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哄孩子切记请勿大幅度摇晃
家长哄孩子切记请勿大幅度摇晃
首先,了解摇晃孩子的危害在哪。婴幼儿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而头部的重量要靠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支撑,因此摇晃很容易导致颈部受到扭伤。当父母摇晃孩子或将其高高抛起时,容易导致体内血液不时的冲击大脑引起脑部暂时性充血。当长时间重复动作时,会引起脑损伤,将导致孩子厌食、嗜睡等症状。此外,孩子处于摇晃状态时会引起局部性贫血,表现出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呕吐、昏厥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导致智力下降、运动障碍等大脑实质性损伤。
大幅度摇晃对孩子不利,但是轻轻的摇动,避免一些对孩子不利的动作,还是可以用这一招哄哄孩子。轻摇孩子最重要的是保护好颈部,抱着孩子时应当用手撑住其颈部。如果使用摇篮时要注意要轻轻的摇晃,同时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呆在摇篮中,也不要长时间同一频率摇晃摇篮。
在同幼儿玩耍时要避免危险的一些动作,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慰他、不要将其抛在空中或床上、避免快速旋转等。孩子哭闹,尽量采取其他方式安慰宝宝哭闹、哄宝宝睡觉等,摒弃摇晃宝宝的方式。
正确哄睡宝宝的方法:婴幼儿哭闹想睡觉,母亲温柔的怀抱和触抚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宝宝放在床上,用手轻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并轻轻哼摇篮曲。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出于对婴儿的喜爱,喜欢抱着孩子用力摇晃或向空中抛;这些做法都对婴儿的健康不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盘点出6种最危险的逗孩子的动作,家长们要记住了,千万别这样做了!
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 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转圈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抛投食物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对宝宝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过多逗笑宝宝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
对宝宝的危害: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纠正宝宝睡觉三大错误观念
儿童睡眠不但要有数量的保证,还要有质量的保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现在,有许多年轻父母怕孩子哭闹,竟把孩子搂在自己怀抱中睡觉、或者放在摇篮里摇晃、或者开着灯睡觉,专家指出,其实,这是不仅影响孩子的睡眠,还会对身体带来了伤害。
纠正宝宝睡觉三大错误观念 “摇睡”影响大脑。宝宝又哭又闹,妈妈心疼地抱起来摇一摇,晃一晃,或者把他放在摇篮里摇晃,哄宝宝入睡。这种办法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由于宝宝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善,摇晃宝宝时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也不断晃荡,致使大脑与颅骨相撞,造成脑部的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宝宝形成这种没有摇晃就不睡的睡眠习惯,将会给妈妈带来麻烦。
“搂睡”阻碍循环。搂着宝宝睡觉时,宝宝更多吸入了妈妈呼出的废气和被子里的污秽气体,对身体不利。搂着宝宝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难以舒展身体,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堵塞了宝宝的鼻孔,还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亮睡”破坏规律。有的妈妈为了方便,往往将灯通宵开得很亮,这对宝宝很不利。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夜间光亮会改变人体适应白昼黑夜的自然规律,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同时睡觉开强光灯,孩子将来患近视眼的几率要比正常孩子高。
从睡姿判断宝宝智商
让宝宝体验多种睡姿
宝宝的潜能其实是很让人吃惊的,如果让他多尝试几种睡姿的体验,那么他便很快适应过来。同时让宝宝体验多种睡姿会更加有利于保持宝宝的头型和脸型的好看,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活动能力。比如说宝宝通过侧卧可以锻炼翻身,通过俯卧可以锻炼宝宝的颈部肌肉,练习抬头为宝宝以后学习爬行打下基础。
另外对于溢乳的宝宝们来说,采用侧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误吸。有的妈妈会担心宝宝的头形容易睡歪,其实只要不是一个固定的侧卧位,左右侧卧位经常的更换,那么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现象。
掌握哄睡技巧,让孩子睡个好觉
1.当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时候,宝宝的身体靠在妈妈胸前,他可以感受到妈妈的体温,这对他来说是很好的安抚。妈妈可以用手轻拍宝宝后背,手臂轻轻的遮住他的视线,轻轻的给宝宝唱歌。
2.为了让孩子适应在床上的感觉,让孩子在床上玩是很正确的方法,但从长远来看父母还是应该注意让孩子少待在床上。不要让孩子经常在床上玩,这样孩子上床后很快能睡着,有利于降低入睡难度。
3.有些人认为对宝宝进行摇晃会把婴儿脑袋摇坏,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羊水里就是晃着的。摇晃将脑袋里的”运动传感器”打开了,对宝宝是很有利的。将宝宝坐在秋千上摇晃也是对宝宝有好处的,很多宝宝在推车、汽车中容易睡、喜欢摇摇车部分原因也正是由于摇晃产生的舒适感。
4.如果宝宝的睡眠环境吵闹,妈妈可以放催眠曲来抵抗一下环境噪音,但一定不要让宝宝长期的处于那样严重吵闹的环境中,否则对宝宝的成长是有害的。
5.宝宝长大一点的时候,妈妈就可以在宝宝床头放一下安抚物,参与到宝宝的日常活动中去,妈妈和宝宝一起哄小熊睡觉之类的游戏也可以作为睡眠仪式的一部分,当有小熊陪伴着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就会感到很心安。
这几种情况易致婴儿猝死
寒冬将至,家人总是担心孩子睡觉着凉感冒,给孩子盖过多、过厚的棉被、毛毯,有时婴儿可能出汗过多,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发生危险。家里有婴儿的,首先要确保室内温度适宜,夜里一定要多留心,不要给婴儿捂得过厚。
婴儿如果常遭受二手烟危害,受家居装修散发的各种有害物质毒害,也可能诱发呼吸暂停或致咽喉充血、水肿、发炎,从而诱发感染性婴儿猝死。
许多人逗弄婴儿的方式是把孩子抛起来,或者哄睡时使劲摇晃,易造成婴儿摇晃综合征。即婴儿受到持续摇晃,使其脑部产生损害,就像受到脑外伤一样,可能导致脑内或脑附近出血。脑内神经连接的断裂,还可导致眼内出血和其他(骨头的)伤害。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新生儿应严禁被抛起、用力摇晃等。
1岁以内的婴儿只能用哭闹来表达饿了、尿湿了、身体不适等,照顾者应严密看护,尽量掌握婴儿哭闹的规律,从哭闹中看出背后的原因。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就医,以免延误。
宝宝缺钙比摇晃更可怕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一岁半之前是婴幼儿大脑发育高峰期,由于出生后额叶尚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地摇晃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
轻轻摇晃
不会造成硬膜下积液
家长通过摇晃来达到哄孩子的目的,这种习惯确实不好。
轻微的摇晃导致硬膜下积液的可能性较小,除非孩子本身脑部发育就不好,长时间摇晃或导致硬膜下积液。
“一般情况下,外伤、碰撞才会导致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多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
宝宝1周岁之前,颅腔不断扩大,生长的速度极快,确实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更应该关注其头部发育情况,比如宝宝的头围是不是过大,是否因缺钙引起了方颅等,大可不必因轻微摇晃了几下宝宝而过分担心。
缺钙比摇晃宝宝更“危险”
相比摇晃宝宝产生硬膜下积液的可能性,因缺钙引起的方颅更易诱发硬膜下积液。
方颅一般是缺钙引起的。正常的头颅是圆弧形的,没有棱角,而由于骨骼缺钙,软骨发育不良,不能钙化,不能沉积,额骨、顶骨、枕骨的类骨质增生而形成了畸形。
齐林表示,正因为颅骨钙化延迟,便更容易让脑部形成积液来填充大脑与颅骨之间的空隙,从而形成硬膜下积液,或颅内出血。
因此,缺钙比摇晃宝宝更易导致硬膜下积液。“宝宝一定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来促进钙吸收,可以多让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但切记不要让太阳直射。”
当然,补钙也不宜过量,否则也会使颅骨过早钙化,从而限制孩子的脑发育。
头围过大不一定就好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硬膜下积液情况?齐林说,根据头围大小就可粗略判断颅内组织容量情况。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头大就是聪明的体现,其实这是错误的。
齐林表示,头围过大时要注意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宝宝来说,其头围大小只要在正常值内就好,不要因为自己孩子头比别人小,就觉得没别人家宝宝聪明。”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必因为网上一些传言而过分紧张,并且自行判断用药,如果有什么疑问,最好到医院给宝宝确诊,并听取专家的意见。
爱摇晃宝宝当心摇篮综合征
专家指出,这样剧烈的摇晃孩子脑袋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要担心摇晃综合征,也叫摇篮综合征。
据介绍,摇篮综合征是因为婴儿受到持续剧烈摇晃而对其脑部产生的损害。由于婴幼儿头部所占比例较大,而颈部的发育又不太完全,所以当宝宝被剧烈摇晃时,悬浮在颅内的脑组织和与脊髓连接的神经会受到很严重的损伤,导致脑出血、脑水肿或视网膜出血。
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夭折。摇篮综合征多发生在6个月到1岁的婴儿,摇晃大一些的孩子有时也会发生,多在4岁以内。
摇篮综合征不仅可能发生在这种极端的事例上,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时常会抱着孩子晃,为了尽快哄孩子入睡也会抱着大幅度晃孩子,或者将孩子放在摇篮里大力摇晃,张思莱提醒,家长的这些行为,同样可能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严重的损害。
专家提醒,孩子哭闹,家长首先要找原因,不要单纯依赖摇晃。其次,就算要抱着孩子晃一晃,动作一定要轻柔,幅度一定不能过大
。而要让孩子尽快入睡,家长最好不要采取抱着摇晃的方式,可以从一开始就训练宝宝的睡眠模式,一旦有睡觉的迹象时,就可以把宝宝放到床上了,在床边陪到他们睡着。这样可以培养宝宝自己入睡的好习惯。
电动摇篮好还是手动摇篮好
在过去的时候,家长通产都是用手抱住宝宝,哄宝宝睡觉,这是非常劳累的事情;后来出现了摇篮,家长只需要轻轻晃动摇篮就可以了。到了今天,我们听到了更先进的产品,那就是电动摇篮。在这个电子信息时代,电动摇篮应运而生,在给宝宝更多舒适的同时,解放了妈妈的双手,能够帮助节省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多的劳动创造。但是有些家长却是十分排斥电动摇篮,认为电动摇篮电磁波辐射大,会对宝宝的健康发育产生影响。那么是电动摇篮好还是手动摇篮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手动摇篮有话说:我的作用是能够帮助减轻抱孩子的负担,在过去人们只能够通过双手的左右摇晃哄孩子入睡,这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我的出现,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且能够在宝宝入睡前增进家长与宝宝的交流,爸爸妈妈的叮咛能够让宝宝睡得更舒适啊!
电动摇篮有话说:我跟手动摇篮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是电动的,不用手动摇晃,节省了家长哄孩子的时间。并且我拥有优美动听的音乐催眠,符合现代早期教育观念,对婴儿进行音乐和美的熏陶,促进婴儿脑神经发育,激发潜能。
虽然说电动摇篮在一定程度上市解放了妈妈的手,但是对于传统的摇篮依旧很受大家的欢迎,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寻在一定的漏洞,所以很多人在选择这类物品的时候都会选择比较保险的传统商品,只能说明科学进步的产物不一定就是大家追捧的对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购,电动摇篮还是手动摇篮,这就见仁见智,就看家长是站在哪个立场了。
BB睡眠训练时这3事要避免
1. 不要通过喂饱或摇晃方式哄睡
这是很多家长都容易犯的错误。宝宝刚刚出生之后,给宝宝喂奶和摇晃宝宝可能是家长经常在做的事情。在最初的4个月,这是可行的。因为刚出生的宝宝还不能让自己得到很好地舒缓,需要依靠外界让自己平静下来,而且他们也不容易形成坏习惯。但是等4个月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神经开始在睡眠上形成独特的程序。
所以通过喂饱宝宝或摇晃宝宝睡觉这一行为会成为孩子的一种条件反射,以后只有通过喂饱他或者摇晃他,他才能睡着,而任何其他的入睡前行为都将无济于事。
专家建议,给宝宝形成一种更为健康的习惯联结,给他洗澡、换上睡衣、读一个故事、调暗灯光,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的话,孩子会理解:“哦!睡觉的时间到了!”而且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习惯在你的怀里入睡,婴儿床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2.不要宝宝每次一哭你便去哄他
的确,作为父亲或母亲,我们看到孩子哭了会本能地想要去安慰他。在宝宝六个月以前,这也是应该的。我们需要让宝宝知道,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在那里。但是随着宝宝长大,我们可以给宝宝几分钟时间,看看他们能不能自己安定下来。
每当宝宝哭的时候,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大脑,想一想,孩子是不是饿了、渴了、尿布湿了或是生病了。如果是,那么我们当然需要去安慰他。但是如果孩子仅仅因为你离开他就哭泣,那么这时候就要多注意了。
专家建议,如果宝宝不是因为身体需要而哭泣的,那么第一天给宝宝五分钟自己适应的时间,五分钟之后宝宝还是哭的话,再去安慰他。第二天给宝宝十分钟自己适应的时间,以此类推。随着次数增多,宝宝的入睡应该会容易很多。因为,哭也是让宝宝学会自己平静下来的方式之一,这并不意味着你忽视了他。
3.不要让孩子熬夜!
也许有的家长会觉得让孩子晚点睡,会让他睡觉睡得更沉、时间更长,但是其实这只会适得其反。如果孩子熬夜的话,那么他们只会过度疲劳,而且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入睡,醒来的次数也会增多。这样他们的睡眠模式是混乱的,这会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三个月婴儿护理方法
护理宝宝方法要得当 禁止出现如下方法
摇晃
当宝宝哭闹不止或睡眠不安时,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是年轻妈妈的首选之举。宝宝哭得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
健康隐患:人的脑部是一密闭空间,周围有脑脊髓液包住,这样,即使脑部遭受到外来的撞击,脑脊髓液也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适当的摇晃可以刺激脑神经的连结,使宝宝安静下来,但那是在脑脊髓液可承受的范围里。
如果长期过度摇晃,可能使宝宝(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脑组织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震荡、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等。
医生建议:不要以摇晃来哄宝宝。宝宝哭的时候只要抱着他,让他觉得安全就好了;还有市面上卖的摇摇床,也尽量不要长时间使用。
搂睡
不少妈妈常常搂着可爱的小宝宝睡觉,目的是避免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或是夜间醒来产生无助感。
健康隐患:如果父母感染了疾病,搂着孩子睡觉时嘴对嘴呼吸,很容易将细菌传给小孩。而且,搂着孩子睡使孩子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而难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容易生病。如果妈妈睡得过熟,把孩子压到身下,或是不小心堵赛了宝宝的鼻孔,更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医师建议:如果实在担心孩子,可以跟孩子同睡,但是要“保持距离”,切忌将孩子抱得紧紧的。可能的话,最好跟孩子分开睡,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孩子就不会跌下床或磕碰到。如果担心孩子因黑夜面害怕,不妨在床头安装一个柔和的灯,给孩子一点光线。
以上就是专业人士为我们介绍的三个月的宝宝应该如何护理,所以家长们要注意一下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内容,平时也要多关注一下宝宝的健康,从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入手。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这样也有利于我们护理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