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蛔虫病危害大 中药敷贴驱虫法

蛔虫病危害大 中药敷贴驱虫法

蛔虫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寄生虫病,然而,很多人对蛔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蛔虫病很普遍,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有些地方还流传着“人必有蛔”的说法。其实,蛔虫的危害不小,它能引起胆道蛔虫病和蛔虫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决不可掉以轻心。

一般情况下,蛔虫“定居”在肠道内,通常处于较安静状态,不会引起明显不适,但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蛔虫便会窜出肠道,钻到人体其它部位,引起并发症。①发热时,人体内温度升高,蛔虫适应不了这种境,便要乱窜;②蛔虫怕酸,当胃酸缺乏时,蛔虫就会上窜到十二指肠、胃和胆道中;③当过食香、甜、辣、冷等食物,或消化不良时,也易引起蛔虫窜动;④使用驱虫药不当;⑤过度饥饿或寒冷;⑥腹泻。

中药敷贴驱虫法

古方驱蛔散、韭菜蔸、葱蔸、苦楝皮、艾叶、川椒,橘叶,莪术,芒硝,酒药子一粒。将艾叶、酒药子、川椒、莪术、芒硝研成细末,再将韭菜蔸、葱蔸、橘叶、苦楝皮等切碎,将上药混合,加酒炒热,敷于痛处,外用纱布包扎固定,药物温度保持在37℃以上,每日1~2剂。用于肠蛔虫证或虫瘕证。

因此,“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蛔虫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要管理好粪便,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与未洗净的瓜果,以免“病从口入”;第三,要大力消灭苍蝇和蟑螂,以防它们从粪便上沾带蛔虫卵污染食物和环境,发现肚子里有蛔虫者,力求彻底根治。

蛔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小孩得上蛔虫病怎么治疗

一、驱虫治疗

1、甲苯咪唑: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100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2、丙硫咪唑:商品名肠虫清为新的广谱驱虫剂剂量为400mg一次吞服疗效达90%以上但在大规模治疗中偶有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3、左旋咪唑:用量为150mg一次服用本药驱蛔作用不及甲苯咪唑但较哌嗪为优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早期妊娠肝肾疾患应慎用。

二、并发症治疗

1、胆道蛔虫病。阿托品氯丙嗪或杜冷丁解痉镇痛;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治疗;及时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控制胆道感染。

2、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者先用内科治疗包括镇静解痉止痛及胃肠减压待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服用豆油或花生油80-150ml(儿童60ml)可使蛔虫团松解缓解症状症状消失后1-2天再驱虫氧气疗法也可使蛔虫松解出现完全性梗阻时应手术治疗。

蛔虫病的药物治疗

(一)苯咪唑类化合物为广谱驱虫剂,可杀死蛔虫、钩虫等。其杀虫机理为药物对虫体有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其摄取葡萄糖的作用,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三磷酸腺苷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与生殖,最终死亡。常用的药物有:

1.甲苯咪唑(Mebendazole)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100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商品名肠虫清,为新的广谱驱虫剂。剂量为400mg,一次吞服。疗效达90%以上。但在大规模治疗中,偶有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3.左旋咪唑 用量为150mg,一次服用,本药驱蛔作用不及甲苯咪唑,但较哌嗪为优,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早期妊娠、肝、肾疾患应慎用。

4.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 成人每公斤体重25mg,早晚各1次,连服3天,日用量不可超过3g,此药已被甲苯咪唑所取代。

(二)噻嘧啶(Pyrantel)(商品名抗虫灵、驱虫灵)是广谱抗虫药,能使蛔虫肌肉剧烈收缩,引起痉挛性麻痹。用量为5-10mg/kg,晚1次顿服。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呕吐等,对孕妇、急性肝炎、肾炎、严重心脏病及发热病人应暂缓给药。

(三)驱蛔灵(枸橼酸哌嗪)成人每次3-4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50mg(最高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连服2天,便秘者加服泻剂。副作用轻,偶有眩晕、呕吐、头痛等。此药已渐少用。

(四)苦栋皮有效成分为川栋素。实验证明它能麻痹猪蛔虫头部,故亦有一定的驱蛔效果,但用量大时,有毒性作用。成品为川栋素片,成人200-250mg,空腹顿服,此药目前较少用。

儿童驱虫别频繁吃驱虫药

肠道寄生虫病,是小儿常见病,几乎有95%的儿童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感染。为了给孩子打虫,不少家长便会自行选择给孩子服用驱虫药。对此专家提醒,在用驱虫药前必须经过大便化验,弄清体内是否存在寄生虫再决定是否用药。盲目服驱虫药,会让寄生虫产生或增强抗药性,给以后驱虫增加难度,而且驱虫不当可能会使蛔虫窜进胆道引起急性胆道蛔虫症。

一般来说儿童驱虫,半年一次就足够了,不要频繁吃驱虫药,因为即使是毒性低、易代谢的驱虫药,吃多了也会对儿童的肝、肾造成损害。鉴于药物的安全性,家长若想给孩子驱虫,最好带孩子到医院,遵医嘱用药。

2岁以下儿童慎服驱虫药

两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两岁以下儿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生活卫生,切断接触虫卵的来源。

孩子肚子痛时别服驱虫药

有的家长一看孩子肚子痛,就认为是孩子肚子里的虫子在“作祟”,忙不迭地找来驱虫药给孩子吃。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先不说孩子的肚子痛不一定都是虫子引起,即使是虫子引起,也不能服用安乐士、肠虫清等驱虫药,因为这类药物可激发虫体游动、乱窜或扭结成团,加重腹痛,个别病人甚至会发生胆道蛔虫或肠梗阻,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蛔虫病怎么治

蛔虫病,一般服用蛔虫药即可治愈

儿童得了蛔虫病后,家长只要给他们服用蛔虫药,就可以将蛔虫杀死或驱出体外。经过驱虫治疗,一般3-4个月后检查粪便中没有虫卵就治好了。服用蛔虫药最好禁食油类食物。现在的蛔虫药一般毒性较小,但吸收后仍有可能产生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1、甲苯达唑,又称安乐士,是治疗蛔虫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它能直接抑制虫体,使虫体肌肉麻痹死亡,在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也起作用。这种药对蛔虫的疗效比较高,而且也可以治疗其他线虫,比如钩虫、蛲虫的感染,排虫有效率约90%。副作用小,偶尔会有腹泻呕吐、头痛头昏、发热、皮疹等。

2、枸橼酸哌嗪,又称驱蛔灵,也是临产上安全有效的抵抗蛔虫和蛲虫的药物。它可以使虫体肌肉发生迟缓性麻痹,虫体不能吸附在肠壁而随粪便排出体外。这种药在麻痹前不兴奋虫体,所以也适用于并发症的儿童。但肝肾功能不良以及癫痫儿童禁用。在肠梗阻时,,为了避免引起虫体骚动,最好不用。毒性低,大量服用时偶尔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震颤等。

3、左旋咪唑,广谱驱肠虫药,可以使虫体肌肉麻痹随粪便排出。这种药起效快,服药30分钟就可由肠道排泄,不会蓄积中毒,驱蛔虫效果达90%-100%,对钩虫、蛲虫也有效果。副作用轻微,比较常见的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偶尔有肝功损害、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等,所以肝肾功能不良的儿童慎用。

4、丙硫咪唑,又称肠虫清,一种新型的广谱驱肠虫药。它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因能量耗竭而逐渐死亡。可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线虫等引起的单一或混合感染。不良反应较少,可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等;并可发生骨髓抑制,影响白细胞生成。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蛔虫病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如果儿童患有蛔虫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1、胆道蛔虫病,治疗原则是镇痛、解痉、驱虫、控制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驱虫时最好选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药。如果得不到缓解,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2、蛔虫性肠梗阻,如果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等儿童疼痛缓解后再驱虫治疗。如果是完全性肠梗阻,需要即时手术治疗。

3、蛔虫性阑尾炎或腹膜炎,一旦确诊,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蛔虫病危害感染途径后怎么办呢

蛔虫是人体中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儿童感染率最高。其主要表现是食欲不好,腹痛,或腹泻、便秘,甚至可以造成小儿营养不良、贫血、智力发育差等症状。由于毒素的刺激,小儿可出现不安、易怒、易惊、磨牙等症,甚至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过敏性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怎样防治蛔虫病? 蛔虫症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说优质的驱虫药疗效好,副作用少。

不好防是说蛔虫卵经过许多途径都能进入人的肠道,例如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因此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杜绝蛔虫病,如消灭苍蝇、蟑螂,做好粪便的管理、水源管理和食物管理,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坚持洗手,常剪指甲,不吮手指,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或用消毒液浸泡。如能认真做到这些,就不会再感染蛔虫卵。驱蛔药物选用①丙硫咪唑(史克肠虫清),每片200毫克,每次吃2片(婴儿驱蛔虫,不能吃这种药)。治愈率96%,虫卵转阴率100%。②甲苯咪唑( 安乐士)有两种剂型:片剂,每片100毫克;安乐士口服混悬液,每瓶30毫升,每毫升含药20 毫克。服法是每日200毫克,1次顿服,或每次服100毫克,每天2次,连续服3天。治愈率87%~100%,虫卵转阴率90%~100%。

蛔虫病危害感染途径杜绝方法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引起重视的内容,才能更好的避免这种情况危害到我们的身体,避免这种情况肆无忌惮的蔓延,同时我们一定保持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有效的避免预防这种疾病。

肚子里的蛔虫如何治疗

1、非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排蛔,并驱除肠道蛔虫为主要目标。也可在内镜直视下取蛔虫。

2、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3-4天无效且症状加重,有明显并发症,即行胆总管探查取虫,引流胆汁。胆囊坏疽者切除胆囊,胆道出血者可行肝固有动脉结扎术。有其他并发症时做相应处理。术中、术后均须考虑驱除肠道蛔虫,以防复发。

用药原则:

胆道蛔虫诊断明确,首选给予解痉止痛,用A中阿托品+哌替啶,肌注,消炎,用A中抗生素药物,如:氨S+庆大+甲硝唑,如感染严重时可用B中抗生素,给予利胆,选用A或B中任何一种驱虫药。按以上用药大多胆道蛔虫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另外,平时有肠道蛔虫病时,要定期选用A或B中任何一种驱蛔药给予驱蛔治疗,预防胆道蛔虫病。

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典型者,先行A项检查,B超找到胆道蛔虫,是最可靠依据。有并发症时,示情况选用B项检查。注意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心绞痛等鉴别。

相关推荐

蛔虫病危害

由于发热、辛辣饮食、麻醉或服用驱虫药不当等使寄生环境改变,蛔虫活动性增强,扭结成团可阻塞肠道,或钻入其他器官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半数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1.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 肠道内环境或宿主全身状况变化时,蛔虫受到刺激可钻入胆道而引起胆道蛔虫病。本病是肠蛔虫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炎及穿孔性腹膜炎等。成人和儿童均较常见,尤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蛔虫所在部位以胆总管最常见,其次为左右肝管,位于胆囊内者最少。临床可分为下列类型:①胆绞痛型,最常见,

蛔虫病危害

蛔虫的危害 蛔虫虽小,但是却不可小视。蛔虫有三大恶习:随意游走、爱“钻孔”、扭曲打结。 肠管内蛔虫,若钻进胆管引起胆道蛔虫症、胆管炎、胆囊炎,表现为剧烈腹痛,满床翻动,严重呕吐,不能进食;若钻入阑尾,即为“蛔虫性阑尾炎”,表现为发热、右下剧痛,尤以脐周疼痛为最,若延误治疗可致阑尾穿孔而导致腹膜炎,常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肝脓肿,表现为高烧不退、肝肿大,黄疸遍布全身;蛔虫钻入阑尾,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等。 若蛔虫多条互相盘结成团、堵塞肠道,即为“蛔虫性肠梗阻”,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

蛔虫病吃什么好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来源。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蛔虫病药膳食疗推荐:(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咨询医生) 1、丝瓜仁 原料:黑生丝瓜子适量。 制:将黑生丝瓜子去壳取仁即成。 功效:安蛔驱蛔,杀虫通便。适宜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等。 服

如何避免患上蛔虫病

蛔虫寄生于小肠内,乳白色,形似蚯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因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饮水、食物而经口感染。最佳预防方就是注意个人卫生,提倡饭前洗手等。 蛔虫寄生于小肠内,乳白色,形似蚯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因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饮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荨麻疹、上腹部及脐周反复发作性疼痛,有时腹泻,睡眠时磨牙。巩膜血管末端可见蓝色小点,面部有斑片状色素变浅等,如蛔虫误人胆道则可致胆道蛔虫症。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服用驱虫药。蛔虫病的预防主要为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肚子有蛔虫吃什么药

1、病原学检查 粪便涂片或盐水浮聚可较容易查到虫卵。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该虫卵检出率较高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异味蛔虫症的诊断。2血常规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味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出现乏力咳嗽或哮喘样发作,肺部炎症进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厌食、腹痛、体重下降等应注意患蛔虫病的可能性。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胃肠钡餐透视发现蛔虫阴影或有粪便排出或吐出蛔虫史者,均可明确蛔虫病的诊断。蛔虫性肠梗阻以儿童为多见,腹部的条索状肿块结合放射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2、辅助

成人肚子里会有蛔虫吗不分年龄

1.不分年龄 蛔虫是一种感染性的寄生虫病,,感染不分年龄段,成人体内完全可能有蛔虫存在。蛔虫的感染不分年龄段,当个人及饮食卫生不注意时就容易引起感染,对机体也有不良影响,轻者可引起消化不良,营养欠佳,严重者可发生胆道蛔虫症。所以最好定期做驱虫处理,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症状 过敏症状:由死亡虫体的异性蛋白引起过敏反应,如顽固性荨麻疹,鼻或喉黏膜刺激、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 蛔蚴性肺炎:轻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仅仅有短暂轻咳,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气喘、咳嗽、咳痰或痰带血丝的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 3.

小孩肚子有蛔虫最佳预防方

蛔虫寄生于小肠内,乳白色,形似蚯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因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饮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荨麻疹、上腹部及脐周反复发作性疼痛,有时腹泻,睡眠时磨牙。巩膜血管末端可见蓝色小点,面部有斑片状色素变浅等,如蛔虫误人胆道则可致胆道蛔虫症。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服用驱虫药。蛔虫病的预防主要为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本病属于中医虫证中的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喜温,性动好窜,善于钻孔,在腹中乱窜易变生他证,如蛔厥、

嚼槟榔的危害与好处

槟榔的危害与好处分别是什么?其实以前槟榔并非食品而是药用的,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嚼食槟榔后,人们通常会面颊通红,并且身体微微出汗,所以槟榔也有驱寒的作用。 槟榔的危害如下:1、经常嚼槟榔会使牙齿变黑,两颊变宽,而且乱涂槟榔残渣会影响公共卫生,残渣进入胃道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2、过量嚼食槟榔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多种不良反应。3、槟榔本身就是一种致癌物质,抽烟时吃槟榔也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会导致口腔癌,胃道癌,咽喉癌等多种疾病。 槟榔具有驱虫作用:槟榔煎液有驱虫作用

钩虫病的治疗

得了钩虫病应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免发生严重贫血及营养不良。一般疗必须注意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给高蛋白质、多维生素饮食,贫血者应补充铁剂,并同时服用稀盐酸每次滴和维生素C以助铁剂的吸收,贫血严重者应考虑少量输血,每次~50ml,或5~10ml/kg,出现严重心力衰竭者,先给毒毛旋花子甙K。 钩虫病的治疗方: 驱钩虫药物种类很多,但尚无较理想的药物,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此外,农村钩虫病患者大多伴有蛔虫等多种线虫感染,故以采用广谱驱肠线虫药为宜。如甲苯咪唑、噻嘧啶、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用同治疗蛔

小儿患蛔虫病该如何护理

蛔虫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虫卵随粪便排出,通过施肥及用河水洗便桶会使虫卵随水散布。泥土中的蛔虫卵会污染手而带入口中。通过施肥会污染蔬菜,洗不干净凉拌生吃也会感染。 虫卵在肠道孵出幼虫,幼虫钻进肠壁静脉入门静脉经过肝入肺,在肺中脱皮,从气管到咽部,再吞进胃中而进肠道长大变成虫,这个过程需两个半月。因此疾病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幼虫周游期如大量入肝脏会引起肝大,肝功能异常;入肺时会咳嗽甚至引起蛔虫性肺炎。如果入脑会出现脑膜炎及癫痫;还会引起全身过敏出现荨麻疹。成虫阶段掠夺营养,分泌抑制酶的物质使人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