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芽蓼的医用价值
珠芽蓼的医用价值
【来源】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L.的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细根、泥沙,晒干。
【性状】呈扁圆柱形或团块状,常弯曲成虾状,长2~5cm,直径0.3~1.5cm;表面呈棕褐色,稍粗糙,可见较密的环节及根痕;一面隆起,另一面较平坦或略具凹槽;有时先端具棕褐色叶鞘残基。质较硬,折断面平坦,灰棕色或紫红色;白色点状的维管束排列成断续的环状。气微,味苦涩。
【鉴别】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呈棕褐色,常含有棕色物。皮层狭窄。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直径10~25μm.薄壁细胞有大量的草酸钙簇晶,直径50~120μm;并含淀粉粒,呈圆形,椭圆形或盔帽形,脐点点状,裂缝状。
【性味】苦、涩、微甘,温。
【功能主治】瘦果和根状茎含淀粉,可供酿酒;根状茎入药,因形似蝎子,亦略似土蜂,故别名“蝎子七”,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止痛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胃病、腹痛、关节痛、吐血、衄血、崩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局部溃疡等;浸酒内服可治劳伤。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山药豆怎么做最好吃 山药豆和山药哪个更好
都很高。
山药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块茎部分,而山药豆是山药在地下部分形成块茎的同时,在地上部分叶腋间着生出来的珠芽部分,一般被称为地上块茎、气生块茎或腋芽等。
所以山药豆和山药是属于同一植株上的部分部位,两者中都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两者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是比较高的,如果只是用于食用的话,那么两者都可以都适量地吃一些,如果是要用于药用的话,那么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花生的医用价值
抗老化性:花生果实中所含有的儿茶素、赖氨酸对人体起抗老化的作用。凝血止血:花生果衣中含有油脂,多种维生素,并含有使凝血时间缩短的物质,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有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的作用,对原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人体造血功能有益。滋血通乳:花生果实中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对妇女产后乳汁不足者,有滋补气血,养血通乳作用。促进发育:花生果实中钙含量极高,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故多食花生,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记忆:花生果实中的卵磷脂和脑磷脂,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脑血栓形成。实验证实,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
食疗价值
降低胆固醇:花生油中含有的亚油酸,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减少因胆固醇在人体中超过正常值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延缓人体衰老:花生果实中的锌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其他油料作物。锌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有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可激活中老年人脑细胞,延缓人体过早衰老,抗老化。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花生果实含钙量丰富,促进儿童骨骼发育,防止老年人骨骼退行性病变发生。预防肿瘤:花生果实、花生油中的白藜芦醇。是肿瘤疾病的天然化学预防剂,能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
珠芽蓼的形态特征
珠芽蓼,茎直立,高15-60厘米,不分枝,通常2-4条自根状茎发出基生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0.5-3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圆形、近心形或楔形,两面无毛,边缘脉端增厚。外卷,具长叶柄;茎生叶较小披针形,近无柄;托叶鞘筒状,膜质,下部绿色,上部褐色,偏斜,开裂,无缘毛。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紧密,下部生珠芽;苞片卵形,膜质,每苞内具1-2花;花梗细弱;花被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2-3毫米;雄蕊8枚, 花丝不等长;花柱3个, 下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棱,深褐色,有光泽,长约2毫米,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5-7月,果期7-9月。
珠芽蓼止泻颗粒用多久有作用呢
珠芽蓼止泻颗粒由纯天然植物药材制成,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药物不被消化道吸收,是国家目前批准的.纯中药制剂的儿童专用止泻药。但有些家长不清楚珠芽蓼止泻颗粒需要服用多久才能起治疗作用,下面,笔者为各位家长讲解这个问题。
研究证明,小儿秋冬季腹泻,大多数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由于病毒损害小肠上皮细胞,影响钠和水的吸收,停留肠内引起引起渗透性腹泻。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虚弱,或天气变寒,感受外邪,脾胃失调。湿浊表里同病、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但其关键总在脾胃功能失调。
珠芽蓼止泻颗粒主治清热燥湿。用于肠炎,细菌性痢疾,婴幼儿腹泻属大肠湿热者。也具有和胃止吐、固肠止泻、止痛、止血的功效。因此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疗效显著,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在服用珠芽蓼止泻颗粒时,要注意首剂得加倍,并且一日三次。针对成人和小孩的身体情况,设定不同的服用分量,成人一次10g;幼儿一次5g;婴儿一次3g。各位患者只需在饭后用
珠芽蓼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多年生中生草本。典型高山草甸植物,耐寒性强,主要分布于亚高山和高山草甸植被中,与嵩草(Kobresiebellardii(Al1)Degl.)、苔草(Carexspp.) 形成高寒草甸,与一些杂类草共同形成色彩绚丽的五花草甸。在群落中,常为优势种或亚优势种,有时可下降到海拔较低的河谷草甸与山地林缘草甸。具有肥厚块状的根茎,贮藏大量营养物质,能经受霜雪的多次袭击,仍保持生机。在生长季节内,对温度较为敏感,在阳光充足的山地阳坡、低洼向阳沟谷、海拔较低的地区,生长旺盛。对水分和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不耐干旱与瘠薄土壤,适生于潮湿、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土上。一般在6月开花,7~8月结实,9 月初枯黄进入冬眠。
苤蓝的医用价值
苤蓝是甘蓝的一种,学名叫球茎甘蓝。苤蓝是介于大头菜和包心菜之间的蔬菜,可以拿来清蒸当作小菜,或切丝做成凉拌沙拉。它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一杯煮熟的苤蓝含有“每日建议摄取量”的1.5倍。它还含大量的钾,而维生素E的含量也超过“每日建议摄取量”的10%。
苤蓝是从欧洲引进的特菜新品种,以膨大的肉质球茎和嫩叶为食用部位,球茎脆嫩清香爽口,营养丰富,适宜凉拌鲜食;嫩叶营养丰富,含钙量很高,并具有消食积、去痰的保健功能,适宜凉拌、炒食和作汤等。在装箱礼品菜和超市销售很受欢迎。其生育期短,病害少,种植容易。
据营养学家分析,每500克苤蓝中含蛋白质5.9克.糖11克,粗纤维4.1克,灰分3.3克,钙81毫克,磷122毫克,铁1.1毫克,胡萝卜素微量,硫胺素0.19毫克,核黄素0.07毫克,尼克酸1.5毫克,维生素C152毫克。
苤蓝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尤其是鲜品绞汁服用,对胃病有治疗作。其所含的维生素C等招牌营养素,有止痛生肌的作用,能促进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内含大量水分和膳食纤维,可宽肠通便,防治便秘,排除毒素。苤蓝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所含微量元素钼,能抑制亚硝酸胺的合成,因而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什么是半夏
半夏(学名:Pinellia 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
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因“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而得名。半夏是一味中药,具有良好的祛痰、止呕功效,故医家称之“为燥湿化痰要药”和“降逆止呕要药”。民间也流传着关于它来历的典故和传说。中医认为,半夏对喉痈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因其有小毒,需谨慎食用。
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要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半夏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
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