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腹泻的中成药有哪些 胃苓丸和胃止泻

治腹泻的中成药有哪些 胃苓丸和胃止泻

该药由苍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厚朴,陈皮,肉桂,甘草所组成,方中以白术,苍术健脾运湿;辅以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尿;佐以厚朴利气消胀;陈皮降逆止呕;配肉桂通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行,用甘草协调诸药,所以胃苓丸具有健脾祛湿,和胃止泻的功效,对于伤湿腹泻,呕吐食少,小便不利等用之最宜。对急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水肿而属脾胃不和,湿邪阻滞者亦有很好的疗效。

香砂养胃丸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呢

首先,看成分。香砂养胃丸作为典型中成药,主要成分有白术、陈皮、茯苓、半夏、香附、枳实、豆蔻、厚朴、广藿香、甘草、木香、砂仁。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香附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其次,看主治。香砂养胃丸临床主要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那么,香砂养胃丸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说明书中仅仅对香砂养胃丸的用法用量作了规定,但对吃药时间却没有涉及,可见,香砂养胃丸饭前吃或者饭后吃都是可以的,患者可以自主选择。

急性肠胃炎怎样治疗

急性肠胃炎怎样治疗?

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2、鼓励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病人在尽可能情况下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呕吐频繁的病人可在一次呕吐完毕后少量饮水(50毫升左右),多次饮入,不至于呕出。

3、止痛。应用颠茄片、阿托品、654-2等药均可。还可局部热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泻、发烧者可适当应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病情较轻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对胃的刺激。

5、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6、预防为主,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10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药:霍香正气水,腹痛水。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药物治疗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治腹泻的中成药有哪些 四神丸固肠止泻

该药是由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红枣所组成。

四神丸中重用补骨脂,补肾阳固下焦;辅以肉豆蔻暖脾阳,行气涩肠;佐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敛阴止泻,再配以姜,枣,调补脾胃,所以该药具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泻的功效。

脾胃虚弱的检查有哪些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成药较少,可汤药调理。

脾胃虚弱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水煎,日1剂,分3次服。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粘冻,加黄连、马齿苋。

慢性腹泻可能根治

脾胃虚弱主要症状是腹泻伴有腹部胀闷、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粪便中有不消化食物,脉象虚细、舌苔白厚等。

治疗与方药健脾助胃,和中利湿,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莲肉、山药、扁豆、神曲、山楂、茯苓、苡仁、砂仁等。如果滑泄不禁,加诃子肉、肉豆蔻、伏龙肝;久泻脱肛,加葛根、升麻、黄芪;脾虚湿困,加半夏、厚朴、藿香、佩兰等。

家庭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资生丸、人参健脾丸、纯阳正气丸、藿香正气丸等。

脾肾阳虚主要症状,五更泻。早晨黎明时腹痛肠鸣腹泻,怕冷喜热,腰膝酸软,舌苔淡白,脉象沉细无力等。

治疗与方药温肾健脾,四神丸和四君子汤配合使用,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肉桂、木香、甘草等。如年老气虚下陷,中气不足加黄芪、升麻、当归身;四肢厥冷,加附子、炮姜。

家庭常用中成药四神丸、脾肾双补丸、附桂八味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等。

肝气犯脾(肝脾不和)主要症状,便前腹痛肠鸣,常伴有胸胁胀闷、嗳气、恶心、情绪易波动,腹泻易受情绪影响,粪便中黏液较多等,苔白脉细弦。

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0.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

2.中医药治疗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中成药:霍香正气水。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腹泻有哪些表现

1、暑湿腹泻

症状表现:患者胃肠遭受暑热湿邪侵害后引发的腹泻,表现为烦热口渴、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重者每天达十多次,粪便带有黏液脓血,恶臭难闻,小便短亦,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宜表里双解,清热止泻。

治疗方法:可服用葛根芩连片(丸),该药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组成,清热解毒、燥湿透表、止泻止痢,适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腹泻;也可选用香连丸、连蒲双清片、克痢痧胶囊等。

2、脾虚腹泻

症状表现:患者脾胃素来虚弱,食欲不振,神疲倦怠,大便时溏时泻,若饮食稍微不慎,或吃了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则脘腹胀满不舒,溏便次数增多,完谷不化,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

治疗方法:治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服用参苓白术丸,该药由人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组成,补气益肺,健脾和胃,除湿止泻,适用于慢性结肠炎等;也可选用人参健脾丸、补脾益肠丸等。

3、寒湿腹泻

症状表现:患者多因受空调冷气侵袭,加上贪吃冰镇冷饮食品或生冷不洁食物导致的腹泻,表现为胸膈满闷、呕吐恶心、脘腹胀痛、肠鸣漉漉、泻下清稀如水样大便,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濡缓。

治疗方法:治宜外解表寒,内化湿邪,服用藿香正气片(水、软胶囊或滴丸),该药由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枣组成,疏散风寒、化湿和中、扶正祛邪,对夏日胃肠型感冒、急性肠胃炎等,有很好疗效;也可选用六合定中丸、午时茶。

4、伤食腹泻

症状表现:患者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致使胃失和降而引起的腹泻,表现为胃脘痞满、恶心反酸、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腐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象滑数。

治疗方法:治宜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服用保和丸,该药由焦山楂、炒六神曲、制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炒莱菔子、炒麦芽组成,开胃消食、理气和中、导滞止泻,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肠炎等;也可选用加味保和丸、木香顺气丸、木香槟榔丸、消积口服液、枳实导滞丸等。

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西医治疗:

腹泻是症状,根本治疗要针对病因。

1.病因治疗:

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须抗感染治疗;对乳糖不耐受者和麦胶性乳糜泻要在饮食中分别剔除乳糖或麦胶类成分;对高渗性腹泻要停食或停用能引起高渗的食物或药物;对分泌性腹泻除消除病因外,要积极补充盐类和葡萄糖液;由于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结肠腹泻,可用消胆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对胆汁酸缺乏引起的脂肪泻,可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长链脂肪。

2.对症治疗:

常用止泻药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氢氧化铝凝胶、次碳酸铋,日服3~4次。复方樟脑酊(2~5ml),或可待因(0.03g),每日2~3次。久用有成瘾性,只可短期应用。易蒙停(盐酸洛哌丁胺LoparamHCI)为丁酰胺衍生物,为肠壁阿片受体激动剂,可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增强肛门括约肌张力,初服4mg,以后每腹泻一次再服2mg,至腹泻停止,每日大便1~2次,但日量不宜超过8mg。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急性泄泻

(1)寒湿伤脾:

治宜温化寒湿,参以淡渗。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合胃苓汤加减,(藿香、苏叶、白芷、苍术、白术、厚朴、陈皮、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等)。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加荆芥、防风疏散风寒;便如水泻,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薏仁以分利小便。(2)湿热:

治宜清热利湿。代表方以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茯苓、滑石、炙甘草、白头翁、银花等)。恶心呕吐加枳壳、竹茹;腹胀腹痛加木香、白芍;夏月伤于暑湿,加香薷、佩兰、扁豆、荷叶。

(3)食滞胃肠:

治宜消食导滞,调和脾胃。代表方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麦芽、内金、炒莱菔子、枳实、半夏曲、连翘、陈皮等)。脘腹胀加木香、厚朴;大便不爽加槟榔;食积化热加黄连。

2.慢性泄泻:

(1)脾虚湿盛:

治宜健脾运中,化湿止泻。代表方参等白术散加减(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莲子、炮姜、藿香、炙甘草等)。

(2)肝脾失调:

治宜抑肝扶脾。代表方为痛泻要方加味,(陈皮、白芍、白术、防风、枳壳、乌药、薏米、扁豆、炙甘草)。脾虚较甚加党参、茯苓、山药。苔黄,口干加黄连;胸胁胀满加柴胡、青皮、香附。

(3)脾肾阳虚:

治宜温补脾肾。代表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萸、五味子、肉豆蔻、茯苓、白术、干姜、制附片等)。久泻不止、滑脱不禁加乌梅等酸收之品,或加赤石脂、诃子肉、禹余粮等固涩药涩肠止泻。若虽有五更泻,但用温脾肾法效不明显,而有心烦嘈杂、寒热错杂症状者,宜温清并用,用乌梅丸加减(乌梅、川椒、干姜、附子、黄芩、黄连等)。

二、单方验方:

(1)罂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120克,研粉,3~5克/次,米汤送服,可治久泻不止。

(2)车前子炒研未,6克/次,开水泡服,可治暴泻。

(3)大蒜,捣烂服汁,可治虚寒泄泻。

中药治疗:

1.藿香正气丸(《实用中成药手册》) 散寒止痛止泻。

2.保和丸(《中国基本中成药》) 消食导滞止泻。

3.附子理中丸(《中国基本中成药》) 温中散寒止泻。

4.参苓白术丸(《实用中成药手册》)调补脾胃、健脾止泻。

5. 加味香连丸(《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理气清热止泻。

6. 四神丸(《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刺足三里、三阴交、上脘、中脘、下脘、关元、气海等穴。

(2)艾灸疗法:隔姜、隔盐等温灸神阙、中极、关元等穴。

(3)耳针疗法: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肝、肾,1次/日,3~4穴/次,也可配合贴敷王不留行籽。

(4)拔罐疗法:取神阙、气海、天枢、大肠俞等穴,适用于虚寒证。

其他疗法:

按摩疗法:取中脘、气海、大枢、脾俞、肾俞、长强、足三里等穴,用推、揉、按、拿手法。

保和丸与加味保和丸有何区别

保和丸与加味保和丸有何区别?保和丸由山楂、神曲、麦芽、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加味保和丸组成包括:白术(麸炒)、茯苓 、陈皮 、厚朴(姜炙)、枳实 、枳壳(麸炒)、 香附(醋炙)、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法半夏。

保和丸的功能主治是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加味保和丸的功能主治是食滞胃肠或吸收不良,主要证候是腹胀腹泻,大便黏滞,伴有不消化之物,或夹有黄色脂块,臭如败卵,日行数次;脘酸腹胀,泻后痛减,嗳腐吞酸,恶闻食嗅,呕恶,舌苔厚腻,脉滑。

保和丸是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服子等中药组成,山楂和神曲具消除肉食油腻积滞、除胀醒脾和胃之功效。莱服子消食下气,能除面食痰浊之滞,以上三药共同具有消导各种食物积滞之功效。中医认为“人有食积,必生痰湿”,因此,方剂中用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再用茯苓健脾利湿使湿有出路。“食积日久则易生热”,故方中又用连翘清热散结,这样保和丸即具有消食化滞行气和胃,又有清热散结之功效。在中药消导剂中,保和丸属于平缓消导剂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食积停滞、脘腹痞满、呕吐泻泄等症,也可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以及婴幼儿因食积、乳积所致的腹泻、溢奶等症。

腹泻吃什么中成药好 调脾止泻丸利湿止泻

该药由苍术,白术,干姜,官桂,赤茯苓,车前子,泽泻,滑石,砂仁,木香,藿香,枳实,槟榔,黄连,甘草所组成。

方中苍术,白术能健脾燥湿;干姜温中散寒鼓舞脾阳,官桂通阳化气,二药还可协助水湿运化;赤茯苓,车前子,泽泻,化湿通利小便,引水湿下行;配砂仁,木香,藿香和中醒脾降逆止呕;枳实,槟榔宽中散漫,消除下坠窘迫之气;黄连清肠中湿热;甘草扶脾益气,兼可协调诸药,所以调脾止泻丸具有健脾和胃,利湿止泻的功效。

腹泻吃什么中成药好 参苓白术丸和中止泻

参苓白术丸是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米,砂仁,桔梗所组成,方中的人参,山药,莲子肉益气健脾,和胃止泻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薏米,白扁豆渗湿健脾为辅;灸甘草益气和中;砂仁醒脾和胃,理气宽胸未佐;桔梗载药上行,宣肺而利一身之气,输布精气为使,因此,参苓白术丸具有健胃补脾,和中止泻的功效。

急性肠胃炎怎样治疗

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2、鼓励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病人在尽可能情况下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呕吐频繁的病人可在一次呕吐完毕后少量饮水(50毫升左右),多次饮入,不至于呕出。

3、止痛。应用颠茄片、阿托品、654-2等药均可。还可局部热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泻、发烧者可适当应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病情较轻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对胃的刺激。

5、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6、预防为主,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粘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1)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治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10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中成药:霍香正气水,腹痛水。

(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药物治疗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相关推荐

腹泻家中常备这些止泻

一、西医腹泻的药物: 1、镇静药:可选用安定、利眠宁、苯巴比妥类药物。 2、解痉止痛剂:可选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山莨菪碱、普鲁卡因等药。 3、止泻药:常用的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氢氧化铝凝胶等,日服3~4次。腹泻药效较强的复方樟脑酊(3~5ml)和可待因(0.03g),每日2~3次。因久用可成瘾,故只短期适用于腹泻过频的病倒。 4、复方苯乙哌酊(每片含苯乙哌啶2.5mg和阿托品0.025mg)腹泻,每次1~2片,2~4/d,此药加强中枢抑制的作用,不宜与巴比妥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合用

湿气重吃什么药好呢

1.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行气化湿,健脾和。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温中健脾。用于脾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

腹泻吃什么中成药好 泻痢固肠丸涩肠止泻

泻痢固肠丸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米壳,肉豆蔻,诃子肉,陈皮,白芍所组成,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肠失固摄,固大便滑脱不固,食物不化。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增强运化功能为主药;肉豆蔻,米壳,诃子肉涩肠固脱,且肉豆蔻还可温脾阳,散寒止痛为辅药;佐以陈皮理气和,并可防止 固涩之中发生气滞;配白芍养血,并同甘草可缓急止痛,所以泻痢固肠丸具补气健脾,涩肠止泻的功效。

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补脾,益肺气。用于脾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温中健脾。用于脾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诸药合用,补脾益,理气运滞,对

腹泻 教你挑选中成药

五更泻。此症表现为腹泻发生在黎明之前,腹面部作痛,腹胀肠鸣,泻后轻快,伴四肢冷,腰膝酸软等,患者可服四神丸等。 久泻。此症是指腹泻长久不愈。患者面黄肌瘦、疲倦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溏泻等症状。患者宜服固肠止泻丸、参苓白术丸。若脱肛,可选用补中益气丸疗。 伤食泻。此症是饮食不节制,贪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其症状为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较臭,苔厚腻等。此症可服保和丸、健消食片等。 寒泻。此病多因受过食生冷食品引起。患者怕冷、腹痛、肠鸣,若揉按或热敷患部,疼痛会减轻,但大便仍然清稀

腹泻先看舌头再吃药

秋季是肠病多发季,对于这种季节性的腹泻,先看舌苔再吃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湿热型腹泻: 舌苔黄腻,舌质红,同时伴腹痛、泻下急迫等症,大便成黄褐色,味臭,大便后肛门灼热感。可选择黄连素和香莲片。 **寒湿型腹泻: 多因生冷饮食所致,表现为舌苔白腻,泄泻清稀甚至呈水样,腹泻痛肠鸣等症,可选用白术丸和藿香正气丸或胶囊疗。 **脾虚型腹泻: 表现为舌苔白,微腻,舌头颜色淡。其大便时溏时泄,经常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就腹泻加重,常伴面黄神卷等症。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如参苓白术丸等。 腹泻时除了药物

拉肚子怎么办

拉肚子也叫做腹泻,尤其是婴幼儿,肠功能还未能完全发育好,容易发生小儿腹泻。拉肚子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拉肚子怎么办?按照拉肚子原因,其疗原则: 一、急性腹泻 1、细菌感染导致拉肚子:如果是细菌性的腹泻,除了吃思密达止泻外,还要吃抗生素消炎。 2、病毒感染导致拉肚子:可服用苍苓止泻口服液、葛根芩连微丸、双苓止泻口服液。 3、食物中毒导致拉肚子:可服用腹可安、维生素B6、土霉素、诺氟沙星胶囊。 4、生冷食物导致拉肚子:脾虚寒造成的消化不好,特别吃冷食拉肚子情况严重。可以肠宁片、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颗粒

经常腹泻要注意补脾

引起腹胀腹泻的原因很多,中医的角度可以将腹泻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和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腹泻大多与受凉关系,表现为腹泻和腹部隐隐作痛,多会伴食欲不振、脸色苍白等症状。此时要注意健脾化湿,中医推荐使用参苓白术丸疗慢性腹泻,基本药材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如果患者伴虚寒,表现为部怕冷,大便稀溏,不能进冷食者,可以加用香砂养丸合并疗。 急性腹泻常见于夏季,腹泻的主因是“热”,表现为发热、口臭、口感、小便偏黄、大便后肝门灼热等,疗急

营养不良中药

中药疗 1.积滞伤脾 法:调和脾,益气助运。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2g,薏苡仁、神曲、麦芽各1Og,枳壳、厚朴、焦楂各6g,黄连2g。能食善饥加胡黄连、丹皮;性情烦急加钩藤;腹胀嗳气加鸡内金。 2.脾虚气弱 法:消积理脾,和中清热。方药:疳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5g,青皮、陈皮各1Og,胡黄连、使君子各6g,砂仁3g。腹胀膨起加大腹皮、木香、枳实;大便下虫加槟榔、芜荑;烦躁性急加钩藤、牡蛎、石决明。 3.气血两虚 法:补益气血,健脾温阳。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熟地、

加味保和丸和保和丸的区别在哪里

加味保和丸是疗肠疾病的药物,疗药物是很多的,而且很多药物只是一字之差而很大的效果偏差。而保和丸同样对肠方面一定的作用功效,而二者的作用成分也是比较相似的,那么加味保和丸和保和丸的区别在哪里? 加味保和丸为伤食类非处方药药品,主要含白术(麸炒),茯苓,陈皮,厚朴(姜炙),枳实,枳壳(麸炒),香附(醋炙),山楂(炒),六神曲(麸炒),麦芽(炒),法半夏。方剂主虚弱之人,腹内积聚癖块,胀满疼痛,面黄肌瘦,肚大青筋,不思饮食;方剂功效为消痰利气,扶脾助,开胸快膈,消痞除胀,清热消食。所以,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