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微创手术让脑瘫患儿也可行走
脑瘫微创手术让脑瘫患儿也可行走
记者日前在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获悉,该中心于今年4月引进“脑瘫微创手术”,该手术是全国首创,它不但能使脑瘫患者站立走路,还能改善患者反应能力,手术后患者的语言、认知、协调能力均有明显改善。接受该手术的第一个患者陈洪康小朋友已经能自己走路上学了,除了速度比常人慢一点外,与常人基本相同。
该手术风险低痛苦轻
据介绍,“脑瘫微创手术”实质上是“周围神经选切手术”,通过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扩大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脑细胞的供养量。因为是选择性切断神经,手术部位小,目标明确,容易掌握,几乎没什么风险,而且达到“小开口、小创伤”的效果,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记者昨日看到的两位接受了手术的人,一个伤口包扎部位只有创可贴大小,每个伤口只缝两针。
其他脑瘫手术多反复
“微创手术”之前,脑瘫手术主要有“肌腱松紧与延长”和“高位神经根切断”两种。肌腱松紧与延长手术需与后期康复治疗密切结合,因为都是物理方面的拉伸,有效期很短,术后一般两到三年就回复原形,又需重做手术。1993年,我国治疗脑瘫开始采用高位神经根切断手术,通过高位神经切断,能从根本上治疗脑瘫,但是此种手术很难掌握,切多了会导致软瘫,切少了效果不明显,风险极高。而且因为在腰部开刀,涉及7条主神经中的三条,稍不小心就会给患者造成其他后遗症,破坏力太大了,临床手术中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为了能过正常生活,很多患者还是选择了冒险,现在还有很多医院仍采用此种手术。
该手术费用只需5000元
“微创手术”还有一个优点是费用少,手术费用根据选切的部位多少而不同,一般5000元左右,比起一次费用就过万的“高位神经根切断”手术少了一半,大大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治疗小儿脑瘫的费用是多少
专家表示,相对于治疗小儿脑瘫的费用来说,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治疗是最重要的。小儿脑瘫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争取在出生后6~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的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并且可以防止肌腱挛缩和关节畸形等合并症,从而降低致残率,所以脑瘫患儿能否得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条件已不是影响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主要因素,而是当前仍有一些患儿家长对脑瘫疾患认识上存在误区。在患儿被诊断为脑瘫初期,这些家长常常表现为紧张、焦虑、盲目甚至绝望,继而带着患儿四处求医,以至于延误了患儿的最佳康复期。因此加强脑瘫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儿家长对脑瘫的认识,是保证脑瘫儿童得到早期治疗、全面康复的关键。
实践证明,通过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首先,他们对脑瘫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能够正确认识到脑瘫早期治疗、综合康复的重要性,能够为患儿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避免了因四处求医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其次,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患儿家长严格按照医生和治疗师的方案,坚持为患儿训练,提高了康复疗效,缩短了疗程,最终使患儿早日康复。
有关小儿脑瘫的治疗费用上文已经做出了很明确的解释,希望能够让脑瘫患儿家长引起注意。现如今,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要选择一套适合脑瘫患儿自身病情的治疗方式却很难,希望家长朋友不要只在意治疗的费用问题,应该多了解了解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
孩子手术治疗共济失调
一、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 二、在饮食方面,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独立进食困难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患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硬行抽出,以防损伤牙齿。 三、对于病情严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脑瘫患儿往往长时间卧床,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护理人员应有过专业知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脑瘫如何护理最好。
脑瘫患儿的护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家长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该采用什么方法护理脑瘫患儿,只有将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护理及时又恰当,这样才能让脑瘫患儿的病情恢复的更快一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早产儿脑瘫早期表现
早产儿脑瘫早期表现: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正常小儿3个月时俯卧位时会抬头,仰卧位时有踢腿动作,而脑瘫患儿很少有这些动作。
正常小儿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而脑瘫患儿上肢活动很少。
(2)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比正常儿张力低或增高。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经常有头向后仰,6个月坐位时后倒,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等等。
(4)反射异常:正常小儿头部位置忽然放低有拥抱反射(如惊吓一样表现),一般6个月以后消失,而脑瘫患儿不消失。还有其他各种反射异常。
如何让脑瘫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成为无数医学专家共通追求的目标。脑性的病变导致的瘫痪,叫脑性瘫痪。
以上就是对早产儿脑瘫早期表现详细介绍,早产儿在出现脑瘫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治疗,而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在治疗上也是有着不同方式,因此对患者治疗前,对患者身体各方面检查是很关键的,这点家属要注意。
脑瘫康复到底靠谱吗
第一、在训练的同时,脑瘫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相对较慢,大量的时间证明,哪位脑瘫家长一边训练,一边又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脑瘫患儿的语言、智力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康复、教育与游戏玩耍相结合,提高脑瘫患儿对康复训练的兴趣。小儿时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互相结合有助于脑瘫患儿身心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样对于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二、脑瘫患儿腹爬的目的是促进患儿上下肢分离运动及身体移动的感觉获得。任月林院长指出:人体的移动是在各种功能配合的基础上完成的,正确的四点支撑爬也必须具备抬头、竖颈、四肢支撑能力、重心转移能力等,因此在脑瘫患儿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刻板地进行某个动作的练习,应注意整合,如患儿姿位的转换、体轴回旋、跪位--立直等训练,以提高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综合的康复能力,促进脑瘫患儿的早日康复。
第三、我们都知道手部的抓捏动作是手重要的精细功能,对于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十分重要,需要积极地通过康复引导训练来恢复脑瘫患儿手的精细功能。任月林院长指出:由于小儿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在发育期间受到损伤,手部的功能常遭到破坏,患儿手呈原始握拳状,手的活动常受到限制。脑瘫患儿手部抓捏动作的引导训练可以引导脑瘫患儿手的正常活动,使脑瘫患儿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完成各种手的精细动作。这样可以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缓解脑瘫患儿的症状。
第四、对脑瘫患儿进行手指功能训练时,可以用语言来引导配合器具的方法来完成,引导脑瘫患儿拇指与示指的相对,一开始可以捏比较轻的物体,逐渐过渡到最后引导脑瘫患儿双手并掌,把手指并好,分开,再并好,并嘱患儿保持一定的时间,再松开,反复做此动作。而对于手部活动较困难的脑瘫患儿,可用手先帮助脑瘫患儿完成动作,再让患儿自己强化练习。这样可以改善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的综合恢复能力。
脑瘫儿怎么恢复
脑瘫患儿症状多,除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外,常伴有智力、语言发育落后,或伴有视力、听力障碍、癫痢等。目前,国内外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多采用药物干预、外科手术、物理康复、针灸疗法等,但是这些治疗方式对重症脑瘫患儿的改善程度不大,见效慢、时间长。因此,国际上研究者们都在努力寻求切实有效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
“生物转化修复疗法”打破了脑瘫常规疗法的局限性,生物转化修复疗法是运用生物诱导转化的前体因子(生物多能性因子)因其具备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两个基本特性以及迁移功能和良好的组织融合性等优点,能帮助改善患儿脑部病灶部位的毛细血管的微循环能力,提高患儿肌体免疫力。补充、修复受损的神经元,替代死亡减少的脑细胞,促进小儿脑组织的原始细胞分化发挥功能,恢复脑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改善大脑的认知,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并自身产生细胞免疫保护膜,完全阻断再次复发的途径,同时双向调节机体免疫,配合物理治疗与康复理疗来巩固疗效,让脑神经组织细胞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运用颈内动脉注射或微创介入技术,活性生物因子可诱导机体各部位的前体细胞经血液,体液循环弥散到病灶部位。
凡是符合生物转化修复疗法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短时间内均可显现出明显疗效。功能:避免疾病再次复发。每个脑瘫的人都有自己的家人,既然他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都有权利好好活下去,他们也有他们的使命,并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没用的.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
脑瘫患儿们的身体发育与学习能力是要比正常儿童差的,有家长想要了解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脑瘫儿童们学会走路可能会比较晚,所以家长朋友们应该为儿童进行耐心的指导与训练,帮助脑瘫患儿排除不能学会走路的障碍,循序渐进的教导是能够让脑瘫儿童学会走路的,家长朋友们应该对此抱有信心,请大家来看下文中的详细内容吧。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能否独立行走是患儿患儿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健康孩子1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脑瘫患儿则要3至4岁才可能行走,因此,步行训练对于脑瘫患儿也至关重要。步行训练时,首先要考虑脑瘫患儿是否具有步行能力,如维持立位姿势的能力、维持立位平衡的能力、重心转移的能力、整个身体的抗重力屈伸活动的能力及体轴性的旋转动作等。如果这些条件不允许或者缺乏,就会出现异常的步行姿势,更严重的患儿就不会具备步行能力。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首先是让患儿获得步行的能力,其次才是姿势的矫正训练。
在立位时完成了重心移动和平衡训练以后,就可以诱导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尽可能让其获得步行能力。训练时让患儿站立,家长站在患儿的前方,用双手扶住脑瘫患儿的骨盆或两肩进行迈步和身体旋转的诱导。
如果脑瘫患儿的站姿表现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在步行训练时家长要站在患儿前方,用双手牵住他的双手(注意保持患儿双肘关节伸直)帮助他先把双脚放平后再走。如果脑瘫患儿已有一定的步行,可以让患儿推着车子行走。扶手的高度应以患儿体干略微前倾,双肘伸直为准。若脑瘫患儿站姿呈膝关节过伸,脑瘫患儿行走训练的方法与上述类似,只是家长双手或车的扶手要低一些,以便患儿行走时保持髋关节及膝关节有较小的屈曲。
对于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来说,如果他的患侧肌张力较高,在行走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牵住他的患手,这样一方面可被动地使其患侧上肢得到充分的伸展,另一方面也避免在行走中患侧的肌张力的增高。脑瘫患儿患侧肌张力较低或接近正常时,家长牵拉患儿的健手则更有益得多,这样患儿的患侧在行走中可学会体干的旋转、向前摆动手臂等。
脑瘫患儿不会走路能治疗吗现在大家已经了解了,脑瘫患儿不会走路是可以依靠走路训练来治疗的,这就需要家长朋友们耐心的教导了,希望上述的方法能够帮助到家长朋友们,也祝愿脑瘫患儿们能够早日学会走路。
有必要让脑瘫患儿多接触社会吗
让脑瘫患儿接触社会是有必要的,多接触社会能让脑瘫患儿更好的融入社会,这对脑瘫患儿的个方面发育都有着帮助。脑瘫患儿因为躯体功能障碍,活动范围受限,也可能由于过度被照顾,日常朋友交往较少,参加社会活动情绪十分消极,对于社会的理解不够缺少社会经验。这样的患儿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常不适应工作和社会环境,所以脑瘫患儿需要从小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调整其生活环境,争取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中。
社会适应性训练主要采用作业疗法,可以通过游戏、集体活动等形式使脑瘫患儿增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并可以保证患儿的情绪稳定。在学龄前期,应注意培养患儿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乐趣,帮助患儿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不能上普通学校的脑瘫患儿,也应争取进入特殊学校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便未来能有机会进行劳动就业。
脑瘫的治疗要注重功能训练,脑瘫患儿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如不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固定下来,进而加重了智力障碍。脑瘫儿童的作业治疗主要侧重于手的功能及躯体的耐受性;作业的态度、能力、习惯和作业技能;一般能力,包括理解力、表达能力、注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交际能力和日常身边事物处理能力。通过作业治疗,脑瘫儿童的就业率可达到15%,社会就业有助于脑瘫患儿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