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炎中医治疗偏方
淋巴结炎中医治疗偏方
蜈蚣糊剂
〖药物〗蜈蚣3条。
〖用法〗上药焙干研未, 用香油适量调成稀糊状, 浸泡3天后备用。用时用棉签蘸药液少许轻轻涂擦患处, 使药液尽量吸收。
〖疗效〗此方治疗淋巴结炎能收到理想效果, 尤其对急性及早期疗效更理想。
樟脑膏
〖药物〗樟脑30克, 烨头草 (鲜品) 90克。
〖用法〗共同打烂置瓷盅内, 以适量白酒调成糊状膏, 加热后敷于患处 (药厚约1毫米) , 每天或间天换药1次。
中医治疗淋巴结核偏方
淋巴结核偏方
蜈蚣散〖药物〗蜈蚣2 条, 新鲜鸡蛋2 个。
〖用法〗将蜈蚣置瓦上焙干研末, 分2 份;取新鲜鸡蛋分别将其一端破一小口, 流出蛋清少许。每个鸡蛋倒入 1 份蜈蚣末, 用纸或面饼糊住小口。早上用夏枯草30克煮1 只蛋, 吃蛋喝汤;晚上用数层湿纸包裹另1 只鸡蛋, 置灰火中煨熟食之。10 天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淋巴结核13 例, 痊愈12 例, 无效1 例。
〖来源〗孙伯琴, 山东中医杂志1986; (3) : 43
注: 蜈蚣有毒, 小儿及体弱含用量酌减;服药期间禁服辛辣刺激之品, 禁房事;发热咳血者不用, 待病情稳定后再用。
猫眼草膏
〖药物〗猫眼草5000克。
〖用法〗上药洗净加水15000克, 浸泡水内3 天后, 慢火熬3 小时, 去渣, 再慢火熬至起泡似鱼眼时即成糊状, 装瓶备用, 根据疮口情况, 在局麻下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胬肉后, 用涂有猫眼草膏的无菌纱布覆盖 (有窦道者用刮匙刮除豆渣样物及脓汁后, 取适量药膏纳入) , 包扎固定。视脓汁多少每天或隔大换药1 次, 直至疮口愈台。重者可加服抗痨药。
〖疗效〗此方治疗破溃型颈淋巴结核245 例, 306 个疮口, 均痊愈。
〖来源〗耿太峰, 等, 河北中医1991; (3) : 24
注, 猫眼草为大戟科植物猫眼草euphcrbia lunulata bge。的全草, 有祛痰、镇咳、平喘及拔毒止痒之功。
蜈蚣蛋
〖药物〗蜈蚣 (去头足) 1 条, 全蝎3 条, 鸡蛋1 个。
〖用法〗上药焙干, 共研细未, 取鸡蛋开1 小孔, 纳入药未, 搅匀用面团包裹, 放草木灰中烧熟食之, 每天1 次, 每次1 个, 10 天为1 疗程。
〖病例〗李×, 女, 24 岁。右颈部淋巴肿大 1。8×1。8 厘米3 年, 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结核。给雷米封、利福平等抗结核药治疗半年, 无效。改用上方, 治疗4 个疗程后, 缩小至0.3×0.3 厘米, 又继续治疗2 个疗程后, 肿部渐平如常, 后未再发。
〖来源〗刘国建。四川中医1991: (4) : 41
黄精夏枯膏
〖药物〗鲜黄精100克, 鲜夏枯草200克。
〖用法〗将上药切碎, 加水500 毫升煎煮, 最后浓缩成膏。用时根据患处大小, 将药膏摊于消毒的纱布上贴于患处。如有溃疡处, 将纱布剪1 小孔, 便于徘脓。每天换药1 次。
〖疗效〗此方治疗淋巴结核39 例, 痊愈26 例, 好转11 例, 无效2 例。未溃者一般须贴20 次即愈, 已溃者需2 个月左右。
〖病例〗曾×, 女, 38 岁, 农民。患颈淋巴结核5 年余, 曾用抗痨药物治疗罔效。刻诊: 左侧颈处有淋巴未溃者3 枚, 形如串铃, 红肿热痛: 右侧1 枚已溃, 有渗出液。瞩按上法贴黄精夏枯膏, 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药尽7 剂即愈, 随访未见复发。
〖来源〗邓朝纲, 辽宁中医杂志1988: (1l) : 23
结核膏
〖药物〗·火石灰80克, 石碳酸100 毫升, 桐油200 毫升。
〖用法〗用瓷碗或小铁锅装桐油, 微火烧开, 放入石碳酸, 后放火石灰熬成半膏状, 瓶装备用。用时涂擦患处, 每天2-3 次。
〖疗效〗此方治疗化脓性颈淋巴结核, 一般连涂1-2 周可愈。
〖病例〗张××, 男, 15 岁。患化脓性颈淋巴结核己3 年多, 经中、西药治疗无效。用上方治疗2 周痊愈, 随访3 年多未复发。
〖来源〗唐世荣, 四川中医1983; (6) : 37
消瘰疬方
〖药物〗玄参20克, 贝母、海藻、夏枯草、生地各15克, 穿山甲9克。
〖用法〗每天1 剂, 水煎服。1 个月为1 疗程。根据体质情况, 亦可将上药蜜制成丸, 早晚各服6克。
〖疗效〗此方加减治疗淋巴结核120 例, 痊愈98 例, 好转19 例, 无效3 例, 总有效率为97.5%。
〖病例〗蔡×, 女, 36 岁, 工人。患者身体消瘦困乏, 潮热盗汗5 个月, 某结核病院诊为淋巴结核, 服中西药疗效不着。近1 月来身体消瘦, 夜间手足心发热, 口干咽燥, 盗汗乏力。检查右侧颈部可触及3×4 厘米肿块, 右腋下可触及4×4 厘米肿块, 舌红, 脉细略数。证属阴虚火旺。用消瘰疬方加花粉10克, 石斛20克, 丹皮12克, 麦冬15克。服3 个疗程后肿块消失, 后改为丸剂调治半年, 诸症均消失, 结核菌素试验转阴, 痊愈。
〖来源〗郭振堂, 陕西中医1992; (6) : 246
中医治疗淋巴结核偏方
黄精夏枯膏
〖药物〗鲜黄精100克, 鲜夏枯草200克。
〖用法〗将上药切碎, 加水500 毫升煎煮, 最后浓缩成膏。用时根据患处大小, 将药膏摊于消毒的纱布上贴于患处。如有溃疡处, 将纱布剪1 小孔, 便于徘脓。每天换药1 次。
〖疗效〗此方治疗淋巴结核39 例, 痊愈26 例, 好转11 例, 无效2 例。未溃者一般须贴20 次即愈, 已溃者需2 个月左右。
〖病例〗曾×, 女, 38 岁, 农民。患颈淋巴结核5 年余, 曾用抗痨药物治疗罔效。刻诊: 左侧颈处有淋巴未溃者3 枚, 形如串铃, 红肿热痛: 右侧1 枚已溃, 有渗出液。瞩按上法贴黄精夏枯膏, 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药尽7 剂即愈, 随访未见复发。
〖来源〗邓朝纲, 辽宁中医杂志1988: (1l) : 23
结核膏
〖药物〗·火石灰80克, 石碳酸100 毫升, 桐油200 毫升。
〖用法〗用瓷碗或小铁锅装桐油, 微火烧开, 放入石碳酸, 后放火石灰熬成半膏状, 瓶装备用。用时涂擦患处, 每天2-3 次。
〖疗效〗此方治疗化脓性颈淋巴结核, 一般连涂1-2 周可愈。
〖病例〗张××, 男, 15 岁。患化脓性颈淋巴结核己3 年多, 经中、西药治疗无效。用上方治疗2 周痊愈, 随访3 年多未复发。
〖来源〗唐世荣, 四川中医1983; (6) : 37
消瘰疬方
〖药物〗玄参20克, 贝母、海藻、夏枯草、生地各15克, 穿山甲9克。
〖用法〗每天1 剂, 水煎服。1 个月为1 疗程。根据体质情况, 亦可将上药蜜制成丸, 早晚各服6克。
〖疗效〗此方加减治疗淋巴结核120 例, 痊愈98 例, 好转19 例, 无效3 例, 总有效率为97.5%。
〖病例〗蔡×, 女, 36 岁, 工人。患者身体消瘦困乏, 潮热盗汗5 个月, 某结核病院诊为淋巴结核, 服中西药疗效不着。近1 月来身体消瘦, 夜间手足心发热, 口干咽燥, 盗汗乏力。检查右侧颈部可触及3×4 厘米肿块, 右腋下可触及4×4 厘米肿块, 舌红, 脉细略数。证属阴虚火旺。用消瘰疬方加花粉10克, 石斛20克, 丹皮12克, 麦冬15克。服3 个疗程后肿块消失, 后改为丸剂调治半年, 诸症均消失, 结核菌素试验转阴, 痊愈。
急性淋巴结炎疼痛难忍中医帮你来支招
目前,急性淋巴结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此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比较大,急性淋巴结炎属于常见的感染科疾病,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为特征。急性淋巴结炎及时治疗才能缓解症状,那么,急性淋巴结炎怎么治疗好?中医治疗急性淋巴结炎效果好,副作用小,为了缓解其症状,下面一起来了解吧。
急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可直接通过淋巴管到达淋巴结,也可通过血液循环传入淋巴结。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处。早期仅见淋巴结肿大与压痛,继之则淋巴结增大,疼痛加剧,红肿热痛,可化脓腐溃。
1、风热邪毒型急性淋巴结炎
治则: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缓解急性淋巴结炎。
主方:牛蒡解肌汤加减。
加减:高热,加生石膏30克(先煎)、寒水石15克;淋巴结肿硬,加牡蛎10克(先煎)、山慈姑10克;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后下)、全瓜萎10克。
主方分析:急性淋巴结炎本方清热疏邪散结。方中荆芥、薄荷疏解风热之邪,连翘、夏枯草、山桅清热解毒散结,牛蒡子清利咽喉,丹皮清热凉血,石斛、玄参清热养阴。
处方举例:荆芥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薄荷5克(后下),夏枯草10克,山桅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 ,牛蒡子10克,生甘草6克。
2、痰火内结型急性淋巴结炎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消结,缓解急性淋巴结炎。
主方:五味消毒饮加减。
加减:淋巴结肿硬,加夏枯草10克、山慈姑10克;高热口渴,加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10克;咽红乳蛾,加黄芩10克、板蓝根30克。
主方分析:五味消毒饮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要方。方中银花清热解毒,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清热凉血散结。本方为外科治疗疗疮、疖肿的常用处方,因此对痰毒(痰核)也十分对症。
处方举例: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30,天葵子10克,紫花地丁10克,山栀10克,夏枯草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生甘草6克。
温馨提示:急性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内容介绍到此,希望大家有所了解,急性淋巴结炎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比较大,患者们一定要对症治疗,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患者们。
淋巴炎中医治疗
淋巴炎中医治疗
1、风热痰结(颈痈)
【症状】多发于颈两侧,初起颈淋巴结处肿块,肿胀疼痛。经治疗如不消散,皮色转红,肿势高突,疼痛加重,按之软有波动感即已成脓。溃后脓出呈黄白稠厚状,则肿退痛减,渐至愈合。常伴见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牛蒡于、荆芥、白芷、贝母、赤芍、瓜蒌、黄连。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山栀、黄芩。肿块坚硬者,加丹参、皂刺、蒲公英。
2、热毒蕴结肝脉(腋痈)
【症状】多发于腋下淋巴结肿块,皮肤色不变,灼热疼痛,上肢活动不便,如疼痛加重,皮色转红,按之有波动感,寒热不退,则内已成脓。’一般为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常伴见恶寒发热,口干苦,纳呆,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黄芩、山栀、半夏、龙胆草、赤芍、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枳壳。如脓成者,加皂角刺、炮甲片、生大黄。
3、湿热下注(胯腹痈、委中毒)
【症状】多发于腹股沟或胭窝部淋巴结肿块,坚硬疼痛,皮色转红,灼热疼痛。若痛势不减,呈跳痛,则内已成脓,患肢伸屈及行走困难。溃破脓出,则逐渐愈合,常伴见发热恶寒,患肢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方药】牛膝、苍术、黄柏、地丁、金银花、车前子(包)、滑石(包)、赤芍、丹皮、通草、赤茯苓、萆薛。如脓成者,加丹参、皂角刺、炮甲片、蒲公英。
4、气营两饬(溃脓后收口期)
【症状】疮口脓水清稀,局部筋脉损伤,新肉难长,伴周身乏力,纳差,舌淡苔偏厚,脉细微数。
【治法】益气和营敛疮。
【方药】生黄芪、白术、太子参、当归、白芍、木香、陈皮、甘草、山萸肉、牛膝、防风、五味子、麦冬。
颈淋巴结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颈淋巴结炎我们可以采用西医药来治疗,在发现了颈淋巴结炎的病灶后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抗生素来治疗,颈淋巴结炎我们也可以采用中医药来治疗,中医药治疗中我们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此外颈淋巴结炎还可以采用一些民间实施有效的偏方来起到治疗的作用。
颈淋巴结炎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由所属部位的某些急慢性炎症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炎、齿跟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初肿时柔软,有压痛、表现光滑、无粘连,肿大到一定程度即止;慢性时则较硬,当炎症消散后仍可逐渐缩小或消退。
2、淋巴结结核。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如内部发生干酪性坏死,则可触到波动。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质地坚硬,有橡皮样感,一般无压痛。胸部肿瘤和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部淋巴结转移;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各型急、慢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患,其特点是淋巴结肿胀的部位可以遍及全身,大小不等,无粘连,活动度较好。
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应及时查明原因,首先应全面地分析病史,并作系统的体格检查,根据淋巴结肿大的范围及活动度、大小等情况,选择进行血液化验、骨髓象检查及X线检查。必要时需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穿刺涂片或手术切除淋巴结组织送作病理检查。
颈淋巴结炎的偏方1
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白芷、丹参、赤芍、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颈淋巴结炎的偏方2
连翘15克,金银花、陈皮、白芷、贝母、乳香、没药、天花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颈淋巴结炎的偏方3
取夏枯草、绿豆各30克。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每日1剂,每日2次。
颈淋巴结炎的偏方4
用鲜蒲公英、鲜夏枯草各50克。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每日2次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颈淋巴结炎,我们知道颈淋巴结炎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去治疗颈淋巴结炎,颈淋巴结炎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我们除了采用西医药的方法外,还可以选择中医中药的治疗法以及一些偏方。
淋巴结炎的偏方
淋巴结炎的偏方1
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白芷、丹参、赤芍、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加减:发于头颈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克;发于下肢者加龙胆草、牛膝各10克。
淋巴结炎的偏方2
连翘15克,金银花、陈皮、白芷、贝母、乳香、没药、天花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加减:发热重者加黄芩、黄柏各10克,黄连、桅子各6克;便秘者加大黄8克。
淋巴结炎的偏方3
取夏枯草、绿豆各30克。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每日1剂,每日2次。
淋巴结炎的偏方4
用鲜蒲公英、鲜夏枯草各50克。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每日2次。
中医治疗淋巴瘤偏方
治疗淋巴瘤的民间偏方
偏方1
[组成]党参、生黄芪各30g,炒白术、阿胶(烊化,分冲)各l0g,茯苓、菟丝子各12g,制黄精、枸杞子各15g。
[加减]食欲缺乏者,加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炒山楂;呕吐者,加苏梗、姜竹茹、姜半夏;黄疽者,加茵陈、金钱草;口干咽燥者,加生地黄、麦冬、天花粉;发热者,加葛根、淡竹叶、白花蛇舌草。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均常规化疗。
偏方2
[组成]白花蛇草30-90g,山慈姑、三棱、莪术、炒白术个15-30g,僵蚕、夏枯草各30g,昆布、煅牡蛎、煅瓦楞子、各9-15g,全蝎(研末冲服)6-12g,甘草6g。
[加减]偏寒者,加干姜、附子、肉桂;偏虚者,加当归、天葵子;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者,加当归、紫河车;胃阴虚者,加麦冬、玉竹;肝肾阴虚者,加龟甲、憋甲、生地黄、枸杞子;阳虚者,加附、肉桂、补骨脂、棉花根;实热者,加生石膏、知母、黄芪、黄连。另葵树子、毛爪草均可选用;蜈蚣能加强全蝎疗效,但须佐保肝药1-2味。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为巩固疗效,常用所服中药作丸服10g/次,3次/日。局部可外敷独角莲或鲜蟾皮。
偏方3
[组成]龙胆草9g,炒黄芩、栀子、泽泻、木通、柴胡、生地黄、当归各6g,车前子、甘草各3g,黄芪;旱莲草、女贞子各20g。
[制用法]每日l剂,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
偏方4
[组成]方①:炒党参、炒苍术、炒白术、姜半夏、陈皮、广木香、砂仁、代赭石、炒枳壳、煨干姜、焦谷芽、焦麦芽、炙鸡内金;方②:炙黄芪、西当归、炒党参、炒白术、熟地黄、砂仁、枸杞子、女贞子、补骨脂、鹿角片、淫羊藿;方③:西当归、赤芍、白芍、紫丹参、炒白术、云茯苓、广木香、制香附、广郁金、焦山楂、板蓝根、土茯苓。
[制用法]属脾虚痰湿型者,用方①;属气血两虚型者,用方②;属肝脾失调型者,用方③。各型均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组加化疗者16例,加化、放疗者39例。对照组50例化疗加放疗。
偏方5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鸡血藤各30g,茯苓、淫羊藿、丹参各l0g,枸杞子、菟丝子各15g,参三七3g。
[制用法]治疗组56例,用本方;对照组29例,用谷芽。均日1剂,水煎取液300ml,150ml/次,2次/日,口服。两组均常规化疗方案治疗,6周为1个疗程。
发现自己淋巴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如果延误治疗时机很容易导致淋巴瘤,但是患有淋巴瘤也不要惊慌失措,要积极治疗调理,希望上述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淋巴结炎的偏方
淋巴结炎是由淋巴结所属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累及淋巴结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根据起病缓急、病程长短,淋巴结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的偏方1
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白芷、丹参、赤芍、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加减:发于头颈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克;发于下肢者加龙胆草、牛膝各10克。
淋巴结炎的偏方2
连翘15克,金银花、陈皮、白芷、贝母、乳香、没药、天花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加减:发热重者加黄芩、黄柏各10克,黄连、桅子各6克;便秘者加大黄8克。
淋巴结炎的偏方3
取夏枯草、绿豆各30克。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每日1剂,每日2次。
淋巴结炎的偏方4
用鲜蒲公英、鲜夏枯草各50克。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每日2次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淋巴结炎,我们知道淋巴结炎有两种,淋巴结炎是可以预防的,淋巴结炎也可以医治,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民间的偏方来治疗淋巴结炎,淋巴结炎如果出现恶化,我们还是建议到大医院去全面检查。
颈部淋巴结炎症状是什么
急性淋巴结炎是指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病灶,如疖、足癣等处侵入经过淋巴管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急性发炎。急性淋巴结炎未彻底治愈或机体过度劳累、抵抗力低下时,迁延而成慢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痈热,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炎症若扩展到淋巴周围,几个淋巴结可粘连成团,也可发展成脓肿,治疗得当可消退,有时可遗留一小硬结。慢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硬,略有疼痛,常能自愈,当劳累或机体抵抗力低时肿痛加剧,有时也可发展为急性淋巴结炎。发生淋巴结炎主要原因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和溶血性链球菌。
治疗原则为处理原发病灶,早期抗炎治疗。急性淋巴结炎形成脓肿,作切开引流。急性淋巴结炎发生在颈部相当于中医的“颈痈”;发生在腋下属中医“腋痈”范畴;发生在腘窝,中医称“委中毒”;发生在腹股沟,中医你“胯腹痈”。
慢性淋巴结炎属中医“脊核”范畴。痈的发病原因为外感风湿,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或因肝胃之火毒上炎,挟痰凝结;或因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疮疖以致毒邪流窜;或因上肢皮肤破损染毒,毒邪循经流窜;或因肝脾血热兼忿怒气郁形成腋痈;也有因湿热内蕴,气滞挟痰凝结;或下肢、阴部破碎感染,毒邪循经继发为胯腹痈;或因湿热下注,壅而不行;亦可因冻疮、足跟皲裂、足癣、湿疹等感染毒邪,以及湿热蕴阻,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治疗原则拟清热解毒、化痰消肿为主,并根据发病部位和不同阶段进行辨证施治。
结核性淋巴结炎有什么危害
结核性淋巴结炎,中医认为,淋巴结炎属"痈"范畴,多由感受风热湿毒等六淫之邪,或素有脏腑积热,复经金刃外伤或擦破皮肤感染毒邪,或恣食膏巢厚味,内有湿热火毒,致使气血被毒邪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阴,结块而肿。
淋巴结炎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是由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引起,常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于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痛,按之坚硬,这就是淋巴结炎。
若病情继续发展,淋巴结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导致疼痛加剧,进一步发展为腺源性蜂窝织炎;若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扩散到淋巴结且互相粘连,最后形成脓肿,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
急性淋巴结炎中医处理
内服外用治疗:
1.活血消炎丸:每次3g,一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2.三黄片(散):片剂每次口服4片,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散剂用蜂蜜或醋调敷患处。
3.西黄丸(胶囊):水丸剂每次3g,或胶囊剂每次4—8粒,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疮炎灵软膏:外用,每日涂敷患处1次。
5.紫金锭(散):口服或处用,口服每次0.6—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外用,醋磨调敷患处。
6.万应丸:口服或外用,口服每次2—4粒,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3岁以内小儿酌减,每次0.5—1粒。外用酯调或捣碎涂患处。
第二套资料
1.内治法
(1)风热痰结(颈痈):多发于颈两侧,初起颈淋巴结处肿块,肿胀疼痛。经治疗如不消散,皮色转红,肿势高突,疼痛加重,按之软有波动感即已成脓。溃后脓出呈黄白稠厚状,则肿退痛减,渐至愈合。常伴见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牛蒡于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贝母15克、赤芍10克、瓜蒌20克、黄连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山栀lo克、黄芩10克。
肿块坚硬者,加丹参20克、皂刺10克、蒲公英30克。
(2)热毒蕴结肝脉(腋痈):多发于腋下淋巴结肿块,皮肤色不变,灼热疼痛,上肢活动不便,如疼痛加重,皮色转红,按之有波动感,寒热不退,则内已成脓。’一般为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常伴见恶寒发热,口干苦,纳呆,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半夏10克、龙胆草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夏枯草10克、枳壳10克。如脓成者,加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生大黄5克。
(3)湿热下注(胯腹痈、委中毒):多发于腹股沟或胭窝部淋巴结肿块,坚硬疼痛,皮色转红,灼热疼痛。若痛势不减,呈跳痛,则内已成脓,患肢伸屈及行走困难。溃破脓出,则逐渐愈合,常伴见发热恶寒,患肢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方药:牛膝10克、苍术10克、黄柏12克、地丁30克、金银花20克、车前子(包)10克、滑石(包)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通草6克、赤茯苓15克、萆薛10克。如脓成者,加丹参20克、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4)气营两饬(溃脓后收口期):疮口脓水清稀,局部筋脉损伤,新肉难长,伴周身乏力,纳差,舌淡苔偏厚,脉细微数。
治法:益气和营敛疮。
方药:生黄芪2d克、白术12克、太子参18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木香4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山萸肉15克、牛膝10克、防风15克、五味子6克、麦冬10克。
2.外治法
初期:宜箍围消肿,用千捶膏敷贴,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也可用仙人掌捣烂掺醋外敷,或鲜公英或鲜地丁捣烂外敷。
成脓期:切开排脓。
溃后期: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提脓祛腐,外盖金黄膏或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换药。
有人知道淋巴结结核中医怎么治疗吗
伴随症状可以对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提供重要线索。淋巴结肿大伴有相应引流区域感染灶者,如颌下颏下淋巴结肿大伴扁桃体炎、牙龈炎,腋窝淋巴结肿大伴乳腺炎,耳后淋巴结肿大伴头皮感染者,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左下肢丹毒,可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多为急性炎症引起,常有局部红、肿、热等炎症表现;而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瘤等。局部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盗汗、消瘦者,提示为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等。淋巴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者,多见于恶性淋巴瘤;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者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等,偶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巴结肿大伴皮疹者多见于某些传染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亦需警惕淋巴瘤。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抵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脓液,中医称之谓“老鼠疮”。反复溃烂少,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中医记载有效偏方有:口服七络丹、千草散、圣玄汤、蜈蚣散、猫眼草膏、蜈蚣蛋、黄精夏枯膏、结核膏、消瘰疬方、羊胆丸、结核丸等。 外用 外敷止痛、挑治、针刺疗法等 。
中医是我们国家比较根深蒂固的医学,它在治疗淋巴结结核方面主要致力于提高免疫力,是从根部治疗的。是我非常推荐给大家的。而且相信大家通过我上面对淋巴结结核中医怎么治疗的内容介绍,大家也对中医治疗有所了解了,我非常推荐大家用中药对淋巴结结核进行治疗。
淋巴结炎的偏方有哪些
淋巴结炎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淋巴结炎,一种是慢性的淋巴结炎,淋巴结炎我们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只要大家积极的锻炼身体,并且提高我们身体的免疫功能,这样我们就没那么容易被感染到,淋巴结炎如果出现,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偏方治疗。
淋巴结炎是由淋巴结所属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累及淋巴结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根据起病缓急、病程长短,淋巴结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的偏方1
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白芷、丹参、赤芍、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加减:发于头颈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克;发于下肢者加龙胆草、牛膝各10克。
淋巴结炎的偏方2
连翘15克,金银花、陈皮、白芷、贝母、乳香、没药、天花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加减:发热重者加黄芩、黄柏各10克,黄连、桅子各6克;便秘者加大黄8克。
淋巴结炎的偏方3
取夏枯草、绿豆各30克。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每日1剂,每日2次。
淋巴结炎的偏方4
用鲜蒲公英、鲜夏枯草各50克。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每日2次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淋巴结炎,我们知道淋巴结炎有两种,淋巴结炎是可以预防的,淋巴结炎也可以医治,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民间的偏方来治疗淋巴结炎,淋巴结炎如果出现恶化,我们还是建议到大医院去全面检查。
中医治疗淋巴结核偏方
治疗淋巴结核的偏方有哪些?虽然偏方不怎么可信,但有些偏方对于治疗疾病确实有些许效果,只要哪些偏方不会伤害我们的身体的话,我们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用偏方治疗一些疾病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治疗淋巴结核的偏方。
治疗淋巴结核的偏方有一下几种:
中药处方(一)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一。
【组成】夏枯草60克柴胡6克鲜鸡蛋14枚(煮熟)。
【用法】先以水5碗,煮草药成汁,去渣,再将熟鸡蛋去壳,放入药汁内同煮,以汁尽为度。每次吃1枚,每日服2次,饭后用温水送下,连服7日为1疗程,1~3个疗程。
【治法】软坚散结。
【主治】颈部淋巴结结核,无论男女、新久皆宜。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二。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20克当归20克丹皮10克红花10克金银花15克黄芪15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牡蛎20克地丁20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服1丸,白水送服。
【主治】瘰疬(淋巴结结核)。
【加减】若瘰疬已经溃破,则可用本方再加桔梗、连翘、百部各10克,以增解毒祛痰排脓之效。
【备注】适用于瘰疬初起或日久未溃破者。一般一料即愈。必要时可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鱼腥等物。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以上就是关于和治疗淋巴结核的偏方的介绍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发现使用偏方后感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且到正规医院去进行相关的治疗,最后祝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