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我按摩可治疗失眠
女性自我按摩可治疗失眠
方法一: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右侧,用右手五指分别置于头部督脉、膀胱经及胆经上,自前发际推向后发际5~7次,然后术者站在患者之后,沿两侧之胸锁乳突肌拿捏,拿肩井3~5次。
方法二:患者俯卧位:术者在其背部用滚法,操作3~5分钟。心脾亏损者,可多按揉心俞、脾俞;肾虚者,可多按揉肾俞(腰部两侧),关元俞,最后再点按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三:自我按摩:可在每晚睡觉前,坐于床上进行如下按摩:
(1)揉百会50次。
(2)擦拭肾俞50次。
(3)摩脐下气海、关元50次。
(4)揉按足三里、三阴交各50次。
(5)擦涌泉100次。
(6)仰卧于床上作细而均匀的深呼吸30次,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即可入睡。
方法四:每晚临睡前先揉足三里、三阴交,每穴1分钟,再掐按内关、神门穴1分钟,再用双手掌根部揉擦背部,以有热感为宜,重点按揉心俞、脾俞、肝俞。最后平卧闭目养神,不生杂念,用拇、食指按揉双侧睛明穴,连续揉按3~5分钟即可产生睡意。
值得注意的是,用按摩疗法治疗失眠,不宜用叩砸、提弹等兴奋手法,应采用有镇静安神作用的缓慢轻柔的表面按摩或深部按摩。
如果失眠比较严重,只靠按摩等仍不能缓解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不要在家中盲目服用安眠药,导致药物成瘾性,而让失眠成为生活的绊脚石。
穴位按摩法可治疗失眠
中医认为,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肝阳扰动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
综合而言,不寐与心、脾、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辨证应分清虚实,虚者多表现为寐而不酣、易醒;实者则表现为较难入睡、寐而梦多、甚至彻夜难眠。
按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应补虚泻实,调整阴阳。除了服用合适的中药治疗,穴位按摩也是很有效的方法,而且不论虚实之证均可使用,简单方便,疗效显著。
以下介绍3个常用穴位:
1.安眠穴
安眠穴是一个常用的经外奇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耳后凹陷处)与风池穴(枕骨下凹陷处)连线的中点。此穴能平肝息风,宁神定志,有效纾缓紧张的情绪,帮助入睡。
2. 神门穴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乃心经原气留止的部位,位于掌侧腕横纹的尺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处。此穴乃心气出入之门户,能养心安神,为治疗失眠的主要穴位。
3.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自己的手横放,约4根手指横放的宽度),当胫骨内侧后缘处。此穴乃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故能通调肝脾肾之经气,达到健脾、益肾、养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统摄于脾,受藏于肝,内养于肾,心气下交,则神志安宁。
治疗失眠按摩法
1、按压心包经:循着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痛点再重点按压,每日1—2次。
2、点揉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腕横纹肌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于每日临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纹面,点揉另一手的神门穴,换另一手的拇指,同样点揉前手的神门穴,以感酸胀为宜,各重复30次。
3、睡前搓涌泉穴:于每日临睡前取仰卧位,微屈小腿,以两足心紧贴床面,做上下摩擦动作,每日30次。
4、揉捻耳垂: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双侧耳垂部位,轻轻地捻揉,使之产生酸胀和疼痛的感觉,揉捻约2分钟。
5、梳头法:用指叩法,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为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三行。每天3—5次,每次至少五分钟。也可用梳子,方法同前。
相信大家已经有所认识和了解了。一般利用中药敷在脐眼,能够有效地治疗失眠等症状,还可以将药物加热后放置在头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等方法治疗失眠问题。虽然中医治疗失眠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因此如果有严重的失眠问题,最好还是要到医院咨询医生比较可靠。
利用失眠按摩图治疗失眠
一,按揉太阳穴
部位:眉梢与目外毗之间向后凹陷处。用两手食指罗纹面同时按揉数次。
要领:手法宜轻柔,带动皮下组织作顺时针方向的按揉,精神放松,意念集中。
二,按揉印堂穴
部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用中指罗纹面按揉数次。
要领:手法宜轻,带动皮下组织作顺时针方向按揉,意念集中在印堂穴,起诱导作用。局部有轻松感。
三,擦涌泉穴
部位:足底心,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凹陷处。用手小鱼际肌部摩擦,左右交替,早晚按摩数次。
要领:临睡前洗足后推拿或早上起床前推拿。用左手小鱼际肌部擦右足涌泉穴,右手则擦左足涌泉穴;用力宜轻,手贴足心皮肤来回摩擦,频率宜快,摩擦的距离稍长。
三阴交的位置和功效 按三阴交很疼是什么原因
三阴交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足阴经的交汇处,长期按摩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胃肠病、妇科病和泌尿系统疾病。
按摩三阴交时疼痛或者对三阴交没有施加外界刺激的时候自发性疼痛,一般表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有瘀堵。
如果男性三阴交疼痛,说明肝火旺盛,如果按摩完三阴交后疼痛持续不能缓解,可见于肝肾阴虚。
如果女性三阴交疼痛,多见于隐匿的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或输卵管阻塞等。
治疗失眠的特效药
1中医治疗:淘小麦时漂浮在水上面的瘪瘦麦拿60克,大枣15个,甘草30克,四碗水煎成一碗,每天早上和晚上喝一碗,对治疗失眠有很好的效果。人体双脚底部上有很多的穴位,可以通过按摩脚底的反射区来治疗失眠。冬季坚持泡脚和按摩,可改善失眠情况。
2西医治疗:一般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失眠进行诊断,再服用药物。睡眠轻、容易惊醒的患者,可以服用苯巴比妥,俗称鲁米那;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服用起效快的思诺思;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可以服用罗拉等抗焦虑的安眠药。
3生活方面:失眠的原因是有很多种的,身体不适的话,要去看医生。平常的时候,不要熬夜,尽量早点上床休息。精神长期处于焦虑、紧张;合理安排时间,作息时间规律,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免疫力。长时间失眠,会导致气血不足,可以吃一些补血的,如薏米、红枣和玉米等。
重度神经衰弱吃什么药
可以尝试找中医内科或其它有治疗失眠经验的中医医生调理,一般都能得到解决。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气功调息:查看相关方面的书,练静功,通过一定方法进行冥想,让自己的思维不再繁乱。
2、推拿按摩:睡前全身的按摩、足底按摩、头部按摩可以让你充分放松
3、晚上饭后运动1小时,然后泡个热水澡,或中药泡足1小时。
4、试试催眠音乐
核桃五味蜜糊:核桃5~8个,五味子3克,蜂蜜适量,共研膏状食用。有补肾固精作用。可治神经衰弱、肾虚、耳鸣,盗汗,遗精,失眠等症。黄酒核桃仁汤:核桃5个,白糖50克,同碾为泥膏状,加黄酒50毫升,用小火煎煮10分钟即可食用,逐日两次,可治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忘记,久喘,腰痛,习惯性便秘,老人便秘等症。
按摩方法治疗失眠
按摩方法一:睡前搓涌泉穴:于每日临睡前取仰卧位,微屈小腿,以两足心紧贴床面,做上下摩擦动作,每日30次。
按摩方法二:揉捻耳垂: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双侧耳垂部位,轻轻地捻揉,使之产生酸胀和疼痛的感觉,揉捻约2分钟。
按摩方法三:梳头法:用指叩法,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为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三行。每天3—5次,每次至少五分钟。也可用梳子,方法同前。
按摩方法四:按压心包经:循着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痛点再重点按压,每日1—2次。
按摩方法五:点揉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腕横纹肌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于每日临睡前用一拇指指端的螺纹面,点揉另一手的神门穴,换另一手的拇指,同样点揉前手的神门穴,以感酸胀为宜,各重复30次。
女性失眠的自我按摩疗法
1、由于工作紧张或思考问题太多而致失眠,可采用呼吸法人睡。方法是身体直立.两手上举,充分吸气,身体前倾成俯立,深呼气。双手抓握两躁,保持此姿势.进行4次腹式呼吸,然后恢复站立姿势。实践证明,将上述动作重复6次.可很快人睡.且睡得很香。但重复次数要适量.否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由胃肠系统功能失调、消化不良引起的失眠,要从调整胃肠神经功能人手。因为“肖不和则睡不安”。
3、由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失眠,要采取转移大脑皮质兴奋点的方法。睡前先轻抚全身.全身放松,然后点按上院、解溪、足三里、身柱、本神、关冲、大横、神道各穴。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仰卧,点揉上、中、下院和幽门、天枢、公孙、足三里等穴。
4、由慢性病引起的失眠,如心脏病、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年老体弱等.可采用方法有:侧卧,深呼吸数十次,全身放松,呼吸要深长.少时即可人睡。仰卧.两手握空拳.放在心窝下及胃上部3-4分钟。掐左右神门穴数十次。
按摩哪里可以快速入睡 抹眼球
抹眼球具有调养心气的作用,坚持按摩可以帮助治疗失眠。
按摩时患者取卧位,闭眼,将两手中指分别放于两眼球上缘,两手无名指分别放在眼球下缘,然后在眼内外眦之间来回揉抹20-30次,用力要轻。
失眠中医按摩治疗
经常失眠的人怎么办?中医认为经常失眠的人是身体阴阳不平衡,那么,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哪些呢?中医治疗失眠常采用食疗、针灸、按摩等手法。例如,失眠者如果配以穴位按摩,便可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按摩治疗失眠的方法及按摩误区。
中医按摩穴位治疗失眠常用5手法
中医治疗失眠:按摩穴位法
1、天门开穴法
两拇指指腹紧贴于印堂穴,双手余指固定头部二侧。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经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后两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时交替推摩。手法由缓至速、由轻至重,反复推摩约1分钟,此时推摩局部产生热感,并向眉心集中。
2、百会穴点按掌摩法
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3、玉锤叩击法
以指尖作锤,双手同时进行,从后向前,从左至右叩击整个头部,反复依次紧叩,不可遗漏。叩击时由腕部发力,甩力均匀,不可太重,不可太轻,以有较强的振荡感而不觉疼痛为度。约1分钟。
4、十指梳理法
以指代梳,指尖着力于头皮,双手同时进行,从前额开始呈扇状自前向后推摩。手法以揉为主,柔中带刚。此时会感到头部轻松舒适感。约1分钟。
5、抚摩静息法
用双掌分别摩头、摩面、摩颊。手法轻揉,约1分钟,再结束整个按摩疗程。
中医按摩穴位治疗失眠常用5手法
中医推拿按摩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腰酸背痛不要紧,按摩一下就搞定
白领们长期低头工作,极容易引起肌肉僵硬疲劳。天长日久会造成颈椎腰椎小关节的小范围错位,继而会引发腰酸背痛、手臂酸痛、头晕目眩等症状。这时候很多人习惯于到按摩师那里按一下放松绷紧的神经肌肉。
正确的推拿疗法可以很好地缓解疲劳的肌肉关节,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颈肩腰腿痛的原因,除了久坐之外,很多慢性病也会导致这种外在的症状,比如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类风湿等。这类病情尽管表现的症状很类似,但是这些疾病不能轻易推拿治疗,否则会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
误区二、做按摩,三五分钟即可搞定
大多数按摩店里收费标准都以按摩时间为单位。大多数按摩师直接给进店的消费者左拉右扳,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还以为这位按摩师的手法很独特。大医院的骨科专家认为,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样,需要先做热身运动,正规的按摩师不可能患者一上来就给他做手法复位,正骨推拿的复位要分四步走,最先应该考虑肌肉的放松,只要肌肉放松,才会是推拿的效果事倍功半。
误区三、按摩推拿,骨骼“咯咯”作响效果才好
不少消费者认为,给颈椎关节复位时,一定要听到关节“咯咯”作响,才算满意,不听到关节活动时的“咯咯”声,就觉得自己错位的关节还没复位。专家表示,大部分骨骼在正确推拿时都不会发出声音,推拿时频繁发出“咯咯”声,表示此时关节摩擦比较频繁,长久下午回对关节软骨产生损伤,易患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