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否真能“套”得住
艾滋病是否真能“套”得住
安全套避孕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破裂、滑脱、乳胶质量差、厚度与弹性、型号选择、存放时间、“老化”,甚至反复使用。在套子上涂抹含凡士林一类的矿物油,乳胶脆性增加,数10秒钟后强度下降90%,更易发生破裂。艾滋病病毒较精子小2000倍以上,更易透过避孕套不易觉察的细小裂隙;每毫升精液约有1千万至1亿艾滋病病毒,即便正确使用安全套,它没有滑脱,也没有破裂,那么,从套子的根部泄出少量精液或因接触女性外阴,也会使其感染艾滋病病毒,也可能因接触男性会阴部,而使男性受感染。
艾滋病病毒使人们感染的通道是无数的,不论女的阴道和外阴,还是男的阴茎和会阴,只要有皮肤或黏膜的轻度擦伤,便会受到感染,而这种轻微的擦伤在性交时是经常发生的。另外,艾滋病病人的体液内都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随时可以感染他人。艾滋病病毒最容易侵袭口腔、直肠、阴道黏膜或其他部位皮肤上的朗罕氏细胞,它先在朗罕氏细胞内大量繁殖,然后再进入血液向全身扩散。
因为黏膜、皮肤表面存有大量朗罕氏细胞,所以感染艾滋病病毒也会比怀孕容易得多。感染艾滋病病毒,每次性接触都可能发生,而怀孕的机会每月仅有一次,且可以作人工流产来补救。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无法补救的,失败就等于丧命。这种情况,对于高危性行为,一生都需要防御艾滋病的人来说,避孕套几乎成了无用之物。
因此,盲目宣传正确使用避孕套“防御性病/艾滋病”真是无稽之谈,避孕套不能保证性乱者安全无恙,反而会助长了他(她)们的放荡行为!20年来,美国有数百万人相信这种“保护措施”,正是这种“抵御艾滋病”的策略,使美国艾滋病的感染率飞速增长,有些州的青少年感染率年年翻番。
美国总统的艾滋病顾问何德雷河·克伦秀博士面对800名学者提问:如果你有机会跟你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发生性关系,但他(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是否愿意与他(她)凭借安全套的保护做爱呢?结果在那么多避孕套推广者中没有一个人举手。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也有,但没有引起公众警觉。许多性乱的人,特别是“三陪女”,“嫖客”,他(她)们只追求享受与金钱,从不会想到对方可能隐含有性病/艾滋病。
艾滋病专家朱琪教授警告说:我们正在犯美国人犯过的同样错误――过高仨计安全套的安全作用,而没有告诉青少年们:人格教育和健康家庭教育是惟一的选择。至今,还有许多中国人不了解安全套的真实作用――它不能防御艾滋病病毒。
我曾对一个宣传安全套防性病/艾滋病的推崇者说:“你不要过分宣传安全套的防艾滋病的作用。”他说:“你不叫他们用避用套,叫他们用啥?”我再次告诉大家,避孕套不能防御性病/艾滋病,它只能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人们更麻痹、更增失警惕性,促使性病/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至于“叫他们用啥”?我再次郑重地告诉群众:“洁身自爱”,才是惟一的保护自己、家庭、社会,健康向上的防御性病/艾滋病的方法。
艾滋病是怎么来的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
预防艾滋病要多吃哪些食物
豆浆:艾滋病人每天喝一杯豆浆,营养状况会有所改善,身体有所好转,抵抗力增强。
酸奶:研究证实,酸奶中乳酸菌的基因,通过与一种糖分子结合,从而阻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的受体通道。
黄豆:黄豆中含有丰富的硒,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黄豆中的大豆皂甘,对艾滋病毒有抑制作用。
黄瓜:黄瓜中含有胡萝卜素C,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黄瓜尾部的化学物质,能把进入体内的艾滋病毒杀死。
苦瓜:苦瓜中的苦瓜蛋白,对于进入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海带:海带中的硫酸脂,能够保护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从而预防艾滋病。
鹅血:鹅血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抵抗作用。
大蒜:据研究,将艾滋病病毒放入大蒜叶中5分钟便全部死亡。所以,平时多吃大蒜,对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全套真的能保障安全吗
安全套真的安全吗?作为目前避孕的必备工具之一,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阻隔病毒传播的作用。但是,像艾滋病、乙肝、人体乳头瘤等病毒远比精子小,如果不能正确使用避孕套,将很容易感觉这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安全套在避孕、防止性疾病传播等方面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它在阻止男性精液进入女性生殖道的同时,也可能“套”走女性的健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一些对乳胶蛋白过敏的人群在使用乳胶避孕套后有可能出现过敏现象,而且传统避孕套呈偏酸性,会破坏女性阴道酸碱平衡,易诱发各种妇科疾病。
安全套真的能保障安全吗
2、艾滋病、乙肝、人体乳头瘤等病毒远比精子小,避孕套能阻隔精子不一定能阻隔各种病毒。传统避孕套每只约有一亿多个120纳米以上孔径,其乳胶膜体存在五千到七万纳米之间的天然裂隙,仅可对直径类似人精子大小的颗粒(直径约3000纳米)有效阻隔,而对于直径相当于或小于120纳米的颗粒物并不能完全阻隔,也就是说,42纳米的乙肝病毒、50~55纳米的人体乳头瘤病毒、120纳米的艾滋病毒完全有可能穿透传统天然胶乳避孕套;
3、艾滋病毒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侵入生殖器官黏膜、皮肤,精子则只有进入输卵管这条唯一通道;
4、怀孕受排卵时间的限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不受任何时间限制。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即使正确使用避孕套,感染艾滋病、乙肝、人体乳头瘤等病毒的机率比怀孕更高。
所以说安全套的致密度不够,根本无法有效阻隔艾滋病、乙肝等各种病毒;存在致癌物质亚硝胺;乳胶蛋白引的过敏反应;以及天然乳胶避孕套的偏碱性,成了传统乳胶避孕套无法克服的4大缺陷。
温馨提示:及时摘掉 用过即扔是提高避孕套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男性射精后、阴茎没有完全“疲软”前,按住安全套底部连同阴茎一起抽出,要保证没有精液溢出,否则也要采取紧急避孕措施。同时,避孕套属一次性消耗品,不可重复使用。
带套会不会得艾滋病
带套不是100%安全,但比无套要安全很多。
避孕套作为一种可以防护自身的安全屏障,也被称为安全套,能够有效的阻止病菌的侵入,据有关数据统计,在与配偶发生性方面的行为时如果戴上安全套可以使感染HIV或其它性病的几率降低90%以上。
其实,在与配偶发生性方面的行为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首先可以避孕,其次可以尽量减少一些性疾病的传播,对于艾滋病传播来说,如果在与配偶发生性方面的行为时能够正确使用安全套会让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大幅度下降,这也就是说戴套可以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
然而,在我们与配偶发生性方面的行为使用安全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孕套要在整个性过程结束之后小心取出,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精液流入女性体内,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如果男性患有某种性疾病(如:梅毒、艾滋病等)也可以隔离在体外,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①避免接触艾滋病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及排泄物。被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②不与别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③不要到消毒不严格或不消毒的理发店。
④不要用不消毒的针穿耳、文身。
⑤浴室的修脚刀一定要确保严格消毒。
⑥患有性病的人,要积极彻底治疗,否则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艾滋病的潜伏期
感染到了艾滋病的患者,在感染的初期都不会有什么特殊的症状,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什么是潜伏期呢?其实一名艾滋病患者从感觉到死亡是一个很时间过程,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说明一下。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无症状感染期(也称潜伏期或窗口期):是指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在此期间,虽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处于此时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则不到一年,长则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3,艾滋病发病期: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病人。
从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因为艾滋病有很长的替伏期,如果要想从源头上预防艾滋病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控制其传播途径来预防感染艾滋病。预防经血液传播。远离毒品,抵制毒品,避免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引起的传播。预防经性接触传播。洁身自好,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患了性病及早到规范医院检查、治疗。
避孕套可以防止艾滋病 避孕套怎么用能防住艾滋病
按照正规的方法选择,使用避孕套,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孕套没有破损,伴侣之间没有其他的体液交换,这样才能安全的预防艾滋病的传染。
艾滋病患者能活多久
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时期。
1)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 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
科学预防艾滋病的方法都有什么
1、避免与他人口腔亲密的接触:
这种情况一般是有口腔溃疡的一方用牙齿弄破了另一方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的口腔皮肤的黏膜,那么就有可能会被感染上艾滋病。这主要是由于口腔的接触是很容易使得双方的皮肤黏膜破损的,从而造成了病毒的传染。
2、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使得人们对于艾滋病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其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能够更加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避免不洁性交,尤其是避免与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男同性恋者之间的性行为,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因此很容易损伤出血。所以,如果对方含有病毒的精液经破损的地方进入体内,会引起感染。因此,同性恋者性生活时要做好安全措施,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
3、小心消毒剂引起的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是非常脆弱的,和许多消毒剂可以杀死它。但在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有没有影响。因此,艾滋病病毒表面消毒的性器官可以杀死过性生活,从感染HIV的性生活会导致相同的。
4、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注意自已的伤口不要碰到别人的体液。 避免有病毒的血液进入体内,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伤口,必须接触时要带手套或者使用其它可能的隔离用品。不和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牙刷,刮壶刀,剃须刀等有可能有血液接触的用具。
艾滋病生存期
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最多可以活20年左右,最低的或可以活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