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的引证解释
肚子的引证解释
1. 腹部的俗称。
《西游记》第七三回:“只见那七个敞开怀,腆着雪白肚子。” 朱自清《回来杂记》:“省下的交通费可以帮补帮补肚子,虽然是小补,总是小补啊!” 曲波《林海雪原》四:“ 杨子荣躬着腰,捂着肚子,装着肚子痛的样子,走回自己的铺上。”
2. 犹心中。
《红楼梦》第四八回:“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 陶渊明、 应 、 刘 、 谢 、 阮 、 庾 、 鲍 等人的一看。” 清 李渔《奈何天·形变》:“你们但知我形容改变,还不晓得我肚子里面,也明白了许多,竟不像以前鹘突了。” 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我们还有好多事情要办,等我回来再商量吧,我倒有个统盘计划在我肚子里。”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一:“他把鞭杆插在车帮上,任牲口自在地走着,他则是眯着眼,肚子里推开了磨。”
3. 指妇女怀孕。
《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那年这宅里因合族里人合气,知道家里怀着肚子,叫 徐老娘 去合我说:若生的是儿,要买了来当是自家生的。”《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他说八年前就同老爷在京里认识,后来有了肚子。”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 瑞贞 有肚子,要不是妈上个月看出来,你们还是不告诉我的。” 洪深《香稻米》第一幕:“我怀着 荷香 的爹,八个月的肚子,还到田里去割稻呢!”
4. 指物体圆而凸起的部分。
《西游记》第三八回:“这井肚子大,口儿小,壁陡的围墙。”老舍《二马》第二段五:“她赶紧又掏出小镜子照了一照,回手又用指头肚子轻轻的按按耳后的髻儿。”
5. 花湖牌上的一种名色。犹如后世的王牌。
《镜花缘》第七四回:“妹子每牌总是天、地、人三个单张在手,偏偏又是肚子,又不敢打,所以打了半日,还未成得一牌。” 张友鹤注:“花湖牌的中间画有人物的牌叫做肚子。有了这种牌,可以加倍数计算,所以轻易不能打去。”
6. 用作食物的动物的胃。
沙汀《困兽记》四:“你们怎么搞的?这个肚子还是昨天的啦!”[
伤食的解释
基本解释
[be affected by improper diet;dyspersia caused by excessive eating or improper diet] 又称“食伤”。中医指吃得过多或吃生冷食物而引起的消化不良。[1]
引证解释
指中医学病症名。由饮食过量,脾胃损伤所致。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胃理脾汤》:“清胃理脾治湿热,伤食平胃酌三黄,大便粘秽小便赤,饮食爱冷口舌疮。”注:“伤食,谓伤食病症,如痞胀、哕呕、不食、吞酸、恶心、噫气之类。”《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可知太痛快了不是好事:吃得痛快,伤食;饮得痛快,病酒。”[1]
发火的引证解释
1.起火;燃火。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清顾炎武《日知录·土炕》:“北人以土为牀,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
2.指引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烛》:“ 杭 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鎔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3.指喷火。
《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多幻人,能发火于颜,手为江湖,口幡毦,举足堕珠玉。”
4.发脾气。
《孽海花》第二七回:“臣从没见过老佛爷这样的发火,知道说也无益,只好跪着忍受。”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二:“前面的一辆车子不肯很快让路,他又发火了。”
沙汀 《过渡》:“这个人一向脾气很好,最后一次可发火了!”
5.燃烧。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这是一个凉夜,但他的心却热得快要发火了。”
闽剧《炼印》第十场:“同样地用筷子夹着 陈魁 面前的印,但觉很轻,印到炉中,发火。”
6.子弹经撞击后火药爆发。
如:打了一枪,没有发火。
7.谓炉灶吸气性能好,火容易生得旺。
中药的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中药
拼音: zhōng yào
注音: ㄓㄨㄙ ㄧㄠˋ
同类词: 西药
基本解释:[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所用的药物。[1]
引证解释
1.平和的药物。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故 神农 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宋 徐铉 《题白鹤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2.中医所用的药物,其中以植物为最多。
熬夜的介绍
词语信息
注音:ㄠˊ ㄧㄜˋ[1]
基本解释
[be up late into the night;do not go to bed at night;stay up late]
真正意义上说,0点入睡属于熬夜,从内分泌的角度上说,11点后入睡属于熬夜。
引证解释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后生家熬夜有精神,老人家熬了打瞌睡。”《红楼梦》第五四回:“况且那孩子们熬夜,怪冷的。”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体子又单薄,哪经得住熬夜?”[1]
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鲁迅《社戏》。
潜水的引证解释
1. 亦作“潜水”。潜藏在水中。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
2. 在水面以下活动。
金近 《小鸭子学游泳》:“她做出各种样子来,潜水,向前游,拐弯,还有很多花样。”《科学画报》1983年第8期:“潜水运动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潜水,应用于水下打捞、水下勘探和水下作业等;另一类是竞技潜水,以竞赛为主,有竞速潜水和水下曲棍球等。”
3. 潜藏在地面下第一个隔水层上的地下水。
汤面的基本介绍
词目:汤面
拼音:tāng miàn
注音:ㄊㄤ ㄇㄧㄢˋ[2]
引证解释:
1. 同“汤麪”。带汤的面条。 老舍《茶馆》第三幕:“妈,晌午给我作点热汤面吧!” 杨朔《潼关之夜》:“一碗汤面,夹杂着泥沙的汤里加进多量的酱油。”
2. 汤麪:同“汤面”。带汤的面条。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面条子》:“《伤寒论》云:食以索饼。今医书则谓之汤麪,又谓之麪汤。
打坐的引证解释
1.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闭目盘腿,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断除妄想。 宋文天祥《遣兴》诗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敛便神仙。” 元杨暹《西游记·诏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京﹞虽读儒书,却又酷好佛典,敬重释门,时常瞑目打坐,学那禅和子的模样。”《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寺内僧堂明净,住持 圆觉和尚 正居中盘腿打坐。”
2.泛指静坐。 宋张元干《蝶恋花》词:“歌舞筵中人易老,闭门打坐安闲好。” 元方回《寄许太初》诗:“句容破店无卧榻,一夜打坐如禅僧。”李广田《山之子》:“且随处是小桥流水……鸡鸣犬吠,人语相闻。山家妇女多做着针织,在杨树下打坐。”
睡觉的介绍
基本解释
(1) [fall asleep]∶ 在睡眠状态中休息;睡着。
我昨晚在俱乐部睡觉。
(2) [wake up]∶睡醒。
快去朝议房里伺候。倘若睡觉,亟来报知,切勿误事。——《二刻拍案惊奇》[1]
引证解释
指进入睡眠状态。 茅盾 《子夜》四:“不瞒你说,我已经吩咐我的手下人都上了子弹,今晚上不许睡觉。”如:时间不早了,该睡觉了。
色素的引证解释
1. [pigment]∶使有机体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物质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 [color]∶用以显示颜色的物质
食用色素[2]
3、白光照在物质上,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其它波长的光被反射出去,因此我们才能看到该物质特有的颜色。这样有选择性的将特定波长的光吸收或反射的物质叫做色素。例如吸收绿色光的物质,肉眼看就呈红色(红色是绿色的补色);而吸收蓝色光的物质,用肉眼看就呈橙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
锻炼的引证解释
1.冶炼锻造。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夫铁石天然,尚为锻鍊者变易故质,况人含五常之性,贤圣未之熟锻鍊耳,奚患性之不善哉?” 唐 郭震 《古剑篇》:“良工锻鍊凡几年,铸得寳剑名龙泉。”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便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地锻炼,费了整三年的精神,炼成两把剑。”
(2).比喻锤炼文辞。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为文无谬悠迂诬之谈,锻鍊翦截,动可观采。” 明 唐顺之 《万思节工于诗而近又学射次韵答之》:“衣钵寂寥吾且老,文章锻鍊子能工。”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不加锻鍊,组俪於自然。”
(3).精练。《新唐书·舒元舆传》:“其文锻鍊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严维》:“诗情雅重,挹 魏 晋 之风,锻鍊铿锵,庶少遗恨。” 郭沫若 《历史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 的文章锻炼含蓄,收敛沉着,很有深度。”
(4).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后汉书·韦彪传》:“锻鍊之吏,持心近薄。” 李贤 注:“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陶铸锻鍊,使之成孰也。”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既付狱吏,必欲寘之死,锻鍊久之不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官尚欲以逼污投环,锻鍊罗织。”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统一战线’这大题目之下,是就可以这样锻炼人罪,戏弄威权的?”
(5).拷打折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鞫狱》:“吏隶辈奉承上意拷掠锻鍊,靡所不至。” 清 昭连 《啸亭续录·李赓芸之死》:“公不服, 以輈 拍案厉声诟之,日夜锻鍊不休。”《天讨·望帝》:“虏一日不去,吾 蜀 人一日不处拷掠锻鍊之下矣。”
(6).在艰苦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顾深惭锻鍊,才小辱提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入京以后,角逐名场,奔走衣食,阅历益久,锻鍊益深。”
(7).指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只要在心理上使学生彻底明白体育的目的,是为锻炼自己的身体,不是在比赛争胜上,要使他们望正鹄做去。”
同房的引证解释
1、宗族中同一分支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进士 何儒亮 ,自外州至,访其从叔,误造郎中 赵需 宅,白云:‘同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京兆 杜 氏: 汉 建平侯 延年 二十世孙 文瑶,与 义兴公 杲 同房。”
2、谓同一房间居住
《红楼梦》第五八回:“ 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他的,今既恰遇这事,便挪至 潇湘馆来和 黛玉 同房。”《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三七>》:“同房的姓梁,是基督教徒。”
3、婉辞。谓夫妇过性生活,做爱等
丁玲《东村事件》:“ 七七 是一个童养媳,有十五岁了,只等稍稍有几个钱时就要开脸同 得禄 同房。”[
偏食的引证解释
1. 日偏食和月偏食的统称。在朔日,如果地面上某一部分落在月球的半影之内,当地的人便会看见太阳的一部分被月球掩蔽,称为“日偏食”。在望日,如果月球的一部分落在地影之内,地面的人便会看见月球的一部分被地影掩蔽,称为“月偏食”。参见“ 日食 ”、“ 月食 ”。
2. 只爱吃某几种食物的不良习惯,如只爱吃鱼、肉,而不爱吃蔬菜。
邵燕祥《佳肴·罐头·豆腐》:“忌口,吃偏食,不利于健康。”
3. 喻特殊优遇。
乔迈《三门李轶闻》:“公社很想给‘党组’吃一点偏食,可惜手头并没有化肥。”
寒热的引证解释
1、冷和热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热不节,民多疟疾。”《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皆因父母所生,咽苦吐甘,专心保护,抱持养育,不离怀中,洗濯之时,岂辞寒热。” 元 赵善庆 《山坡羊·燕子》曲:“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以自己的冷暖,去体量人民的寒热。”
2、中医指怕冷发热的症状。今泛称发烧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济北王 侍者 韩女 病要背痛,寒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六:“元戎张筵,托以寒热,召之不至,乃与营妓曲宴。”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剔灯入帐, 芸 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 冰心 《南归》:“我正发着寒热, 楫 归来了。”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蛊惑》:“好象昨夜发了高度寒热,四肢软绵绵的,神志也很恍惚。”
3、犹言是非;惹是非
《宋书·二凶传·元凶劭》:“计 临贺 故当不应翻覆言语,自生寒热也。”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人户晏然不知,而胥吏无以寒热,此所谓易行也。”
4、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和热性
清俞樾 《茶香室丛钞·牛黄清心丸》:“且以牛黄清心丸言之,凡用药二十九味,寒热讹杂,殊不可晓。”参见“寒温”。
灵感的引证解释
1.神灵的感应;神异的灵应。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以法师智遗人我,识洞幽明,思假妙因,冀通灵感。”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说岳全传》第六九回:“你既为神,岂无灵感?难道 岳 家不应报仇的么?”
2.指神灵
《西游记·唐三藏收妖过通天河》:“敝处 通天河 ,有一灵感,每岁要一男一女祭奉。”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华夷一统》:“ 靖 所请重修 西岳庙 ,听支军前银两,专遣幕官一员督修。仍勑赐灵感扁额。”
3.犹灵验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蛇子遂得入江。--今有庙在 新建 吴城 ,甚是灵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山顶娘娘最灵感,应之如响。”
4.指感觉敏锐
《西游记》第四九回:“我的儿,你真个有些灵感,怎么就晓得我是半路出家的?” 茅盾 《色盲》三:“又一个是温柔的,理性的,灵感的,知道如何来爱你,那么,你怎样办呢?”
5.创作冲动或创造能力
在文艺,科技活动中,由于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学识而突然产生的创作冲动或创造能力。
郭沫若 《我的作诗的经过》:“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那种发作大约也就是所谓‘灵感’(inspiration)吧?” 茅盾 《无题》一:“你爱它们那式样灵巧,花彩合于艺术--艺术味罢,你说看着会引起你的艺术的灵感。”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
6.突然之间得到的启发,敏悟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五:“由 钱诗人 的话里,他得到一些灵感--干下去,干下去,只要干下去,他就能更明白自己与世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她想到第二天八点半才获得了灵感:打个背包悄悄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