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症状体征
天疱疮症状体征
1、寻常型天疱疮
(1)口腔:较早出现病损。常先有口干、
咽干或吞吐咽时感到刺痛,1-2个或广泛发生的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薄而透明,水疱易破、呈不规则的糜烂面;留有残留的疱壁,并向四周退缩;苦味撕疱壁,常一并无痛性地撕去邻近外观正常的黏膜,并遗留下一鲜红的创面;这种现象被称为揭皮试验阳性。苦味在糜烂面的边缘处轻轻插入探针,可见探针无痛性进入黏膜下方,这是棘层松解的现象,具有诊断意义。病损可出现在软腭、硬腭、咽旁及其他易受摩擦的任何部位,疱可先于皮肤或与皮肤同时发生。继发感染则病情加重,疼痛亦加重,患者咀嚼、吞咽,甚至说话均有困难,有非特异性口臭,淋巴结肿大,唾液增多并带有]血迹。
(2)皮肤:病损多发生于前胸、躯干以及头皮、颈、腋窝、腹股沟等易受摩擦处。早期仅在前胸或躯干处有1-2个水疱,常不被注意。在正常皮肤上往往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疱不融合,疱壁薄而松弛、易破,破后露出红湿的糜烂面,感染后可化脓形成脓血痂,有臭味,以后愈合并留下较深的色素。用手指轻推外表正常的皮肤或黏膜,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或使原有的水疱在皮肤上移动。在口腔内,用舌舐及黏膜,可使外观正常的黏膜表层脱落或撕去,这些现象称Nikolsky征,即尼氏征,具有诊断价值。皮肤损害的自觉症状为轻度瘙痒,糜烂时则有疼痛,病程中可出现发热、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体温升高,并可不断地出现新的水疱。由于大量失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出现恶病质,可因感染而死亡。
(3)鼻腔、眼、外生殖器、肛门等处黏膜均可发生与口腔黏膜相同的病损,往往不易恢复正常。
2、增殖型天疱疮
(1)口腔:与寻常型相同,只是在唇红线常有显著的增殖。
(2)皮肤:大疱常见于腋窝、脐部和肛门周围等皱褶部位,尼氏征阳性,疱破后基部发生乳头状增殖,其上覆以黄色厚痂以及渗出物,有腥臭味,自觉疼痛。周围有狭窄的红晕。疱可融合,范围不定,继发感染则有高热。患者身体逐渐衰弱,常死于继发感染。
(3)鼻腔、阴唇、龟头等处均可发生同样损害。
3、落叶型天疱疮
(1)口腔:黏膜完全正常或微有红肿,可能有表浅糜烂。
(2)皮肤:表现为松弛的大疱,疱破后有黄褐色鳞屑痂,边缘翘起呈叶状。(3)眼结膜及外阴黏膜也常受累。
4、红斑型天疱疮
(1)口腔:黏膜损害较少见。
(2)皮肤:表现在面部有对称的红斑及鳞屑痂,患者一般全身情况良好。
天疱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一、寻常型天疱疮
患者往往会最先表现在口腔,且于口腔黏膜出现水疱和糜烂,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继而会在身体皮肤出现黄豆或核桃大的水疱,皮肤上的水疱最常出现于胸背部、头面部,后期可能会遍及全身。另外该类患者,往往还会伴有发热、厌食等全身症状。
二、增殖型天疱疮
较为少见的一种天疱疮,一般发病患者年纪较轻。症状常见于皮肤褶皱区域,例如腋窝、腹股沟、外阴、肛周、脐部及女性乳房下等处。早起症状与寻常型天疱疮相似,但是水疱破损后会出现糜烂,且伴有腥臭味,有时创面继发感染而有发热等症状。
三、落叶型天疱疮
水疱极易破裂,明显症状是皮肤暗红,有大量树叶形状的痂皮,同时会伴有恶臭。
四、红斑型天疱疮
皮损发生于头、面和胸、背正中上方脂溢部位。面部损害常呈蝶形红斑,类似红斑狼疮,覆有薄痂。胸、背有散在小片状红斑及松弛薄壁水疱,尼氏征阳性,很快破裂结薄痂,头皮、胸、背损害很似脂溢性皮炎。
天疱疮是怎么发病的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在病人的血清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的特异抗体,即天疱疮抗体,主要是igg。血清中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天疱疮抗体的反应部位在病理组织学上是天疱疮的发病部位。
天疱疮抗原存在于角朊细胞的连接蛋自桥粒 为糖蛋白,寻常性天疱疮的抗原分子量为210000u(道尔顿);红斑性天疱疮抗原为桥粒芯糖蛋白,分子量为160000u 由于天疱疮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主要为igg),与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的天疱病抗原结合,从而影响了表皮细胞间的粘连功能,导致棘刺松解,从而形成天疱疮。
祖国医学认为,天疱疮多因心火妄动,脾虚失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心火脾湿交蒸,兼以风热、暑湿之邪外袭,侵入肺经,不得疏泄,熏蒸不解,外越肌肤而发。湿热邪毒蕴久也可伤阴,而致血燥津耗。
丝瓜叶汁治天疱疮
天疱疮,它发生在夏秋季节,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皮肤病,患者多为十岁左右的儿童。“天疱疮”先长在脸额部位,症状为皮肤表面长出水疱,先是如半粒珍珠,第二天即如半个玻璃弹子,疱皮很薄,能够看见里面透明的液体,两三天以后变得浑浊。因为疼痛,患者忍不住用手去抚摩,哪知道天疱疮极易溃烂,一碰就破,结果是摸到哪里就破到哪里,然后由点到面,能在身体任何部位感染开来,甚至布满全身,有点像被开水烫伤而鼓起的水疱。患者疼痛难熬,严重时,连睡觉都受影响,没办法,只能以双手捂脸,跪在床上睡觉。得了天疱疮真是痛苦不堪。
天疱疮还有一个特点,它会传染,家里一个小孩得了天疱疮,其他孩子跟着遭殃,邻居家小孩往往也会被感染。
当时(1960年前后),得了天疱疮的人,通常是先到医院去治疗,医生也不过是给你开一点紫药水,让你回去搽搽而已,即使浑身涂得像个“斑点狗”,也是无济于事。民间虽有“剁雨会生天疱疮”之说,医学解释却是“病因不明”,就当时来说,医院也是无能为力。
所幸的是,前辈南京人已经摸索出治疗“天疱疮”的奇方妙药。在江宁县(今江宁区)湖熟镇,那里曾是老南京的药乡与医乡,民间就有一种极其简单、极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院子里采摘几片丝瓜叶,将其放到碗中细细捣烂,取其绿色的浆汁轻轻敷到“天疱疮”的表面,严重时,可以叶、汁一起敷到天疱疮上。第一天敷上去,第二天即可收水,第三天即可皱皮,如同山坡野洼的地皮菜似的,稍稍一碰,皱皮即自然脱落,最多再过两三天,天疱疮便全面好转,身上不留疤痕。
而且,得过天疱疮的人,从此终身免疫,就像得过带状疱疹也是终身免疫一样。
需要解释的是,一般人并不知道这种疗效奇特的民间单方,只有在往医院奔波无效的时候,只有在邻居们议论某某家的孩子得了天疱疮真是可怜的时候,才会有老年人出来推荐这一民间单方,而单方所用药材竟是那样简单,就几片丝瓜叶子而已。
在“天疱疮”发作的夏秋季节,在南京城乡的院落里,到处都爬满了黄花绿叶的丝瓜,就摘几片丝瓜叶,这太简单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所以,笔者将其编成顺口溜:民间巧治天疱疮,丝瓜叶汁是单方。
天疱疮有什么症状
(一)寻常性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是最重及常见的一型。大部分病人在皮肤损害发生之前4一6个月先有口腔粕膜的水疱或糜烂。皮肤损害为大小下一的浆液性大疱,疱壁较薄、松弛易破,成为糜烂面,且很少自行愈合。疱常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发生,若以手指将疱轻轻加以推、压,可使疱壁扩展、水疱加大,或稍用力推擦外观正常的皮肮,亦可使表皮脱落或于搓后不久出现水疱,称棘刺松解征或尼氏征(Nikolsky sign)。
本病开始可仅有少数水疱,常见于胸、背部,以后水疱逐渐增多,可渐遍发全身。由于疱壁薄,很易破裂而成为大片的潮红糜烂面。若继发感染,则有脓疱及脓痂,分泌物有一股难闻的臭昧。若不及时治疗,水疱及糜烂面不断向周围扩大,大量体液丢失,体质日渐衰弱,发生低蛋白血症,患者可因肺感染、败血症及恶液质而死亡。
(二)增殖性天疱疮(pemphigus vegetans)是寻常性天疱疮的良性型,很少见。患者一般是免疫力较强的年轻人。皮损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门周围、鼻唇沟等皱折部位。损害最初为薄壁的水疱,破溃后在糜烂面上渐渐出现乳头状的肉芽增殖,边缘常有新生水疱,使损害面积逐渐扩大。皱折部位温暖潮湿,易继发细菌及念珠菌感染,且有一股臭味。陈旧的损害表面略干燥,呈乳头瘤状。病程慢性,预后较好。
(三〕落叶性天疱疮(pemphigus foliapeas)初起常在头、面、上胸或背部红斑基础上出现少数松弛性水疱,棘刺松解征阳性。疱壁较寻常性更薄,疱很易破裂成为糜烂面,上有黄褐色痂屑。口腔粘膜较少受累。本病皮损缓慢发展,渐波及全身,体表的大部分均为片状污秽痂屑,如落叶状。由于痂屑下分泌物被细菌等分解常产生臭味。病程慢性,患者可因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四)红斑性天疱疮(pemphigus erythematosus )是落叶性天疱疮的良性型,患者健康情况一般良好。病损主要发生在头、面及胸、背上部,一般无粘膜损害。早期常在面部出现红斑,可有轻度渗出,有鳞屑及轻度结痂,痂下可见表浅糜烂。头皮及胸背部的损害呈散在直径为0.5一2.0cm大小的红斑水疱,上附痂屑。患者的原发损害是表浅续多年,偶可发展至全身而转化为落叶性或寻常性天疱疮。
(五)疱疹样天疱疮(pemphigus herpetiformis)基本损害为绿豆或更大的水疱。虽然也是表皮内疱,但疱壁较紧张,棘刺松解征不明显。损害常排列呈环状或多环状。好发于胸、背、腹部。患者多为中、老年、自觉程度不等的瘙痒。病程慢性,预后好。少数病例可发展成红斑性天疱疮。
基本病理变化为表皮棘细胞的棘刺松解,形成表皮内裂隙和大疱。疱液中有棘刺松解细胞,这种细胞胞体大,呈球形,胞核大而深染,胞浆均匀嗜碱性。
不同型棘刺松解的部位不同。寻常性天疱疮的棘刺松解发生在基底层上方,因此水疱在基底层上。增殖性天疱疮的棘刺松解部位与寻常性相同,但有明显的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并有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的表皮内脓肿。落叶性、红斑性天疱疮的棘刺松解部位在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形成的疱最为浅表。瘤疹样天疱疮的棘刺松解发生在棘层中部,疱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皮损的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
1.临床表现各型天疱疮的基本损害均为松弛性薄壁大疱及糜烂面,且不易愈合,棘刺松解征阳性。寻常性天疱疮常先有口腔粘膜损害。
2.组织病理取新出水疱作组织病理检查均示棘刺松解所致的表皮内疱。
3.免疫荧光取水疱周围皮肤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表皮棘细胞间荧光,系IgG和(或)C3沉积所致。取病情活动患者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检出天疱疮抗体。
天疱疮的症状有哪些
基本病理变化为表皮棘细胞的棘刺松解,形成表皮内裂隙和大疱。疱液中有棘刺松解细胞,这种细胞胞体大,呈球形,胞核大而深染,胞浆均匀嗜碱性。
不同型棘刺松解的部位不同。寻常性天疱疮的棘刺松解发生在基底层上方,因此水疱在基底层上。增殖性天疱疮的棘刺松解部位与寻常性相同,但有明显的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并有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的表皮内脓肿。落叶性、红斑性天疱疮的棘刺松解部位在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形成的疱最为浅表。瘤疹样天疱疮的棘刺松解发生在棘层中部,疱内有嗜酸性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皮损的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
1.临床表现各型天疱疮的基本损害均为松弛性薄壁大疱及糜烂面,且不易愈合,棘刺松解征阳性。寻常性天疱疮常先有口腔粘膜损害。
2.组织病理取新出水疱作组织病理检查均示棘刺松解所致的表皮内疱。
3.免疫荧光取水疱周围皮肤作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表皮棘细胞间荧光,系IgG和(或)C3沉积所致。取病情活动患者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检出天疱疮抗体。
天疱疮临床表现
天疱疮可分为四型:寻常性、增殖性、落叶性和红斑性。近年来在中国报告较多的疱疹样天疱疮很可能也是天疱疮的一个亚型。
(一)寻常性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是最重及常见的一型。大部分病人在皮肤损害发生之前4一6个月先有口腔粕膜的水疱或糜烂。皮肤损害为大小下一的浆液性大疱,疱壁较薄、松弛易破,成为糜烂面,且很少自行愈合。疱常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发生,若以手指将疱轻轻加以推、压,可使疱壁扩展、水疱加大,或稍用力推擦外观正常的皮肮,亦可使表皮脱落或于搓后不久出现水疱,称棘刺松解征或尼氏征(Nikolsky sign)。
本病开始可仅有少数水疱,常见于胸、背部,以后水疱逐渐增多,可渐遍发全身。由于疱壁薄,很易破裂而成为大片的潮红糜烂面。若继发感染,则有脓疱及脓痂,分泌物有一股难闻的臭昧。若不及时治疗,水疱及糜烂面不断向周围扩大,大量体液丢失,体质日渐衰弱,发生低蛋白血症,患者可因肺感染、败血症及恶液质而死亡。
(二)增殖性天疱疮(pemphigus vegetans)是寻常性天疱疮的良性型,很少见。患者一般是免疫力较强的年轻人。皮损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外阴、肛门周围、鼻唇沟等皱折部位。损害最初为薄壁的水疱,破溃后在糜烂面上渐渐出现乳头状的肉芽增殖,边缘常有新生水疱,使损害面积逐渐扩大。皱折部位温暖潮湿,易继发细菌及念珠菌感染,且有一股臭味。陈旧的损害表面略干燥,呈乳头瘤状。病程慢性,预后较好。
(三〕落叶性天疱疮(pemphigus foliapeas)初起常在头、面、上胸或背部红斑基础上出现少数松弛性水疱,棘刺松解征阳性。疱壁较寻常性更薄,疱很易破裂成为糜烂面,上有黄褐色痂屑。口腔粘膜较少受累。本病皮损缓慢发展,渐波及全身,体表的大部分均为片状污秽痂屑,如落叶状。由于痂屑下分泌物被细菌等分解常产生臭味。病程慢性,患者可因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四)红斑性天疱疮(pemphigus erythematosus )是落叶性天疱疮的良性型,患者健康情况一般良好。病损主要发生在头、面及胸、背上部,一般无粘膜损害。早期常在面部出现红斑,可有轻度渗出,有鳞屑及轻度结痂,痂下可见表浅糜烂。头皮及胸背部的损害呈散在直径为0.5一2.0cm大小的红斑水疱,上附痂屑。患者的原发损害是表浅续多年,偶可发展至全身而转化为落叶性或寻常性天疱疮。
(五)疱疹样天疱疮(pemphigus herpetiformis)基本损害为绿豆或更大的水疱。虽然也是表皮内疱,但疱壁较紧张,棘刺松解征不明显。损害常排列呈环状或多环状。好发于胸、背、腹部。患者多为中、老年、自觉程度不等的瘙痒。病程慢性,预后好。少数病例可发展成红斑性天疱疮。
天疱疮是什么原因
总所周知,天疱疮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但是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提升,即使患有天疱疮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究竟天疱疮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快一起来看看吧。
1、药物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药物与天疱疮发病是有关系的,而药物导致天疱疮发病的,可以是暂时性,有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对于暂时性的,患者只要停用怀疑的药物,症状就会自行消退。
2、肿瘤
天疱疮常常还与某些肿瘤同时发生,据统计多为淋巴内皮细胞肿瘤,例如胸腺瘤等。
3、其他免疫性疾病
天疱疮常常与其他免疫性的疾病并存,例如重症肌无力、银屑病等。
4、物理因素
曾经有报道中称在烧伤的患者抽取的血清中有发现天疱疮样抗体,原因可能是在烧伤的过程中引发表皮损伤导致表皮中抗原释放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