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家庭护理
中风偏瘫家庭护理
1.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中风病人多不能活动或活动不便,因此消化功能很弱,在饮食上宜清淡,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还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营养,防止便秘。因截瘫病人对大小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所以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腹泻。如腹泻应及时清洁肛部,涂擦油膏,以保护肛周皮肤。
2.定时排便 每日定时(如晚8点)用开塞露或按摩等促进排便,养成规律大便的习惯。还可按摩腹部,促进降结肠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协助排便,必要时帮助患者用手指挖出肛门内粪块。
插尿管者应每3~4小时放小便一次,以免膀胱挛缩,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预防尿路感染。有尿失禁应随时更换尿布,保持被褥清洁干燥,每天清洁尿道口,预防感染。
3.定时翻身、扣背 由于中风病人多卧位,体位不利于痰液顺利咯出,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咳痰,避免形成坠积性肺炎。
4.勤按摩、勤擦洗、勤换衣 病人因长期卧床,皮肤容易发生感染,为预防褥疮形成,要勤按摩、勤擦洗、勤换衣,床铺要平整、清洁、柔软。通常每2~4小时翻身一次,用温水或50%酒精做局部按摩,每天至少一次。失去知觉的肢体不宜滥用热敷。如已有皮肤湿疹或早期褥疮,可用新鲜鸡蛋内膜结合氟哌酸外敷,必要时及时就医。
5.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中风患者抓紧时间治疗,尤其是中医的针灸、按摩效果较好,在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给肢体以被动活动,或配合器械,或请一些康复中心的医师进行直到锻炼,不仅可以预防肌肉萎缩,而且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6.加强心理疏导 这对于中风病人至关重要,很多中风患者不能马上接受事实,情绪低落或极度烦躁,家庭护理人员及亲友则应从各方面倍加关心体贴、耐心照料,应耐心向其解释病情,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使病人逐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情好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风偏瘫患者需要做哪些护理工作
中风偏瘫患者应该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从肢体的近端坐至远端,逐级训练,最终达到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中风偏瘫家属在做被动运动时,应缓慢而柔和,有规律性,避免用力牵扯或大幅度动作。中风偏瘫患者慢慢地逐步增加被动活动的幅度和范围,每日至少进行2次以上,每次每个动作应重复10次左右,并要持之以恒。在做被动运动时,病人的健侧上下肢最好也要做相同的动作,这样可以通过健侧神经冲动的扩散刺激患侧的肌肉兴奋性冲动的产生,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中风偏瘫家属要经常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中风偏瘫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手的被动运动方法是家属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只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关节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运动。
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中风偏瘫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足部活动时一手握住踝部,另一只手捏住脚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转运动。值得提出的是在给中风偏瘫病人做被动运动的同时应结合按摩。有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中风偏瘫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中风一般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出血性中风往往都是致命性的。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患者3/4,它是当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中有血块形成,随着血流入大脑中形成血栓时也会造成大脑组织梗死。
偏瘫的病因由脑出血、脑栓塞、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部血管畸形,脑部先天血管瘤破裂引起的中风最常见后遗症,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无数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偏瘫死亡的人数预测,如果死亡率维持不变,到2030年将有四百万人口死于偏瘫,如果死亡增长率是百分之一,那么到2030年,每年将有近六百万人口死于偏瘫。而中风偏瘫引起的后遗症是坊间俗称的“慢性死亡症”,这就是中风偏瘫的危害所在。
中风偏瘫病人要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中风,是一个中医学名词,偏瘫是中风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能够引起中风的常见原因也就是引起中风偏瘫的常见原因。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
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偏瘫病人由于恢复慢、活动受限而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等各种心理。因此在护理此类病人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锻炼。
其次,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首先要防止褥疮的发生,由于病人肢体活动受限,需长时间卧床,故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和骨突出部位的褥疮发生,因此要定时翻身,一般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更换其卧位。在翻身时切忌在床上拖、拉,以防止擦伤皮肤。并对褥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肩肘部、外踝、足跟、枕部等部位进行检查,用50%红花酒精进行按摩,按摩时手掌或拇指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环形按摩。骨突出处可用气圈或棉圈垫上,使突出部位悬空,减少受压。还要选择合适的床垫,一般用海绵垫或气垫床。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皮肤和床褥干燥。定期用温水给病人擦澡、擦背,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对于汗湿、尿湿的床垫随时更换,擦洗后在背部、骶尾部扑上爽身粉。
中风偏瘫的护理
第三,应防止肢体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应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躺坐姿式,协助其被动运动。如防止上肢内收挛缩,可在病人腋下放置一个枕头;防止足下垂,可在患肢给予夹板等。应尽早给病人进行被动运动,各关节每日被动运动2∼3次,每次每个关节各方向运动5次以上,运动要轻柔,切忌粗暴,以免引起疼痛及损伤组织。
此外,还要防止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应用无菌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密切观察尿的颜色、气味,如有混浊、臭味则为泌尿系感染,应及时使病人用上抗生素。要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冲淡尿液。
总之,对偏瘫病人家庭护理除注意防止并发症外,还要注意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从而逐步达到生活自理以至全身心的康复。
中风产生的先兆你知道吗
当血管壁粗糙、血流缓慢、血压偏低、有利于血凝的时候,便可导致缺血性中风;如果流动着的血液内含有栓子(这些栓子可能来自心脏、动脉粥样硬化上的小斑块,甚至是瘤细胞团),它们可以像塞子一样,在流动的过程中把相应管径的血管堵塞,造成缺血性中风,这就是造成中风偏瘫的原因。
中风偏瘫的危害大吗?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偏瘫死亡的人数预测,如果死亡率维持不变,到2030年将有四百万人口死于偏瘫,如果死亡增长率是百分之一,那么到2030年,每年将有近六百万人口死于偏瘫。而中风偏瘫引起的后遗症是坊间俗称的“慢性死亡症”,这就是中风偏瘫的危害所在.
中风一般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出血性中风往往都是致命性的。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患者3/4,它是当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中有血块形成,随着血流入大脑中形成血栓时也会造成大脑组织梗死。偏瘫的病因由脑出血、脑栓塞、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部血管畸形,脑部先天血管瘤破裂引起的中风最常见后遗症,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无数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中风偏瘫的危害非常严重,早期治疗是最好的选择。
中风偏瘫早期如何治疗
按摩法治疗中风偏瘫
(1)肝阳上亢型中风偏瘫:沿督脉和膀胱经自上而下推腰背部2~3遍;自上而下按揉膀胱经诸背俞穴2~3遍;推桥弓2~3分钟;擦腰骶部2~3分钟。
(2)气滞血瘀型中风偏瘫:一指禅推、按揉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穴各一分钟;摩腹2~3分钟;按揉百会、足三里等穴各一分钟;擦督脉2~3分钟。
敷法治疗中风偏瘫
生附子、当归各40克,羌活、60克。远志20克,威灵仙90克,乳香、琥珀各30克,没药50克,蒜头适量。治疗中风偏瘫上药共研成细末,每穴用药末5克,用醋调成糊状,炒热敷予患侧劳宫、诵泉穴上,以麝香风湿膏固定,次晨取下。开始10天每天1次,以后隔日敷药,治疗中风偏瘫1个月为1个疗程。
对症治疗中风偏瘫
中风偏瘫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几种?对于有明确病因的中风偏瘫患者应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对惊厥持续状态所致者应积极控制惊厥;颅内血肿、血管畸形或其他占位性病变要尽可能手术治疗;对颅内感染要积极治疗;对各种变态反应性脑血管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脑水肿治疗中风偏瘫
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中风偏瘫多为细胞毒性、血管源性的混合型。如脑水肿明显应予以有效处理。可用甘露醇脱水,或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血液稀释治疗中风偏瘫
血液稀释治疗中风偏瘫是在不减少有效循环血量的情况下,通过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0ml/kg,静脉滴入,连用5~7天。如红细胞压积较高可辅以少量静脉放血。
偏瘫如何治疗呢
血液稀释治疗中风偏瘫
血液稀释在看中风偏瘫是在不减少有效循环血量的情况下,通过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0ml/kg,静脉滴入,连用5~7天。如红细胞压积较高可辅以少量静脉放血。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通过徒手的和机械运动方法来改善和提高中风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肌张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中风偏瘫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中风偏瘫共同运动模式,即我们经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模式。
老年人中风偏瘫怎么治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脑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 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坚持可靠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措施外,缺血性脑中风康复还 包括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脑中风是多病因引起的慢性病,饮食等家庭护理康复措施会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没针对病因的作用,所以对脑中风这种慢性来说,最关键的康复方法就是科学的针对病因的用yao防治,在改善脑中风症状的同时,降低脑中风的高复发率。
目前临床上收到理想疗效,治疗出血性和缺血性造成的脑血栓,脑淤血,以及后遗症中风,偏瘫等,最佳的yao物就是中yao邦尔健麝香抗栓。
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 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要学会积极预防中风的发生,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等诱发中风的疾病,可服用众生复方血栓通胶囊,它具 有保护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中风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偏瘫的症状特征
1、意识障碍性中风偏瘫: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并伴有偏瘫,常有头及眼各一侧偏斜。
2、轻中风偏瘫:在偏瘫极轻微的情况下,如进行性偏瘫的早期,或一过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轻微,如不仔细检查易于遗漏。
3、弛缓性中风偏瘫: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面不随意肌则可不出现麻痹,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均不发生障碍。
4、痉挛性中风偏瘫:一般的是由弛缓性偏瘫移行而来,其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