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止咳中成药时应注意什么
应用止咳中成药时应注意什么
1。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咳嗽是一种机体保护性活动,它能把呼吸道内的痰液、异物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因此,偶发的轻微咳嗽,会随着痰液的排出而缓解,不必盲目使用止咳药。但较频繁和剧烈的咳嗽,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这时就应根据症状选用止咳化痰药物。
2。一些较严重的疾病也伴随有咳嗽,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结核、肺癌、心力衰竭等,如咳嗽症状经治疗未能有效控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3。三岁以下的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切忌随意使用止咳药物,否则易出现缺氧、脉搏加快等并发症,如咳嗽剧烈应及时送到医院诊治。
4。老人剧烈咳嗽时若服用镇咳药,有时候咳嗽止住了,但是痰常常给老人带来危险。如果咳嗽的病人痰比较多,应该使用一些祛痰、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等,以通畅气道。
止咳和化痰有区别
在一些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说明书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止咳化痰这四个字,很多人在出现咳嗽或咳痰的某一症状时,也习惯选择具有止咳化痰双重功效的中成药。其实,这四个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凡是具有减轻或制止咳嗽的中药或中成药称为“止咳”,而具有祛痰和消痰作用的则称为“化痰”———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临床上将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情况。干咳是指咳嗽频繁,但无痰或痰量极少,常见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轻症肺结核等疾病。湿咳是指咳嗽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中医所称的“止咳”,主要是指能够减轻和抑制咳嗽的症状,用以改善因咳嗽而引起的身体不适。当仅有咳嗽症状而无明显痰液咳出时,就不要选用止咳化痰药,仅用止咳药就可以了,可服用具有止咳作用的中药杏仁、百部等或镇咳宁胶囊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中医所讲的“痰”,含义非常广泛,还包括神志和精神的反常或错乱等表现。而“化痰”一词中所指的“痰”,仅是指呼吸道中所分泌的黏液状物质。中医药学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主要为“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
所谓“寒痰”是指因感受寒冷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清白而稀薄,痰量较多,就要采取温化寒痰的治疗原则,选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如半夏、天南星等或通宣理肺丸(口服液)、小青龙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所谓“热痰”是指因感受火热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黄而黏稠,不易咳出,就要采取清化热痰的治疗原则,适用具有寒凉性质的中药如贝母、竹沥等或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特别要提醒的是,当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咳嗽、咳痰两种症状时就应该选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或中成药来进行治疗,但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属于“寒痰”还是“热痰”(稀白的痰就是“寒痰”,黄稠的痰就是“热痰”),然后再有选择地服用温化寒痰药或清化热痰药。当自己搞不清楚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七种咳嗽教您如何对症选药
生活实例
小张最近得了感冒,咳嗽得难受,平时工作忙没空去医院,他就自己买止咳糖浆服用,可连喝了两瓶还不见效,医生说是因为他喝的止咳糖浆不对症。
专家释疑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风热、风寒、风燥)咳嗽、内伤(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咳嗽等几种类型。咳嗽作为一种症状,是人体的自卫反应,就像人体内的清道夫,咳嗽的同时把体内含有细菌、病毒的分泌物带出体外,清除体内垃圾。止咳药有寒、热、温、凉之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临床选用止咳中成药,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咳祛。
风寒咳嗽:主要症状为头痛,鼻塞流涕,痰液稀薄呈白色泡沫状,伴有恶寒发热无汗。治疗宜散寒宣肺。
可选药物:消咳喘、半夏露、杏苏止咳糖浆、止咳青果丸、通宣理肺丸等。
风热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稠色黄不易咳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发热微恶寒。治疗宜疏风清肺。
可选药物:川贝清肺糖浆(露)、二母宁嗽丸、枇杷露、蛇胆川贝液或羚羊清肺丸。
燥热咳嗽:主要症状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干咽燥。治疗宜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莱阳梨膏等。
肺热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痰稠量多不易咳出,口渴面红,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少。治疗宜清肺化痰。
可选药物:鲜竹沥、橘红片、川贝止咳露、止嗽定喘口服液或竹沥化痰丸等。
气虚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喘无力,痰稀色白易咳,气短胸闷。治疗宜补肺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人参保肺丸、玉屏风散等。
阴虚咳嗽:主要症状为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丸等。
痰湿咳嗽: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可选药物:千金化痰丸、二陈丸、橘红丸等。
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在选用咳嗽类中成药时,应注意糖浆(露)、口服液、膏等剂型因含蔗糖应忌服,可选用其他替代品种。而且在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腥冷辣食物和烟酒等,以免影响疗效。
常用的止咳中药有哪些种类
梨膏类止咳药
此止咳中成药是由梨、麦冬、贝母、款冬花、百合、冰糖等中药组成。这类膏滋药多系润燥生津之品,适用于阴虚咳嗽。此种咳嗽多见于干燥时节或久咳伤阴者,表现为咽干口渴、干咳痰少或无痰。对于寒咳较多者若误用则适得其反,同时,平常律虚者应忌用。
杏仁止咳糖浆
此止咳中成药是由杏仁、桔梗、远志、陈皮、甘草等中药组成,此糖浆用于风寒咳嗽,对于热性、风热感冒,如口干舌燥、咳痰等热性表现者则不宜。
牛黄蛇胆川贝液
此止咳中成药是由人工牛黄、蛇胆汁、川贝母等药组成,其中牛黄可清热镇惊,蛇胆属祛风化痰药物。故此,该口服液只适用于热性咳嗽,而不宜于寒咳。适应对象是“上火”较重并兼痰多者,一般用于热症较深阶段。
强力枇杷露
此止咳中成药是由枇杷叶、桑白皮、桔梗、百部、白前、罂粟壳等药制成。本露镇咳作用较强,主要是其中罂粟壳收敛止咳作用强劲,对于久咳不止,干咳无痰及使用一般止咳药无效者,中医会考虑使用该止咳中成药。
止咳化痰中药不能混为一谈
在一些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大家常常会看到止咳化痰这四个字,很多人在出现咳嗽或咳痰的某一症状时,也习惯选择具有止咳化痰双重功效的中成药。其实,这四个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凡是具有减轻或制止咳嗽的中药或中成药称为“止咳药”,而具有祛痰和消痰作用的则称为“化痰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临床上将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情况。干咳是指咳嗽频繁,但无痰或痰量极少,常见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轻症肺结核等疾病。湿咳是指咳嗽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当仅有咳嗽症状而无明显痰液咳出时,就不要选用止咳化痰药,仅用止咳药就可以了。
中医所讲的“痰”,含义非常广泛,还包括神志和精神的反常或错乱等表现。而“化痰”一词中所指的“痰”,仅是指呼吸道中所分泌的黏液状物质。中医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主要为“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
所谓“寒痰”是指因感受寒冷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清白而稀薄,痰量较多,就要采取温化寒痰的治疗原则,选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如半夏、天南星等或通宣理肺丸(口服液)、小青龙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所谓“热痰”是指因感受火热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黄而黏稠,不易咳出,就要采取清化热痰的治疗原则,适用具有寒凉性质的中药如贝母、竹沥等或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特别要提醒的是,当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咳嗽、咳痰两种症状时就应该选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或中成药来进行治疗,但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属于“寒痰”还是“热痰”,然后再有选择地服用温化寒痰药或清化热痰药。
人为什么会咳嗽
还有些市民接受了过度的医疗检查,既有普通的胸透、胸片、血常规检查,又有CT或MRI、结核菌素、痰培养等特殊的检查。医疗过度的后果在于:掩盖了咳嗽的真实性质,混淆了医疗顺序和过程,使治疗变得更为困难,病程漫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花费;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目前充斥于市场上的止咳药物比比皆是,既有传统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枇杷膏、半夏露、青龙合剂,也有现代研制的中成药和中西合成药,如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神奇止咳露等。此外还有诸如联邦止咳露等止咳西药,可谓举不胜举。毫无疑问,不能怀疑这些止咳药的作用,不然也不可能获准生产在市场上流通,但为什么有很多病人抱怨用了药却无效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每种止咳成药都有其特殊的组成成分和作用,有其特有的适应对象。若随意选用,不加分辨,服用以后自然无效,甚至还会加重咳嗽。
专家认为,必须重视分辨咳嗽的性质,尤其重视咳嗽的寒热属性,这是应用止咳中药和中成药的关键。引起咳嗽的原因和咳嗽的表现类型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清咳嗽的寒热。一般来讲,咳嗽起因于感受风寒,如淋雨、受寒等,表现为咳嗽不停,痰多且色白,质稀如泡沫,伴有畏寒,遇冷咳嗽加剧,多属寒性咳嗽。在治疗上当选用药性温热、具有散寒止咳作用的药物。如咳嗽与受寒无明显关系,呈阵发性咳嗽,痰量少色黄,伴有咽痛口干,多为热性咳嗽,治疗上当选用药性寒凉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
无论是应用中药还是中成药治疗咳嗽,分清寒热的性质是最为重要的。但必须指出的是临床上真正单纯的热咳或寒咳并不多见,更为多见的则是寒热同存,寒热错杂。因此,在药物的选用时既应分清咳嗽的寒热性质,又应明辨寒热在咳嗽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在药物的选用上有所侧重。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寒在咳嗽的治疗中比热更为重要,换言之,应更加重视对寒的治疗。其次,要了解和分清止咳药物的性质及适应对象,有针对性地选用。
相对而言,滥用抗生素在感冒咳嗽的治疗中则更为普遍和严重。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对于感冒咳嗽的治疗动辄使用抗生素似已成为惯例。部分患者在开始使用某种抗生素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咳嗽,但始终无法完全治愈,一旦受到某种因素的激发,则咳嗽更甚于从前,且服用先前的抗生素毫无效果。于是,更换另一种抗生素,再无效或继续改换其他抗生素,或由口服改为肌注或静脉点滴。反反复复,前后服用多种抗生素,仍然久治不愈。
根据中药理论来讲,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风热等,治疗上应祛除外邪,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抗生素对咳嗽主要是抵抗炎症,这与中医理论相违背,如果过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当时很见效,但时间长了却难以病除,导致症状反反复复,所以还应在医嘱下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治疗咳嗽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方法,相对于西医能够更为系统的治疗。
秋季咳嗽用药误区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
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抗生素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误区二:一药百治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罗汉果止咳糖浆怎么样
罗汉果止咳糖浆是止咳中成药的一种,其主要成分是罗汉果、枇杷叶、桑白皮、白前、百部、桔梗、薄荷油。并且加入了一些蔗糖、枸橼酸、香精、苯甲酸做辅料。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对感冒导致的咳嗽效果很好。
偏寒咳嗽应该如何治疗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治疗咳嗽的药物如川贝枇杷散和强力枇杷露均不适宜风寒咳嗽时使用。风寒咳嗽,当以祛风散寒、宣肺止咳为主。
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重要的是能促进排出气管内之痰,和减少气管内的分泌,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很多人认为咳嗽不用治疗,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如果在咳嗽发生的起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使咳嗽频繁发作,导致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胸痛等。对于感冒咳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
感冒咳嗽切勿过度治疗
止咳药物各有适应对象
感冒咳嗽的过度治疗在以下几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第一,对各种止咳的药物不加分辨随意选用;第二,对某些药物不该用而用之;第三,过早、过量使用某些药物;第四,滥用抗生素;第五,过度的医疗检查(包括胸透、胸片等常规检查,以及CT或MRI,结核菌素,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随意选用止咳药。
目前充斥于市场上的止咳药物比比皆是,既有传统的中成药,又有现代研制的中成药和中西合成药,此外,还有各种止咳西药,可谓举不胜举。事实上,每种止咳成药都有其特殊的组成成分和作用,也有其特有的适应对象。若随意选用,不加分辨,服用以后自然无效,甚至还会加重咳嗽。
规范治疗谨记两大原则
规范治疗感冒咳嗽要求医师和患者掌握一些重要的原则,以下两条尤为关键。
第一,必须重视分辨咳嗽的性质,尤其重视咳嗽的寒热属性。一般来讲,咳嗽起因于感受风寒,如淋雨、受寒等,表现为咳嗽不停,咯痰量多,色白质稀如泡沫,伴有畏寒怕冷,遇冷咳嗽加剧,多属寒性咳嗽。在治疗上当选用药性温热具有散寒止咳作用的药物。如咳嗽与受寒无明显关系,呈阵发性咳嗽,咯痰不畅,量少色黄,伴有咽痛口干,多为热性咳嗽,治疗上当选用药性寒凉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
必须指出的是,临床上更为多见的是寒热同存,寒热错杂。因此,在药物的选用时也要明辨寒热在咳嗽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在药物的选用上有所侧重。尤应更加重视对寒的治疗。
第二,了解和分清止咳药物的性质和适应对象,有针对性地选用。比如,在众多的止咳中成药中,各有各的特点和适应证,有用于治疗寒性咳嗽为主的中成药;用于治疗热性咳嗽为主的中成药;用于治疗干咳少痰或无痰、久咳不愈的中成药;此外还有既可用于寒性咳嗽又能用于热性咳嗽的中成药或中西合成药。患者在选择应用时必须分辨各药物的特点。
老人咳嗽用药的误区
1、滥用抗生素
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抗生素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2、一药百治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感冒咳嗽的治疗原则
第一,必须重视分辨咳嗽的性质,尤其重视咳嗽的寒热属性。
一般来讲,咳嗽起因于感受风寒,如淋雨、受寒等,表现为咳嗽不停,咯痰量多,色白质稀如泡沫,伴有畏寒怕冷,遇冷咳嗽加剧,多属寒性咳嗽。在治疗上当选用药性温热具有散寒止咳作用的药物。如咳嗽与受寒无明显关系,呈阵发性咳嗽,咯痰不畅,量少色黄,伴有咽痛口干,多为热性咳嗽,治疗上当选用药性寒凉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
第二,了解和分清止咳药物的性质和适应对象,有针对性地选用。
比如,在众多的止咳中成药中,各有各的特点和适应证,有用于治疗寒性咳嗽为主的中成药;用于治疗热性咳嗽为主的中成药;用于治疗干咳少痰或无痰、久咳不愈的中成药;此外还有既可用于寒性咳嗽又能用于热性咳嗽的中成药或中西合成药。患者在选择应用时必须分辨各药物的特点。
6种常见止咳中成药
风寒咳嗽用温化寒痰药
如果出现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咳嗽时痰清晰色白、鼻塞流清涕、胸闷气喘等症状时,可能是风寒咳嗽。此时,可选用小青龙合剂、通宣理肺口服液等温化寒痰止咳药。
风热咳嗽用清热化痰药
如果出现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苔薄黄、频咳、气粗、咳痰稠黄或黏稠不爽,鼻流黄浊涕等症状时,可能是风热咳嗽。此时可选用急支糖浆、百咳静糖浆、蛇胆川贝露(液)、川贝枇杷糖浆、牛黄蛇胆川贝液、祛痰灵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等清热化痰止咳药。
风燥咳嗽用润燥化痰药
如果出现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难咯甚至胸痛、痰中带血,口、唇、鼻、咽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苔薄、干燥,口水少等症状时,可能是风燥咳嗽。此时可选用枇杷叶膏、贝沥止咳口服液等润燥化痰止咳药。
痰湿咳嗽用燥湿化痰药
如果出现咳嗽痰多、色白而黏或稠厚成块、易于咯出、舌淡苔白腻、进甘甜油腻食物可加重、有气喘痰鸣、胸闷、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时,可能是痰湿咳嗽。可选用橘红痰咳液、杏仁止咳糖浆等燥湿化痰止咳药。
久咳阴伤用滋肺阴药
如果出现久咳干咳、咳声短促、无痰或痰少而黏、不宜咯出,或者痰中夹有血丝、胸痛、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盗汗、神疲、舌红少苔或无苔等症状时,可能是久咳阴伤。此时应选用蜜炼川贝枇杷膏、橘红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肺阴、除顽痰、生津液、降逆气的药物。
肺气虚而咳用益气固表药
如果出现咳喘无力、气短、痰吐稀薄、神疲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等症状时,可能是肺气虚而咳。此时可选用参贝北瓜膏、固本咳喘片等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的药。