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开背时疼是因为堵吗 后背刮痧之佗脊刮

开背时疼是因为堵吗 后背刮痧之佗脊刮

女人背部采用佗脊刮对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刮之可使某些疾病不药而愈,另外佗脊刮还对脊柱、腰部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内脏病疗效较好,因为“脊柱”"(督脉)与经络、神经、体液关系十分密切,以脊髓为枢纽形成了内脏器官与体表皮肤区域之间的神经传导联系,内脏器官一旦有病,往往可在同一节段脊髓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内出现某种异常现象,如压痛、凹陷、脱屑、红晕等。

自第1胸椎(亦可从颈夹脊刮起)起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单侧计17穴,左右共34穴,加上颈夹脊一侧7穴,两侧14穴,总共48穴。

1、佗脊刮用刮板薄面前1/3或后1/3处,以轻柔手法刮督脉(棘突)行,瘦人宜用厚面刮拭,胖人可稍重刮拭。

2、用刮板薄面前1/3或后1/3处贴骨刮(沿棘突横突边缘),左右各刮一行,此时宜用平补平泻手法作点、按、揉刮法施治。

3、用刮板薄面以平补平泻手法刮足太阳膀胱经第1、第2侧线。

4、用刮板厚角沿两棘突间,由上而下一节一节地作螺旋式刮拭。

5、沿脊柱两侧,以腕力从上向下作来回摆动状弹拨,此时患者有较强的酸胀、酸痛感,同时术者可听到“噗噗”声,及手下似有一根黏而韧之筋在随板跳动,亦可称之“理筋法”。该法刺激极强,应视病情、患者体质、耐受程度而随时调整刺激量。应避免轻浮刮法。

背部刮痧的方法

1、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别刮拭与督脉紧邻的华佗夹脊穴所在的经络。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刮痧板紧贴皮肤,力度均衡渗透。

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6、化痧斑:用艾灸棒艾灸背部痧斑,目的是活血化淤、代谢体毒。

治岔气的方法有哪些

1、刮痧疗法: 取刮板以45度倾角,刮拭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至肾俞一段。再从上至下刮拭督脉,由大椎刮至至阳。然后刮拭任脉膻中至中脘一段。再刮章门、期门、日月、内关及足三里、太冲,每穴2分钟。

2、拔罐疗法:

(1)留罐法:将火罐吸拔在疼痛部位上,即哪疼就在哪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

(2)走罐法:取俯卧位,将火罐吸拔在背部,然后沿华佗夹脊穴推拉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淤血为止,一般10~15分钟。华佗夹脊穴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别沿脊柱两侧推拉火罐。

背部刮痧的方法是怎样的

背部刮痧的方法

刮痧要求:

肩背部的刮痧要求患者坐着背对医生。如果趴下的话,肌肉就会放松下来,刮的效果就不好了,这个最好就是坐着刮。首先我们要找到病灶所在,通过按压找到痛点,往往就是原发病灶部位。治疗时,对疼痛点施以弹拨、点压、按揉的刮法,以达到缓解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肩关节功能的效果。

刮痧做法:

采用端坐位,或双脚分开,刮颈部正中部位,采用直线刮法,手法要轻,移动速度要慢,从发际向下刮颈背部正中督脉巡行区,刮10-20次即可。如果病人偏瘦,颈部肌肉比较少,颈椎骨性凸出明显,可用刮痧板的棱角点压、按揉椎间隙,自上而下每个间隙按压10秒钟左右。然后沿直线刮颈背部。每侧20-30次,由于这里的肌肉比较多,手法力量可以加重一点,由轻渐重,最后3-5次再减轻。刮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巡行线区,用刮痧板的边角刮背部脊柱正中旁开2-4指的区域,从上往下刮拭,每侧刮拭20-30次即可。

肩背部的刮法一定要注意方向问题。很多人都是由上向下刮,实际上是错误的。应该顺着骨骼走向,由内向外来刮。否则刮到骨头上,出瘀血了,晚上睡觉都没法躺下。正确的方法是弧线刮法,也就是说刮痧的移动路线是弧形的,刮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方向要按照肌肉走向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此法适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膝关节周围以及面部等部位。

刮痧的力度

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先轻刮,然后逐渐加重,以人体能够承受为度,尤其是穴位部位。头面部刮痧就要很轻,肌肉不太丰满和骨关节明显的部位,刮痧应该在一个位置轻刮10-20次就可以了。

刮痧绝不要强求出痧。刮痧的程度应该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即通过刮痧使人体感觉到局部肌肉放松、全身舒适,绝对不可强求出痧。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的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时就可以了,这些都是出痧的正常表现。

刮痧的周期

如果症状较轻,每天刮1次即可,如果症状较重,就应该采取多次轻刮法,也就是手法轻点,每天刮2-3次。

通过痧象看健康

痧象的形态和部位,对诊病、治疗、病程、预后判断上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出痧的部位:哪里出痧就代表与这里经脉相关的地方出问题了。比如背部心肺对应的位置出痧了,就说明他的心肺有问题。

出痧的颜色和形状:一般痧色鲜红,呈点状,多为表症,病程短,病情轻,刮痧取效快;痧色暗红,呈斑片状或瘀块,多为里症,病程长,病情重,刮痧取效慢。随着刮痧的治疗,痧象的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变成散点,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见效。感冒一般都是红的,关节疼痛是紫。

开背时疼是因为堵吗

不一定。

开背时感到疼痛,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背部经络堵塞所致,但也有可能是因为背部肌肉劳损所致,或者是因为开背的力度过大,对肌肉过度刺激所致,因此开背时疼不一定是堵。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疼痛程度只要在忍受范围之内都不需过于担心,但如果疼痛严重的话,则建议减轻力度,缩短时间,待机体适应后再循序渐进。

胃炎刮痧刮哪里 慢性胃炎刮痧疗法

取穴:肩胛背,陀脊刮,三脘刮,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太冲。

刮痧手法:以佗脊刮,内关,足三里为主,用平补平泻手法刮拭,病情重时可于佗脊刮处行弹拨法,点,揉,按内关,足三里,公孙,患者有酸麻,胀感为佳,症状稳定后以项丛刮,骶丛刮,灸足三里,天枢善其后。

坐骨神经痛的刮痧疗法

坐骨神经痛发病多为单侧。先常有腰部僵硬不适感,在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可出现短暂疼痛,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夜问更甚。部分病人在体位改变或坐骨神经受到牵拉时常可诱发疼痛或使之加剧。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多为一侧腰腿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主要症状是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放射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减弱。

(二)治法

(1)选穴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髂、秩边、环跳、阿是穴。

(2)定位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次髂: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秩边: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3)刮拭顺序先刮腰部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次髎,再刮臀部 的秩边、环跳、阿是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肾俞至气海俞,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然后刮拭背部腰3-5夹脊和次髎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最后刮臀部的秩边、环跳、阿是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重刮,出痧为度。

治疗岔气的偏方

治疗岔气比较有效的办法主要有按摩、刮痧、拔罐等疗法,通过按摩身上的一些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岔气的作用。

按摩疗法

1.用热毛巾将疼痛部位擦热,再用湿热毛巾热敷3~5分钟。然后用掌根或丝质指腹,轻轻按揉压痛点及其周围3分钟。再按压章门穴、期门、大包、膻中、日月、中府、肺俞、膈俞等穴位各一分钟。

2.用拇指弹拨痉挛的条索状肌肉,由内至外横向进行,直至条索由硬变软变小。

3.做深呼吸,然后憋住气。用拳头有上到下用力捶打胸腔左右两侧,再缓缓做伸长呼吸。这样重复做几次后,可使呼吸肌放松,疼痛就会缓解。

4.在做深长而缓慢的深呼吸时,用手挤压疼痛处,疼痛可以减轻。

5.由另一人按摩时一手按在痛处,另一手放在背侧,两手掌同时旋转揉按。

刮痧疗法

取刮板以45°倾角,刮拭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至肾俞一段。再从上至下刮拭督脉,由大椎刮至至阳。然后刮拭任脉膻中至中脘一段。再刮章门、期门、日月、内关及足三里、太冲、每穴2分钟。

拔罐疗法

1.留罐法:将火罐吸拔在疼痛部位上,即哪疼就在哪里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

2.走罐法:取俯卧位,将火罐吸拔在背部,然后沿华佗夹脊穴推拉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止,一般10~15分钟。华佗夹脊穴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胸椎,在椎棘突下旁开0.5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别沿脊柱两侧推拉火罐。

相关推荐

部如何

1、先督脉:用方形板的一角,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拭督脉,每个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2、用方形板的一角横双侧的肩颈。 3、用方形板的一角双侧肩胛缝。 4、膀胱经:先外膀胱经,后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椎两侧各旁1.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椎两侧各旁3寸的位置)。 5、向下斜肋骨缝: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在肋骨上),以督脉为拭起点,至肋骨下为止。 6、化痧斑:用艾灸棒艾灸部痧斑,目的是活血化淤、代谢体毒。 每条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

腰老是酸痛怎么办

腰老是酸痛怎么办 增加下腹部力量 仰卧,举腿,直到大腿与腹部垂直。小腿要与大腿成直角。努力把大腿垂直上举,直到臀部微离地面,但部不能离地面。 抻拉下部 平躺,弯曲膝盖,双手紧抱膝盖并往肩部运动。头部不可离地。这样就能抻拉腰部。稍休息后,再重复此动作。 伸展部 用手和膝盖撑地。将左臂和右腿同水平伸直,保持这个姿势5~10秒钟,然后将手和脚收回。身体保持不动。然后换另一侧再做。 抻拉臀部肌肉 仰卧,举起双腿。将一条腿架到另一条腿的膝盖上。双手抱住大腿,将膝盖和脚往胸部方向拉动,直到臀部和大腿外侧有抻

腰痛哪里

寒湿腰疼疗法 取穴:阿是穴,委中,肾俞,腰阳关,风府。 顺序:先颈后风府,再腰部的阿是穴,肾俞,腰阳关,最后腘窝部的委中穴。拭方法:平补平泻法。 方义:局部阿是穴配委中疏通足太阳经气;肾俞,腰阳关,风府助阳散寒化湿,使寒湿得祛,气血畅行。 劳损腰疼疗法 取穴: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髎,夹顺序:先面部水沟穴,再部的夹,阿是穴,膈俞,次髎,最后下肢的委中,阳陵泉。拭方法:平补平泻,委中放痧。 方义:局部阿是穴和次髎穴以疏通足太阳腰部经气,舒缓筋脉;水沟

感冒鼻塞打喷嚏怎么办小窍门 治疗

1.找到风府穴、风池穴,用板角部拭风府穴至风池穴,手法宜轻,重复20- 30次, 由内向外到没有出现新痧为止。 2.找夹穴,涂抹适量经络油,再用面拭两侧的夹穴10~ 15遍,从上往下拭至出痧为止。 风府穴:风府穴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风池穴: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夹穴:夹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 部与颈部的,一般都是一起的,因为颈部与部的不舒适是有关联的。但是一起

腰疼那个部位的 简易部位治腰疼

拭部位:部,下肢。 拭步骤:1.柱正中督脉,由中向下经命门,腰阳关等穴,至腰俞处,以皮肤出痧为度;2.柱两侧膀胱经,由脾俞向下经肾俞,大肠俞等穴,至八髎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3.下肢后侧膀胱经,以委中穴向下承山至昆仑处,以皮肤出痧为度。腰痛放射至下肢外侧,则加胆经,由环跳往下经风市,阳陵泉,悬钟等穴至昆仑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可以把后上的红点去掉吗

并不能。 后有小红点,考虑是:1.个人卫生没做好,洗澡不走心、不及擦净后、不勤换衣服和床单,而导致部细菌的滋生与感染, 最后导致后发炎长痤疮;2.长期食用高油脂、辛辣食物也容易造成油脂分泌过旺,塞皮肤毛囊,而引起了毛囊炎等;3.经常性的作息不规律、熬夜,导致体 内激素分泌失调,从而导致皮脂分泌旺盛,塞毛孔,导致后痤疮的发生;4.有部分人群易感到燥热上火,并伴有后痤疮烦恼。 而是使用特定材质的板,在身体的特定穴位,进行反复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

风寒感冒有用吗 风寒感冒怎么

材料:牛角梳子或是板,纱布,白酒,生姜、葱白各20克,植物油(润滑剂)。 操作方法:坐着或者俯卧,的部位提前抹上植物油,将生姜、葱白捣烂,以纱布包裹,蘸点白酒擦拭太阳穴和前额,然后两侧,直至皮肤泛红为宜,最后推腘窝、肘窝。板与皮肤成90度角,单方向,力道慢慢加重,每处3-5分钟即可。 功效:使汗孔张发汗,祛除风寒,如果伴有恶心的症状,可以再胸部、腹部,以略微出汗为宜。

可以把后上的红点去掉吗

并不能。 后有小红点,考虑是:1.个人卫生没做好,洗澡不走心、不及擦净后、不勤换衣服和床单,而导致部细菌的滋生与感染,最后导致后发炎长痤疮;2.长期食用高油脂、辛辣食物也容易造成油脂分泌过旺,塞皮肤毛囊,而引起了毛囊炎等;3.经常性的作息不规律、熬夜,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调,从而导致皮脂分泌旺盛,塞毛孔,导致后痤疮的发生;4.有部分人群易感到燥热上火,并伴有后痤疮烦恼。 而是使用特定材质的板,在身体的特定穴位,进行反复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

出痧了是排毒吗

可能是排毒。 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痧的,仅会导致皮肤发红或局部发热。出痧有两种原因,一个原因是力度过大,造成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和红细胞渗出,导致积聚皮下所形成的一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另一种则是体内经络淤,毒素和代谢产物不能及排出,出痧的症状说明是在帮助排毒,但这并非是必然因素,切不可为了追求排毒,而刻意用力过度导致被者出痧,如果出痧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以使用毛巾热敷并且停止,一般5到7天之后就能痊愈。

治疗发热

的原理 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的部位 人体可以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的工具 的工具很多,过去民间有用光滑的铜钱、铜勺柄、瓷汤匙等,这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