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减肥&缺乏运动 让OL容易骨质疏松
过度减肥&缺乏运动 让OL容易骨质疏松
一般的传统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衰老有关。然而,医学专家最近证明,三四十岁甚至二十多岁的女性,都有可能罹患此病,不少女性为了皮肤白皙拒绝日晒,梦想拥有“魔鬼身材“拼命节食,坐在办公室中极少运动,这些都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骨质疏松的第一危险因素:减肥
许多女性在减肥过程中将一切与脂肪有关的饮食都拒之门外。殊不知,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减弱了。
骨质疏松症的第二危险因素:缺乏运动
现代都市人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以电梯代楼梯,以电话联络代替登门造访,最终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而导致日后患骨质疏松;拒绝日晒也是因素之一。在日照不足的国家,骨科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极易骨折,骨折甚至可能在剧烈咳嗽或坐公共汽车颠簸的情况下发生。
电视上宣传补钙产品时说到”腰不疼了,腿不酸了“,其实骨质疏松的症状并非完全如此。血钙较低时可能会引起腰酸背痛腿抽筋,而骨质疏松患者并一定血钙低。早期骨质疏松可能不引起任何不适,当骨钙丢失较多时才陆续出现腰痛、腿痛、睡觉时小腿肚抽筋,出虚汗或全身骨骼疼痛等症状。这时,骨质疏松已不是早期了。
运动比单纯补钙更重要
现在尚无安全又有效的方式可使已疏松的骨骼回复原有的高品质,因此预防是关键。要做到科学防治骨质疏松症,运动比单纯补钙更重要。临床研究表明单纯补钙既不能明显增加骨密度,也不能改善骨质量。
而经常运动者因骨头得到硬力的刺激,常常可获得较好的骨质量。专家建议,那些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哪怕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楼,对骨骼的健康也是有益的。
经过研究证明,每三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骨质疏松。
究其原因可以基本上总结为一下几点:身材高瘦,体重过轻;低钙饮食,不吃奶制品;不接受日晒,运动量少,平时久坐不动;大量吸烟、喝酒、饮浓茶和咖啡;有内分泌系统疾病;30岁后发生不明原因的骨折。
温馨提醒:骨质疏松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白领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了,平时多锻炼,多运动。
女性防骨质疏松比防癌更紧迫
骨骼之于身体,就像支撑一座高楼大厦的钢筋,我们全身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变脆,人体这座“大楼”就容易轰然倒塌,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女性患骨质疏松通常要比男性早。”朱汉民教授对记者说,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男性则到了75岁以后才可能出现骨质疏松。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50岁以上的人中,1/3的女性会受到骨质疏松的威胁。
骨质疏松为何容易盯上女性呢?首先,骨质疏松是一个渐进过程,与女性的雌激素有着密切关联。通俗来讲,随着绝经期前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钙急速丢失,易引发骨质疏松。其次,生活饮食习惯等外部因素也成为引爆女性骨质疏松的“定时炸弹”。
首先,不爱晒太阳。如今,美白的概念深入人心,不少女性害怕被晒黑,躲着阳光走,导致日照时间不足,在体内转化的活性维生素D相应减少,这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第二,盲目减肥。脂肪组织能通过生化作用转换成雌激素等,增加肠对钙的吸收,很多女孩过分追求快速减肥,养成了极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快速减脂肪的同时,骨量也会减少。第三,过多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咖啡和碳酸饮料在体内代谢后,影响钙的吸收,造成钙流失。第四,缺乏运动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大因素。
患上骨质疏松后,身体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会极大影响生活质量。一般,女性患者会出现腰背酸痛,全身乏力的症状,甚至容易发生骨折。“其中,腕部、脊柱、髋部这3个部位最容易骨折。”朱汉民教授表示。这些症状极易引发女性驼背、疼痛、胸闷气短等不适,尤其是髋部骨折,其导致的死亡率是没有发生骨折女性的9倍。
“骨质疏松完全可防可治,可以说,女性预防骨质疏松应该是贯穿一生的功课。”朱汉民教授强调。在35岁前,女性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来预防骨质疏松。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比如牛奶、豆制品等,注意各种营养要均衡。坚持适量运动,尽量多走路,多做下蹲运动。而且,要多在户外活动,每天至少晒20分钟太阳。此外,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如有必要,还可以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5类人要防骨质疏松
1.慢性病患者风险高。国内外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风湿性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较正常人明显增加。由于这部分人本身存在炎症,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加大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所以,慢性病患者应及早开展合理的抗骨质疏松防治措施,保障骨健康,预防骨折。
2.绝经期女性应重视。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为40%,男性为13%。约有1/3的绝经期女性存在骨质疏松问题,绝经过程中,由于雌激素减少,骨骼代谢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大量的骨质被吸收溶解,就出现了骨量流失,所以绝经期女性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3.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患病率越高。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年龄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老年人由于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胃肠功能下降,使体内钙质减少,而体内排出不变或略有增加,从而造成体内钙质缺乏。加上老年人户外运动减少,免疫力低下,可能存在多种疾病,都加大了患病几率。
4.白领一族生活方式不健康,成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白领一族由于工作忙,长期缺乏运动、晒太阳的机会少、缺乏维生素D,还有吸烟、喝酒、大量喝咖啡等习惯,都会降低骨密度,令骨头变脆。此外,素食者和长期节食减肥的人,今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较高。
5.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度警惕。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自身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就相对更大,需要提早引起重视。
白领女性少运动当心骨质疏松
传统的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衰老有关。然而,医学专家最近证明,三四十岁甚至二十多岁的女性,都有可能罹患此病,不少女性为了皮肤白皙拒绝日晒,梦想拥有“魔鬼身材”拼命节食,坐在办公室中极少运动,医生说,这些都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腰不疼并非无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第一危险因素是减肥。许多女性在减肥过程中将一切与脂肪有关的饮食都拒之门外。殊不知,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减弱了。
其次是缺乏运动。现代都市人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以电梯代楼梯,以电话联络代替登门造访,最终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而导致日后患骨质疏松。拒绝日晒也是因素之一。在日照不足的国家,骨科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广医一院骨科李晓林博士介绍,骨质疏松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极易骨折,骨折甚至可能在剧烈咳嗽或坐公共汽车颠簸的情况下发生。
如今,电视上宣传补钙产品时说到“腰不疼了,腿不酸了”,其实骨质疏松的症状并非完全如此。李博士说,血钙较低时可能会引起腰酸背痛腿抽筋,而骨质疏松患者并一定血钙低。早期骨质疏松可能不引起任何不适,当骨钙丢失较多时才陆续出现腰痛、腿痛、睡觉时小腿肚抽筋,出虚汗或全身骨骼疼痛等症状。这时,骨质疏松已不是早期了。
防骨质疏松比防癌还紧迫
骨质疏松为何容易盯上女性呢?首先,骨质疏松是一个渐进过程,与女性的雌激素有着密切关联。通俗来讲,随着绝经期前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钙急速丢失,易引发骨质疏松。其次,生活饮食习惯等外部因素也成为引爆女性骨质疏松的“定时炸弹”。
首先,不爱晒太阳。如今,美白的概念深入人心,不少女性害怕被晒黑,躲着阳光走,导致日照时间不足,在体内转化的活性维生素D相应减少,这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第二,盲目减肥。脂肪组织能通过生化作用转换成雌激素等,增加肠对钙的吸收,很多女孩过分追求快速减肥,养成了极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快速减脂肪的同时,骨量也会减少。第三,过多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咖啡和碳酸饮料在体内代谢后,影响钙的吸收,造成钙流失。第四,缺乏运动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大因素。
患上骨质疏松后,身体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会极大影响生活质量。一般,女性患者会出现腰背酸痛,全身乏力的症状,甚至容易发生骨折。“其中,腕部、脊柱、髋部这3个部位最容易骨折。”朱汉民教授表示。这些症状极易引发女性驼背、疼痛、胸闷气短等不适,尤其是髋部骨折,其导致的死亡率是没有发生骨折女性的9倍。
“骨质疏松完全可防可治,可以说,女性预防骨质疏松应该是贯穿一生的功课。”朱汉民教授强调。在35岁前,女性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来预防骨质疏松。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比如牛奶、豆制品等,注意各种营养要均衡。坚持适量运动,尽量多走路,多做下蹲运动。而且,要多在户外活动,每天至少晒20分钟太阳。此外,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如有必要,还可以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哪些人群易发骨质疏松
1、运到因素。热爱运动的女性相对来说会比男性少,尤其是白领中青年女性,早上出门前要化妆,下班后要整理家务,如此就无闲暇时间安排在运动上。周末更是忙于逛街之类的节目,多是放弃运到的机会,而缺乏运动正常造成骨质疏松的一个因素。
2、女性以瘦为美,所以减肥是终身课程。通过饮食减肥是最常见的,这样搭配了饮食结构的平衡,脂肪摄入不足,多数食用水果蔬菜,而单纯的进食含纤维多的食物容易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骼减弱了,这也为骨质疏松埋下隐患。
3、为什么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美白也是女性保持青春靓丽的一个秘诀,自然防晒工作必须做好,能不晒到阳光就不晒到,终日躲在空调房中,这样,容易影响维生素D吸收。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合成维生素D,而如果维生素D不足的话,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因素。
4、常服避孕药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隐患。不管是因为生养孩子负担重,还是其他什么因素,服用避孕药避孕是安全便捷的方式,而长期服用避孕药导致雌激素过高,影响到钙的吸收,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因素。因此,吃避孕药要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中年人补钙注意事项
1.了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全身疼痛、变矮驼背以及容易骨折。它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发展缓慢,所以不太容易引起重视,然而代价却是昂贵的。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早认识、早预防、早获益。
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里,有些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家族史(父母以前也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性别(女性更多见,尤其是绝经后)、种族、年龄(肯定是年纪越大骨质疏松越严重)等。但很多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避免的,比如钙摄入不足、运动量不足和抽烟、饮酒。
2.维持足量适当的运动
首先,对于老年人来讲,运动虽然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但可以减少受力部位骨量流失的速度。对年轻人来说,在年轻时期足量的运动可以获得更高的骨量储备,并可以有效避免年老后的骨量丢失速度。
其次,研究发现,对于健身和运动后的老人,可以检测出雌/雄激素均有升高,这些激素是维持骨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强度的运动反而会降低激素水平,因此老人比较适合轻中度的运动。
最后,经常的运动让老人经常到户外接触阳光,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作用特别大。
为何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为何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中老年妇女骨折的常见原因。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呢?停经后妇女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因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停止,使骨钙流失引起骨质疏松。或是做手术或用其它办法破坏了卵巢的功能,出现月经停止的现象,同样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另外,白种人也较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和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骨量较少,我们黄种人和白种人也有类似的情形,都容易得骨质疏松症。甚至有人说,中国妇女比英国妇女骨头脱钙速度要快,丢失的量也多,就更容易得骨质疏松症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长期用激素、强的松、甲状腺素片的人也容易骨质疏松症。
缺乏运动儿童也会骨质疏松
专家提醒家长,警惕儿童也患骨质疏松症。多数为轻症骨质疏松症一般被视为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疾病。但现在儿童中也会出现骨质疏松,患儿年龄小到5至7岁,而且骨质疏松症在儿童中的发病数正在日益增多。
不过,儿童骨质疏松与成人相比,大多为轻症。也就是说以背部疼痛、脊柱侧突为主要症状,骨折发生率相对较低,有些没有任何症状。缺乏运动是主因
儿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推测可能是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关键期,其骨骼生长和肌肉生长之间发生不平衡,结果导致骨体和骨量增大、增多,但骨密度并未增加。
不过,专家认为,看电视或电脑过多的孩子成年后更有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为长期静态室内活动而使孩子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