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药酒的制作
不同地域药酒的制作
北寒药酒主补阳气
我国北方主要包括京津冀、黑吉辽、河南、山西等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少。北方人一般口味较浓烈,喜食肉食,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率较高。由于天气寒冷,还易导致阳气不足。冬季是饮用药酒的最佳时节,而从冬至前后到次年开春,正是人体补阳气的好时机。
北方泡药酒应以补益、安神、祛风湿为主,常用中药材包括人参、鹿茸、冬虫夏草、肉苁蓉、枸杞、五味子、川牛膝、蛤蚧(去头足)及蛇类(去头及内脏)等。以下推荐常用的两款泡酒方。
枸杞酒
取枸杞子200克,洗净放入玻璃瓶中,倒入38度白干酒1000毫升,加盖盖严,放置避光处,浸泡5天后即可饮用,饮用前摇动数次。善饮酒者每次30~50毫升,不善饮者每次15毫升;每日两次。常喝可滋补肝肾、益精养血,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早衰、阳痿、腰酸体倦、耳鸣头晕、健忘等症。
三七红花酒(外用):取三七50克,川牛膝30克,切成小段;红花30克,拣净杂质;三药放入玻璃瓶中,倒入50度白干酒500毫升,加盖盖严,避光浸泡30日后即可使用。该方为外用方,有活血散瘀、祛风湿、止痛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瘀肿疼痛,风湿性关节痛。用时反复取适量药酒外擦患处或疼痛部位至发热,用衣被保暖,每日2~3次。孕妇及失血者禁用。
需注意的是,一旦药酒出现下述几种情况,就不要服用了:质地浑浊(有效成分被氧化)、絮状物明显(有效成分变质、析出)、颜色变暗、表面有一层油膜、酒味转淡、有很明显的酸败味道等。
东湿健脾养胃为上
我国东部包括江、浙、沪、闽等地区,临海傍水,温热多雨,相对其他地区湿热之气较重,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一定影响。该地人群体质较为娇弱,容易出现脾胃病、皮肤病等。
东部地区泡药酒时,酒精度应偏低,药性平和一些。一般白酒度数在40度左右为好;黄酒酒精度低,但药效较白酒略差些。针对东部地区的特点,推荐以下两款泡酒方。
五精酒
取枸杞子500克,松叶600克,黄精400克,白术400克,天冬50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到10升(若无大砂锅可分次煮);细曲研末,备用;糯米沥半干蒸熟后,倒入缸中待冷,加入药汁和细末,拌匀,密封,置保温处,21天后去渣备用。五精酒一方以酿造法制成,不寒不热,温润和平,能够健运脾胃、补益精血、祛风除湿,是延年益寿的佳方。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对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肌肤干燥、瘙痒等症,都有疗效。
杨梅酒
江浙一带还有泡杨梅酒的习惯。制作方法:将杨梅洗净后用盐水浸泡1小时,沥干水分后晾干,在泡酒容器中一层杨梅一层冰糖地铺好,然后加入白酒,没过杨梅几公分即可,放置阴凉处酿制20天左右。常喝有止泻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酒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辨证选方,肝肾功能不佳者、儿童及月经期女性不宜服用。
西燥重在益气滋阴
西部地区包括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以及内蒙古、广西。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缺水,且气温偏低。
中医认为,地域差异会导致体质不同,西部地区因其特殊性又分成几种情况:1.气虚、阳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北部,人容易出现感冒、胃下垂、虚汗、呼吸短促、腹泻、水肿及腰腿痛等症;2.南部和东部高温多雨,湿热、痰湿体质者多,易患粉刺、疮疖、黄疸等疾病;3.而在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的地区容易产生阴虚体质,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阴亏燥热之病。
西部地区泡药酒,一般酒精度较高,一年四季均可饮用。以下推荐几个泡酒方,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南热主打活血祛湿
我国南方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该处水湿之地偏多,炎热时节相对较长,冬季雨雪天气较少,人的肌肤腠理较为疏松,易受外邪侵袭,一般多见时疫温热型疾病和风湿痹症,如病毒型传染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南方泡药酒,除了普遍使用具有温阳补肾、壮骨、舒筋、气血双补等功效的药物外,还多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品,如久负盛名的史国公药酒、异蛇酒、三蛇酒、天麻酒、木瓜酒等。以下介绍两款南方泡酒常用方。
补肾强腰酒:取淫羊藿30克,桑寄生30克,巴戟天30克,木瓜10克,杜仲10克,牛膝30克,秦艽30克,防风30克,当归30克,川芎18克,桑枝30克,熟地黄20克,茯苓45克,炙甘草30克,用冷开水快速洗净沥干,再将药物置于磨口玻璃瓶或瓷瓶内,用2500毫升白酒浸泡,加冰糖50克,密封瓶口,置阴凉避光处,30日可取酒服用。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常喝可补肝肾、壮腰膝,适用于风湿关节炎、肝肾亏虚兼有风湿的腰腿疼痛、骨质增生等疾病。
养血驻颜酒
取枸杞子45克,西洋参15克,龙眼肉60克,当归45克,山药60克,红枣45克,洗净后放在适宜浸泡的容器内,加入54度粮白酒1500~2000毫升,密封浸泡30日即可。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功效为补血、养血、驻颜,尤适合女性饮用,可防治血虚气弱、面色萎黄等症。
苋菜有什么营养价值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苋菜叶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对小儿生长发育及骨折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地域的苋菜可能含有多少不一的草酸,可能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夏日保湿不同地域选择不同
夏日保湿 大分子PK小分子
你要是保湿达人,就一定懂得保湿成分有小分子和大分子之说,你要是正在控保湿,也一定要了解保湿成分的小分子和大分子。
保湿能力PK大分子胜!
就分子结构、亲肤性、安全性与含水率来说,其实大分子保湿成分玻尿酸与γ-GPA是差不多的。而它们超大含水率的能耐,来自它们巨大的分子量,两者都是100万到300万道尔顿。分子量100万的玻尿酸吸水率是400倍,这和小分子保湿剂,如甘油分子量92,吸水率0.6倍比起来,很明显大分子玻尿酸厉害得多,也保湿得多了。
渗透能力PK小分子胜!
分子量100万的玻尿酸 (胶原蛋白30万、γ-GPA也多是100万以上的),分子长度大于1000纳米,跟角质层间隙只有50纳米比起来,像条超大的毯子,很难塞进角质间只有50纳米的小抽屉。而甘油等小分子保湿成分,却能轻松地进入角质间隙,被皮肤吸收。
保湿这样用先小分子后大分子
选择上:一款好的保湿品,要大小分子保湿剂同时存在,大分子保湿剂才能发挥最佳作用。但是,也要根据你所处的湿度环境和需要来看。保湿能力够不够怎么判断呢,如果搽到皮肤上保湿不足,皮肤就会干痒、粗糙、紧绷,甚至还有细纹出现。
包粽子用什么叶子 粽叶
包粽子的叶子在不同地区,有着地域差距因地而异,南方多用箬叶竹,或者苇叶包成三角形的,在中原地区包粽子的叶子多为槲叶,包出来呈长方体。
家庭养生药酒
中药保健药酒侧重于养生治病。多具有补益气血,补益脾胃,滋补肝肾,温肾壮阳,养心安神,补虚扶正,健脑益一智,延年益寿,平补阴阳等功效。经常饮用可起到良好的养生保键作用,起到较好的预防疾病作用,同时对那些气血两虚患者又可起到积,极的调理作用。除此之外,酒剂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同其他药物剂型一样,主治范围遍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其中尤以关节疼痛、风寒湿痹、跌打损伤、中风不遂等用之更多,这与酒行药势.通行血脉.活血化痰等作用密切相关。
一、药酒的制作
(一)既养生又治病的保健药酒
(二)家庭保健药酒制作的准备
(三)药酒制作的基本原料
(四)药酒制作的方法
(五)制作药酒的注意事项
(六)保健药酒的服用方法
(七)保健药酒的适应症
(八)家庭保健药酒的贮藏保管
二、药酒保健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饮酒法
(二)饮酒的注意事项
(三)居家巧解酒
三、常用的家庭保健药酒
(一)补益气血、富含维生素的葡萄果酒
(二)行气活血、祛湿补肾的蛇酒
(三)美容养颜、温润肌肤的米酒
(四)预防多种老年病的洋葱泡酒
(五)治疗白癜风的无花果叶泡酒
(六)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薯蓣酒
(七)补气血、益肝肾、滋心营的荔枝酒
(八)补气血、润五脏、止消渴的松子酒
(九)补精壮阳、滋肾养肝的枸杞酒
(十)利水,明耳目的桑椹酒
(十一)补肾阳、益精髓、暖腰膝的雀肉酒
(十二)益气开胃、散寒止痛的明虾酒
第二部分 因人而异的药酒
选用药酒要因人因病而异。如选用滋补药酒时要考虑到人的体质,如形体消瘦的人,多偏于阴虚血亏,容易生火,伤津,宜选用滋阴补血的药酒;肥胖的人,多偏于阳衰气虚,容易生瘐、怕冷,宜选用补心、安神的药酒。选用以治病为主的药酒,更要随症选用,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为宜。
一、女性养生治病药酒
(一)月经量多
(二)月经量少
(三)月经后期
(四)月经先后不定期
(五)痛经
(六)闭经
(七)带下
(八)崩漏
(九)女子不孕
(十)胎动不安
(十一)难产
(十二)产后缺乳
(十三)产后腹痛
(十四)产后痛风
(十五)产后便秘
(十六)产后体虚
(十七)子宫脱垂
二、男性养生治病药酒
(一)阳痿
(二)遗精
(三)早泄
(四)男子不育
(五)性欲减退
三、老人养生治病药酒
(一)记忆力衰弱
(二)耳聋
(三)气血衰减
(四)老年体弱
(五)慢性心衰
(六)腰膝酸软
(七)胃寒
(八)遗尿
(九)疲乏少力
(十)水肿
(十一)大便干结
(十二)肠胃虚弱
(十三)慢性支气管炎
(十四)哮喘
第三部分 辨证饮酒
要获得满意的养生保健效果,一定要选用对证治疗的药酒虽然药酒既可治病,又可强身,这并不是说每一种药酒都能包治百病,患者随意拿一种药酒饮用即可见效,饮用者必须仔细挑选,认清自己的病症和身体状况,要有明确的目的选用,切不可人用亦用,见酒就饮。
一、保健养生药酒
二、跌打骨伤药酒
三、养颜美容药酒
四、补元益肾药酒
五、养阳种子药酒
六、祛风除湿药酒
七、延年益寿药酒
第五部分
药酒的制作方法
药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此种操作方法即与现代基本相同。
此外,还对冷浸法加药酿制及传统热浸法等制作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根据历代的医药文献记载,古人的药酒与现代药酒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古代药酒多以酿制酒的药酒为主,亦有冷浸法、热浸法;二是基质酒,多以黄酒为主,而黄酒性较白酒缓和。现代药酒,则多以白酒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数品种仍用黄酒制作,含酒精量在30%—50%,制作方法为浸提法,很少有用酿造的。
什么时候敷面膜是最佳时间 旅行时敷面膜最好
旅行的时候身体以及我们的皮肤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不同地域的温度、湿度等,所以很容易出现皮肤问题。所以不妨在旅行中带上面膜,晚上好好的敷个面膜对皮肤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
枸杞红枣酒的泡法
第一:选择合适的枸杞以及大枣
在购买者两种中药材的时候,最好能够到正规的地方购买,最好是药店。枸杞最好选择颗粒比较小但是颜色红亮的,其中宁夏中宁生产的枸杞最好。红枣则最好选择个大色泽红亮的,一定不要贪图小便宜。将两种药材购买好之后清洗干净,千万要沥干水分,避免泡酒的的时候导致药酒不纯营养药效。
第二:制作药酒的酒精选择
制作大枣枸杞酒的药酒对浓度也有讲究,白酒的度数一定要控制在五十度左右,同时放白酒的时候也一定要遵照科学的比例。如果你的酒量不是很好,那么白酒的量可以适当的减少。倒上白酒之后要注意密封,一个月之后才可以揭盖服用。
具体的大枣枸杞酒制作方法如下:
上文我们和大家说了大枣枸杞泡酒的禁忌,同时制作这种药酒所需要选择的材料。现在,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具体的说说这种药酒的制作方法,让我们在生活中都可以亲手制作。
大枣枸杞酒配方一
材料:枸杞、大枣、白酒。
做法:将两种材料清洗干净之后自然晾干,最后和白酒一起浸泡并且密封好。大约十天左右就可以服用了,建议不要空腹服用。
功效:这种药酒适合女性服用,具有延年益寿以及美容养颜的功效,同时对于身体的器官也有不错的滋养效果。
大枣枸杞酒配方二
材料:大枣、枸杞、党参、白酒。
做法:同样是将三种中药材清洗干净,党参最好能够切片之后再浸泡,这样更加容易吸收。药材晾干之后和适量的白酒一起浸泡,一周之后再过滤服用。
功效:这种药酒服用之后具有补气血以及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食欲不振、盗汗、潮热、脸色萎黄以及肾脏损伤等都有不错的疗效。坚持每天适量的服用一些这种药酒,长期坚持还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治疗痤疮疾病需要多少钱
治疗痤疮的费用与以下因素有关:
1、医院的选择:由于每家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同,配套的诊疗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水平不一样,所以在收费方面也自然不一样。而且不同地域的消费水平不一样,也导致了不同地域医院的收费标准不一样,因而痤疮治疗费用还得看医院的选择。
2、痤疮类型:痤疮的类型分为粉刺、丘疹、脓包、囊肿结节等,痤疮的发病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而这些都是与治疗费用息息相关的。总之,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痤疮,其治疗费用是不相同的。
3、患者的体质:在治疗痤疮时,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不一样,对治疗的敏感度不一样,患者所需花费的治疗时间,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所以痤疮的治疗费用,也与患者的体质分不开。
竹轮面筋的区别
竹轮是空心圆柱状,多数直径2厘米,长4至6厘米,头尾浅黄色,中间棕色,有皱纹状表面,像被烧烤过一样。而根据不同地域,使用的鱼和制作形式及味道,竹轮有各自各的特征。
面筋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由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组成。将面粉加入适量水、少许食盐,搅匀上劲,形成面团,稍后用清水反复搓洗,把面团中的活粉和其它杂质全部洗掉,剩下的即是面筋。油面筋用手团成球形,投入热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捞出即成。将洗好的面筋投入沸水锅内煮80分钟至熟,即是“水面筋”。
喝药酒每次不能喝太多
冬天在家泡药酒的人多了起来,因为其制作、保存都很方便。但是专家提醒,使用不当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因此,我们特请专家讲解药酒的制作规范。
药酒在中华民族保健方面的应用,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药酒治病的例子,《本草纲目》中载有药酒方69个。中药能补虚扶正、调和气血、平衡人体阴阳,酒能行血脉、通经络,而药酒把酒与中药融为一体,使两者相得益彰。
酒和药互相提高作用
药酒包含酒和药物的双重功效,但主要是药用。俗话说“酒乃百药之长”,酒本身也有药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药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药效。“酒借药势、药借酒力”,酒和药能互相提高作用。如果说平时单用药时能发挥三分药力,那么在药酒中即可达六到八分。而且酒和药混合后,酒劲会加大,如果平时能喝半杯酒,对于药酒,就只能喝一口。
按其中所含的药材性质的不同,药酒可以分为动物药酒、植物药酒、动植物药酒,以及矿物类药酒。常用的药材有人参、蛇、不老草、枸杞、鹿茸、鹿鞭、冬虫夏草、西洋参、巴戟天等。
还有一种外用的药酒,又称酊剂,如治疗风湿的麝香舒络,用于病变处的关节和穴位,可以止疼、活血。还有用于治疗软组织挫伤的红花油等,可以刺激局部血液循环。
酒用白干,药材整根或切片
不同的酒对疗效影响不大,一般根据个人喜好选取酒的度数和气味。酒量小者,可选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者,可选52度左右的高度酒。通常不选曲酒,因为曲酒是由酒曲发酵而成,其内含有的酒曲香会和药物的气味混合,产生怪味,令人闻起来不舒服。通常多选老白干或黄酒,与药材混合后气味清淡、芳香诱人。
白酒的好处是不容易变质,存放时间长。但在南方偶尔也用果酒来制药酒,其酒精含量少,对人体刺激较小。使用果酒制作时,一般采用煮提法――将药材煮好后,把药渣去掉,取适量药液兑入果酒中饮用。
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剂或者段剂,但很少研磨成颗粒。因为颗粒容易使药液混浊,透光度不好,而且颗粒状药物溶解得快,浓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会使用大块的颗粒。将药材放入竹篮后,快速过凉水,又称“抢水洗”,既可以洗掉药材表面的浮土、粉尘,又可以把药材湿润,利于其中的有效成分在酒中缓慢地溶解释放。
装药酒的容器多选磨口的玻璃瓶子,便于密闭、防止药物氧化。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直射。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讲究。一般来说,浸泡后的药材约占全部药酒体积的1/3。饮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口味的喜好,加入一些调味剂。例如,枸杞子可以减淡酒味,乌梅可以使味道变得甜酸,喜欢甜味又没有糖尿病者还可以加入冰糖等。
每次喝1两半
将药材泡入酒中,室内常温保存,但是要注意密闭、避光,每天摇动数次,这被称为“冷浸法”,是最常用的。还有一种“热煮法”――将药材放入酒中加热煮,可以温阳解表。但是此种做法酒易挥发,使度数变低,不宜长期保存,因此只适合于短期内服用,例如风寒型感冒者,可以用于治疗鼻塞、头疼等。此时多用黄酒制作,并趁热服,可迅速改善症状。
当药酒的颜色不再加深,表明药物的有效成分已经停止渗出,药酒浓度已达到最大,就可以服用了。一般来说,动物类药酒浸泡1―2周才可以服用,而植物类药酒3―5天就可以了。有些贵重药材,可反复浸泡,离喝光前尚有1寸的液高时再次续入新酒继续浸泡。
一旦出现下述情况,就不要服用了,如药酒质地混浊(有效成分被氧化)、絮状物明显(有效成分变质、析出)、颜色变暗、表面有一层油膜、酒味转淡、有很明显的酸败味道等。
饮用时,每次喝1两到1两半。不善饮酒者可将药酒兑在黄酒或冷开水中,按量饮用。滋补类药酒服用时间没有限制;而治疗用的药酒,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饭时用,因为前者对胃肠有刺激,后者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安神类药酒,适合在睡前1―2小时服用。
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吃什么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吃“五黄”和“五红”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五红”指的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根据地域的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的食俗也不同,但是都有驱邪避暑的原因。
药酒的制作方法
药酒是一种浸出制剂。即干燥的植物药材或食物,其组织细胞萎缩,细胞液中的各种成分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的方式存在于细胞中,为浸出其有效成分需要作为溶媒的酒液浸润药材并进入细胞之中,继之发挥乙醇良好的解吸作用,溶解其可溶性成分,使之转入溶媒之中。溶媒在细胞内溶解了很多物质后,使细胞内溶液浓度显着高于细胞外而形成浓度差。正是靠这种浓度差,使细胞内的高浓度浸出液不断向低浓度方向的细胞外扩散,同时稀溶液又不断进入药材细胞内,这样就使药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逐渐溶于酒中。为了提高浸出效率,可以采取适度粉碎药物、提高浸出温度、掌握适宜的浸出时间、扩大浓度差等方法。
药酒有冷浸法,热浸法,煎膏兑酒法,淬酒法,酿酒法等多种制作方法,家庭配制则以冷浸法最为简便。可将按处方配齐的洁净饮片或药材粗末置于陶瓷罐或带塞盖的玻璃器皿中,加入适量的酒(一般用低度白酒或黄酒),根据药材吸水量的大小,按1 5至1:10的比例配制,密封浸泡,每天或隔天振荡1次,14至20天后用纱布过滤。为了矫正口味,可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药渣可再加酒浸泡1^2次。一般宜在饭前温 _服,每次按量饮用。如不善饮酒,可从少量开始,逐渐增量,亦可兑水后服用。根据药理研究,酒精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少量,或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有益,配之中药(药酒)饮之能防治某些疾病,促进人体的健康。
那独具特色的酿酒工艺、设备,那敦厚纯朴的酒俗、酒礼,那琳琅满目的酒具、酒器,各种花样翻新的酒辞、酒令,以及诸多与酒有关的美妙传说,都勿庸置疑地表明,酒的酿造史,就是华厦文明的一部分。
冷浸法
将药物适当切制或粉碎,置瓦坛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按照处方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经常搅拌或振荡)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即得。
热浸法
将药物切碎(或捣为粗末),置于适宜容器内,按配方规定加入适量白酒,封闭容器,隔水加热至沸时取出,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出余液,合并,静置、沉淀,过滤即得。或在适宜容器内注入适量白酒,将粉碎适度的药物用纱布袋装好,置于酒中,封闭容器,然后在水浴上保持一定温度浸渍,取液同上法。
酿制法
即将药物直接加入米谷、高粱、酒曲中蒸煮发酵成酒。
制作方法
药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 热浸法。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此种操作方法即与现代基本相同。
此外,还对冷浸法加药酿制及传统热浸法等制作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根据历代的医药文献记载,古人的药酒与现代药酒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古代药酒多以酿制酒的药酒为主,亦有冷浸法、热浸法;二是基质酒,多以黄酒为主,而黄酒性较白酒缓和。现代药酒,则多以白酒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数品种仍用黄酒制作,含酒精量在30%—50%,制作方法为浸提法,很少有用酿造的。
相传另外一种药酒制作方法—— 窑制磁化工艺
众所周知,药酒配伍物料较多且各物料无论组织结构还是化学成分均有不同,直接纳入配方会使各物料之间功能疗效产生排异现象。易使产品疗效降低,甚至使配方产生化学变化,转化成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而威胁健康。窑制磁化工艺是将中国传统的窑制酿酒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磁化技术、纳米微波技术相结合,利用“三位一体”的融合性原则对配伍各成分进行有机整合,在维护各成分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促其相互作用,将活性成分、营养成分完整保留并将功效发挥到极致。天师开山鼻祖—张道陵所创 “万法自然,阴阳相生”的嫡传佳酿——妙沁药酒便用此法酿出,治疗效果更迅速持久显着。
现代药酒
多选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据是: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于饮酒的人来说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复出次数适当增加,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
酿酒法
先将中药材加水煎熬,过滤去渣后,浓缩成药片,有些药物也可直接压榨取汁,再将糯米煮成饭,然后将药汁,糯米饭和酒曲拌匀,置于干净的容器中,加盖密封,置保温处10天左右,应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且保持一定的温度,发酵后滤渣即成。
红糖发糕和马拉糕有什么不同 地域差异
红糖发糕常见于北方地区和部分南方地区,而马拉糕属于港式糕点,像香港、广东等地区较多见。
2021年立冬的时候会下雪吗
看地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位于不同的经纬度,所以形成的气候会有所不同,一般在长江以南立冬过后气候会仍然保持在比较温暖的天气中,甚至仍然有20℃以上的温度,而在长江以北,立冬到来时,温度就会降到很低,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下雪的现象,所以具体立冬是否下雪要以所处环境为准,视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