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高尿酸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痛风以往在我国认为比较少见,但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以及引起对本病注意等因素,已有较多发现。患病率随年龄而渐增,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很少发病,如有发生大多在经绝期后。国外报告不少病例有阳性家族史,多属常染色体遗传,少数属伴性遗传。脑力劳动者及经济营养良好阶层发病较多。痛风病程颇长,未累及肾脏者经过有效防治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寿命,且可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但如防治不当,不仅急性发作有很大痛苦,且易导致关节畸形、肾结石、肾损害等严重后果,肾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
痛风患者的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下列四期:①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③痛风发作间隙期(inter-critical gout),④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chronic tophaceous)。
(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盐浓度随年龄而升高,又有性别差异,在儿童期男女无差别,平均为3.6mg%,性成熟期后男性高于女性约1mg%,至女性绝经期后两者又趋接近,因此男性在发育年龄后即可发生高尿酸血症,而女性往往发生于绝经期后。不少高尿酸血症病者可以持续终生不发生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血清尿酸盐浓度愈高,时间愈长,则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机会愈多。痛风的发病年龄以40岁左右达最高峰。
(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典型发作起病急骤,患者可以在上床睡觉时还很健康,但到了半夜因脚痛而惊醒,数小时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痛甚剧烈,甚至不能忍受被褥的覆盖。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渗液。并可伴有头痛、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无前驱症状,但部分患者于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半数以上患者首发于脚拇趾,而在整个病程中约90%患者脚大拇趾被累及。跖趾、踝、膝、指、腕、肘关节亦为好发部位,而肩、髋、脊椎等关节则较少发病。初次发病常常只影响单个关节,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增多。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节多发。半夜起病者居多。关节局部的损伤如脚扭伤、穿紧鞋多走路及外科手术、饱餐饮酒、过度疲劳、受冷受湿和感染等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可自然缓解,关节活动可完全恢复,仅留下炎症区皮肤色泽改变等痕迹,而后出现无症状阶段,即所谓间隙期,历时自然月、数年甚至十余年,多数病人于一年内复发,此后每年发作数次或数年发一次,偶有终生仅发作一次者,相当一部分病人有越发越频的趋势,受累关节也越来越多,引起慢性关节炎及关节畸形,只有极少数病人自初次发作后没有间隙期,直接延续发展到慢性关节炎。
(三)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在未经治疗病人,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在慢性病变的基础上仍可有急性炎症反复发作,使病变越来越加重,畸形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个别患者急性期症状轻微不典型,待出现关节畸形后始被发现。少数慢性关节炎可影响全身关节包括肩髋等大关节及脊柱。此外,尿酸盐结晶可在关节附近肌腱、腱鞘、及皮肤结缔组织中沉积,形成黄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赘生物即所谓痛风结节(或痛风石),可小如芝麻,大如鸡蛋或更大,常发生于耳轮、前臂伸面、跖趾、手指、肘部等处,但不累及肝、脾、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图2、3)。结节初起质软,随着纤维组织增生,质地越来越硬。在关节附近易磨损处的结节,其外表皮菲薄,容易溃破成瘘管,可有白色粉末状尿酸盐结晶排出,但由于尿酸盐有制菌作用,继发性感染较少见,瘘管周围组织呈慢性炎症性肉芽肿,不易愈合。痛风结节的发生和病期及血尿酸盐增高的程度有关,一般文献报告血尿酸盐在8mg/dl以下者,90%患者无痛风结节,而在血尿酸盐浓度超过9mg/dl者,50%有痛风结节,病程愈长,发生痛风结节的机会愈多。发生时间较短的质软结节在限制嘌呤饮食,应用降尿酸药物后,可以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但发生时间长的、质硬结节,由于纤维增生不易消失。
(四)肾脏病变 临床所见历时较久的痛风病人约1/3有肾脏损害,表现为三种形式:
1.痛风性肾病 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间质性肾炎,早期可仅有蛋白尿和显微镜血尿,且呈间隙出现,故易被遗漏,随着病程进展,蛋白尿转为持续性,肾功能尤其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偏低等现象,病情进一步发展,终于由慢性氮质血症发展到尿毒症症群。以往约17%~25%痛风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由于痛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结石、尿路感染等疾患,所谓痛风性肾病可能是综合因素的结果。
2.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腔,导致尿流梗阻而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此时如给予积极治疗如多饮水、碱性药物、降低血尿酸等,病情常可挽回。
3.尿路结石 原发性痛风患者约20%~25%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部分病人肾结石的症状早于关节炎的发作。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更高。细小泥沙样结石可随尿液排出而无症状,较大者常引起肾绞痛、血尿及尿路感染症状。纯尿酸结石能被X线透过而不显影,但混合钙盐较多者,可于尿路平片上被发现。
痛风患者常伴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Ⅱ型)。在年长患者的死亡原因中,心血管因素远远超地肾功能不全的因素,关于痛风与上述疾病之间的联系,一般认为无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可能与肥胖、饮食、饮酒等共同因素有关。限制饮食,降低体重常可使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都得到控制。
尿酸高预防方法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起初大都无任何症状,但部分可演变而诱发急性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及尿酸肾病,该病也与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明显相关。高尿酸血症的营养治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避免过胖是防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环节。
1、低脂肪饮食,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多数伴有高脂血症,且高脂饮食可由于外源性脂肪利用亢进,故应采用低脂肪饮食。
2、蛋白质,高蛋白质饮食可导致内源性嘌呤合成增高,可能增加尿酸的前体,故应限制。
3、碳水化合物,适量碳水化合物可防止组织分解代谢产生酮体,使尿酸清除率和排泄量增加,应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高尿酸血症是体内核酸中嘌呤代谢紊乱所致。高尿酸血症的膳食治疗最主要是:禁用高嘌呤食物,限制嘌呤食物,减少外源性核蛋白,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并增加尿酸的排出。 酒是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所以要尽量少用。
高尿酸血症分型有哪些
高尿酸血症通常可以分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两种,第一种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是因为先天性的嘌呤代谢障碍,导致体内的尿酸产生过多,进而引起高尿酸血症。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是由多种急慢性疾病引起,比如常见的有慢性肾衰竭,还有血液肿瘤等等。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嘌呤合成增多所导致的尿酸产生过多和肾清除尿酸减少,高尿酸血症分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指患者仅有高尿酸血症(男性和女性血尿酸分别为>420μmol/L和360μmol/L)而无关节炎、痛风石、尿酸结石等临床症状。
然而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mmol/L,女性高于360m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上面多介绍到的就是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了,接下来笔者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关于高尿酸血症的分型,具体如下:
1. 尿酸生成过多型:尿酸排泄大于0.51 mg/(kg.h),尿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6.2ml/min。
2.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排泄少于0.48mg/(kg.h),尿酸清除率小于6.2ml/min。
3.混合型:尿酸排泄超过0.51 mg/(kg.h),尿酸清除率小于6.2ml/min。
由于考虑到肾功能对尿酸排泄的影响,以肌酐清除率校正,根据尿酸清除率/肌酐清除率比值对高尿酸血症分型如下:>10%为尿酸生成过多型;<5%为尿酸排泄不良型;5%~10%为混合型。
尿酸和血尿酸有什么区别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也可使体内血尿酸升高.正常人血中尿酸浓度男性介于178-416微摩尔/ 升女性介于148.5-356微摩尔/升.正常成人男女之间血尿酸浓度有一些差别.但女性到了绝经期后血尿酸值和男性之间的差别即消失.血中尿酸超过 360微摩尔/升视为高尿酸血症.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390微摩尔/升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体内尿酸浓度很高时尿酸会形成结晶就如同一杯盐水开始杯中的盐是看不到的但是如果不断地往杯中加盐将会看到析出盐的结晶沉在杯底痛风指在长期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下导致器官和组织发生蹭.主要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等.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但并不一定都能演变为痛风病而痛风病人均有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在本质上应该认为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把他们看成一个疾病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总之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病的先决条件没有高尿酸血症就没有痛风.但高尿酸血症可在较长时间内单独存在甚至不发展为痛风.
痛风指在长期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下导致器官和组织发生蹭.主要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等.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但并不一定都能演变为痛风病而痛风病人均有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在本质上应该认为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把他们看成一个疾病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总之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病的先决条件没有高尿酸血症就没有痛风.但高尿酸血症可在较长时间内单独存在甚至不发展为痛风.
高尿酸血症怎么饮食更好
一些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那些有关节炎的部位都会疼痛的受不了的,甚至严重的时候连走路都非常难受非常困难。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尿酸偏高的情况,主要就是要在平时多多提醒自己应该要多喝水,尤其是要多进行补充一些适当的碳水化合物,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的尿酸在血液之内的浓度,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吃一些不要过于油腻的食物,做饭烹调的时候尽量要采取蒸煮方式,或者是汆烫的烹调的方法,这样做出来的食物一般都比较容易消化。
另外,高尿酸血症患者平时的时候也可以多吃一些比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b1以及维生素c,千万不要吃龙须菜啊,菠菜啊,花菜啊,还有香菜等等食物,否则就非常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另外,动物内脏也千万不要吃太多。
在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高症状以后,高尿酸血症患者首先就应该要进行详细了解自己比较具体的症状,看看患者是否只有尿酸高但是却没有痛风病,再看看患者是不是患上的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在彻底了解患者的病情之后,才能采用更加合适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控制,但是需要注意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尿酸高的情况之下,其饮食都是需要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的,这是因为饮食才是引起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尿酸高的最重要的原因。
尿酸高的情况,其实首先就应该让患者多食用一些可以降尿酸的物质,比如说碱性食物啊、利尿食物啊以及含水量比较高的食物,另外一些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也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有效降尿酸的作用。
高尿酸血症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mmol/L,女性高于360m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Hyeruricemia)。 本病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
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1]。
高尿酸血症症状是什么
一般认为,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体内的尿酸含量就是属于偏高水平了,即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会引起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高尿酸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病因除少数由于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阐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继发性者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痛风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痛风发作间隙期以及最后的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不少高尿酸血症病者可以持续终生不发生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血清尿酸盐浓度愈高,时间愈长,则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机会愈多,痛风的发病年龄以40岁左右达最高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痛风症状的话应该加以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是因为得了高尿酸血症,在确诊自己的病情后,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最好禁食动物肝脏等高胆固醇食物以及高蛋白质食物,一些含高嘌呤的水果也应该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