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与板蓝根的区别
大青叶与板蓝根的区别
提到大青叶,就会有人联想到板蓝根,因为两者长得还是比较相像的,那么,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大青叶,中药名,主治: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此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除可用治上述诸症外,又可用于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脑炎,既可单味应用于预防,板蓝根,中药名,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常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那么,大青叶与板蓝根的区别是什么?
大青叶,二年生草本,植株高50~2500px。其叶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500px,宽2~150px;上表面暗灰绿色,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长4~250px,淡棕黄色。质脆。
板蓝根,光滑被粉霜。根肥厚,近圆锥形,直径2-75px,长20-750px,表面土黄色,具短横纹及少数须根。基生叶莲座状,叶片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375px,宽1.5-100px,先端钝尖,边缘全缘,或稍具浅波齿,有圆形叶耳或不明显;茎顶部叶宽条形,全缘,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在枝顶组成圆锥状;萼片4,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3mm;花瓣4,黄色,宽楔形,长3-4mm,先端近平截,边缘全缘,基部具不明显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3-3.2mm,短雄蕊长2-2.2mm;雌蕊1,子房近圆柱形,花柱界限不明显,柱头平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具膜质翅,尤以两端的翅较宽,果瓣具中脉。种子1颗,长圆形,淡褐色。
流脑疫苗注意事项 流脑流行期间还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可用盐水漱口。
2、用0.3%呋喃西林溶液或0.3%的黄连素滴鼻。
3、口含杜灭芬片。
4、吃生大蒜,每次2-3瓣,每日2-3次,连服7天。
5、大青叶、板蓝根各15克,贯众1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7天。
苍术、艾叶、雄黄各10克,燃熏克消毒室内空气。
治感冒的中药有哪些
治感冒的中药:
1. 感冒退热冲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草河车)
适用于感冒有风热表现者,发热或不发热,伴头痛、咽痛口干、化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均不高。可每日冲服3-4次,每次l袋。发热高,可每次2袋。咽痛者,可含漱后吞下。
2. 感冒片(豆豉、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牛蒡子、甘草、桔梗、钩藤、竹叶、荆芥、薄荷)
适用于风热感冒,略有怕冷发热或不发热,鼻塞咽痛,头痛。可每日服3次;每次吞服6片。
3. 银翘解毒片(豆豉、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脑、甘草、桔梗、板蓝根、竹叶)
药物组成与感冒片近似,适应证同感冒片,可每日服2-3次,每次4片。
4.感冒宁(荆芥、防风、紫苏、大青叶、四季青)
适用于感冒有风寒表证者,有明显怕冷,或有发热,伴头痛、鼻塞流清水涕。可每日服3-4次,每次1袋。
感冒欺软怕硬,身体强壮的人感冒不会侵袭,但是体弱,亚健康人群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不适症状多,恢复期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生活规律,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感冒自然不会来势汹汹了。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猩红热
本病预防需注意这些防护要点:
1.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公共场所;
2.若与患儿密切接触后应观察7~12天,必要时服用小儿复方新诺明等药物;
3.可用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煎水,服用预防;
4.居室注意开窗通风;
5.保证水分、营养的充足;
6.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一味板蓝根对治春天常见流行病
中药板蓝根含有靛甙、B—谷甾醇、氨基酸等,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中药大辞典》言其能“清热,解毒,凉血。治
流感流脑,乙脑,肺炎、咽肿、痄腮、火眼、疮疹”,充分肯定了它广泛的效用。板蓝根的叶,即中药大青叶,也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良药,对于流感、
肝炎,菌痢、肺炎、胃肠炎、口疮、痈疽等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药板蓝根能防治哪些春季病。
1、防治感冒、流感。取板蓝根20克,甘草3克,煎汤连服3-5天可作预防。或加用贯众20克,煎汁饮用,连服3天。可用板蓝根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天二次,连服三日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防治病毒性肝炎。流行期间可用茵陈、板蓝根、贯众各15克水煎服,每次100毫升,每日二次。
3、防治流脑。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大青叶煎剂,对脑膜炎双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用大青叶、板蓝根各25克、甘草15克,煎水代茶频饮,连服3-5日,是预防流脑的良方。
4、防治红眼病。用蒲公英9克、野菊花6克、板蓝根9克、黄莲3克,煎水,先熏后洗,每日3-4次,治疗暴发性红眼病效果好。
5、防治腮腺炎。对有腮腺炎密切接触者可用板蓝根3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天。用板蓝根30克、野菊花15克、银花10克,煎水代茶频饮,对腮腺炎发热肿痛有较好治疗作用。用青黛醋水调匀外敷,大青叶、板蓝根、忍冬藤各30克,煎水代茶饮,用于治疗腮腺炎,疗效确切。
凤尾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
凤尾草可去除体内湿热,通气利便。治疗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可配扁蓄、瞿麦、海金沙、碎米荞等同用。用于咽喉肿痛,可配大青叶、板蓝根等药同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治菌痢,肠炎,外感发热,尿路感染,白带,腮腺炎,疔疮,湿疹。”
中医怎治带状疱疹
分部疗法
▲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三黄汤加黄柏。
验方
▲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治疗感冒的中药有哪些
1、感冒退热冲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草河车)适用于感冒有风热表现者,发热或不发热,伴头痛、咽痛口干、化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均不高。可每日冲服3-4次,每次l袋。发热高,可每次2袋。咽痛者,可含漱后吞下。
2、感冒片(豆豉、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牛蒡子、甘草、桔梗、钩藤、竹叶、荆芥、薄荷)适用于风热感冒,略有怕冷发热或不发热,鼻塞咽痛,头痛。可每日服3次;每次吞服6片。
绿豆汤解药效吗 清热类中药可与绿豆汤同吃
绿豆本身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有中暑,咽喉疼痛,咳嗽且口吐黄痰,口干口苦,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症,在服用这些疾病的中药,如黄连,黄芩,黄栢,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等清热类中药时,同时喝一些绿豆汤,有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蓝根治疗扁平疣 板蓝根治疗扁平疣的小偏方
大青叶、板兰根、山豆根、木贼各30克,水煎取汁装瓶,每日涂抹患处5-6次。同时用薏苡仁60克,分两次两天煮食。连续使用1至2周即可见效。
材料:马齿苋60克,紫草5克,败酱草、板蓝根各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用水煎汤后,每日分两次饮用,连续服用7-14天。
功效:可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扁平疣热毒蕴结者。
材料:紫草、薏苡仁各15克,板蓝根3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煎汤后代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扁平疣,兼见有纳差、腹胀、口干等症状者尤为适宜。
鱼鳞病的偏方
方剂1:板蓝根、败酱草、马齿苋、大青叶各30克,紫草20克,红花6克,赤芍、丹皮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鱼鳞病。
方剂2:归尾、赤芍、皂角刺各10克,红花6克,大青叶、板蓝根、珍珠母各15克,薏苡仁、天冬各20克,磁石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与此同时,局部可用木贼草、香附子、乌梅、白芥子各15克,薏苡仁20克,露蜂。
适应症:鱼鳞病。
方剂3:首乌、桂枝、白芍、当归、玉竹、胡麻仁各15克,甘草、生姜、大枣各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月。
适应症:鱼鳞病。
方剂4:当归、赤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荆芥穗、防风各30克,何首乌、黄芪、甘草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鱼鳞病。
方剂5:天冬、生地、熟地、当归各15克,党参、黄芪、丹参、鸡血藤各30克,麦冬、白芍、茯苓各12克,红花、陈皮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鱼鳞病。
方剂6:生地、熟地各20克。天冬、麦冬、当归、黄芩、天花粉各15克,黄芪30克,桃仁、红花、五味子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鱼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