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会引起骨折吗

骨质疏松会引起骨折吗

很多人都会忽视骨质疏松和骨折之间的关系,据调查显示,1/5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骨折,以我国为例,60岁以上的群体中,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56%,而骨质疏松患者有2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骨折。

此外,髋部骨折存在"妈妈效应",妈妈曾骨折受伤,女儿年老时发生的机会比其他人群更高。专家呼吁,预防骨质疏松骨折,要从35岁前做起。

骨质疏松骨折 髋部最致命

中老年出现骨质疏松后,由于骨头强度受到破坏,容易骨折。与年轻人的骨折不同,骨质疏松骨折往往是在不经意摔倒的瞬间,骨头就断了。"有时骨折没有原因,突然间人变矮了,驼背了,原来是脊柱出现了骨折。"郑秋坚说,由于很多骨质疏松老年人伴有视力和听力的下降,行走能力和保持平衡能力变差,容易摔倒。

骨质疏松骨折常发生在四个部位,即椎体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髋部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其中椎体骨折即脊柱骨折,发生率约为40%,而髋部即大腿和骨盆之间的部位,发生后最为凶险。髋部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是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泌尿系统感染与肾衰、老年性痴呆及衰竭等。"一旦卧床,会引发很多并发症,超过20%的髋部骨折患者在一年之内就会死于并发症。"何斌表示,25%的患者能恢复到伤前的生活质量,其余55%的患者将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从诱发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来看,要警惕母系遗传史。"母亲得过骨质疏松,特别是发生过髋部骨折,以后儿女尤其是女儿重蹈覆辙的风险非常大。" 父亲发生髋部骨折,也会对女儿有所影响。而父母发生脊柱骨折,对儿女的遗传影响相对低一点。

警报:晨起抽筋 身高"缩水"

人到35岁左右,骨量开始走下坡路,逐年丢失。对女性而言,绝经后5年丢失的骨量可达到三分之一,所以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重灾区"。

虽然女性股指诉讼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但不要以为骨质疏松是女性专利,男人到80岁后,骨量也会丢失三分之一以上,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寿命的延长,男性也会受到此病的威胁。

如果中老年人发现自己上下楼时双腿没力,膝关节酸软,甚至有疼痛感;提重东西,或者在家里抱孙子时,稍微用一点力腰背部就感到疼痛,早上起床小腿抽筋,都属于早期预警信号。"如果你的身高缩短3~5厘米以上,你肯定得了骨质疏松,"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如果出现驼背,则说明脊柱已经出现压缩性骨折。

面对1/5,如此惊人的数字,看来我们真的不得不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各种激烈的活动;饮食方面也要多注意,少盐少糖,多喝牛奶、豆制品、鱼、蛋类、虾皮、绿色蔬菜等。

老年人得了骨质疏松会有哪些表现

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由多种因素所致,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联出现缺陷,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多为缺钙,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人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长期用激素、强的松、甲状腺素片的人也容易骨质疏松症。

多胎生育、过早绝经、身材瘦小,体重过轻者、低钙饮食等这类女性是骨质疏松症所要侵袭的对象。

得了骨质疏松会有哪些表现?

1、腰背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患者,会长期的腰背以及颈部酸痛,腰部没劲,全身乏力,容易精神疲倦,早晚疼痛加重,随着病情的加重,肌肉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3、缩短驼背

骨质疏松会导致患者身体畸形,病人的身高和体重都会有所降低,脊柱会发生短缩现象,脊柱会发生后凸畸形,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着。

4、胸闷气短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脊椎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且发生骨折大都是压缩性骨折,骨折的部位多发生在下胸椎、腰椎,也可见股骨颈或尺骨、桡骨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最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

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6、胸廓畸形

骨质疏松会产生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

7、腹胀便秘

骨质疏松会产生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导致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8、全身无力

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为全身疲乏无力、排肠肌痉挛(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所讲的“小腿肚子抽筋”)、腰腿痛或全身性骨痛,严重时卧床不起、手足抽搐。

9、骨骼软化

骨质疏松的症状还有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如果严重时可出现骨软化症,伴随脊柱、骨盆及下肢畸形,身高缩短,出现这些症状时一般起病较为缓慢。

得了骨质疏松会有哪些表现,看了以上养生之道网的总结介绍,你知道了吗?

缺钙的危害有哪些?

缺钙的不良影响,主要针对的是牙齿与骨骼。现在很多中国居民的钙摄入量不足,平均钙摄入量仅有388.8mg,这是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的结果。中国营养学会制订钙的推荐摄入量,成人应该是800mg~1000mg,孕妇中晚期是1000mg~1200mg,而目前的388.8mg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所以应该补钙。

65岁以上老年人,50%以上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变性、骨折,尤其是脊椎、髋骨和前臂远端骨折

人体缺钙会有哪些表现呢?比如说儿童,钙摄入不足的话,会身材不够高,骨骼的发育比较差一点,过去有佝偻病、X形腿或者O形腿,都是缺钙的表现。缺钙还会引起儿童的很多不良反应,比如骨头会痛。如果孕产妇缺钙的话,有很多其他问题,会脚抽筋,也会引起妊娠中毒症,有高血压、蛋白尿、脚肿,这就需要补钙。妇女更年期补钙,因为雌激素减少,钙流失量增多,会导致其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最严重的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很多是髋部的股骨颈骨折、前臂骨折、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补钙主要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儿童牙齿长得慢或者晚上哭闹,有缺钙的因素,但这是有多种因素的,并不是单纯的缺钙。是不是缺钙,要看钙摄入量,比如儿童,年龄4岁~10岁儿童每天需要800mg~1000mg钙,除了饮食当中有300mg钙以外,还有600mg左右要另外补充。牛奶要吃600mg,显然不太现实。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服用钙补充剂,比如说有的钙补充剂,像小儿钙尔奇D咀嚼片,每片里面有钙300mg和维生素D60个国际单位,儿童吃两片就够。

腕舟状骨骨折如何预防

尽量避免手腕部的创伤、摔伤等。同时还需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老年人极易发生骨质疏松。

另外,长期高盐、高蛋白饮食,嗜烟、嗜酒,缺少运动、少晒太阳,长期患肝肾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都会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引起骨质疏松。

在日常生活中,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骨折,称之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部位常见于股骨近端、脊椎和桡骨远端。

了解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就是指骨头里面的估量降低,通俗的说,就是骨头密度降低从而变得疏松,很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严重吗?

骨质疏松可能导致以下情况:

1、骨折。一般人稍微摔倒了没啥事,到时骨质疏松的人稍微摔倒都有可能会骨折。

2、骨头疼痛没力气。骨头痛但是却找不到具体部位,同时活动后没力气。

3、其他不舒服。有的人骨质疏松会使骨头变形,胸部骨头变形可能会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经常咳嗽咳痰。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质疏松?

1、老年人最常见;

2、女性在更年期或者卵巢切除后;

3、每天吸收的钙少于正常;

4、某些疾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

5、长期营养不良;

6、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肾功能减退;

7、吸烟、喝酒也会引起;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骨质疏松?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医院测定一个骨密度。

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可以准备判断有没有骨量减低(即骨质疏松),当然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做这项检查多见。

骨质疏松会产生那些疾病

"骨质疏松会引起哪些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假若压迫相应的脊髓神经可产生四肢的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可以影响膀胱、直肠的功能。 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是第11、第12胸椎以及第1腰椎第2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短缩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能够缩短3~6个厘米。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

2、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3、骨密度测量

由于人的年龄慢慢增长,年期的时候,骨折,骨头发生过很多碰撞,骨质疏松也会引起骨折,人老化身体在扭转,过度用力,日常活动中,受到外界的力量,发生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骨质疏松要怎么办 骨质疏松的发生往往伴有2大风险

死亡率高。据资料显示,骨质疏松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由多种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达到20%以上。致残率高。骨质疏松患者即便不出现死亡,骨质疏松患者中也存在50%以上不同程度的残疾。此外,在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中,还包括药物的滥用、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胃肠道功能差、风湿性关节炎等。

缺钙的后果是怎样的

缺钙的不良影响,主要针对的是牙齿与骨骼。现在很多中国居民的钙摄入量不足,平均钙摄入量仅有388.8mg,这是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的结果。中国营养学会制订钙的推荐摄入量,成人应该是800mg~1000mg,孕妇中晚期是1000mg~1200mg,而目前的388.8mg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所以应该补钙。

65岁以上老年人,50%以上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变性、骨折,尤其是脊椎、髋骨和前臂远端骨折。

人体缺钙会有哪些表现呢?比如说儿童,钙摄入不足的话,会身材不够高,骨骼的发育比较差一点,过去有佝偻病、X形腿或者O形腿,都是缺钙的表现。缺钙还会引起儿童的很多不良反应,比如骨头会痛。如果孕产妇缺钙的话,有很多其他问题,会脚抽筋,也会引起妊娠中毒症,有高血压、蛋白尿、脚肿,这就需要补钙。妇女更年期补钙,因为雌激素减少,钙流失量增多,会导致其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最严重的是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很多是髋部的股骨颈骨折、前臂骨折、胸腰椎的压缩性骨折。补钙主要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儿童牙齿长得慢或者晚上哭闹,有缺钙的因素,但这是有多种因素的,并不是单纯的缺钙。是不是缺钙,要看钙摄入量,比如儿童,年龄4岁~10岁儿童每天需要800mg~1000mg钙,除了饮食当中有300mg钙以外,还有600mg左右要另外补充。牛奶要吃600mg,显然不太现实。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服用钙补充剂,比如说有的钙补充剂,像小儿钙尔奇D咀嚼片,每片里面有钙300mg和维生素D60个国际单位,儿童吃两片就够。

如何早日察觉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人们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是因为它的发生、发展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没有明显的症状,极易被人们忽视,当已经出现骨折(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部、腕部)的时候,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进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该病的特征是骨强度的损害,骨折的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且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最严重后果是骨折,因为骨质疏松会大大增加骨折的几率,患者可因剧烈咳嗽或汽车的颠簸而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轻轻一碰、一扭都会发生骨折,并可能因骨折而造成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部位最常见的是椎体、髋部和前臂等,其中以髋骨骨折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发生后的1年内,约有1/5的患者死于肺炎、血栓等各种并发症,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仅有1/4能够恢复到骨折前的健康水平。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早期的骨质疏松症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被人们发现。当骨量丢失12%以上时才会出现腰肌酸软、腰背疼痛、跟骨疼痛、长管骨隐痛、乏力畸形等症状,所以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引起注意:

1、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痛为主,并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时疼痛减轻,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

2、身高减少,出现驼背。由于骨质疏松会造成脊椎压缩变形、前倾、背曲加剧,所以会出现身高减少,形成驼背。

3、骨折。主要表现为脊柱压缩性骨折、前臂骨折和髋骨骨折等。

下面介绍一种自测自评骨质疏松症的简单方法:男性年龄在50岁以上,女性年龄 40岁以上记1分;缺乏体育锻炼记3分;长期卧床记4分;妇女停经在2年以内记1分,2~5年记3分,5~10年记4分,10年以上记5分;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者记3分;出现身高变矮者记3分;经常服用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者记5分;生长期钙摄取不足记2分;嗜酒、吸烟记1 分。

骨质疏松症传染性大吗

骨质疏松症传染性大吗?骨质疏松症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会传染,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较多,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能导致骨质疏松的许多因素中,公认的有遗传、内分泌、营养、失用、年龄以及免疫等多种因素,骨质疏松是以上因素或尚有未知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主要有:

(1)疾病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肝肾疾病、肠胃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都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此外,影响身体活动的疾病,如偏瘫、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2)营养因素: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氟、镁、锌)、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缺乏与骨质疏松密切有关。其中尤以钙、磷两种元素缺乏为主要原因。

(3)失用因素:因骨折或骨病而需长期固定的患者,因患病需长期卧床者,肌肉瘫痪者,可引起骨质疏松症。一般认为,机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时,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减少,正常骨的代谢过程遭到破坏,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造成骨骼中的钙溶出,尿中的钙排出增加,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运动员肌肉发达,骨质致密而坚硬,极少患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手术后或患严重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要避免长期绝对卧床,提倡早日下床活动。

以上就是对骨质疏松病因所做的相关介绍,从它的病因也可以看出,此病不具有传染性。引起骨质量变化的原因很多,如发生良、恶性肿瘤,炎症等等,但为常见的乃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症状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

2、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3、骨密度测量

由于人的年龄慢慢增长,年期的时候,骨折,骨头发生过很多碰撞,骨质疏松也会引起骨折,人老化身体在扭转,过度用力,日常活动中,受到外界的力量,发生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女人腰酸痛是什么原因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常发于中老年女性身上,由于平时日照不足,钙质摄入不足等,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引起骨折等现象,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等,骨质疏松引起的腰椎问题,还可能造成胸腔变形,并进一步影响呼吸道、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老年人常见的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骼衰老的表现,骨质疏松使骨质逐步丧失。由于骨质疏松,丧失了合乎力学原理的骨小梁工程结构,对压力和张力的承受能力明显降低,以致骨质脆弱,只要有轻微的外力,就能引起骨折。在人的股骨中,股骨颈较细,而承受的力量最大,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发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年龄以60岁以上者为多。由于患者年老体弱,且往往伴有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气管炎等。骨折后长期卧床,极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血管栓塞、脑血管意外、褥疮等,这些并发症不但影响骨折的愈合,甚至还会威胁病人的生命。

老年人应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要设法增进食欲。必要时,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防止由于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而引起骨质疏松。

老年人应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诸如练功十八法、八段锦、太极拳和慢跑等运动。这样可使肌肉和骨骼内的血液循环增加,有利于保持骨质正常,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人在生活中,不要抬、提重物,要避免意外的损伤,并切忌跌跤,以减少股骨颈骨折的机会。

相关推荐

哪些药物会导致骨质疏松

第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脊椎X线检查发现,长期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患者中,大约71%出现脱钙现象,33%压缩性骨折。 第二,抗癫痫药物,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可因其促进维生素降解及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减少而导致低钙血症,引起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 第三,甲状腺激素,会使钙磷运转失调,引起骨骼系统脱钙,骨吸收增加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第四,肝素,病人应用肝素超过4个月就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 此外,使用某些化疗药或长期使用异烟肼及锂制剂等,也有诱发药源性骨质疏松的可能。

老年人骨质疏松很危险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是一个小病,常常不以为然。实际上,骨质疏松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死亡率达到20%-25%。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骨质疏松好像与死亡是互不挂钩。可是,在医生看来,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疾病,因为患了骨质疏松后,老年人行动不便,肩膀翻身痛,还特别容易摔倒,引起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就得住院治疗,而长期卧床,患褥疮、肺炎、肺栓塞、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死亡率甚高。 其实,骨质疏松并不是中老年人才出现的疾病,

造成骨折现象诱因多

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使之发生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此类骨折可无移位,但一般愈合慢。 骨骼疾病 有病变的骨骼受到轻微外力时即可断裂,这种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骨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症等病变骨骼发生的骨折。 间接暴力 是指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或使肌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骨折。如跌倒手撑地时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 暴力作用 是造成骨折的最常见因素。根据力的不同又可分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种。直接暴力是指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发生骨折。直接暴力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什么

1、发病率高: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 2、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

常失眠会引起骨质疏松

常失眠症会引起骨质疏松病,骨科医院的专家温馨提醒:广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理和护理,这在疾病的康复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尤其重要的就是在饮食方面,尽量做到均匀的进食切记暴食暴饮! 睡觉是人们自来的习惯,但是如果是您经常是处于失眠状态,那就得好好的检查一下,是否是身体上出了差错。医学专家提醒,经常失眠的患者应查查骨 密度,排除因骨质疏松导致的睡眠障碍。睡觉是人们自来的习惯,但是如果是您经常是处于失眠状态,那就得好好的检查一下,是否是身体上出了差错。 专家介绍,临床上经常有失眠患者会因睡眠中发生的骨痛而惊

骨质疏松会带来什么危害

骨质疏松会带来什么明显危害? (1)、发病率高是骨质疏松的明显危害。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2)、经济负担大也是骨质疏松的明显危害。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3)、骨质疏松的明显危害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4)、

积极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

1)适当体育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能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增强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流血量,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骼的老化。老人参加运动要注意掌握好运动量,运动太多、太少都不适宜;并且要注意安全,运动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光线充足的时段。其次要选择好运动的场地,应以熟悉的环境为宜,不要选择同时有青年人在进行剧烈活动的场所,以免受到冲撞而造成损害。 2)注意合理营养: 钙是骨骼维持强度所必需的要素,富钙食品有助于钙代谢平衡,利于骨矿物质沉积,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骨基质形成。老年人饮食中钙量常常

骨质疏松能艾灸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 经常会引起骨痛、骨折等临床症状体征。应用艾灸疗法可有效治疗该病。 患者取俯卧位,取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为肾俞穴。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靠近肾俞穴熏灼, 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如果病人有温热舒适的感觉,就固定不动,灸至皮肤稍红晕即可,一般灸保持10~15分钟,每日一次, 每个月灸10次。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老年性退化、性激素缺乏等密切相关。肾主骨,骨骼的生理功能与肾精有密切的关系。肾藏精,精生髓,髓又能养骨,故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肾精不

西红柿的9大益处 保持骨骼健康

西红柿含有维生素K及钙,帮助骨骼保持健康。因此,多吃西红柿能加强并修复骨骼。研究显示抗氧化剂番茄红素能改善骨量,预防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能引起骨折、缺陷及残疾。

缺钙的危害

补钙,是现在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补钙行为并不科学,对于合理补钙,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在这里,我们请对补钙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大家解答关于补钙的疑问。 缺钙的不良影响,主要针对的是牙齿与骨骼。现在很多中国居民的钙摄入量不足,平均钙摄入量仅有388.8mg,这是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的结果。中国营养学会制订钙的推荐摄入量,成人应该是800mg~1000mg,孕妇中晚期是1000mg~1200mg,而目前的388.8mg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所以应该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