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黄桂枝汤的成分是什么

麻黄桂枝汤的成分是什么

麻黄桂枝汤

【处方】柴胡(三钱) 芍药(二钱半) 桂枝(去皮.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黄芩(一钱半) 半夏(一钱三分) 人参(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麻黄桂枝汤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组成】麻黄30克(去节) 甘草9克(炙) 桃仁30个(去皮、尖) 黄芩15克 桂枝9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候发前温服。

【功用】发散血中风寒。

【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中医有哪些退热方法

辛温解表退热此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汗退热,即服用辛温的药物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退热法适用于那些外感风寒的患者,外感风寒其实包括很多不同的症状,这里以两类常见症状来说明,一类如头痛、怕风、怕冷、发热、咽喉肿痛、干呕、不时出汗。一类如头痛、身痛、多喘、怕冷、发热,但不出汗等。针对第一类症状常用的退热法是桂枝汤(方含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药物进行加减。其服用方法也有讲究,喝过汤药后停一会儿,多喝热稀粥,用谷类的力量滋养脾胃、加强药力,不仅容易出汗,而且不易反复。同时,要禁食生冷黏腻、酒肉等。后一类常用的退热法是麻黄汤(方含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此药的发汗力量较大。

辛凉解表退热适用于外感风热的的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有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咳嗽、不怕冷、怕热等,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代表方如桑菊饮、银翘散等,需根据不同的症状选用。它是在病初起时用辛凉发散药使热外透,从而达到退热作用。

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区别

麻黄汤与桂枝汤最大的区别是有汗和无汗。无汗是因为风寒束肺,腠理紧闭;有汗是因为毛皮司开阖的功能被破坏,所以汗若有若无。如果比喻城门,麻黄汤证就像有敌入侵时,城门紧闭死守,密不透风。桂枝汤证却像城池本就无人管理,内政紊乱,贼爱入不入。

当敌人退去的时候,麻黄汤证,如果城门被尸体堵住,不能打开,会导致想出城的百姓哗变,暴乱,强行把城门打开一条缝,于是就变成了麻杏石甘汤证。如果城被哗变的百姓完全占领,并有足够的时间把城门完全清理打开,那就变成白虎汤证了。

当敌人退去的时候,桂枝汤证,反而没那么大的反应,敌人在时,按照想象,城门肯定大开,风直吹入城池,产生鸣叫声,故叫“鼻鸣”,被风吹,风克脾胃,故 “干呕”。这就说得通了。桂枝汤的作用相当于清理内务,将无人管理的城池有效管理起来,故对绝大多数的毛病,应该都是有效的。

但是总有些情况,桂枝汤是无效的。“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若是城门紧闭,士兵百姓已经哗变,派文官去清理内务会怎么样?文官进入,会被哗变的百姓士兵杀掉……所以麻黄汤系列的证,忌讳用桂枝汤。还有一种情况,里面的百姓本身就体弱,但不至于关城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是有闭表的症状。这个时候,麻黄和桂枝就可以一起上了。现在的人吃得好,身体壮,所以只要不是身体极弱之人,大多数人伤寒都不适合用桂枝汤——现在百姓强悍着呢

风寒感冒可以喝板蓝根吗 风寒感冒吃什么感冒药

风寒感冒药多带有“祛风”“散寒”“风寒”等字眼,而且风寒感冒中成药常以麻黄、桂枝、细辛、羌活、苏叶、生姜、荆芥、防风为主要成分,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购买。

风寒感冒症状: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嗽有白痰、咽部不红肿、舌苔白等。

葛根桂枝汤与桂枝汤的不同点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炙)9克,大枣(擘)4枚,葛根12克【用法】以水先煮葛根数沸,再内余药煎取一怀,...

桂枝汤附方有很多,治疗范围也很广,桂枝加葛根汤的组成是桂枝汤加葛根,功用是解肌发表,生津舒筋。可以在桂枝汤的辩证基础上,加以运用,宜好好理解。

名称: 桂枝加葛根汤 别名: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 葛根4两,麻黄3两(去节),芍药2两,生姜3两(切),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桂枝3两(去皮)。 ...

葛根桂枝汤:葛根桂枝汤 【处方】 葛根、防风、甘草、桂枝、赤芍、升麻。【功效与作用】 辛热发散。主麻疹初起,值时令大寒...

桂枝汤加葛根治疗颈心综合症30例【摘要】 应用桂枝汤加葛根治疗颈心综合症30 例,疗效满 意,现报告如下。病人均经ct和x 线片检查确诊,排除脊柱先天 畸形、...

慢性支气管炎吃什么中成药 寒饮伏肺型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气喘,胸闷背冷,不能平卧,咳吐白色涎沫,质稀量多,天冷变凉加重,甚至面浮肿,或平素每遇寒则发,发则恶寒身热,并出现以上症状,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疗原则:温肺化饮,以小青龙汤饮之。

常用中药: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芍药,半夏。

麻黄,桂枝散寒邪并宣统肺气;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滋补肾阴,收敛肺气,芍药养血;半夏祛痰和胃,甘草益气和中;诸药配伍,善于除寒饮,宣降肺气,止咳喘,并散风寒,而诸症自解。

桂枝汤为何不用麻黄

麻黄汤证是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方中麻黄辛温,桂枝性温,杏仁也性温,炙甘草同样性温,四味药均为温性,为什么这样选药呢?我觉得御心在这里讲得非常好,御心这样认为,外感风寒之邪其本质为寒性,寒温不同处,要不寒要不就是温,麻黄汤证正好是寒和温相对应的阶段,加入温药助正气,使温大于寒,寒解表就开,从而能从根本上祛除外感风寒之邪,同时麻、桂性辛,具有发散作用,善开肌表,表开汗出,邪乃去,桂枝、杏仁能降逆气,使上逆之气平息从而达到品,桂枝、炙甘草兴奋肠胃,使津液有源。桂枝汤证的出现就跟麻黄汤不一样了,从桂枝汤方中药物的组成来看,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都具有兴奋肠胃,增加体液的作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汗出说明肌表不固,卫气失职,营阴外泄,肌表失去卫气的护卫,故感恶风,脉缓比起麻黄汤证的脉紧,可是无力多了,说明津液不足,一切的症候都提示机体的营卫气血不足,而营卫的根源就在于胃,胃为营卫气血之海,因此健胃增液就是桂枝汤证的最好的治疗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桂枝汤证应该比麻黄汤证厉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麻黄汤证正气不虚,正气可以抗邪,而桂枝汤证正气已经有所衰弱,邪气已经进一步进入肌腠,这时候就只有健胃增液,扶正祛邪了。

麻黄桂枝汤有什么作用

麻黄桂枝汤可以有效的治疗内湿引起的风寒,或者是朋友们的四肢关节出现疼痛的现象,而且,麻黄桂枝汤还可以有效的消除我们身上的水肿症状,对付风寒是有一手。而且在春季干燥的季节可以很好的润燥功效。

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

听了上面对麻黄桂枝汤的详细介绍,我们意识到,麻黄桂枝汤的神奇所在,它的用途还真的是不可小觑呢!生病是件很难受的事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与家人的健康,让生病远离自己的家庭。

相关推荐

流鼻涕风热感冒还风寒感冒 流稀白鼻涕风寒感冒怎么办

蒸大蒜水 功效: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 做法: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 紫苏粥 功效:温中暖脾,宣肺止咳。适用于外感受风寒之邪恶,儿童咳嗽痰多,饮食减少等。 做法: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先用水如常法熬煮米粥,待粥将成时再将紫苏叶洗净后切碎,人粥中继续熬煮,乘温食之。 白萝卜蜂蜜 功效:发汗散寒,止咳化痰,

泡脚补肾有效果吗 麻桂二术浴补肾阳

麻黄,桂枝,细辛,羌活,独活,苍术,白术, 红花各30克。 将所有药材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后,倒入足盆中泡脚30分钟,每日1次。 此方可温补肾阳,使用改善肾阳不足所致的手足不温,畏寒肢冷等症。

治疗小儿感冒发烧的三个中医方剂

一、桂枝汤——当孩子刚开始发烧,体温不超过38°,头疼,有的浑身疼,身体上或者额头上微微出汗。记住了,一定要有出汗的症状才可以,就需要桂枝汤,这个方子力度很小,主要功能解表的,发汗力度小。需要喝完药以后再喝稀粥来帮助发汗,兼养胃液。 桂枝汤:?桂枝9克。 芍药9克。生姜6克 。大枣掰开4枚。 炙甘草6克 如果5岁以下的小孩,这一天3次的治疗量。可以一次买两副一起熬。熬好以后先喝一小碗,再喝点稀粥,闷在被子里发汗。汗出体温会降下来。然后再喝一小碗。如果到晚上的时候体温还升到38°以上就要考虑换方子了。

浅谈桂枝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治感冒方剂别久煎

据《卫生与生活》报道,治发热、恶寒等感冒的解表药,适用于患感冒、病邪尚在肌肤体表者。这类中药材气味轻清,大多为植物的花、叶、茎、枝等,如麻黄、桂枝、紫苏、细辛、生姜、葱白、荆芥、防风、藿香、佩兰、薄荷、青蒿、菊花、金银花、桑叶等。此类中药的有效成分都含有挥发性物质,可随水蒸气蒸发,药煎的时间越长,挥发性的有效成分损失就越多,所以治疗感冒的解表方剂煎煮时间不宜太长。 正确的方法:用大火(武火)急煎,一般头煎沸后再煮15~20分钟,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为宜,这样才能使疗效充分发挥。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有哪些

天甲黄芪可以有效的疏通我们的经络,活血。结合了推拿疗法,效果增倍。天甲黄芪桂枝汤的组成成分有:黄芪、当归、穿山甲以及防风和羌活等一系列对身体保健好处很多的药材。 【出处】 《金匮要略》古本 【功效】祛风散黄。 【组成】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三两。 【用法及用量】如桂枝汤。 【与原方关系】桂枝汤加黄芪三两。 【方证】黄汗发热,两胫自冷,身体疼重,汗出而渴,从腰以上有汗,腰下无汗,汗沾衣色呈黄如柏汁,腰髋弛痛,如有物于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重而烦躁,小便不利,宜此主之。并治

治疗荨麻疹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疏风散寒 调和营卫,可用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芍药、荆芥、防风、生姜、甘草、大枣,或麻黄蝉蜕汤,药用麻黄、槐花、蝉蜕、浮萍、黄连、甘草;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药用荆芥、防风、桑叶、杭菊、蝉衣、金银花、苦参、生地、生甘草,或麻黄、连翘根、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炙甘草。 肠胃湿热 解表疏风化湿,通腑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药用防风、荆芥、连翘、薄荷叶、川贝、当归、芍药、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生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茵陈、苦参。 血热 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犀角地

葛根桂枝汤什么

【方名】 桂枝加葛根汤 【出处】 《伤寒论》 秦之瑛自拟方歌:桂枝汤中葛根入,解肌祛风调营卫。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桂枝(6克) 芍药(6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枣(3枚) 葛根(12克) 【原方】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诀】 桂枝加葛根汤证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几几。但有汗出来风,表虚。所以用桂枝汤减少桂、芍用量,加葛根,取其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 【功用】 解肌

治风寒的中药 去风寒的其他中药

其他去风寒的中药有:麻黄、桂枝、杜衡、莱菔子、白芷等等。风邪百病之长,可与其他病邪相互结合,秋冬时节,多与寒邪结合侵犯人体,形成外感风寒之症,中医理论主张辩证治疗,单用某一类中药或能缓解病情,但未必能根治。

中药治疗结核胸膜炎

1、夏枯草。药材:夏枯草、鱼腥草、全瓜萎、炒葶苈子、莱菔子、连翘、猪苓、白芸苓、薤白、白芥子、杏仁、桃仁、黄芩、银柴胡、川桂枝、鳖甲。做法:先用水把鳖甲煎煮一会,再把所有药材加入一起煎煮。每天一剂,分三次服用,可以起到行气消痰、温阳化水的作用。 2、大枣葶苈子。药材:大枣、葶苈子。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可分早晚两次服用。可以起到补中益气,泻肺平喘的作用。适合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服用。 3、麻黄桂枝。药材:麻黄,桂枝,细辛,葶苈子,五味子,甘草,生姜,大枣。用水煎服,每天一剂,起到泻肺逐水的作用。 4、当归瓜篓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