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高血压易得人群
盘点高血压易得人群
据中国高血压联盟提供的资料显示:北京、上海、沈阳和广州等地的18家医院在对35岁以上人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1999年与1991年相比,高血压的发病率已高出了28个百分点。
有一位年轻的老病号,21岁却患有5年的高血压史。主要是初三升高中的时候,学习紧张,过度劳累所致。根据近年来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患高血压的人群在逐渐扩大,医学专家说,现在这种病已不仅仅是老年人、肥胖者和有不良生活习惯者的专利,长期精神紧张的中青年人患高血压病的也越来越多,高血压被人们视为“无声的杀手”。
专家指出,当患者通过检查,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的时候,就已经血压升高,超出正常值了,或者正常偏高了,可能在本人并不知道的情况下,它没有任何症状,但它已经在身体里,已经危害着一些重要的器官,比如:心脏,脑子,肾脏等等。
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其中精神长期紧张是年轻患者患病的重要原因。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精神长期得不到松弛,大脑皮层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影响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使心脏收缩加强,血输出量增多,导致血压升高。由此看来,即使是年轻人和体型较瘦的人也万万不可忽视自己的血压。另外,针对那些偏爱美食的人来讲,也应当适当控制一下自己的胃口。
体内脂肪的堆积,使身体不断发胖,导致体重超标,医生强调,超重与高血压病有直接的关系。
专家说,由此看来,对于胖人来讲控制体重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应当合理地安排饮食结构,多吃深绿色的叶菜及红黄颜色的蔬菜水果,每日达到400克——500克;瘦肉每天不超过100克,增加豆类和杂粮,提倡每天坚持喝奶。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加强体育运动,做到心理平衡,定期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避免或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高血压的危害
1、高血压易引发冠心病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有50%死于冠心病。
2、高血压易引发糖尿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3、高血压易引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血压越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
4、高血压易引发高血脂
有人研究高血压与总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发病率明显增加。
5、高血压易引发肾病
在人类,肾脏参与高血压的形成与维持,反过来,肾脏又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怎样的人容易得高血压 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家族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如果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2.吃盐重的人:吃盐过多的人因为高钠摄入,会使血压升高。
3.吃得太油腻的人:食用动物脂肪过多的人,比食用植物油、鱼油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
4.体重超标的人: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直观地来说,体重超标的人因为体内脂肪堆积,外周血管压力增大,从而直接导致血压升高。
5.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的人:吸烟会使心率加快,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饮酒量与血压的升高也呈正比关系。
6.长期精神紧张的人:从事的工作需要长期高度集中注意力、长期高度精神紧张、或者长期受噪音刺激的人更易患高血压。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压 中老年人群
虽说高血压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但是主力军依然是中老年人群,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相关性心血管病占绝大多数,这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功能慢慢的衰退,有害机体排不出去,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疾病。
腊肉吃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好处:腊肉性味咸甘平,具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主要营养成分
磷,钾,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老年人忌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禁食
副作用
多食易导致高血压,易致癌
哪些人更易得"高血压"
什么是血压、什么是高血压?
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医生记录血压时,如120/80mmHg,则120mmHg为收缩压、80mmHg为舒张压,正常成人收缩压应≤140mmHg,舒张压≤90mmHg。当休息时间超过5分钟且两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时,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需要提醒的是,诊断高血压时须多次测量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需随访观察。
哪些因素导致了高血压的产生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肥胖、摄盐较多等因素均可导致高血压的产生。同时,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另外,长期饮酒吸烟者、喜食动物脂肪人群、工作生活在嘈杂环境的人群、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等都会成为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城市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居民。
高血压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危害
早期高血压病人可表现出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脑、心、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如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增厚)、脑中风(高血压致脑出血)、高血压性肾病等较为常见。
高血压的防治
一、定期检查
定期量血压、早发现、早治疗,如患上高血压病,则应遵照医师指导坚持长期按时服药,不可自己随意增减药物。
二、合理的膳食结构
1.控制能量的摄入
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2.限制脂肪的摄入
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少食肥肉、各种动物脂肪;不食油煎、炸、熏等食物。宜用蒸、煮等方法烹调食物。
常见的低脂肪饮食有瘦猪肉、牛肉、鸡肉、兔肉、鸡蛋、鸭蛋、鱼虾、豆制品等。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海鱼中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此外,还要多食用能降脂的食物如生姜、洋葱、山楂等。
3.适量摄入蛋白质
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千克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但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4.限制盐的摄入量
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一平盖(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食盐约为6g。高血压病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咸(酱)菜、豆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5.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400g,水果不少于100~200g。
有降压作用的水果包括西瓜、苹果、山楂、香蕉等;可降压的蔬菜包括大蒜、芹菜、茼蒿、西红柿、洋葱等。
三、禁烟酒
烟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血压升高。
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时应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心情愉快,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睡足8小时,并坚持适当午睡。
五、避免“高血压危险状态”
不宜看惊险恐惧的影视剧;避免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如下蹲起立运动、快速摇头或跳跃等动作,这类运动有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危险;不穿高领衣衫,应保持颈部宽松,这样才有利于血液循环。
冬季防治高血压做好这五件事
冬季如何保持血压稳定,睡个好觉呢?有高血压的朋友要做好以下五件事:
一、注意保暖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血压会升高一些,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在寒冷环境下,全身小血管收缩,全身血管的容积减少,而体内的血容量是不变的,所以加大了对血管壁的压力,血压也就自然会升高。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导致气虚寒凝,血脉瘀滞,从而气血不和,血行不畅,故出现头晕、胸闷等症;气虚血少,不能营养心脑,可见心神不宁,睡眠不安,所以在冬季保暖为第一重要,特别是老年人要穿轻便保暖、吸汗透气的衣物,便于活动,又可防止穿衣太厚引起的出汗。还要注意早睡晚起,每天要保证8-9小时睡眠,午睡30-60分钟,而充足的睡眠可保存充足的阳气,防止寒邪侵入体内,引发血压大幅波动。
二、注意调整药物
为了防止血压飙升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在降温之前,就应该调整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最好每天在家能早晚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每周到医院复诊一次,为专科医生调整降压药物提供依据。
三、注意适当运动
冬天的早上是一天气温较低的时候。所以,有早上锻炼习惯的人,要调整锻炼的时间,早上6点多气温太低,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不利,最好等到太阳出来气温升高了才出门。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慢跑、快走等,每天40分钟左右即可;有些老人喜欢游泳,但在冬天,室外游泳还是少进行为好。
四、注意清谈饮食
高血压的患者都知道饮食要清谈,特别是盐要少,但是因为老年人的味觉逐渐减退,口味反而加重,觉得菜不咸吃在口里没有味道。较重的咸味,使人摄入的钠离子增多,增加了血容量,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三餐用盐量不超过6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而且还要注意“隐形盐”的存在,减少味精、酱油等含纳盐的调味品用量,从饮食方面减少对血压的影响。
五、注意调整情绪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严守而不外泄。可以采用多种的方法,保持情绪的稳定,如每天晒太阳、经常用中药膳食调理等。
如常用的中药膳食汤——红枣桂圆瘦肉汤:健脾养血安神;百合莲子粥汤:清心安神;百合酸枣仁煲鸡汤:养心安神;当归红枣枣仁瘦肉汤对属于气血亏虚体质的人能养血安神,每周2—3次,坚持服用,能取得有较好的助眠效果。
结语:南方冬季有“忽冷忽热,变化较快”的特点,早冷中午热,温差较大,使人不容易适应,心浮气燥,出现睡不好觉,睡眠不好又更加使血压升高、头晕加重,高血压患者若能注意上面几个方面,可以平稳的度过冬天。
盘点:哪些人容易得高血脂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脂
1、肥胖人群是高血脂重患人群,最容易得到的疾病之一就是高血脂。
2、体虚人群也是最容易得高血脂,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饮食调节,经常运动。
3、拥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
4、喜欢食用肥肉与动物内脏,而且不喜欢运动的人。
高血脂注意这些饮食禁忌
高血脂饮食禁忌一:酒
饮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可促使钙盐、胆固醇等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大量、长期饮酒,更易诱发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高血脂饮食禁忌二:浓茶
高血压病患者忌饮浓茶,尤其是忌饮浓烈红茶。因为红茶中所含的茶碱最高,可以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使血压上升。而饮清淡绿茶则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高血脂饮食禁忌三:狗肉
高血压病病因虽多,但大部分属阴虚阳亢性质,狗肉温肾助阳,能加重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病情。其他类型的高血压,或为肾阳虚,虚阳上扰,痰火内积,瘀血阻络等,食用狗肉或躁动浮阳或加重痰火或助火燥血,均与病情不利。所以不宜食用。
高血脂饮食禁忌四:多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溜留可引起细胞外液增加,心排出量增多,血压上升。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限制盐量的摄入。
高血脂饮食禁忌五:辛辣和精细食物
辛辣和精细食物可使大便干燥难排,易导致大便秘结,患者排便时,会使腹压升高,血压骤升,诱发脑出血,所以高血压患者禁用辛辣和精细食物。
高血脂饮食禁忌六:动物蛋白质
高血压病患者应限制或禁用动物蛋白(如动物肝脏、蛋类)的摄入,因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平常饮食可选用高生物价优质蛋白,如鱼肉、牛奶等。某些蛋白(如氨基乙黄酸、酪氨酸等)有降压作用。
高血脂饮食禁忌七:高热能食物
高热能食物(葡萄糖、蔗糖、巧克力等)可诱发肥胖,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高血压患者多合并有超重或肥胖。所以,本病患者饮食上应限制高热能食物。
最容易得妊娠高血压的6类人群
容易得妊娠高血压的六类人群
1. 初诊时血压高的人:原本血压高的人就要留意。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在初诊时血压达130-139mmhg的话,就有高风险。
2. 首次怀孕的人:数据显示,2%曾经怀孕的孕妇会患上妊娠高血压症候群,其中初次怀孕的就有3.2%。
3. 怀有双胞胎(多胞胎)的人:如果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妈妈的身体负担会特别大,风险也较高,本身也有早产和低体重的风险。
4. 血球容积比值高的人:血球容积比值是表示血液浓度的数值。怀孕时血量会增加,令血液变得稀释,所以数值会比平时低,即使如此,但仍有高数字的人就要注意了。
5.体重60kg以上的人:体重越高就越容易患上,虽然身高也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数据显示,体重超过60kg时,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6. 长期患病者:有甲状腺、慢性肾炎等方面的疾病,或糖尿病等长期病患者,怀孕大大增加了身体的负担,容易导致高血压。
若你是妊娠高血压的患者,也不必过虑。妊娠高血压的影响,取决于出现症状时所处的怀孕阶段,以及血压升高的程度。血压越高,越接近怀孕早期出现,孕妇出现问题的风险也就越大。
所幸的是,大多数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准妈妈症状都很轻微,而且直到接近分娩时(37周或以后)才表现出来。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你接受引产或剖腹产的风险会略高于其他人。但除此之外,你和宝宝的健康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离群老人易患高血压
有的老人退休后赋闲在家,不喜欢与人交往,显得不太合群。美国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发现,远离群体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并且患与此相关严重疾病的比例比社会活动活跃的人高出两倍。
这主要是因为孤独者的下丘脑活动增强,从而导致抗利尿激素等多种激素分泌增多,不仅可导致血压增高,也可影响到心跳、情绪,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加速衰老。所以,不合群的老人应走出家门,多交朋友,在晨练、旅游、参加学习等集体活动中让自己心情舒畅。因为写字、画画需要安静的环境,因此,不合群的老人最好别长时间进行此类活动。老人平时要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且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等。
盘点容易肾虚的人群
一、经常熬夜的人
现在熬夜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轻人,有太多太多的理由支持他们去熬夜,如工作负担重,需要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交际的需要,白天上班很难有时间,长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痴迷足球,球赛多在夜间进行;偏爱上网,看大片、玩游戏……夜夜笙歌,日日晚睡,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黑眼圈、精神乏力等健康问题,一旦阴精耗损过多,就会过劳伤肾,引起诸多连锁反应。
二、精神长期紧张、生活压力大的人
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容易使身体抵抗能力显著下降,致使人体在面对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部环境的"六淫"侵害时变得弱不禁风,伤肾伤身。同时,"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使人体精气消耗太多,自然会伤肾,导致肾虚。
三、频繁抽烟、喝酒的人
抽烟伤肺,这是一个基本常识。"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掌控吸气,肾掌控纳气,在呼吸方面,肺与肾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同时,肺与肾之间的阴液也相互滋生,肺阴虚可伤及肾阴,导致肾虚。所以,吸烟对肾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另外,喝酒伤肝,而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肾精的充盈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受到损害,自然会波及肾,所以,频繁饮酒也是不利于养肾的。
四、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
长时间坐着不动,人体腹腔承受巨大的压力,腹腔和下身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人的整个身体气血运行都会受到牵连。另外,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久坐会压迫膀胱经,造成膀胱经气血运行不畅,膀胱功能失常,从而引发肾功能异常,所谓的"久坐伤肾"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久坐还会引起肩周炎、颈椎病、经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脊柱炎、前列腺炎、盆腔炎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令年轻人苦恼的亚健康问题也多与久坐不动有关,所以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
五、性生活频繁的人
中医把"房劳过度"列为肾虚的一个重要病因,指出不节制房事容易损伤肾脏,耗散肾气。房劳过度,常常使男人出现梦遗滑精、阳痿早泄等问题,使女人出现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流产难孕等病症。
那么,什么样的性生活不算频繁?这个应该因人而异,与年龄、性格、体质、职业等有关。一般来说,青年夫妻蜜月期间,心情舒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每天一次也算合适;健康的青年夫妻,每周3次为宜;壮年夫妻,每周一两次为宜;四五十岁的中年夫妻,每周1次为宜。当然,合理的尺度是以性生活后的第二天不感到疲劳、身心愉悦、精力充沛为原则。
另外,在身体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早婚的人、频繁手淫的人、虽然没有进行性生活但色欲过旺的人,都容易肾虚。
六、先天不足的人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对个人后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先天禀赋充足,则后天正气充沛,抗病力强,生机旺盛;先天禀赋不足,则脾肾虚弱,抗病力低下,生机受削,容易产生疾病。五迟、五软等常见病多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有关。
先天不足是导致肾虚尤其是儿科病症中肾虚的重要原因。《内经》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父母体弱多病,精血亏虚时怀孕;或酒后房事怀孕;或年过50精气大减之时怀孕;或男女双方年龄不够,身体发育不完全结婚,即早婚时怀孕;或生育过多,精血过度耗损时怀孕;或妊娠期中失于调养,胎气不足等生下来的小孩都可出现肾精气亏虚的情况。一言以蔽之:父母肾精不足,可致子女肾虚。
七、老年人
衰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而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等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
人的生长发育与肾气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子35岁(五七),男子40岁(五八)开始,就会出现肾气衰退的生理过程,到了老年则因肾气虚衰而呈现衰老的征象,所谓"年老多肾虚"就是这个道理。
衰老不可改变,人到老年时应该把充实真气、维护肾气作为养生的根本原则。《黄帝内经》里提出"淡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以及"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养生措施,都是为了充实真气、维护肾气,从而提高机体自我调节的机能和抗病能力、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八、久病之人
久病和他病也会引发肾虚。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正邪斗争的过程,如果久病不愈,正气就会越来越虚弱,日久就会累及于肾而出现肾虚证,正所谓"久病及肾"。
我们知道,人体各脏腑之间,不仅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病理上也常常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除了表现本脏的症候外,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影响其他脏腑而出现病症。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封藏之所,五脏六腑之阴都由肾阴来供给,五脏六腑之阳都由肾阳来温养;肾中的精气除来自于先天之精外,也来源于全身其他脏腑所化生的精气。若各种疾病久病不愈,失于调养,必然会损伤肾中的精气,正如《景岳全书》中所说:"五脏所伤,穷必及肾。"
焦虑症的易得人群
1、焦虑障碍与家族史有密切的关系,家族中有焦虑障碍患者的人患病率比常人高。研究表明,在同卵双胞胎中,如果其中一人患病,另一人患病率达50%;若父母其中一人患病,子女患病机率约为25%;若双亲都是焦虑障碍病人,子女罹病率或高达50-75%。”
2、 从心理学而言,性格过分追求完美,对任何事物都十分谨慎、细心的人更容易患焦虑障碍。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做任何事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容不得一点瑕疵。这种心理会给他们造成了无形的压力,日积月累后,个体可能不堪重负,引发焦虑障碍。
3、学习的压力以及工作的压力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精神损害,像高校新生、职场新人都是较为显著的焦虑障碍高发人群。
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1.父母患有高血压者
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同一个家庭中出现多个高血压患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遗传基因存在。
2.摄入食盐较多者
食盐摄入量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这是因为高钠可使血压升高,低钠有助于降低血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摄入动物脂肪较多者
动物脂肪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是有害的,因此摄食动物脂肪多的人比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
4.长期饮酒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酒多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
5.精神紧张者
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长期精神紧张和长期经受噪声等不良刺激的人易患高血压。如果这部分人同时缺乏体育锻炼,如司机、售票员、会计等更易患高血压。
6.吸烟、肥胖者
高血压病患者常有头晕、头痛、心慌、失眠等症状,但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往往并不呈正比。因此,无论有无症状,人到中年,尤其是上述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均应定期检测血压。测量3次非同日血压,如果收缩压均≥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血压病对防止和延缓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压
1)父母患高血压则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
2)食盐摄入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食用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的人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
4)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
5)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易患高血压。
6)此外,吸烟、肥胖者也易患高血压。
盘点容易肾虚的人群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现代科学证明,当人发生肾虚时,都会导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等一系列疾病。所以对于肾虚的治疗应防治结合。今天小编盘点容易肾虚的人群,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经常熬夜的人
现在熬夜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轻人,有太多太多的理由支持他们去熬夜,如工作负担重,需要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交际的需要,白天上班很难有时间,长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痴迷足球,球赛多在夜间进行;偏爱上网,看大片、玩游戏……夜夜笙歌,日日晚睡,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黑眼圈、精神乏力等健康问题,一旦阴精耗损过多,就会过劳伤肾,引起诸多连锁反应。
二、精神长期紧张、生活压力大的人
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容易使身体抵抗能力显著下降,致使人体在面对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部环境的"六淫"侵害时变得弱不禁风,伤肾伤身。同时,"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使人体精气消耗太多,自然会伤肾,导致肾虚。
三、频繁抽烟、喝酒的人
抽烟伤肺,这是一个基本常识。"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掌控吸气,肾掌控纳气,在呼吸方面,肺与肾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同时,肺与肾之间的阴液也相互滋生,肺阴虚可伤及肾阴,导致肾虚。所以,吸烟对肾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另外,喝酒伤肝,而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肾精的充盈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受到损害,自然会波及肾,所以,频繁饮酒也是不利于养肾的。
四、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
长时间坐着不动,人体腹腔承受巨大的压力,腹腔和下身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人的整个身体气血运行都会受到牵连。另外,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久坐会压迫膀胱经,造成膀胱经气血运行不畅,膀胱功能失常,从而引发肾功能异常,所谓的"久坐伤肾"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久坐还会引起肩周炎、颈椎病、经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脊柱炎、前列腺炎、盆腔炎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令年轻人苦恼的亚健康问题也多与久坐不动有关,所以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着不动。
五、性生活频繁的人
中医把"房劳过度"列为肾虚的一个重要病因,指出不节制房事容易损伤肾脏,耗散肾气。房劳过度,常常使男人出现梦遗滑精、阳痿早泄等问题,使女人出现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流产难孕等病症。
那么,什么样的性生活不算频繁?这个应该因人而异,与年龄、性格、体质、职业等有关。一般来说,青年夫妻蜜月期间,心情舒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每天一次也算合适;健康的青年夫妻,每周3次为宜;壮年夫妻,每周一两次为宜;四五十岁的中年夫妻,每周1次为宜。当然,合理的尺度是以性生活后的第二天不感到疲劳、身心愉悦、精力充沛为原则。
另外,在身体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早婚的人、频繁手淫的人、虽然没有进行性生活但色欲过旺的人,都容易肾虚。
六、先天不足的人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对个人后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先天禀赋充足,则后天正气充沛,抗病力强,生机旺盛;先天禀赋不足,则脾肾虚弱,抗病力低下,生机受削,容易产生疾病。五迟、五软等常见病多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有关。
先天不足是导致肾虚尤其是儿科病症中肾虚的重要原因。《内经》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父母体弱多病,精血亏虚时怀孕;或酒后房事怀孕;或年过50精气大减之时怀孕;或男女双方年龄不够,身体发育不完全结婚,即早婚时怀孕;或生育过多,精血过度耗损时怀孕;或妊娠期中失于调养,胎气不足等生下来的小孩都可出现肾精气亏虚的情况。一言以蔽之:父母肾精不足,可致子女肾虚。
七、老年人
衰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而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等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
人的生长发育与肾气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子35岁(五七),男子40岁(五八)开始,就会出现肾气衰退的生理过程,到了老年则因肾气虚衰而呈现衰老的征象,所谓"年老多肾虚"就是这个道理。
衰老不可改变,人到老年时应该把充实真气、维护肾气作为养生的根本原则。《黄帝内经》里提出"淡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以及"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养生措施,都是为了充实真气、维护肾气,从而提高机体自我调节的机能和抗病能力、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八、久病之人
久病和他病也会引发肾虚。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正邪斗争的过程,如果久病不愈,正气就会越来越虚弱,日久就会累及于肾而出现肾虚证,正所谓"久病及肾"。
我们知道,人体各脏腑之间,不仅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病理上也常常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除了表现本脏的症候外,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影响其他脏腑而出现病症。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封藏之所,五脏六腑之阴都由肾阴来供给,五脏六腑之阳都由肾阳来温养;肾中的精气除来自于先天之精外,也来源于全身其他脏腑所化生的精气。若各种疾病久病不愈,失于调养,必然会损伤肾中的精气,正如《景岳全书》中所说:"五脏所伤,穷必及肾。"
久病之人往往肾气虚弱,所以许多疾病末期常用补肾来治疗。例如哮喘后期的治疗,我们往往不治肺,不平喘,而是去补肾固精,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