谓名、贵、新药,轻信广告滥吃药,也不要大量服入延缓衰老药或保健品之类的东西。多数抗衰老药物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仅仅为了延年益寿而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是不恰当的。
还有不少骗子盯上了老年人,推销所谓的“灵丹妙药”或“祖传秘方”,大家应提高警惕,到正规医院和药房拿药,以免上当受骗,危害健康。
3、看病记录别丢掉
老年人应该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老年人就诊时要带好用药记录,并尽量看固定的医生,这样能让医生开处方时更准确地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
4、小病尽量别吃药
比如遇到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时可以通过食疗促进康复。如风寒感冒喝些生姜红糖水,头痛、关节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疗、按摩、针灸等,不要依赖止痛药。
便秘用药讲究多
当便秘反复发作时,应请医生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然后正确选用泻药治疗。
首先,应选用微生态制剂,这类制剂不仅可以清除体内“垃圾”,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保持大便通畅,还能调节机体免功能,且副作用少。常用的有含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丽珠肠乐等。
其次,可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内股缓泻剂。单纯性便秘患者可选用麻仁丸、通泰胶囊和乳果糖。
老年高血压、心衰的便秘患者,除了麻仁丸、乳果糖外,还可选用缓泻剂,如液状石蜡,常用量为10—20毫升,用药后6—8小时见效,宜睡前服用,但不宜长期服用。糖尿病伴便秘的患者可选用西沙比利,其可加速胃、肠蠕动。
便秘者也可选用润滑肠道的各种栓剂,如开塞露、甘油栓等外用肛门栓剂。在便秘时塞一支开塞露,可使大便软化排出。
老年人用药有什么禁忌
1、老人用药禁忌之用药种类不宜多
老年人觉得药量多就能很好的控制住疾病,其实恰恰相反,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志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品种宜少不宜多有些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些存在对抗作用。老年人用药品种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如消炎类药物与激素类药品同用可诱发溃疡病大出血。老年人用药应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用药品种最好不超过4种。
2、老人用药禁忌之抗生素等西药不要滥用
老年人用药忌滥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所谓西药“三大素”),因为人到中老年脾胃多虚,“三大素”类似于苦寒中药伤脾败胃,且付作用较多,变症叠出。因此老年人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自行乱吃药,不然的话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就不值当了。
3、老人用药禁忌之用药疗程不宜长
老年人用药疗程宜短不宜长,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用药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有时还可能产生耐药性,所以,老年人用药疗程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合理缩短。此外老年人在用的时候最好选用中药,中药比西药作用缓和,副作用少,老年人使用中药治疗更安全一些。
电磁炉煎中药有害健康
如今,很多人用电磁炉等现代化的电器来熬中药,但专家指出,在家自行煎制中药时,最好选择柴火、炭火,或煤气灶点燃的明火。
中药讲究“水火共制法”,虽然电磁炉、微波炉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可以完全达到上述明火的热量,但它们对中药药材的药物成分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现代家庭大多使用铁锅、不粘锅、不锈钢锅,但煎制中药最好不要选择这些器皿,一些污染严重地区制造出来的沙锅也不宜用来煎制中药,因为在煎制过程中,这些器皿内的重金属会被药物中的生物碱或其他化学成分置换出来,被患者服入体内,影响健康。
在家煎制中药提倡选择正宗的陶土药罐或未经污染地区出产的沙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